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疑“《紅樓夢》後二十八回手稿回國”

質疑“《紅樓夢》後二十八回手稿回國”

昨天(2013年09月29日),對於紅學研究專家和廣大紅迷來說,無異於驚聞“天上掉餡餅”或又一“天方夜譚”。一個特大的新聞——《紅樓夢》後二十八回的曹雪芹手稿迴歸中國——通過光明網和中國民族宗教網這兩大網絡,迅速向全國乃至全世界的媒體廣泛傳播、輻射。不難想象,今天的報紙、電視、廣播等新聞媒體也將鋪天蓋地披露這一驚人消息。(上圖鬚眉皆白的老者,便是傳媒報道所稱“從英國科學家李約瑟手中接過了飄泊海外200多年的曹雪芹手稿回國”的張貴林先生。這是他和中國少年兒童文學藝術基金會、國學專項基金管理委員會執行主席、河北雞鳴山貿易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的合影。 趙富軍 攝)

質疑“《紅樓夢》後二十八回手稿回國”

紀念曹雪芹逝世250週年暨《石頭記》後28回手稿迴歸祖國新聞發佈會現場 趙富軍 攝

據光明網和民族宗教網有異同的報道,這一驚現“曹雪芹後二十八回手稿”的消息,是在9月28日,由世界文化論壇、中國少年兒童文學藝術基金會、國學專項基金會、東方國學院主辦的“紀念曹雪芹逝世250週年暨《石頭記》後28回手稿迴歸祖國新聞發佈會”上正式公佈的。據稱,來自中國社科院、中央黨校、文化界的100多名專家、學者出席了這次新聞發佈會。報道還說:

“《紅樓夢》的手稿一直是紅學家們追尋之謎;日前,學者張貴林從英國科學家李約瑟手中接過了飄泊海外200多年的曹雪芹(後28回)手稿。據李約瑟等人考證,《紅樓夢》原名《石頭記》,因當時政治和其他原因,該書的後28回被乾隆皇帝廢除,並令當時的文人高鶚等續寫並改名為《紅樓夢》,而後,正式出版。幸運的是,《石頭記》的後28回並沒有絕跡,其手稿在異國他鄉幾經輾轉,被李約瑟收藏。遵照李約瑟的提議,張貴林……將其帶回祖國,使其終於重見天日……和《紅樓夢》前卷重合,成為一部完整的劃時代的紅學文獻。”(此據光明網記者任生心、通訊員劉天琴報道;稍後中國民族宗教網劉延旭的報道,在細節上較為詳盡,有一些小小的差異。)

請注意!我在摘引這段文字時,加了兩處省略號,其間暫時省略的兩句話,容我後文補敘。

其實對我來說,這個所謂“被李約瑟收藏”的“曹雪芹後28回手稿”,已經是三年前的舊聞了。那位“從英國科學家李約瑟手中接過了飄泊海外200多年的曹雪芹(後28回)手稿”迴歸祖國的學者張貴林先生,早在2011年初,就和我當面談起過這件事,並希望我能協助並支持他“實現李約瑟遺願”。

為什麼此前我一直對此“秘而不宣”,甚至沒有再去關注這件事呢?

不是因為我不感興趣。可以說,在當今之世,沒有誰比我更對 “曹雪芹後二十八回手稿”的下落感興趣的了。因為“曹雪芹後二十八回佚稿”這個概念,就是我在距今33年前著文考證《紅樓夢》版本問題時,首次提出來的。那篇考證文章的題目叫《〈紅樓夢〉八十回後的原作是怎樣迷失的》(首載《紅樓夢研究集刊》第5輯,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旋即收入劉夢溪所

《紅學三十年論文選》下卷·版本之部)。該文得出的結論之一,便是《紅樓夢》“八十回後的原作一共只有二十八回”,即被“借閱者迷失”了八十回後的整整七冊共二十八回——已經由曹雪芹的著書助手笏叟“謄清”的定稿。文章緊接著提出的一些頗具“猜想”性質的推論之一,尚有“在(‘謄清’的)定本抄錄問世以後,作者的原底稿或因過分凌亂而譭棄,以致在迷失了八十回後定稿之後,無法再據過去的底稿重新補寫”等等終極性的思考。

所以,我當初對於張貴林先生親口告知的“李約瑟收藏曹雪芹後二十八回手稿”之說,其實一開始就並不感到“驚喜”,反倒在內心裡深表懷疑。別說“手稿”,就是曹雪芹助手所“謄清”的原稿本,至今都沒有發現過片紙隻字(現存的十餘種脂評古抄本里,沒有一種是曹雪芹助手謄抄的原稿本;全是後人輾轉傳抄的過錄本)。若真有曹雪芹的“手稿”被發現,且是後28回的,豈不驚天動地、價值連城?——直接拿出來就是了,誰敢不重視?何須請人支持?即便是有破損、有殘缺,也絲毫不影響它極其重要的文獻價值、學術價值和閱讀欣賞價值啊!

