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坐公交車是憑證免費坐好,還是發補貼花錢坐車好?

琴佳楨


先講一個事例:去年冬季的一天早晨,北方某省會城市的一位68歲張姓老人,為了在8點之前趕到一家保健品公司去領取前20名免費送出的保健品。於是,就急匆匆地從家裡出發往公交車站上趕。然而,就在離公交車站還有100米左右時,公交車進站了。張姓老人為了趕上這趟公交車,就快步地跑了起來。不料,才跑出十幾步路就重重地摔倒了。當他想起來趕車時,卻在摔倒的地方怎麼也爬不起來了。

後經家人送往醫院檢查,老人被摔成嚴重骨折,手術後住院治療70天才岀院,花去費用3萬多元。

對於這件事,老人在住院期間感慨萬千。有一天,以前單位的一位同事去看他,倆人聊了許多,也說到了老年免費乘車卡的事。其中,張姓老人就說出了自己的真實想法。他說:“我的這次趕公交車摔倒,其實就是這免費公交卡給造成的,因為每天心裡都在想,既然是免費公交車,不坐白不坐,只有每天都坐上幾趟心裡才覺得舒服和平衡。所以,一大早就去趕公交想著去領保健品”。

可以說,像張姓老人這種想法和心理,是許多老年人乘坐公交車的想法和心理。也正是許多老年人有了這種心理,才出現了早晨上班高峰期公交車上老人佔了很大比例的情況,才造成了公交車“上班族”和“上學族”擠不上公交車的情況,才出現了許多老人不讓座就“不高興”甚至動不動就罵人打人的情況。

在這裡,我們就要反問一下,如果這位張姓老人沒有免費乘車卡,這位老人還會這麼早就想著乘公交去領取免費保健品嗎?我想,肯定不會。所以,這就帶來一個問題:給老年人發放免費乘車卡究竟是好事還是壞事?

要我說,把老年人發放免費乘車卡說成是尊重老人、孝敬老人,是一種愛心等等的說法,其實是一種典型的道德綁架。難道給老年人發放免費乘坐卡就是有道德的體現嗎?難道給老年人“普惠式”發放現金補貼就是沒有道德的體現嗎?實際上,恰恰相反!

請看看上海市在處理老年人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上的做法和思路,才是現代文明社會真正愛老、敬老的新思維、新方式:


潤友


武漢市老年優待證的做法應當推廣。

1.武漢的老年優待證完全免費辦理。

2.非武漢戶籍只要有暫住證或社區居住證明亦可辦理。

3.65歲以上老年證每年可乘車730次,和武漢通一樣,上車刷卡,滴的一聲,乘哪輛車,政府補貼哪輛車。

4.滿一年後卡內剩餘次數作廢。到任意一家中百超市充次即可,第二年又有730次。一年365天,每天兩次:365x2=730

5.上海的津貼已經不是單單解決老年人免費乘車問題了。並且上海戶口才有津貼。弱弱的問一句:外地人在滬打工,是否應當回家鄉納稅?

6.全國除哈爾濱、武漢和深圳3個城市外, 北京、上海、天津等絕大部分城市均只給本地戶籍老年人辦理優待證,尚未擴大至非本地戶籍老年人。

以上,本人一孔之見,歡迎批評指正。


cj28879300


要談論這個問題前,首先我們要弄清一點,老年人持卡乘公交,不是“免費乘車”。他們每次乘公交車時都要刷卡錄入數據,公交公司憑數據與當地政府結賬。老人的乘公交費是當地政府為他們支付了,並不是實際意義上的“免費"。很多人提出,為什麼政府不把免費卡,改發現金補助。一:這樣有違背政府的初衷,政府的意圖是想把發給老人的福利,通過老人的行動把這筆資金轉移及補貼到公共交通領域裡。如果改發現金補貼,這筆資金可能流向肉菜市場糖菸酒公司及醫院等其他領域。二:改發現金補助,政府的實際支出數必然會大好幾十倍或幾百倍,大大加重了政府的負擔。因為每天持老人卡乘公交的人,還不到佔擁有持卡人的五十份之一或百份之一。以我本人為例,我擁有老人兔費乘公交卡已經有近八年了,在這八年時間內,我使用它免費乘車不超過二十次,即每年用不上兩次。我愛人的優惠卡用量更少,每兩年用不上一次。如果政府改為現金補貼,你說他實際需要多支出多少錢?專家不都是吃乾飯的。


