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所在的學校要求填寫父母職務,是什麼用意?有什麼作用?

純屬虛構-168


這是過去的老問題了吧?同樣的問題我在前幾年的新聞裡看到過。

如果各位家長遇到題主遇到的這種老師完全可以舉報。但有些學校和老師讓學生們填寫父母的政治面貌和籍貫只是為了建立學生們的學籍檔案,這種現象在90年代就存在的,本人小時候也填過,政治面貌當時大多數人填的是農民或者黨員,還有填工人的等等,職業一般都會根據實際情況填寫;當時在我們班並沒有出現老師因此就偏向哪個學生的問題。

現在的學生是否還需要填寫同樣的問題,這個不太清楚,我們這裡現在還會填一些類似的,大多是為了甄別是否是留守兒童和隨讀兒童,沒發現老師們搞特殊照顧的現象,我家孩子的家長群能起到相互監督的作用,老師們不會傻到給自己找不痛快。


網者歸來


震驚了!

孩子填家長無業結果連運動會都沒有報上名,被人透露家長在大戶室操作,孩子就順利當上中隊這個了!

原來學校要求學生填報父母職務是為了區別對待學生?!

原來以為同在一個班級,大家都該得到公平對待,原以為你成績不好、你班職選不上完全是你個人的原因,肯定是你性格不好、學習不夠努力,原以為同在一個班級,區別只是在學生與學生之間,區別只在你和我。

網上有一個問題,問為什麼大家在大學的時候感受不到差距,但是到了社會差距就出來了。有人回答說,不是大學裡沒有差距,只是因為大家都因“大學生”這個身份而把差距掩蓋了起來,差距其實一直都在。

現在我們知道,不僅大學差距一直都在,差距,從小學到大學,都在。

公平從未現身,想想都不寒而慄。

我說我中學填了父母是工人之後,為什麼班主任說的家訪總是不來我家呢。

真的不是到了社會才拼爹,實際上拼爹從你踏入學校開始,它從來不缺席。

據不確切消息,某一公司要求新入職的職員填寫父母職業情況,某人寫了其是某銀行分行的行長,立馬到了公司裡得到別樣的對待。

在美國這樣的國家,富人之子也更會得到優待,因為他們的父母更可能捐款給學校。

原以為這樣的事情只發生在美國和商業世界裡,沒想到我們從小接受的教育也沒幸免於這種“向錢看”的荼毒。

想想更好的教育資源會偏向那些家境良好的學生,就覺得可氣。可是從升學率來說,老師們這麼做卻是很有道理,家境好的人可以給孩子開小灶、入培訓班補習、請家教.......就是這些,已經足以提高這些家境出生良好的孩子的升學率,老師自然更會投入精力在他們身上,另外,他們的父母是成功人士,老師也更加願意和他們交流,臉上貼金啊、還有可能帶來方便啊。

只是,啊喂,這樣不公平。

可是又有什麼辦法呢,這就是社會現實。


白詩詩


我覺得很正常吧?不管是小學,初中,高中,大學,都會填這份表格的吧,應該只是學校單純的想要了解一個孩子的家庭背景吧,從而更有利於學校老師針對學生的家庭環境來給孩子心靈方面的教育還有呵護。

但是我看了下方的評論之後,我發現了一個問題,難道當時老師對我好,是真的因為我父母?我感覺不是,小時候我反正吃喝好像都比其他同學要過的好很多初中的時候老爹給我250一個禮拜,其他同學只有150,我找找女朋友什麼的反正錢也夠用,哈哈,但是填這種表格的時候,我都是問過我老爸的,我老爸和我說填務農,就說我爸是務農的,我媽待業在家不工作,我搞不懂是為什麼,反正我爸爸不願意寫他是做工程的,說那樣不好,當時我是沒想什麼的,但是看下方評論區這麼一說,我感覺好像是這麼一回事。

當時班上有個女孩子填了爸媽是從商的還有一個填了我爸爸是黑社會的誰誰誰,後面犯了事情學校也不處罰她,好像真是那麼一回事一樣,好尷尬啊。我反正爸爸讓我出門的時候讓我和別人家裡反正一般般,也不是很有錢···········不過我家真的沒錢,老師倒是對我很好的呢,反正有什麼都會幫我的呢,我也會買些吃吃的給老師吃,讀書不咋地,馬屁要拍好,哈哈。