當時最引起我懷疑的一個情況,正和前引光明網和中國民族宗教網在報道中都曾提及、卻被我打了省略號的兩句話。我現在把省略號去掉,填上相應的紅字,再完整地引錄一遍:

“遵照李約瑟的提議,張貴林重新改寫了《石頭記》的後28回,將其帶回祖國,使其終於重見天日。這部續寫的文稿和《紅樓夢》前卷重合成為一部完整的劃時代的紅學文獻。”

你看,被我加上了紅字的上面那段話——張貴林“重新改寫了《石頭記》的後28將其帶回祖國,使其終於重見天日。這部續寫的文稿和《紅樓夢》前卷重合

”——豈不是非常奇怪嗎?又是“改寫”,又是“續寫”,又是“和《紅樓夢》前卷重合”,而且還叫“重見天日”、“迴歸祖國”,竟連起碼的語言邏輯和語法修辭也不講,就能轟轟烈烈地登上中國主流媒體的“大雅之堂”,豈非咄咄怪事!

尤其是作為這一頭號新聞的最大亮點——“被李約瑟收藏的曹雪芹後28回手稿迴歸祖國”一事——在具體的表述上之閃爍其詞,更是荒誕離奇到了極點。既然學者張貴林已經“從英國科學家李約瑟手中接過了飄泊海外200多年的曹雪芹(後28回)手稿”並“迴歸祖國”,為什麼不直接把“手稿”或“手稿”的圖片公之於眾,使之既可供其他學者研究鑑定,又可直接將其校訂出版供海內外讀者鑑賞?尤其是作為著名科學家的李約瑟先生,怎麼可能一點不懂大師“手稿”的極端重要性,居然在生前從不公佈,非得交給一位並非文學家的張貴林先生去“重新改寫”,然後在李約瑟已經去世一二十年之後,才由張貴林公佈一個經他自己“改寫”或“續寫”的文稿?這叫哪門子的“迴歸祖國”?

如果真有李約瑟所藏“飄泊海外200多年的曹雪芹28手稿”及轉交給張貴林這回事,那麼,這部極其珍貴的“曹雪芹後28回手稿”究竟到哪裡去了——毀掉了?秘藏了?再次迷失了?我看那一條都講不通!所以在新聞報道中只好避而不談。

我真不明白,那麼多熱心報道和轉發此新聞(包括最初的光明網、中國民族宗教網和後來的新華網、鳳凰網、中文國際網等)的網絡記者和編輯,怎麼就一點都看不出其間的破綻?難道當今的傳媒工作者全都缺乏最起碼的是非辨別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特別是出席新聞發佈會的中國社科院、中央黨校、以及文化界的100多名專家學者,難道就沒有一個提出異議的?

即使從最積極的角度、以最善意的眼光去看待張貴林先生這一番“熱情”,也頂多只能把他視為一個在晚年還致力於研究並嘗試續寫《紅樓夢》後半部書的“紅迷”,僅此而已。或者換句話說,他是在為推銷自己的某種《紅樓夢》續書所採取的一種特殊的“宣傳手段”,就像兩百年前的程偉元和高鶚那樣。

總之,不論如何去認定這件事情,張貴林先生作為當今的一個文化人或寫作者,都絕不應該如古人程偉元、高鶚那樣採用“瞞”和“騙”的方式去愚弄世人、偽造歷史。儘管程高的“瞞”和“騙”分明是出版商的一種商業炒作,不像是真的要騙人——因為他們把話說得半真半假、不難識破,完全可以歸入“小說家言”的範疇之中——可是直到今天,也還依然能夠把我們的一部分吃專業飯的學者哄得團團轉,以為程高增補的後四十回,果真就是“用曹雪芹的手稿來改寫”的。可見程高當初以編造謊言作為“促銷”手段所帶來的惡劣影響仍十分深遠,不足為法。

實際上,程高當初並無所謂“曹雪芹的手稿”來“改寫”後四十回這件事,只要稍加分析就不難識破。想想看,以程高之文化資質(高鶚後來考中進士,程偉元能詩擅畫亦非等閒之輩),如果他們真有購自“鼓擔”的曹雪芹“零星殘稿”作為續寫後四十回的主要依據,焉有不知其“殘稿”原件之重要性的?雖不說在當初就價值連城,至少也奇貨可居,應該視如珍寶。但是從那時到現在已經兩三百年了,幾曾有過文物收藏家或程高的後人、親屬之類,提到“眼見”此“殘稿”的隻言片語?而當今的堂堂學者,竟連這等顯而易見的“小說家言”亦信以為真,不能不說是一種學術退化的悲哀。

所以,千萬不要再去變出類似的新花樣,來愚弄今人和後人了,如今世間上稀奇古怪的破事已經夠多夠煩人了,拜託你們好不好!

2013年9月30日7:39:08 匆草於釋夢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