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杀死了小餐馆?

★成为我们的特别读者:

点击上方蓝字「刘大强和斯嘉丽」→主页右上角菜单栏→设为星标

是谁杀死了小餐馆?

有没有发现,想找一家特色的小餐馆吃饭越来越难了?

上周去上海出差。下班后走在马路上,想着要去一家特色的上海小馆吃上点本帮菜,再点一壶黄酒……美滋滋的。于是顺着衡山路走啊走,不知道是因为进博会街道整顿,还是什么的,一整条路竟然没有一家小馆子开门,全是大餐馆或者连锁店。

无奈,打开大众点评,挨个找“本帮菜”。大众点评上五星好评的饭馆很多,不是连锁店就是大餐饮集团,只要评星上去了,就要排队。走到一家评分最高的菜馆门口,服务员高傲的说,现在要等2小时……这让寒风中奔波而来的人无比扫兴。

这不禁让我想起,这些年来,街边那些家常口味的小饭馆越来越少了。而这些有着“高评分”的店却人满为患?人们是怎么回事?真的这些店就这么好吃么?

是谁杀死了小餐馆?

之前看“衩姐”的文章,他说,一定要警惕“五星好评的店”。一个店的评分往往由“口味”“环境”“价格”“服务”等几个因素决定,我们可以想象下,如果一家店能在这几方面都做到五星最好,那么他无疑也是很平庸的。再者,很多这样的店都有可能是刷分而来。

人啊,谁还没跟风排过个大队呢?我们也曾为一些所谓的网红餐厅排过2-3个小时。然而,当期盼已久,轮到自己吃的时候,真的没有觉得有什么惊艳。

后来有分析说,国人吃饭比较注重性价比,有些餐厅食物一般般,但是价格便宜,人们往往容易觉得性价比高,给了个高分。所以,“衩姐”说,他就愿意去那些三星评价的餐厅,尤其是评论上写着“太贵了、性价比不高”,而对口味却一扫而过的店。

是谁杀死了小餐馆?

这一路觅食散策,我不停拿出大众点评,却屡屡失望。觅食是这样,旅游也是这样,因为有了这个那个点评app,我们失去了自我,失去了寻找而获得惊喜的乐趣。而更深层次的问题是,可能很多无名的街边小店,就这样被互联网,被连锁餐饮集团杀死了……

只不过想找一家,有4-5张桌子,全是街坊慢悠悠喝酒吃菜的小店,在现在这个时候,在大城市,真的越来越不容易了。大概走了30分钟,终于在街角看到一家门庭冷落的小店。推开门,看到有两桌中年男子吃着下酒菜,慢慢喝着聊着、看着球……

是谁杀死了小餐馆?

嗯,来对地方了。我们点了草头圈子、腌笃鲜、肉饼蒸象鱼、油焖茭白、清炒水芹。老板快速记下点好的菜就下厨开始制作,不一会儿上菜了。

哇,比我们前一天去的某连锁餐厅好味太多!浓油赤酱、咸淡适中、最重要的是有家常菜的“锅气”!再配上一壶加热的“石库门”,这个寒风天最好的安慰!特别记忆深刻的是,老板在热酒前,特意说,要加点姜片,一起加热味道更好。

本文配图都来自这家店,这就是小店的滋味。人满为患的“连锁店”,生产力十足,所有的菜都飘着一股“流水线”的味道。和机械的服务、机械的味道相比,小店里吃饭,你可以盲点任何菜,味道可能都会有小惊喜。

是谁杀死了小餐馆?

吃完后,有人点开大众点评:

“来,看看几分?”

“诶,怎么只有两颗星……”

我们的饮食正因为“城市化”“现代化”,而变得越来越“同质化”。但欣慰的是,正是生活在大城市,我们有很多机会去探索“深巷里的酒香”。就在连锁店正在用互联网“杀死”小餐馆的时候,只要我们放下手中的小小屏幕,就能看到,吃到,近在眼前的惊喜。

最后,欢迎大家留言分享你通过什么方法寻找好的饭馆?快快告诉我~

—END—

喜欢就转发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