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圖洛書:河洛之數為宇宙萬物物理的根源

河圖洛書:河洛之數為宇宙萬物物理的根源

一、河圖洛書

中國易學關於八卦來源的傳說,最初指天賜的祥瑞。河洛之辭,最早見於《尚書·顧命》,又見於《論語·子罕》。《尚書·顧命》:“大玉,夷玉,天球,河圖在東序。”《管子·小臣》:“昔人之受命者,龍龜假,河出圖,洛出書,地出乘黃,今三祥未見有者。”《周易·繫辭上》:“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認為八卦乃據河洛推演出來。漢人多宗此說,以河洛解釋八卦來源。。

 (1)河洛所指,後世理解不一。西漢劉歆以河圖為八卦,以《尚書·洪範》為洛書。漢代緯書有《河圖》九篇,《洛書》六篇。以九六附會河洛之數。宋初陳摶創“龍圖易”。吸收漢唐九宮說與五行生成數,提出一個圖式,名龍圖,即河圖。西蜀隱者則以陳摶之先天太極圖為河圖。劉牧將陳摶龍圖發展為河圖、洛書兩種圖式,將九宮圖稱為河圖,五行生成圖稱為洛書。南宋朱震於《周易掛圖》中載其圖。南宋蔡元定認為劉牧將河圖與洛書顛倒了,將九宮圖稱為洛書,五行生成圖稱為河圖。朱熹《周易本義》卷首載其圖。後世所稱一般以蔡說為準。南宋薛季宣以九數河圖、十數洛書為周王朝的地圖、地理志圖籍。清黃宗羲《易學象數論》、胡渭《易圖明辨》亦認為河圖洛書為四方所上圖經一類。今人高亨認為河圖洛書可能是古代地理書,另有人認為河圖為上古氣候圖,洛書為上古方位圖,或以為河圖為天河之圖。眾說不一,尚在繼續探求中。

(2)河圖,洛書的關係。一般認為河圖為體,洛書為用;河圖主常,洛書主變;河圖重合,洛書重分;方圓相藏,陰陽相抱,相互為用,不可分割。漢代劉歆認為:“河圖洛書相為經緯。”(《漢書·五行志》注)南宋朱熹、蔡元定:“河圖主全,敵極於十;洛書主變,故極於九。”“河圖以五生數統五成數而同處於方,蓋揭其全以示人而道其常,數之體也。洛書以五奇數統四偶數而各居其所,蓋主於陽以統陰而肇其變,數之用也。”並認為河圖象天圓,其數為三,為奇;洛書象地方,其數為二,為偶。(《易學啟蒙》)蔡沉:“河圖體圓而用方,聖人以之而畫卦;洛書體方而用圓,聖人以之而敘疇。”並認為河圖主象、洛書主數;河圖主偶、洛書主奇;河圖主靜、洛書主動。(《洪範皇極·內篇》)清萬年淳以圖之方圓論河洛關係,認為:“河圖外方而內圓”,“中十點作圓布”,“外四圈分佈四方,為方形,十包五在內,仍然圓中藏方,方中藏圓,陰中有陽,陽中有陰之妙也。而十五居中,即洛書縱橫皆十五之數,是又河圖包裹洛書之象。河圖點皆平鋪,無兩折,洛書亦然。”“洛書外圓而內方,圓者黑白共四十數,圓布精其外,包裹河圖之象。”“河圖已具洛書之體,洛書實有運用河圖之妙,因將圖書奇偶方圓交互表之以圖。”(《易拇》)近代杭辛齋認為:“河圖為體而中有用,洛書為用而中有體。”“有以圖書配八卦者,多拘執而不能悉當,其實河圖為體、洛書為用,河圖即先天,洛書即後天。”“故圖與書,相互表裡,不能分割。”(《易楔》)還有人認為河圖重“合”,具有奇偶相配、陰陽互抱、生成相依的特點;洛書重“分”,具有奇偶分離,生成異位的特點,兩者一分一合,體現對立統一、盛衰動靜的辯證關係。

二、圖書之爭

亦稱“河洛之爭”。宋以來圍繞河圖洛書真偽、八卦是否據河洛而畫等問題的論爭。《周易·繫辭下》提出“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之說,先秦兩漢至唐代文獻基本持此觀點。然河洛圖式早已失傳,至少唐末已不可見。宋初陳摶以河圖、洛書及先天圖、太極圖傳世,於是引起肯定派(圖書派)與否定派(疑古派)的論爭。圖書派內部針對何謂河圖、何謂洛書,有“圖九書十”與“圖十書九”的分歧,前者以劉牧為代表,王湜、朱震、鄭樵、朱元升、李簡、薛季宣、張理襲其說。後者以朱熹、蔡元定為代表。前者在宋元影響很大,後者則為後世通行說法。兩者均堅信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而畫卦。疑古派則視河、洛為怪妄,並大肆攻擊。其先驅為北宋歐陽修,其《易童子問》否定伏羲授河圖畫八卦,認為河圖不在《易》之前。元錢義方《周易圖說》認為圖、書之書,是因《周易》而造易數,絕不是因圖、書而出《周易》。

