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買一份重疾險,哪家保險公司重疾險好?

某地霖


保險公司的重疾險都還是不錯,大同小異,沒有很大的差別,費用方面也是差不多少。現在市場中最流行的就是購買十年期限,每一年約為4000元-5000元之間,重大疾病保終生,一旦發生重大重疾返還10萬-30萬之間,可能並不是直接進行返錢,而是治療費用多少而報多少,單不能超過一定的額度。

當然,也是存在一年一保的單年份的重大醫療保險,一旦發生超過一萬元額度的可以報銷上限400萬、600萬,並且進口藥品也是可以使用,當然藥品、手術、住院費用加起來這樣的費用,存在一定的限制。這樣的保險可以當做意外險來購買,因為隨著年齡的上漲報銷的比例以及已經認購的費用,其實對比終生制重疾險是差不多的。

如果,年輕一些最為划算與實際的就是現在的“互相保”(已經改名為互相寶)。屬於大家一起集資救助的形式,幾千萬人參與其中,每期有固定的時間進行統計,有人存在出現重疾,其他的人就會集資救助,但不超過30萬元,存在一定的年齡限制。但要說划算程度的話,現階段這種方式是最為划算的。

從健康以及“後盾”思維的角度出發,認購一份終生制的重疾險還是有必要的,每一家保險公司的產品大同小異,沒有十分大的差別。重要的,最好是有朋友或者親戚在其工作,可以將返點拿回來,節省一定的費用,還能夠幫他完成一定的任務。


厚金說


目前好像還沒有說那個公司的重疾險最好。

沒有完全相同的保險,或多或少都存在差異,這就造成了對比的困難。

如果你喜歡代理人渠道線下銷售的產品,可以找不同公司的人對比一下,大多數公司都是主推一兩個產品。同時,你可以讓代理人評價一下其他公司的產品,他們會推薦自己的同時貶損對方,你可以通過這種方式找到對方產品的缺點,同時判斷,這是否真的是缺點,以及這個所謂的缺點你是不是很在意。腦子是個好東西,不人云亦云,多方求證,可惜,很多人做不到這一點。

如果是買互聯網銷售的產品,可以說是很透明的了,因為條款清晰可見,很多分析文章,當然也需要你去分辨寫文章的人到底是出於什麼目的來寫的,還是要帶著思辨去看事情,保險也一樣。

至於那個產品最好,真的沒有定論,只有最適合你的產品,以及最適合你的錢包的產品。

另外,買產品和買車一樣,很可能你需要為了品牌聲譽和高大上額外付出很多。記住,買保險這件事兒,羊毛沒有出在豬身上。


大貓財經


題主好,我是助手君~

對於您問的這個問答,助手君想談談自己的看法。首先能提出這個問題,說明您對保險是沒有什麼偏見的,有很好的風險意識。作為從業人士,先謝謝你對保險的認可吧~

回到問題本身,哪家的重疾險好呢?

以下是6款重疾險產品基本屬性對比,可以看下圖。(圖片來源:小A說財)

不過作為第三方的來說,重疾險產品並沒什麼好壞之分,只有合不合適。因為我們買重疾險的目的都一樣,那就最大程度的規避疾病帶來的經濟風險。所以不管是哪家的產品,只要在我們買了後,出事時能得到相應的理賠,那就是最好的。

所以這個問題就成為了,我們如何買一份“適合”自身的重疾險。接下來助手君來談談這個問題。

第一,保額

買保險,就是在買保額。

特別是對於重疾險來說,保障再全面,如果買的保額不夠,那也沒什麼大用。並且一般情況下,保障越全面,保費越貴。

但保費預算決定你的保額。

最好的保費預算,應該根據你的閒餘資金來調整。畢竟不可能讓月薪3500的人買保額50萬保額的重疾,因為這樣的保費支出有可能對他來說很高。這其中還涉及到保費會隨著年齡增加的問題。

如果是以個人為單位,保費預算為本人的年收入的5%—10%較為合理。所以,我們要自己先掂量一下,究竟大概可以拿出多少錢來作為保費。

第二,保障範圍和免責範圍

現在市面上的重疾險,雖然乍看長得差不多。但最根本的區別就藏在保險合同裡面。所以如果手上拿到一份重疾險合同,首先就要看它的保險責任和免責範圍。

一般情況下,保障責任越多,免責範圍越少的越好,即保險合同裡的“保障責任”項的文字越多越好,“免責範圍”項的文字越少越好。

第三,關注理賠規則

簡單點就是我們在看保險合同的時候,特別注意一下產品的保障期限,等待期,猶豫期,繳費期以及賠付比例。熟悉理賠規則,我們在申請理賠的時候才可以少走點彎路。

比如等待期是否足夠短,猶豫期是否足夠長;是否可以提前墊付;身故賠付比例究竟是保額的105%還是保額的150%;是否含輕症,輕症又該佔多少額度。

最後,確定重疾險是否符合你的實際購買情況

1、如果不差錢,建議是選擇終身重疾;