言由心聲5


天津市老年人和殘疾卡有兩百萬不止,換成補貼每人一百元(上海標準),每年二十多億,個人多拿100元沒有多大改變,政府用這二十四億每年可更換很多新的電動公交車,並可提高公交人員福利。況且沒有老人乘車也不能每天少發幾趟車或延長髮車間隔吧。可採取措施如高峰時取消免費等。總的來說我現在支持老年卡。


戰平12


針對老年人乘坐公交車的問題,已經討論了很久。

是繼續使用免費老年卡,還是改發現金補貼,各有看法。

之所以會對這個問題產生爭論,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原因:

1、有一部分人覺得老年人應該避免在每天的上下班高峰期乘坐公交車出行,既避免了老年人的乘車安全問題,又緩解了車廂內的擁擠程度。

2、極個別的老年人在乘坐公交車時,強行向他人要座位的行為,讓很多人覺得不自在、甚至憤怒。

其實,這些問題,即使採用取消免費卡改發現金的方式,也未必能夠得到解決。而且,這種發放現金補貼的方式是一筆不小的開銷。中國正在步入老年化時代,老年人口數量龐大,這種補貼不一定每個城市都能承擔得起。

最重要的是,國家之所以給老年人發放免費的公交卡,是國家對老年人的一種優惠政策。目的就是在優待老年人的同時,為他們出行提供方便,這是我國社會福利不斷完善的重要體現。

人們之所以建議發補貼,是覺得老年人捨不得花錢,必然會減少乘坐公交車的次數。其實不然,如今,誰還花不起那一兩元的公交費呢!而且,這麼做也是在變相限制老年人的出行,有悖國家優待老年人的初衷。

要解決這些問題,最根本的辦法還是應該在交通及運營車輛上下功夫。比如,在每天上下班高峰期的固定時間段增設中巴或小巴等老年專車,以分流的方式來緩解一些矛盾和運營壓力。

家家都有老人,在限制其他老年人的同時,也給我們自家的老人帶來了某些不便利。

總之,取消老年免費乘車卡,改發補貼,並不一定能取得多大成效。增加、完善社會服務,才是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法。

大家對此問題有什麼看法呢?

【謝謝朋友們耐心閱讀,歡迎關注、評論等,發表看法,一起互動交流!】


龍族社


先講理由,因為老年人大都很節約,免費乘車,三兩站就到目的地,雖省時,但乘車這幾分鐘,沒有得到鍛鍊有些可惜;假如發補貼的話,大家都可以省下錢來走著去鍛鍊的地方,省去了大家你請我坐車,我不請你的矛盾,即得鍛鍊又省錢,還避免了上車沒有坐位的尷尬。



在好多的新聞和視頻中,看到一些老年人,沒有長輩的胸懷,不體諒車上乘客的辛苦,持強凌弱,以老人的姿態強逼、謾罵、打人要求他人為自己讓坐的行為,看著讓人可恨;

話說回來,老年人晨練這是好事,坐公交也沒人反對;公交車上大多是學生與上班簇,老年人去鍛鍊,在擁擠的情況下,難免不安全,怕出現意外;有些老年人上車自持年長,總認為別人給他讓坐是因該的;借用網友的一句話,下車方世玉,上車林黛玉,那就十分的讓人反感了。



