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繞“四個中心”建好農村黨支部丨時評

黨支部是黨的基礎組織,是黨在社會基層組織中的戰鬥堡壘,是黨的全部工作和戰鬥力的基礎,擔負直接教育黨員、管理黨員、監督黨員和組織群眾、宣傳群眾、凝聚群眾、服務群眾的職責。近日,中共中央印發《中國共產黨支部工作條例(試行)》,明確要求,要把黨支部建設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強黨支部標準化、規範化建設,不斷提高黨支部建設質量。

圍繞“四個中心”建好農村黨支部丨時評


常言道“萬丈高樓從地起”。基層組織是否牢固,黨支部作用發揮好不好,直接關係地方發展的速度和水平。當前,全國各地正在全力以赴打贏脫貧攻堅戰、加速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步伐,對於基層組織工作而言,標準更高、要求更嚴。為此,建好農村黨支部,以支部為引領、以實幹促發展,體現了新時代黨的建設工作的重要內涵,是一項長期而緊迫的政治任務。《條例》以新發展理念為中心,堅持以人為本、服務為民的基本原則,就如何建強基層組織堡壘,全面提升黨支部的運行水平和創新能力,提出了新要求、新目標、新任務,這為建好農村黨支部提供了根本遵循。

建好農村黨支部,要緊緊圍繞“思想行為導向”這個中心。農村黨支部作為最廣泛、最核心的基層組織,對於完成上級各項決策部署,包括行政指令,其作用和地位無可替代。如果說,引領群眾致富、推動地方發展,是農村黨支部必須承擔的責任和使命,那麼,具有思想的純潔性、行為的先導性,則是農村黨支部永葆生機與活力的靈魂所在。故而,建好農村黨支部,首先離不開“思想行為導向”這個核心。

一方面,要注重黨支部自身思想建設。以“四個意識”為根本,通過不同形式的教育活動,讓全體黨員幹部認清自我、超越自我,用強大的“理論武裝”和“思想導航”來鼓舞人心,做思想的先鋒,做行動的表率,切實把農村黨支部建好、建強。另一方面,還要及時做好群眾的宣傳引導工作。農村要發展、鄉村要振興,不能僅靠黨支部唱“獨角戲”,必然少不了群眾的積極參與。為此,以支部為引領,不斷豐富內容、創新載體,做好多角度、全覆蓋的宣傳、教育、引導工作,把群眾的創業激情帶動起來,把群眾的生活熱情鼓舞起來。

建好農村黨支部,要緊緊圍繞“優化隊伍結構”這個中心。實踐證明,一個具有較強凝聚力和戰鬥力的黨支部,其隊伍結構必定是“強強組合”,包括年齡特徵、知識水平、思想高度,都能長期保持先鋒模範性。故而,建好農村黨支部,就是要通過不斷優化隊伍結構,以滿足農村改革和發展新形式的需要。一是建好領導隊伍。事業興衰,關鍵在黨,首在用人。農村黨支部強不強,關鍵在於“領頭羊”,抓好黨支部班子建設,是夯實基層組織堡壘的必然要求。比如,通過開展優秀黨支部示範創建活動,以及對軟弱渙散黨支部進行集中整頓,其目的就是要抓住“關鍵少數”,把黨支部的“頭雁”作用發揮好。

二是建好黨員隊伍。黨員是黨支部構建的必成要素,若要充分保證黨支部的先進性、模範性,首先得有一支高品行、高素質的黨員隊伍。正所謂“打鐵必須自身硬。”黨員幹部思想認識好、精神境界高,所在黨支部就有凝聚力、號召力,引領群眾幹事創業才有底氣、有信心、有效果。三是建好人才隊伍。一心一意謀發展,全心全意辦實事,作為黨支部的職責與使命,更是民心所向、群眾所盼。鑑於黨支部的先進性要求,對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要多多鼓勵那些有思想、懂技術的優秀人才向黨組織靠攏,以便更好地引領群眾。

建好農村黨支部,要緊緊圍繞“完善服務體系”這個中心。農村基層流行一句話,群眾有事找黨員,黨員有事找支部。可見,建好農村黨支部,其最大特點就是要體現服務功能。一方面,圍繞活動開展提供服務。黨支部就是黨員和群眾的“孃家”,我們既要時常把黨員、群眾請回來歇歇腳、喝喝茶,也要主動到黨員、群眾家去聊聊天、談談心,讓他們切實感受到組織的溫暖。特別是當群眾遇到急難險重的事,黨支部應及時給予關心和幫助,成為他們堅強的後盾。

另一方面,圍繞陣地建設提供服務。以黨支部為中心,多渠道整合利用公共服務資源,加強農村綜合服務平臺建設,讓群眾找得到人,辦得成事。比如,可利用村級組織活動陣地的區位集中優勢,為群眾提供政策宣講、諮詢解答、精神文明等項目服務;也可依託遠程教育站點或農民夜校為群眾提供技術指導、電子商務和農村金融等項目服務。再一方面,圍繞組織優勢提供服務。由黨支部搭建平臺,群眾自主參與,引導村民積極參與討論、修訂和遵守村規民約、院壩公約,把黨的主張轉化為群眾的自覺行動。同時,發揮黨支部的民主集中優勢,建立健全協商共治體系,鼓勵和引導群眾共同參與基層治理,為地方的和諧、繁榮發展貢獻一己之力。

建好農村黨支部,要緊緊圍繞“群眾致富增收”這個中心。如今,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已進入最後衝刺階段,農村黨支部作為事業發展的組織者,也是帶領群眾致富增收的“主心骨”,應在實現全面同步小康的過程中,積極作為、敢於作為、創新作為、有所作為。一要腳踏實地做好貧困幫扶。

作為黨支部,要樹立全局思維,立足村情實際,聚焦問題短板,制定切實可行的脫貧計劃,從智慧扶貧到經濟扶貧,步步為實、層層攻堅。作為黨員幹部,更要沉下身心,成為脫貧攻堅的急先鋒、名主角,在結隊幫扶過程中,團結帶領廣大群眾更加堅定脫貧信心。二要因地制宜發展致富產業。沒有產業支撐,就沒有強大的村集體,農民致富增收也就難以保障。因此,產業規劃好不好,發展質量高不高,群眾收入多不多,正在考驗黨支部的創造力。農村黨支部有直接服務群眾的義務,這就要求我們,把有限的資源利用起來,千方百計為群眾尋找致富門路。三要培優扶弱鼓勵穩定創業。讓困難群眾順利擺脫貧困,並不只是階段性成果,而是一個長期的奮鬥目標。誠然,通過集中合力攻堅,群眾脫貧奔康或許並不難,難就難在如何長期保持良好的發展勢頭。那麼,以農村黨支部為引領,培優扶弱,鼓勵、幫助群眾大膽創業、穩定就業,就是最好的組織保障。

本文鏈接:http://www.71.cn/2018/1128/1025817.shtml(轉載請保留)

(作者:王坤  單位:四川省通江縣委組織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