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部門迴應“基因編輯嬰兒” 賀建奎現身致歉

11月28日上午12時50分時,基因編輯嬰兒學者賀建奎到達第二屆人類基因組編輯國際峰會會場。賀建奎發表主題演講並道歉。賀建奎表示,露露娜娜已健康出生,會用下半輩子對兩個嬰兒負責。

賀建奎首先致歉:我的整個實驗結果,由於實驗的保密性不強,所以數據被洩露了。這個結果是不小心公佈的,所以我必須要在今天這個場合,跟大家分享這個數據。

多部門回應“基因編輯嬰兒” 賀建奎現身致歉


賀建奎表示:“感謝我的大學,我的大學完全不知道我的這個實驗。項目資金來源,來自南科大和個人,公司全程未參與,他本人對項目表示很驕傲。有人問賀建奎是否會讓自己的孩子接受這樣的基因編輯,賀回答稱:會,我會第一個讓我的孩子接受基因編輯。”

賀建奎發表主題演講時稱,露露娜娜已經健康出生,檢測之後,結果符合預期,兩個基因序列得到預期效果的改善。關於項目風險,也告訴過嬰兒的父母。

他還表示,原本八對夫妻參與基因編輯項目,其中一對夫妻期間退出。對於在臨床試驗過程中是否有其他孕婦的胚胎被基因編輯過?賀建奎回應,還有另外一個“潛在懷孕”。專家追問,是否是早期階段的“生化妊娠”賀建奎說“是的”,專家表示生化妊娠,孩子不會出生。

最後,賀建奎講到對30個胚胎中70%進行了基因編輯,談及露露娜娜的未來,賀建奎表示,會用自己下半輩子負責。

對於該起事件,多個相關部門已經做出回應,均未對該“成果”持肯定態度。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26日晚表示對此事高度重視,立即要求廣東省衛生健康委認真調查核實,本著對人民健康高度負責和科學原則,依法依規處理,並及時向社會公開結果。

廣東省衛生健康委員會表示:針對這一大眾關注的熱點事件,已組織力量展開調查,並將及時向社會公佈調查結果。

針對這一事件,昨天,多個部門進行回應。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部長茶座”活動中,科技部副部長徐南平表示,2003年頒佈的《人胚胎幹細胞研究倫理指導原則》規定,可以以研究為目的,對人體胚胎實施基因編輯和修飾,但體外培養期限自受精或者核移植開始不得超過14天,而本次“基因編輯嬰兒”如果確認已出生,屬於被明令禁止的,將按照中國有關法律和條例進行處理。

11月28日,又有多個部門對該事件做出回應。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科學技術部在《關於“免疫艾滋病基因編輯嬰兒”有關信息的回應》中表示,“我們高度關注11月28日第二屆國際人類基因編輯峰會有關“免疫艾滋病基因編輯嬰兒”信息,相關部門正在進行調查核實。我們始終重視和維護人民的健康權益,開展科學研究和醫療活動必須按照有關法律法規和倫理準則進行,對違法違規行為堅決予以查處。”

中國工程院醫藥衛生學部、中國工程院科學道德建設委員會則發表瞭如下聲明:

在今日於香港召開的第二屆國際人類基因組編輯峰會上,此前媒體廣泛報道的基因編輯嬰兒出生一事的涉事研究者作了該項“研究”的技術報告。

如情況屬實,中國工程院醫藥衛生學部和科學道德建設委員會發表如下聲明:

在學術與技術上,該項“研究”沒有先進性,並且對技術的應用嚴重失當。

在倫理與道德上,在嚴重缺乏科學評估驗證,安全性存在不可預知風險的情況下,貿然開展以生殖為目的的人類生殖細胞基因編輯臨床操作,嚴重違背了基本倫理規範和科學道德。

在法律與法規上,該項“研究”違反了國家相關部門出臺的關於基因相關研究的系列政策、法規和管理辦法,實施了明令禁止的技術操作。

我們深切關懷報告中所稱已出生的兩名嬰兒。呼籲社會各界對她們的隱私給予最嚴格的保護,研究制定細緻的醫學與倫理照護方案,防範這種基因編輯可能產生的健康損害,以社會所能提供的最充分的關懷方式,使她們能夠在心理上和生理上健康快樂成長。

我們呼籲,科技工作者必須加強科學道德自律,強化自我管束,在探索和創新活動中必須遵守相應的倫理道德準則和法律法規。針對科學技術發展中出現的新情況、新挑戰,科技界要深入思考,認真研究,未雨綢繆,加強教育,完善相關行業規範和倫理指南,以保證科技界從事負責任的研究。有關部門要動態完善相關法規,嚴格審查監管程序,適時推進有關立法工作,嚴密防範科研倫理不端行為發生。

中國工程院將密切關注對這一事件的調查進展和結果,並願意提供必要的學術與專業技術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