除了免費乘車的老年人,基本上大家都是買了票乘車的,大家都是辛苦工作學習了一天,能有個位子坐下休息在好不過;老年人上車,別人讓你坐那是情分,不讓你坐是本分;因為你不他家的任何人,非親非故,他也沒有欠你什麼;

在讓與不讓,這個矛盾越演越烈之時,作為有些老年人難道不應該反思嗎?因為你讓人反感的舉動,讓人們收起了那份內心的良善;

我坐過好多次公交車,老年人上車,都會有乘客主動讓坐,一聲聲謝謝和不客氣暖人心;



如果大家能真誠的理解,和相互體諒,就能構建和諧社會,更需要大家都能獻出一份愛心。


靜遙遠的星


中華民族歷來有尊老敬老的美德。

然而因為公交車上給老年人讓座一事,在全國各地卻上演了一幕幕原本不該發生卻又發生了的鬧劇。因公交車上年輕人沒給讓座卻被老人謾罵、被打巴掌、遭揪頭髮這樣的事情,讓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蒙上一層陰影。於是派生出了要取消老人免費公交的話題。

事實上,老年人憑證免費乘坐公交車是一項利民的好政策,是給老年人的福祉。無論是免費卡還是補貼現金,都只是一種手段,目的是為了方便老人出行,也是對老年人的一種關愛。

我認為現在問題的關鍵並不是憑證免費坐好,還是發補貼花錢坐好的問題,而是要如何引導老人自尊自愛、如何優化公交乘車環境、如何在現實的利益調整中用好政策的問題。而不是因為少數老年人的過錯就因噎廢食,把一項利民的好政策給丟掉的問題。

退一萬步說,即是不發放免費卡,老年人照樣每天擠公交、照樣要強迫年青年人給他(她)讓座、照樣打人罵人,我們又該怎麼辦?

是的,如今確實有少數老年人為老不尊,有的老年人惱火年輕人不讓坐位動手打人,有的老年人不顧別人是孕婦就把孕婦從座位上推開,有的老年人車上有空位不坐偏坐到女孩的大腿上。但這畢竟只是少數,老年人中好的仍然是絕大部分。

隨著我國老齡化時代的加速到來,老年人正日益成為一個龐大的社會群體。尊老、敬老、助老更顯得重要。為了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積極倡導社會和公眾尊敬、關愛老年人,從國家到地方都制訂出臺了許多優待老年人的福利制度,具體到公共交通服務方面,老年人持“愛心卡"可以免費或優惠乘坐公交車,公交車上也大多都設置了“愛心座椅",有的城市甚至開通了“老年人公交專車"等。

這些人性化的惠民政策,增進了老年人的福祉,也吸引了眾多老年人選擇乘公交出行。但同時,也帶來了一些問題,如一些老年人在早晚高峰期乘坐公交車去買萊、晨練、接送孩子等,加劇了公交車的擁擠程度。

公交是惠及百姓的公益性事業,然而隨著人口向城市的大量集聚,讓有限的公交資源愈加“捉襟見肘"。因此,通過優化公交福利制度設計,引導老年人合理出行,使城市公交運營更加經濟而高效,就顯得尤為重要。

香港分時段劃分老年人乘車的費用,鼓勵老年人錯峰乘車出行。老年人在每天8時到10時乘坐地鐵必須付全額票價,而10時到18時乘車,則可以免費。

今年5月1日起,上海實施老年綜合津貼制度。這一制度實施後,70歲以上的老人免費乘坐車這項制度在6月25日起停止了。上海的做法激起了不小的討論。

也有的學者提出,可以設定老年人乘車的時段,比如早晚高嶧時段或節假日等,老人不能免費乘車,也就是老人卡在這個時段刷不起來,把不提倡老人早晚高峰乘公交車改為實實在在設置的門檻,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乘車產生的矛盾。