你們以前怎麼過呀


教育時光


我作為一線班主任老師來談談——

這個問題並沒有那麼複雜。學校要求填寫父母職務,原因不外乎幾個:

1、學籍管理的要求。現在孩子從小學開始就要完善學籍檔案,每個學生全國統一一個學籍號。學籍資料有家長姓名、年齡、工作單位、職務的填寫內容。這不是某個學校要求填寫的。

2、掌握學生的家庭結構。學校有必要了解孩子的家庭狀況。相關的統計數據會成為教育決策的依據。

3、方便家校聯繫與溝通。學生的資料一般由班主任保存。班主任知道家長的職業職務,可以選擇更加有效的溝通方式。

比如我班有個學生,家長死活不肯填寫職業職務。有時候有事聯繫他,電話總是不通或不接。後來,家長會才知道他是監獄的獄警領導,規定在單位是不能使用私人手機的。



當然,不排除會有老師利用家長的關係。在當今的人情社會,各行各業都有些潛規則。

如果學生家長在單位有職位,託其辦事可能很方便。確實也有個別老師謀私的行為,讓人反感。

但大多數老師不會這樣,因為老師都要面子。所以,做老師最好不要麻煩家長,免得引起誤解或非議。

有的家長認為老師會根據家長職務而有所區別,對孩子厚此薄彼,對此過於擔心也沒有必要。

畢竟大多數的老師並不是市儈的勢利眼。老師對學生的態度,更多的是對事不對人。

孩子的素質才是關鍵。有些富二代官二代的孩子,自私調皮,讓老師頭疼不已。懂事乖巧、品學兼優的孩子得到老師的喜愛,也是人之常情。

總之,家長與老師互相尊重,真誠以待,和諧相處就好。大家不必對填寫職務這些小事過度揣測,把學校老師想象得那麼陰暗。

一個謾罵老師,鄙視老師的社會是沒有希望的。因為,教育需要家校合力,校園更加需要正能量。


——歡迎關注“小李滔滔”頭條號,瞭解更多原創教育文章。


小李滔滔


大家千萬不要認為這僅僅是瞭解學生的家庭狀況,當然這只是一個方面。我家一親戚在某個三線城市初中擔任班主任,他親口告訴我,學校讓學生填父母職務基本有三個方面原因:一是確實瞭解學生家庭結構狀況;二是學校有時候下達指示後,具體的年級、科室主任再下達給各班班主任,大意是記錄下父母職務偏高的學生姓名、家庭情況,再重新反饋給上去,我家親戚說這種情況在他們學校持續了幾年,具體什麼原因誰都也不願意猜,估計是學校掌握一些資源後,特殊情況下可以派上用場。第三個則是的的確確存在的問題,多年前非常盛行,就是學校派班主任統計學生父母職務後,但凡是事業單位領導、企業副經理以上職務的,都要在適當的時候邀請來學校開座談會,我上初中時就切切實實經歷過,父母被邀請來以後,無非是學校想讓拉點贊助,這個贊助具體是什麼我就不說了。這種情況在前幾年比較常見,但近幾年由於上面文件規定 都明確禁止了,但據說在一些偏遠地區,仍然存在著這樣的問題。


拳壇熱點


網友一:

現在小學一年級入學都要建立電子學籍,需要收集孩子的個人信息及家庭成員和監護人信息,這是建立學籍的一項內容。家長的學歷職務工作單位都是要進行記錄的,跟老師無關,學生建立學籍的需要而已。至於為什麼要統計這麼詳細的家長信息,不是老師能解釋的,要問學籍管理部門了。說實話,老師也不願意統計這麼多的東西,所有信息收集以後老師都需要錄入學籍系統,一個班四五十個孩子這也是項大工程很累的。

網友二:

從小寫父母務農,也沒覺著有啥不妥,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研究生畢業找工作時,應聘單位還是要求填寫,我還是填父母務農,結婚後才填自己先生的名字,沒想那麼多,也不覺著被誰歧視別人有什麼惡意。

有說老師不好的,我也遇到過偏見的老師,小學中學大學各一個,一共三個,也大概只佔我所有老師的幾十分之一吧,不過他自己偏見關我什麼事,我好好讀自己的書,參加中考高考研究生考試,他們也沒礙著我什麼。所以大家別抱怨,做好自己,尤其是讓孩子有個好心態,比什麼都重要。

