看空看多都被打臉 理財有“中間路”走嗎?

現在股市行情不景氣,理財也像一座圍城,在裡面的人想“割肉”出去,在外面的人因為籌碼便宜想進來。一種有趣的現象是,無論主張出局還是主張進來的人,都會被不少人啪啪打臉、拍磚。難道理財還有既不進又不出的“中間路”走嗎?

一、看空or看多,本是同根生

看空的人提倡敬畏市場,建議離場保住本金。看多的人覺得這是難得的低點,此時“埋伏”將來或有巨大的獲利空間。其實,殊途同歸,兩種截然相反的看法,目的都是為了財富的增長。如果青山都不在了,哪裡還有柴燒?這也就是哲學上說的既辯證又統一的關係。

二、人生無坦途,看空看多都要擔風險

看空的人激流勇退,成功地保住了本金的安全。可是股票市場風雲變幻,稍有疏忽可能會錯過財富增長的機會,也就是“踏空”。

看多的人在低點分批買入,用更低的價格獲得更多的籌碼,耐心持有,大盤迴暖時可收穫高額的回報。可是股市沒有最低點,只有更低點,在低點跌到更低點時,要忍受不斷拉大的浮虧,意志稍不堅定,忍痛“割肉”,便把浮虧變為實虧。

三、柳暗花明又一村,看空看多皆可盈利

堅定的看空者,在關上資金的安全閘門後,必然養精蓄銳,觀察各種市場統計數據,揣摩各種市場表象,從中辨認出市場走勢的蛛絲馬跡。春江水暖時,往往是這些右側交易者先知。在上升趨勢的低點佈局,乘著大盤迴暖的東風,到達獲利的高點。

堅定的看多者,在市場低位的各種跌宕起伏中,堅持心中的信念,緊握手中的籌碼,耐心等到大盤迴暖,適度止盈,左側交易者也可能收穫滿意的投資回報。

沒有哪一朵花的盛開,不經過日曬雨淋;沒有哪一棵樹的成長,不是把根深扎土壤,汲取養分,歷經風霜雨雪。理財也需要對理財知識深入學習,“掌握核心技術”,方能對龐雜的理財信息進行甄別,去偽存真,消化運用,讓自己在理財領地不斷強大,給自己帶來穩健的財富增值。如果一味隨意拍磚、打臉,除了白白浪費自己的一腔理財熱情,於人於己又有何用?

點評:這位小夥伴真不愧為“老司機”,他把我們經常遇到的兩種的情形都說的很明白,一種為躲下跌,錯過上漲;一種進場“抄底”卻抄在半山腰上,忍痛“割肉”。

怎麼辦呢?“老司機”並沒有否定這兩種做法,只是告誡大家因為相信,所以請堅持。急流勇退的要養精蓄銳,觀察分析市場,等到市場稍顯明朗時在相對低點佈局。堅定看多的,就不要被短期數據、流言所影響,耐心持有,靜待“春天”。

筆者非常贊同這位“老司機”的說法,不過前者需要很資深的人士,有非常豐富的理論知識和市場經驗,後者呢,反人性操作對很多普通人來說也真的很難。

So,筆者在他的基礎上稍微補充一個老生常談的做法——基金定投。定投除了我們常說的攤薄成本、分化風險等優勢外,還有一點就是避免擇時,另外很多APP、平臺,都有專門的定投計劃,你只要選擇好時間、金額等,就能貫徹執行了。要記得定投的秘訣“止盈不止損”,選好止盈點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