新的時代會產生新的問題,新的問題需要新的解決辦法。如何讓老年人很幸福地過日子是擺在全社會面前的一個新的課題。


葉公來幫忙


這個話題一提,回答問題“取消免費卡發現金補貼”當時公交集團出臺70以上老年人辦理“免費乘車卡”這是一項惠民政策。而公交集團虧損部分,當地政府部門會給予補償。

全國各地城市,公交集團均推出了這項惠民服務。各地的叫法不同,但政策性是一樣的。拿最熟悉的蘭州市,嘮叨嘮叨吧!蘭州公交集團自2012年8月1日,開始工作人員進入全市各大社區為轄區內(本市居民有效身份證為準)統一辦理“敬老卡”。政策規定年齡70週歲均可辦理免費乘坐市內各路“公交車”敬老卡,交2寸彩照片還需交18元押金!這就是辦理“敬老卡”流程。


蘭州公交集團,惠民政策還有“60歲,可辦理老年卡,全程票價O.5角,享受低保戶辦理優惠卡O.5角,A卡8.5角,學生卡O.45角”市區內票價:1元。目前,在國內應該比較低價位吧!蘭州公交集團“敬老卡”有6年時間!問題來了,近兩年持“敬老卡”老年人坐車時間段發生變化!每天乘車高峰期和年輕人拼搶,年輕人又怕碰撞倒地出事!儘量避免出事讓老年人先上車,結果自己上班遲到啦!

據瞭解,老年人一大早出來:有些人是晨練,趕早市買菜,更有些人去參加各種類型的“保健”講座活動!最後上當受騙。有消息說:上海公交集團率先決定“取消免費乘車卡”。但惠民政策沒變,改為補償方式發放補貼。實施方案細則(截圖)有詳細介紹。造成每天早上上班高峰期,老年人和年輕人擁擠上車現象!主要原因還是“免費乘車卡”的問題!坐車不要錢哈哈有誰不願意啊!



西岸39059526


這個問題幾乎不用選,所有的老年人都會覺得發錢比較好。

我們的老年人都是從我們一窮二白的時代過來的,我們國家對老年人的特別優待,也是實打實的落實。

但是老年人還是忘不了以前的貧苦時代,每次養老金髮放之後,他們總是在第一時間拿著小板凳去銀行,接著取現。殊不知我們現在可以通過手機直接划走。淳樸的老人們。

對於大多數老人來說,免費坐車並沒有太多的獲得感。而如果將坐車的費用補貼給大家,預計很多人都會選擇走路,就為了省那一元兩元。

我岳父岳母現在是免費車都不願做,寧願走路鍛鍊身體。

這可能是多數老人的選擇。

只有極個別的老人,會在年輕人出沒的上下班高峰,接孩子、去晨練。

偶爾有一些非常鬱悶的老人,把對社會的不滿發洩出來,又成了大家關注的焦點,才挑起了現在的矛盾。

如果想要化解矛盾,真的應該學習上海那種將錢補貼給老人的方式。讓我們老年人能多一份退休待遇也是好的。


暖心人社


老年人坐公交車是憑證免費坐好,還是發補貼花錢坐好?這個問題我的觀點是,無論憑證免費,還是發補貼花錢,都不是問題的關鍵,關鍵在素質,憑證免費坐有那麼多的問題,難道發補貼花錢坐,就沒有問題了嗎?問題的關鍵是,有素質的老人,說話辦事都會有禮有節的,這些應屬身心健康的老人,也有不健康的,貪小便宜的,到菜市場買菜,明明稱好還要多拿,倚老賣老,為老不尊,坐公交車時一定要讓座,要不然就會開口大罵,再不讓坐大腿上,貪生怕死,買保健寧願讓人騙上幾千幾萬,到菜市場菜買菜卻扣扣搜搜,經常為一兩分錢討價還價,做了錯事在這些人的眼裡,只要他們認為是對的,錯也是對的,我經常與這類人打交道,對他們真的是無言,保護好自己,最好的辦法是遠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