網友三:

我從讀小學起,就開始填父母的職務,而我的父母都是從農村到一個小縣城開餐館的,沒有什麼職務,所以我每次都會填個體,講心裡話,那時候可羨慕那些父母有職務有單位的同學,有時候覺得他們的頤指氣使都有資格樣。也許從每次填表格開始,我對自己就有了人生規劃,所以更努力的去學習,也更明白讀書才能改變我。當時想我父母沒有職務讓我驕傲,但我自己得做讓他們驕傲的女兒。後來考了師範大學,出來又努力的考了編制,終於成了一名教師。

老公是大學時認識的,比我大三屆,畢業後也考了公務員。也許是我們都是追求穩定工作的人,沒有勇氣出去折騰吧。也許是我內心深處希望我的孩子在填父母職務時我們可以讓她有職務有單位可寫吧。我的經歷,讓我現在看到父母沒有職務單位的學生時,彷彿看到了曾經的自己,總是會給他們灌輸我的理念,讓他們努力成才。所以有些回答說老師會看到父母職務怎樣怎樣,我只能說因人而異吧,並不是每個老師都是勢利眼。可能我走的路和給孩子灌輸的思想觀念也不一定正確,但有追求有向上的心才是真。

網友四:

填父母職務,首先,排查單親,這樣的孩子老師會重點關注,除了管學習,還要疏導,當然,如果孩子身心健康更好。其次,關注困難家庭,幫助申領助學金,申請減免資料費等等。第三,根據父母職務及學歷選擇成員組建家委會,參與管理班級事務(職務級別高的家長不會有這個時間,直接過濾掉)。第四,根據父母職業及學歷考慮孩子的興趣特長,也考慮怎樣跟家長溝通更合適。第五,防止孩子有突發情況,父母手機聯繫不上,老師會直接打電話到工作單位。

至於對某長的孩子格外關照,我只想說,各種評比,要麼看成績,要麼民主評議加公示,怎麼操作?有什麼必要操作?真是那什麼什麼長,根本不用通過學校,直接在市或省教委活動一個榮譽稱號,比學校評出來的含金量高多了。

網友五:

本人90後,我爸是裝潢公司木匠。 每次父母職務我都老實寫的。當我上初二時,老師喊我爸去幫他家幹活不給錢,升我為組長。 從那次後我就心裡不舒服,初三開始每次寫父母職務我都寫務農。 到了高中,班主任又喊我爸去幹活不給錢,我心裡就納悶我全部寫的務農怎麼還會知道我爸是木匠的。 後來去外地讀書了,我爸才沒有被老師喊去幹活過。

網友六:

方便老師辦事唄,雖然話不好聽可是現實就是這樣,家長看見孩子的老師找的辦事哪敢拒絕,哪個不是盡心盡力,我同事就笑著給我說他兒子上小學學校讓填父母職務,然後孩子問他填什麼,他就讓填成打工的,結果一個學期過去了,幾乎班裡有用的家長都被老師們拜託過了,就他們一些填沒職務的打工的從來沒讓老師拜託辦事,另外一個同事說他一個親戚是警察,一次他孩子的老師車被扣了,打電話拜託他把車弄出來,其實都不是一個部門的,可是為了孩子,他就再到處找關係把車弄出來給了老師……這就是現實。


遺落在世界的角落


看到你的問題我覺得很正常,因為我也是一名教師,我也讓家長填過類似的表格。但是你的看到你的問題描述,我就不淡定了,不僅震驚,震到下巴都掉地上了!如果你說的是真的,那麼這個老師不僅枉為人師,而且簡直就是一個趨炎附勢的無恥小人!下面我從一個教師的角度談談此事。

一、學校為什麼要求填父母填職務

1.瞭解孩子的家庭,從父母的工作不僅能看出孩子的成活環境,還可以推測其家庭的教育方式,方便制定具體的策略去教育孩子,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2.在必要時,可以去孩子父母的單位去聯繫他們。有一次我的學生出了點意外,父母的電話都打不通,後來是通過孩子父親的單位聯繫上了他的爸爸。

