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栓塞病人能活多久?應該如何有效治療?

天神川


腦栓塞係指來自身體各部的栓子,通過頸動脈或椎動脈、阻塞腦血管,使其供血區缺血、壞死發生腦梗死和腦功能障礙,又稱栓塞性腦梗死(Cerebral Em-bolism)。

各種不能溶解於血液中的固體、液體或氣體,如血凝塊、脂肪滴、空氣等稱之為栓子,進入腦循環後阻塞血管,形成腦栓塞。

【病因】

根據栓子來源可分為三類:

1.心源性最多見

如風心病二尖瓣狹窄或伴房顫、細菌性心內膜炎、心梗、心肌病、心臟手術等引起附壁血栓形成,栓子脫落引起腦栓塞。

2.非心源性

如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動脈炎、動脈瘤、創傷等引起血栓形成,栓子脫落引起腦梗死。

3.來源不明的栓子

【診斷要點】

(一)臨床表現

1.一般臨床表現

(1)起病急驟

常於無任何前驅症狀時於分秒之間起病,多數症狀達到頂峰,形成穩定型中風。

(2)年齡、性別

視病因而異。風溼性心臟病所致病例較年輕,女性多於男性。而中、老年病者,栓子來源於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心肌梗死等。

(3)腦部症狀

多數表現為頸動脈系統,尤其是大腦中動脈閉塞症狀。常為突發的偏癱、失語、偏盲、侷限性癲癇發作、偏身感覺障礙等。少量的空氣栓塞,症狀短時間內就可完全消失。其他性質的栓塞輕者多於數日至數週後逐漸緩解,嚴重病例可因多發性腦梗死、併發出血或廣泛腦水腫,尚可有昏迷、全身抽搐、顱內壓增高,甚至腦疝死亡。

(4)其他

多數病例有原發病病史或症狀及體徵,以動脈粥樣硬化和心臟病多見。同時合併腦外栓塞者可有胸痛、咯血、肺部感染、呼吸困難、肢端紫紺、皮膚瘀點,急腹症等症狀。

(二)實驗室和輔助檢查

1.腦脊液壓力不高,不含血。

2.CT掃描及磁共振成像(MRI)

腦部病灶顯示特徵與腦血栓形成所致的梗塞相同。CT掃描等可提高對病灶的定位和定性。尤其是對多發性栓塞灶的確診率。

3.心臟輔助檢查

包括EEG和超聲心電圖,有助於查明心臟病損,確定有無心源性栓子之可能。

4.頸動脈及經顱多普勒超聲

有助於判明有無頸動脈病變所致的栓塞。

積極治療心臟病等原發疾病,根除栓子來源。如對心臟缺血性急症的內、外科處理,對急性細菌性心內膜炎及其他感染併發症的抗菌治療等。

3.對特殊來源栓子的處理

氣體栓塞應取頭低位、左側臥位;如系減壓病應用高壓氧治療,空氣栓塞常引起癲癇發作,可用苯妥英鈉0.1g,一日3次。

脂肪栓子用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療。並可緩慢靜注20%去氫膽酸鈉5~10ml。


中國醫藥養生


腦栓塞是一種常見的腦血管疾病,屬於缺血性腦卒中的一種。腦栓塞是指人體血液循環中某些異常的栓子物質,隨血流進入腦動脈或供應腦的頸部動脈,使管腔急性閉塞,造成腦組織缺血、缺氧而誘發的急性腦功能障礙。

腦栓塞病人能活多久?

一般認為,腦栓塞發病較急,病情較重,多數患者無任何前驅症狀,活動中突然起病,絕大多數症狀在數秒或數分鐘內發展到最高峰,少數患者呈進行性惡化。這是因為脫落的栓子突然堵塞腦血管,而側支循環來不及建立,腦組織無緩慢缺血的適應過程所致。

腦栓塞的預後取決於栓塞腦血管的大小、部位和栓子的數量,以及原發病的嚴重程度。據臨床統計,腦栓塞急性期病死率為5%~15%,多因嚴重腦水腫、腦疝、肺部感染和心衰而死亡。心肌梗死導致的腦栓塞預後較差,即使是存活的患者也多留有嚴重的後遺症。另外,若無法找到栓子來源,無法及時消除,10%~20%的患者可能在病後10天內再發,反覆發作的腦栓塞的死亡率更高且預後更差。

腦栓塞的治療包括兩部分,即原發病即栓子來源器官病變的治療和腦栓塞的治療。其中,腦栓塞的治療主要目的是改善腦循環,減輕缺血、缺氧所致的腦損害,與腦梗治療相當。需注意,由於腦栓塞極易發生梗死後出血,應特別注意抗凝治療。

1、急救處理 :患者發生腦栓塞時應絕對臥床休息,保持呼吸道通暢和心臟功能。同時注意營養狀況,保持水和電解質的平衡,防止肺炎、泌尿系感染和褥瘡等。   

2、脫水降顱壓:主要措施之一,目的在於減輕腦水腫,防止腦疝形成,以死亡率。

3、藥物治療:最基礎的包括血管擴張、抗血小板聚集、抗凝及溶栓治療。其他包括頸星狀交感神經節封閉、神經保護劑、亞低溫治療、降壓治療、抗感染治療等。   

4、栓子器官病變治療:最常見於心源性栓子,包括各種心臟病,其中風溼性心臟病伴心房纖顫約佔一半以上,其他還有冠狀動脈硬化性心臟病伴房顫,心梗或心肌病的附壁血栓,二尖瓣脫垂等的栓子脫落。非心源性常見主要有,動脈粥樣硬化斑塊脫落、細菌性栓子、脂肪栓子、空氣栓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