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效果·決戰決勝脫貧摘帽|石柱 全面實現“義務教育有保障”

看效果·决战决胜脱贫摘帽|石柱 全面实现“义务教育有保障”

從長遠看,要真正解決一個地區的貧困問題,通過教育進行扶智十分關鍵。國家把“義務教育有保障”,作為脫貧攻堅的重要目標之一。

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石柱土家族自治縣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地位,將教育扶貧作為脫貧攻堅的治本之策,迅速成立了由分管縣領導任指揮長的教育扶貧指揮部,在教育主管部門的牽頭下,全面展開教育扶貧工作。

通過不斷強化政策支撐、資金支持和人才保障力度,石柱的教育事業實現新作為,邁上新臺階,各項發展指標均達到“義務教育有保障”相關要求,全面實現了“義務教育有保障”的目標。

強化“控輟保學” 不讓一個孩子因貧失學

“是學校領導和老師的關心,讓我重新回到了學校。我一定要好好學習,不辜負大家的幫助!”石柱臨溪中學初二學生冉菊平說,重返校園是他最快樂的事。

冉菊平家住王家鄉光華村桂花組,他從小在單親家庭長大,家境貧寒。小學畢業後,便輟學在家務農。

去年9月,石柱縣教委駐光華村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隊長譚小紅進村入戶走訪瞭解到冉菊平的情況後,便主動與附近的臨溪中學聯繫,幫助冉菊平入讀初中。

“決不讓一個學生因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學”,是黨和政府向社會作出的莊嚴承諾,也是石柱教育界多年來一以貫之的發展宗旨。

特別是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石柱著眼義務教育階段入學率和鞏固率提升,不斷強化“控輟保學”措施。

全縣通過大走訪大排查,拉網式清理義務教育學段的失學、輟學學生。截至今年9月,全縣共排查出義務教育學段失學、輟學學生71人,佔全縣義務教育學段學生60237人的0.12%,全縣義務教育學段學生鞏固率達99.88%。

“這些學生絕大部分是因為存在厭學情緒,導致出現失學輟學。我們必須保證沒有任何學生會因為貧困失學輟學!”石柱縣教委相關負責人透露,截至11月10日,這些學生中已有16人被勸返回校就讀。而石柱各街鎮鄉、中小學將長期性地開展輟學學生勸返工作,達到“有輟必勸,有勸必返”的控輟保學要求。

同時,石柱對適齡殘疾學生採取“送教上門”的方式,幫助他們接受教育。截至9月底,全縣對111名殘疾學生建立了送教上門臺賬。每月開展兩次以上送教上門工作。通過送教、走訪慰問等方式,關心關愛殘疾學生,提高殘疾學生義務教育學段學習成效。

截至今年9月

☑ 全縣共排查出義務教育學段失學、輟學學生71人

☑ 佔全縣義務教育學段學生60237人的0.12%

☑ 全縣義務教育學段學生鞏固率達99.88%

截至9月底

全縣對111名殘疾學生建立了送教上門臺賬。每月開展兩次以上送教上門工作。通過送教、走訪慰問等方式,關心關愛殘疾學生,提高殘疾學生義務教育學段學習成效。

均衡教育資源 既要“有學上”還要“上好學”

做到了讓包括貧困學生在內的義務教育學段學生“有學上”,還要讓他們“上好學”。去年11月,石柱創建“國家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縣”順利通過國家驗收。

躋身“國家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縣”的背後,離不開石柱以義務教育均衡達標驗收為契機,加大農村薄弱學校改造和寄宿制學校建設,科學合理佈局校點,強化貧困村學校建設所做的努力。

在石柱,分佈在鄉鎮一級的中小學有51所,村組一級的村小及教學點有69所。長期以來,由於教學條件簡陋以及一些終端的教育教學設備等基礎教學資源匱乏,很多山裡孩子無法享受現代化的優質教育資源。

2015年以來,石柱累計投入58592萬元用於改善辦學條件。其中投入19615萬元,改造農村薄弱學校65所;投入3583萬元,建設農村寄宿制學校23所;投入35220萬元,新建中學1所、小學5所;投入資金174萬元,實施貧困村學校項目建設6個。

嬗變,隨之不斷髮生——三河小學,留守兒童足球隊用上了鋪設著人工草坪的室內球場;馬武中學,斑駁的三合土簡易籃球場,擴建成了標準塑膠運動場;新建的思源實驗學校,環境優雅設施齊備,硬件完全不輸主城的好學校;在市級深度貧困鄉中益鄉,眾多農村學校的辦學條件,更是得到全面改善……

