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評:陳光明的200億

價值投資的大牛陳光明的睿遠基金要發專戶了,目標規模是200億。陳總是業界,尤其是績優封閉式基金旗幟,而且陳總歷來將投資者利益放在首位,本來不想寫點什麼,但是大家都知道目前資產管理行業已經從增量博弈轉換到存量博弈,如果睿遠募集200億,意味著其他公司或將面臨無錢可募集的狀態,所以就聊聊存量博弈切蛋糕的問題。

據悉,該只產品的認購門檻設在300萬元,收取1%的認購費,以及每年2.1%的固定管理費。此外,在產品持有期間不提取業績報酬,僅在退出時提取。封閉期則為3+2年,即前3年不可贖回,第4年快要贖回但要收取2%的贖回費,第5年則收取1%的贖回費,5年以上無贖回費。

封閉式基金到底要不是設置募集規模上限,這個規模上限設置多少合適?規模越大越不有利於做業績,但是如果真的募集了200億元,管理費是每年2.1%,就算4.2億元,無論市場漲跌都會有4億的收入,換作你是管理人你會如何決定呢?

案例就是,興全合宜募集300億,但是目前的點位就絕對比2018年初的時候還要低,但是200億規模的基金好管理,還是50億規模的基金好管理呢? 如果看著4.2億管理費的面子上,我一定說200億的好管理!

最近三年成立的新基金公司,大多淨資本都已經消化差不多了,估計股東們需要給新基金公司注資了,問題是就算注資了新基金公司能搞大嗎? 但是,如果有了200億的底子,每年4億多的收入,有了錢才能聚集人才啊,有了人才公司才能做大啊。在募集200億這點上,睿遠是考慮的很長遠的,必須募集200億。

如果先募集10億不行嗎? 這個是有風險的,如果募集10億業績沒做好,例如像誰一樣被清盤了,那後面的190億就是虛幻了,如果讓任何人當董事長,也必須這樣做,沒有錯!

據悉,陳光明在路演時表示,之所以設置超長的封閉期,主要因為絕大部分投資人不夠理智,常有投資者在市場不好的時候選擇贖回,作為專業的資產管理人,有義務幫客戶做到理智判斷,提升盈利體驗感。

關於封閉式基金,其實筆者一直不喜歡封閉式基金,這個剝脫了投資者贖回的權力,但是人家說這個是為你好啊,但是除了封閉模式,沒有其他模式嗎? 例如,市場不好的時候多給投資者打打雞血,喂喂雞湯不行嗎? 但是這些方式都沒有封閉式來的簡單……

據悉,產品的業績報酬是每年5%以上提取20%……

我覺得大家也不是傻子了,在上證2600發行未來業績必然不錯,但是這個業績裡面多少是市場是收益,多少是超額收益呢? 超額收益提取20%業績報酬是沒有問題的,但是如果連市場收益(就是Beta收益)都提取了20%業績報酬對於投資者公平嗎? 建議將業績提成基準修改為,滬深300全收益指數,或者中證800全收益指數!

莫能兩可的問題我說完了,真理越辯越明,請睿遠不要介意。

現在的市場情況下可以募集200億嗎?

我覺得一定可以!

買專戶就買睿遠的,一定比其他家專戶強,這個是必須的!如果我有300萬也一定會買的!

本文源自合晶睿智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