3.作為一名一線教育工作者,許多工作我也很無奈,大量的材料、文件、表格我也不知道要幹嘛,但是領導安排的,必須做。

二、學校做法是否合理

我不清楚學校的做法是否合理,是否侵犯了學生父母的隱私權。不過在我的工作經歷中,還沒有學生家長對此表示過質疑,家長們還都是很配合的。我也沒有因為孩子父母的職務去安排學生的座位,或者做其他有討好家長嫌疑的事。

其實家長們大可不必為此事煩心,如果擔心孩子老師“特殊對待”,大可以填一個高大上的職業。同時,如果一個老師真的像問題裡描述的那樣,你可以直接去教育局舉報啊,這樣的老師即使你討好了他,你還敢放心把孩子交到他手上嗎?學高為師,身正為範。老師不僅是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給孩子樹立一個榜樣!

同時也希望社會人士,不信謠,不傳謠,愛護一下教師僅存的一點社會尊嚴吧。


愚夫問道


用平常心來看,關於兒子所在學校要求填父母職務,屬於正常不過的學校要求。學校通過學生填寫的家庭情況,能夠準確瞭解學生狀況。父母的工作與職務,對學生學習生活不自覺中會長生一定的影響。教師可根據情況,因勢利導,進行科學化教育。是孩子健康成長。

如果用有色鏡看待此問題,那就會產生不一樣的另類結果。

就學校因素來看,可能不少家長會認為,學校是看帽子待人。從學生提供的家長工作及職務,如果家長有用,對學校有幫助,可能會利用家長的影響,對學校幫一定的忙,解決一些學校困難,或者是為學校贊助等,學生自然也會在學校班級獲得一定的優待。

就教師因素來看,難免有些教師,眼皮往上翻,用的著的家長不僅照顧好學生,座位選最好的,平時照顧,還能封個班幹部什麼的當當,等等優待最終指向利益交換,老師家裡或者自己有什麼用到家長,請家長幫助解決。

“我爸是王剛”的時代不是永遠的。不管咋說,學生學習才是根本,家長也不要嬌慣孩子,鼓勵學生勤奮刻苦才是正道。畢竟孩子學到真才實學才能更好的出人頭地。


西城雜事


最近網上好多家長反映,小孩子入學要填家長的職務,是為了方便老師區別對待自己班的學生,潛規則學生家長等。

這種說法並非空穴來風,但是這絕非社會主流。

從教育本身的意義來講,這種行為大有深意

第一、瞭解學生的基本情況

重視家庭教育在整個教育體系的作用。父母的教育程度、工作職務對孩子的成長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學校瞭解這個信息後可有這對性的加以補充。

第二、便於因因材施教

孔子說過,有教無類,因材施教。老師瞭解孩子的家庭結構各自對症施教。

第三、緊急聯繫

一般留下父母職務信息,有附加聯繫方式,方便緊急情況下聯繫。

最後教師在我國是一個龐大的群裡,他們身負重任,時刻處於社會媒體輿論監督的中心,他們這個龐大的群體有那麼一小部分害群之馬,社會很容易整體代入。各行各業,總會出幾個人渣,所以,對老師要寬容一些。


熊孩子清單


我覺得這是正常的吧,肯定有很多家長覺得很震驚,但是這是老師全面瞭解學生的一種手段吧!

可能家長們會覺得是侵犯了個人隱私,但是是學校要求的,現在小學一年級入學都要建立電子學籍,需要收集孩子的個人信息及家庭成員和監護人信息,這是建立學籍的一項內容。家長的學歷職務工作單位都是要進行記錄的,跟老師無關,學生建立學籍的需要而已。

我也承認肯定還是有那種存在家庭偏見的老師,但是是極少數的,大多數老師都是公平對待的,不會因為你家有錢就對你特別的好,難道就因為你父母是務農的,老師就要帶有色眼鏡看你嗎?只要你是一個讀書好、品德好的學生,還是很容易得到老師的喜歡的,反正我從小到大,遇到的老師都是公平的對待學生的。

最後,我想對大家說的是:老師也是人,也許他在某個時刻,會讓你感到特別的不公平,但是請大家原諒他,老師也是有要求的,也是要完成任務的,升學率就是一塊指標,可能在某些方面,你覺得老師對你和有錢的小孩不一樣,可能有錢的小孩得到的關注要多些,這些在當今的社會中,都是很正常的現象,畢竟社會的大環境就是如此啊,但是沒關係,只要自己努力,還是可以獲得老師的親睞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