2015年以來

石柱累計投入58592萬元用於改善辦學條件 投入19615萬元

改造農村薄弱學校65所 投入3583萬元

建設農村寄宿制學校23所 投入35220萬元

新建中學1所、小學5所 投入174萬元

實施貧困村學校項目建設6個

從幼教到高教 資助體系日趨健全

今年在王家鄉小學讀四年級的冉俊豪命運多舛。在他年幼時,父母離異,母親不知所蹤,父親外出務工長期失聯。今年上半年,和他相依為命的爺爺又不幸去世。

不過萬幸的是,這一切並沒有改變小俊豪的學習環境。每學期,他都能享受貧困生活補助、教育兜底資助和營養午餐三項教育扶貧優惠政策。當地政府和學校、老師,也在學習和生活上,儘量對他給予照顧和幫助。

像冉俊豪一樣生活困難,但卻飽受社會關愛的學生,在石柱還有很多。去年以來,石柱先後出臺《關於印發深化教育扶貧工作方案的通知》《關於切實做好我縣城鄉低保等貧困家庭大學生學費資助工作的通知》和《關於印發石柱縣籍建卡貧困家庭學生縣外學前至高中教育學段就讀資助工作方案的通知》。全縣在嚴格執行上級資助政策的基礎上,對貧困家庭學生基本就學費用進行兜底資助。

如果把中央和市級對貧困學生的資助政策視作一張網,石柱新近出臺的這些資助政策,無疑是為這張網查漏補缺的“補丁”。

根據這些“補丁”政策的規定,從2017年秋季學期至2020年春季學期,石柱對本縣戶籍,且在縣內取得正式學籍的學前、義務、普高、中職教育階段的建卡貧困家庭學生、低保家庭學生、孤兒、特困人員、殘疾學生、烈士子女,實行50—900元每生/每期的教育扶貧再資助。對石柱戶籍在高校就讀的正式學籍上述貧困學生,給予學費資助,學費標準在8000元/學年/生以上的,每學年資助8000元,直至本(專)科畢業;對縣外就讀的石柱縣籍學前至高中(含中職)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學生,與縣內同學段同類型貧困學生同等資助,確保全縣各學段貧困學生資助不漏一人。

看效果·决战决胜脱贫摘帽|石柱 全面实现“义务教育有保障”

王場小學教師陳貴芬給貧困學生羅馨雨進行作業輔導。

對貧困學生的資助,建立在精準識別的基礎之上。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石柱縣教委每學期開學之前,都會指導全縣學校開展貧困家庭學生教育資助工作的相關工作。要求各校根據學生申請材料,利用“重慶市貧困農戶信息查詢系統”精準識別,建立貧困學生信息臺賬。嚴格兌現各類教育資助政策,屬國家、市級政策該免費的項目,開學時一律免交,補助類資助資金嚴格按照要求發放。

統計顯示,2015年以來,石柱累計投入資助資金2.4億元,資助各類貧困家庭學生352886人次,覆蓋建卡貧困家庭學生43453人。全縣已健全了從學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學生資助體系,無一例適齡學生因家庭貧困而失學。

開展結對幫扶 廣撒教育火種祛散貧寒

今年2月9日,石柱西沱中學237名教師利用寒假時間,集中對全校711名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學生開展“一對一”幫扶。

活動中,幫扶教師走進自己結對幫扶的貧困學生家中,向家長和學生宣傳幫扶政策,幫助核實應該享受的教育資助項目及金額。同時,實地開展慰問活動,輔導學生寒假作業,幫忙打掃環境衛生,尋找增收致富門路。

看效果·决战决胜脱贫摘帽|石柱 全面实现“义务教育有保障”

王場小學教師周紅海給王子晨送教。

這次結對幫扶,有效增強了教師、家長、學生之間的情感,拉近了家校距離,得到家長學生一致認可。

今年,石柱縣教委共有3845名教職工與9868名來自貧困家庭的學生(其中建卡貧困學生8773人)實行“一對一”幫扶。建立貧困學生幫扶臺賬,每月家訪1次以上,解決貧困家庭學生的實際困難。

看效果·决战决胜脱贫摘帽|石柱 全面实现“义务教育有保障”

縣教委督導室幹部譚小慧給貧困戶秦定蓉家的孩子送學習用具。

同時,縣教委先後抽調21名機關幹部到王家鄉3個貧困村、大歇鎮2個貧困村駐村幫扶。駐村工作隊員與縣教委工作完全脫鉤,吃在村、住在村、幹在村,嚴格按照縣委組織部要求考勤,由駐地鄉鎮統一管理。並派遣88名機關幹部,結對幫扶王家鄉和大歇鎮共308家貧困戶,堅持每月入戶走訪2次以上,精準填寫扶貧手冊和入戶調查表,切實解決貧困戶實際困難。

除了結對幫扶,石柱還充分發揮教育系統資源優勢,積極開展“兩後生”培訓。對初、高中畢業未能繼續升學的學生進行就業技能培訓,幫助他們就業創業。2015年以來,縣教委科學謀劃“兩後生”培訓工作,確保“兩後生”培訓達95%以上。有針對性的實用技能培訓,為石柱的貧困家庭增收致富,提供了又一道長效保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