2、很差錢,最好首選消費型重疾,保障到70歲或者80歲,或者考慮一年期的短期重疾險。

3、如果實在不知道怎麼選擇一份重疾險。那就按照下面給出表格樣式,自己也做一份。通過表格的參考因素來衡量你將要購買的重疾險是否是個“好貨”。

希望能幫到你~


保險助手APP


【我賣的不是保險,是解決方案(上)】自從幹上了保險,和身邊的朋友一見面,他們總是開玩笑說:賣保險的又來了。我就解釋說:我不是賣保險的。他們馬上質疑:你不是在泰康人壽嗎?我反駁說:我是在泰康,但泰康賣的不是保險,是解決方案。他們又質疑:這有什麼不一樣嗎?

當然不一樣!如果是賣保險,就做兩件事:成交、理賠。沒有出險,通常做的事就是催繳保費了。但賣解決方案就不一樣,至少分為三個部分:售前、服務和理賠。在售前階段,首先是要了解客戶的真實需求,他到底要解決什麼問題,這是銷售保險的第一步。然後再根據客戶的收入情況和職業特點等多種因素,為客戶量身定製保險方案。方案提交客戶後,就是向客戶詳細講解和溝通,和客戶達成一致。這些都屬於售前的工作。完成了這幾步,簽單就變得很簡單。能否繼續合作,讓客戶加保,或者形成轉介紹,就要靠服務和理賠了。理賠是個程序化的工作,一切都有章可循,我們多幫客戶跑跑腿,及早把理賠辦下來就可以了。但我最想說的是,在理賠之前的服務工作,就是客戶在出險後,我們能幫客戶做什麼,這才是服務的關鍵。中國是個大國,雖然地大物博,但是優質的醫療資源永遠是稀缺的。作為普通客戶,可能在當地找個好醫院找個好醫生不難,但到了外地,有時候就難於上青天了。今年春節期間,網上流行的一篇《流感下的北京中年》就是老百姓看病難的一個最真實的寫照。所以,如果客戶有了病,我們在第一時間能夠幫客戶聯繫到最好的醫院,讓客戶得到最好的救治,甚至享受到超乎常人的待遇,就是最實際最貼心的服務。這就是我講的泰康賣的不是保險,是解決方案的第一層含義。

還有一層含義,就是藥費的承擔問題。很多人都有社保醫保,但是,醫保的報銷要嚴格遵照醫保目錄,只有進入醫保目錄的藥品才可以報銷,而且是按照比例報銷。沒有進入醫保目錄的藥品,無論貴賤,都要自己承擔。商業保險恰恰補齊了這一塊,社保不報的商業保險可以報。但是,商業保險的報銷或賠償是有條件的,這個條件就是必須住院治療。當然,個別產品,比如泰康的健康尊享,客戶罹患癌症、尿毒症和器官移植的抗排異除了住院報銷,在門診治療也可以報銷。但現實的醫療花費中,看病的支出不限於這兩塊。有些重大疾病,當地醫院有時候不見得什麼藥都會有,往往是能用的特效藥並不多,有時候最有效的恰恰是唯一的。悲催的是,當地醫院又沒有,為了治病,只能到處找藥,而這些外購的藥品,雖然也是醫生處方開具的藥品,但無論是社保還是商業保險,都是不報銷的,要客戶自費。對於有些疾病,這部分自費藥品也是所費不菲的,對客戶就是一個不小的負擔和壓力。如果有一種保險產品,能夠解決客戶的這部分費用,是不是非常貼心?

這兩層含義就是我講的解決方案的完整含義。而具備這個條件的,就是泰康的產品,而且唯有泰康的產品才能讓客戶實現這一目的。


精英財富在線


保險公司嗎?

首先,必須是保險公司實力。

就像一個家庭,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

至於保費,所有的保險公司在保險金額相似的情況下――都比較接近。

畢竟,性價比例遵循的自然規律是一致的。

建議選擇中國人壽,因為現在的中國人壽是國內最大的壽險公司。

重疾險,購買重疾險時:年齡越小,核保通過越容易。

購買保險,有一定的先後順序。

一般情況下,是意外、重疾、醫療、養老、理財,建議同時購買。

如果是為子女購買保險,意外、重疾、醫療、理財(可以解決孩子求學創業時可能出現的經濟危機)。

祝大家身體健康、工作順利。


90101629997


如此優秀的一款重疾險,居然還有人不知道?

