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江為何不學習方臘自立為王?非要招安損失大量兄弟,原因有三

水滸傳是一百零八位好漢的故事,在好漢們的生活中為我們講述梁山的故事,眾多好漢中,宋江是全書當仁不讓的主角,在宋江的帶領下,梁山發展迅速,讓好漢過上滿意的生活,也是在宋江的帶領下,梁山開始招安的道路,讓好漢們死傷慘重,宋江對於梁山來說有利有弊,在宋江眼中,招安是梁山唯一的出路,但是結果讓我們知道招安不是梁山好漢的最好結果。

宋江為何不學習方臘自立為王?非要招安損失大量兄弟,原因有三

水滸中除梁山之外還有其他的勢力,南方的方臘和宋江選擇不一樣的道路最後導致兩個集團的交鋒,讓朝廷坐收漁翁之利,看過水滸的讀者們都有一個問題,為什麼宋江不像方臘一樣領導梁山好漢起義,能夠打敗方臘的梁山好漢,和方臘聯合一定可以推翻朝廷的統治,為什麼宋江沒有這樣的覺悟?

宋江為何不學習方臘自立為王?非要招安損失大量兄弟,原因有三

梁山的實力得到我們的認可,宋江的加入雖然分化梁山的領導勢力,但是在三打祝家莊之後確認宋江的領導地位,曾頭市晁蓋的死亡為宋江統領梁山創造機會,在復仇曾頭市之後,宋江得到梁山的首領位置,宋江的領導下,梁山實力快速崛起。在宋江被梁山劫法場就回來之後就明白,梁山已經站在朝廷的對立面,為了保全兄弟們的安全,梁山不能再有偏安一隅的思想。這樣的判斷可以看出宋江是有遠見的,他明白梁山的發展必定會受到朝廷的打壓,當時的梁山不能抵抗朝廷的軍隊,所以通過爭奪,各種手段,宋江擠掉晁蓋成為梁山領袖,在他的領導下,梁山有可以和朝廷談判的地位,在宋江的安排下,梁山接收招安,帶著梁山走上不歸路。梁山的結局我們都知道,好漢們死傷慘重成全宋江的招安的夢想,和方臘的同病相憐,自相殘殺讓我們唏噓,為什麼宋江沒有像方臘一樣成為反抗朝廷的起義軍?

宋江為何不學習方臘自立為王?非要招安損失大量兄弟,原因有三

我認為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原因。第一就是宋江自己的教育,宋江是儒家教育的犧牲品。在宋老爺叫宋江回家這樣的事情中就可以看出,被閻婆惜抓住把柄的宋江沒有辦法只好辣手摧花開始逃亡,自己知道自己是戴罪之身,回到家鄉有很多危險,但是宋江還是聽從父親的要求,義無反顧回到家中被官府專案歸案。這樣的表現刻畫出宋江老實迂腐的內在,讓我們瞭解,在宋江的人生中,沒有反叛。

宋江為何不學習方臘自立為王?非要招安損失大量兄弟,原因有三

江州的反詩是宋江心意的抒發,但是滿腔怒火都是自己沒有被賞識,沒有出名,不能實現自己的抱負的苦悶,離經叛道是醉酒的放縱,酒醒後的宋江很害怕,他不敢面對自己的反叛,於是他裝傻想要矇混過關。被梁山所救,看到梁山的勢力,讓上山的宋江意識到,梁山是自己完成抱負的捷徑,於是宋江做了招安的決定。功成名就的宋江面對御賜的毒酒,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是宋江的悲劇,也是梁山好漢的悲劇。在宋江儒家思想的束縛下,梁山走不上起義的道路。

宋江為何不學習方臘自立為王?非要招安損失大量兄弟,原因有三

第二個原因是梁山的性質與方臘不同,方臘農民起義的性質很明確,在他的帶領下,當地百姓對方臘勢力很認可,但是梁山的發家和崛起離不開自己的土匪本質。梁山好漢大多是打家劫舍的存在,黑店更是梁山的常有生意,所以土匪本質的梁山沒有得到百姓的認可。招安就是宋江希望的洗白,希望可以通過招安讓兄弟們有光明的前程,如果不招安,梁山社會毒瘤的本質讓他們只能在梁山據守。沒有民心,沒有基礎的梁山不能像方臘一樣成為點燃燎原之火的星星之火,沒有號召力和百姓的認可讓梁山不能成為農民起義的領袖,招安成為梁山的唯一出路。

宋江為何不學習方臘自立為王?非要招安損失大量兄弟,原因有三

第三個原因是梁山和方臘的統治不一樣,梁山好漢的統治關係建立在好漢之間的兄弟情誼上,宋江成為大頭領也是眾人的認可,招安引發梁山的爭吵,其他命令也是相同,梁山沒有統一完整嚴肅的領導層次,沒有嚴格的等級劃分,讓梁山所有的行動和指令在方臘面前如同兒戲,方臘是完整的政教合一體系。方臘使用的教派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明教,用教義來統一民眾思想,武裝頭腦,方臘的起點就和梁山不同,如同太平天國一樣,嚴肅的等級在方臘的之後下成為合格的農民起義,這是靠兄弟情義維繫的梁山做不到的地方,所以在梁山的情況下,宋江做不到和方臘一樣的農民起義。

宋江為何不學習方臘自立為王?非要招安損失大量兄弟,原因有三

梁山的招安是宋江的嘗試,是宋江帶領梁山好漢進行的突破,沒有認清朝廷黑暗本質的宋江希望靠自己的一己之力扭轉朝廷的局面,報效朝廷的抱負實現但是梁山的投入對於黑暗的朝廷只是螢火之光,短暫而淒涼。梁山成為悲劇,好漢們也在故事中落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