隨著互聯網保險的普及,消費型重疾險開始得到用戶的青睞,保障期限靈活、繳費壓力小、投保便捷……一大堆的優點。


市場上產品更新迭代快了,產品多了,選擇多了,投保的時候開始糾結了。


這麼多產品如何抉擇,看了那麼多網上的產品測評還是不知道買哪款?

縱觀目前在售的消費型長期重疾險,「康樂一生長期重疾險」在保障範圍、繳費期限、產品價格等方面都足夠優秀。

相比於市面上的純重疾產品,康樂可以選擇附加輕症保障。

隨著醫學的進步,很多重大疾病在發病初期就能夠檢測出來,但是病情遠沒有達到重疾理賠標準,這種情況下,保險公司將輕症納入保障範圍,不僅降低了重疾險的理賠門檻,而且避免了很多理賠糾紛,使更多人受益。

像原位癌,不在重疾的理賠範圍內。一般情況下原位癌能夠及時治療,治癒率很高。如結腸原位癌的治癒率可達80%到90%,醫療花費1~10萬元左右。

再比如常見的心臟瓣膜病手術。

輕症的賠付標準為:心臟瓣膜介入手術(非開胸手術)。

重疾的賠付標準為:心臟瓣膜手術:指為治療心臟瓣膜疾病,實際實施了開胸進行的心臟瓣膜置換或者修復的手術。


目前的醫療條件,大部分情況可以通過非開胸的微創手術治療,因此未能達到重疾的賠付標準,這時候輕症的存在就非常有意義了,非開胸的心臟瓣膜介入手術還是可以獲得一定金額的賠償。

購買康樂一生可以選擇含輕症的保障計劃,輕症最高可以賠付三次,並且輕症賠付後,即使以後再發生重大疾病,依然可以理賠,且重疾責任的保額不受影響。

PS:有些重疾險產品雖然含輕症,但是輕症賠付後,重疾的保額下降,注意避坑。

含輕症豁免,首次患輕症獲得賠付之後,後續所有的保費是不用再交的,繼續享受重大疾病保障。

此外康樂還含身故責任。

在保障期間,非保險條款約定的重疾導致的身故,也可獲得賠償,在一定程度上兼顧壽險責任。

*如果被保險人身故時未滿18週歲(不含18週歲生日),身故保險金數額等於投保人已交納的本保險合同累積保險費金額。

價格方面,康樂最長可選30年繳費,保費壓力相對來講比較小。保障期限三種可以選,預算有限可以先購買保到70歲的,預算充足的話,還是建議選擇80、終身。

投保案例

康女士,30週歲,年收入12萬。

投保「康樂一生長期重疾險」,50萬保額,含輕症及輕症豁免,保至80歲,30年繳。

每年保費為5087元每個月四百多塊錢保費。康女士可以獲得的保障如下:

80種重疾保險金:50萬

30種輕症保險金:10萬元,可賠付3次,最高30萬。

身故保障金:50萬

*重大疾病、身故,保險期間內只給付一項,在給付其中任意一項後,合同終止。

*18歲前身故,返還所交保費;18歲後身故,給付10~50萬保額。

*輕症不佔重疾保額,患輕症後繼續享受重疾保障。

如果康女士35歲時,患輕症可以獲得10萬賠償。後續保費不用繳納,可以繼續享受50萬的重疾保障。

康女士在75歲時過世,沒有發生任何重疾理賠,那麼她的法定受益人還可以獲得50萬的身故賠償金。



大特保


不用內行,就算不是從業者,接觸保險時間長了,自己都會知道保險商品和其它商品不一樣,重要的是具有合同契約,大公司也好,小公司也罷,只要保監會通過,都沒問題,產品成本也不一樣,所以造成的費率也不一樣,當然了,不承認保險公司商業性質的業務員,沒必要抬槓,說白了就像買電腦,不懂的時候選擇品牌套機,等自己瞭解多了,就想著自己DIY,自己(cuan)了

這個計劃參考的是同檔的保費支出

後者是兩個險種的組合,保費每年比國壽福多307元

計劃二是[單獨重疾➕單獨終身壽]的組合

亮點除了病種更全面,輕症賠付比例更高

最大的亮點就是👇

因為是兩個單獨的產品組合,所以兩者責任也是獨立的,也就是說不存在保額共用的問題。具體點說就是,國壽福身故和重疾都能陪,但僅限一次,賠付重疾,身故保額0,賠付身故,重疾保額自然也就用不到了,合同結束。那單獨的重疾和壽險的組合就不會出現這種問題,重疾賠付後,不管有沒有身故,都不會影響弘康的50萬身故保額

舉例來說,被保人罹患重疾,結果一,重疾後存活,重疾賠付50萬,身故保障繼續有效。結果二,重疾後身故,重疾賠付50萬➕身故賠付50萬=100萬

這個計劃就是多了一個確定不變,不受重疾賠付影響的身故保額,無論是疾病,還是意外,還是正常的百年之後,這50萬是確定會有的!


保而易見


到底要買哪家重疾險?

這是個問題,但在購買保險這件事中,還有許多比這更重要的問題。

重疾險買定期還是買終身?

重疾險要不要帶身故責任?

重疾險要不要帶輕症?要不要帶中症?

要不要買多次賠付的重疾險?

多次賠付的重疾險要買分組的還是不分組的?

買保險這件事,如果從買哪家出發,勢必要經過推翻和反覆,鎖定一家公司,沒有適合的產品,pass,再看另一家。這樣一來不停反覆,效率極低。

當你想要買保險的時候,你想的其實是用保險能解決哪些問題。保險解決不了根本上的疾病和健康問題,但能解決風險來臨時家庭的現金流問題。與未知的健康風險相比,對未來的現金流規劃其實要更清晰一些,在這樣的規劃之上再去考慮保險的問題,才會更加有的放矢。

以上的諸多問題,每個問題當作一個維度,都可以將挑選的範圍不斷縮小。

根據家庭的核心需求可以決定例如定期還是終身?帶不帶身故責任這樣的問題;

再根據預算、偏好等情況篩選是否分組、是否帶輕症、中症等問題;

這樣的匹配過程,比先限定某一保險公司更高效和精準。

至於保險公司的選擇,我的建議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遵從個人偏好,但如果產品性價比實在不高,還是不要堅持了。

許多人買保險這件事往往是感性開始,看到新聞或身邊的家庭身陷疾病的泥沼,突然想買一份保險;或是有親朋好友推銷某個保險產品,想著要不要為了人情而買保險;這些都可以理解,但買保險是一件理性的事,要隨時保持理性,不要在產品噱頭裡迷失,也不要被銷售的套路帶走。


財女扒卦


先問您一個類似的問題:想買一輛車,哪家的車更好?

答案您一定想得到:不一定。沒法評估。因為品牌不同,價格不同,服務不同。

保險也是一樣。所有的保險公司的產品,既然能上市,在核心要素上肯定沒問題的。就好比所有的車都是可以正常運行的,能開,並且通過了審核。

那選擇保險的方法是什麼呢?

首先,明確保額。

基本上,成年人的重疾險保額至少應該在五十萬左右。

其次,看條款。

這個複雜一些,很多保險產品的差異也在這。

最初,保險產品對於重疾的定義是男性28種,女性30種,後來逐步升級到約80種。

這還不算,還加上了輕度重疾的概念。

那麼是不是保險產品管的重疾越多越好呢?不是。

比如有的公司的產品,說管一百多種,你仔細看,會發現,這其中包括了非常非常小概率的重疾,或者他們的產品就是把80種重疾做了拆分。這就不可取了。

除了保障範圍,還看等待期。等待期就是合同成立後的免責期。有的公司是九十天,有的是一百八十天。

這些都是要考慮的。

第三,看服務。

有的保險公司服務好,比如報案受理速讀,理賠效率等。有的差很多。

雖然公司都在監管下,但管理運營效率不同。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

綜上,希望幫助的到你。


新觀點評說天下


1.哪家都好,都能提供日常所需的風險保障。

2.哪款產品都好,都會適合有某一保險需求的人,都有亮點。

3.對於你來說,哪家公司的哪個產品最好呢?那就得根據你的自身情況來挑選了,只能說某個產品更適合你,但談不上哪個最好。

4.有句廣告詞是:沒有最好,只有更好!你要說,你一年只能拿出2000塊來買保險,那重疾就肯給你在消費型上選,大病醫療肯定得配上。你要能拿出2萬塊,那可選的範圍就廣了。你要單身,又沒啥錢,那意外,和醫療先配,然後再慢慢補充,你要三口之家,那要先保掙錢多的那個,其餘人次要考慮……

那麼,你是哪種情況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