 元陳應潤《周易爻變義蘊》指出,先天之圖為道家假借《易》理以為修煉之術,不是《周易》本旨。清黃宗羲《易學象數論》、黃宗炎《圖書辨惑》亦認為圖書之說,實由道家而來,與作《易》無關。胡渭《易圖明辨》認為洛書來源於《乾鑿度》鄭玄注及其九宮圖,而河圖亦為發揮《周易·繫辭》“天地之數五十有五”而出。另明劉濂《易象解》、清毛奇齡《河圖洛書原篇》、張惠言《易圖條辨》等均以為《易》未遭秦火,圖書亦不當失,其中或認為河洛為道家煉丹養生之圖,或認為只是畫卦中一事,並非則之而畫卦。眾難紛然。與此同時,肯定派則極力崇尚河洛,不僅反駁疑古派言論,而且在河洛研究、破釋方面取得不少成果。宋圖書派堅持自己立場,併為此宏揚。另王安石、蘇軾亦不贊成歐陽修觀點。元胡一桂、吳澄等力駁疑古之論,並作有益分析。清代解析河洛著作甚多。李光地《周易折中》、胡煦《周易函書》、江永《河洛精蘊》均為上乘之作。民國至解放後,兩派鬥爭依然持續不斷。杭辛齋、黃元炳闡述河洛之意,多前人所未發。近代疑古派則顧頡剛為代表,其《三皇考·河圖洛書的倒墜》徹底否定河洛。一九七七年春,在安徽阜陽縣雙古堆發掘的西漢汝陰侯墓出土文物中,發現“太乙九宮佔盤”,其圖式與洛書完全相符,說明宋人圖書,絕非臆造。一般認為洛書至遲於西漢初年已經存在,然對河圖的來源及圖書與《周易》誰先誰後等問題仍有爭議。

三、河洛源說

關於河圖洛書起源的學說。古今認識不一。傳統一般認為“河出圖,洛出書”,《周易·繫辭上》:“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禮記·禮運》:“河出馬圖”。先秦也有持否定觀點:

 (1)伏羲受河圖,畫八卦。《尚書·顧命》孔安國傳:“伏羲王天下,龍馬出河,遂則其以畫八卦,謂之河圖。”《禮含文嘉》:“伏羲德合天下,天應以鳥獸文章,地應以河圖洛書,乃則之以作《易》。”《漢書·五行志》:“劉歆以為伏羲氏繼天而王,受河圖,則而圖之,八卦是也。”

 (2)黃帝受河圖,作《歸藏易》。《竹書紀年》:“黃帝五十年秋七月,庚申,鳳鳥至,帝祭於洛水。”注:“龍圖出河,龜書出洛,赤文篆字,以授軒轅。”《路史·黃帝紀》:“黃帝有熊氏,河龍圖發,洛龜書成···乃重坤以為首,所謂《歸藏易》也。故曰歸藏氏。”

(3)帝堯得龍馬圖。《宋書·符瑞志》:“帝在位七十年,修壇於河、洛,新聞社舜等升首山遵河渚,乃省龍馬銜甲赤文,綠龜臨壇而止,吐甲圖而去。甲似龜,背廣九尺,其圖以白玉為檢,赤玉為字,泥以黃金,約以專繩。”

(4)帝舜得黃龍負河圖。《宋書·符瑞志》:“舜設壇於河,黃龍負圖,圖長三十三尺,廣九尺,出於壇畔,赤文綠錯。”

(5)大禹受洛書。《竹書紀年》:“帝禹夏后氏。”陳注:“當堯之時,禹觀於河,有長人,白麵魚身,出曰:吾河精也。呼禹曰:文命治水。言訖授禹河圖,言治水事······洛書龜書是為洪範。”《漢書·五行志》:“劉歆以為,禹治洪水,賜洛書,法而陳之,九疇是也。 ”

(6)成湯至洛得赤文。《宋書·符瑞志》:“湯東至洛,觀堯壇,有黑龜,並赤文成字。”

(7)文王受洛書、應河圖。

(8)成王觀河、洛,得龍圖、龜書。然河圖、洛書究為何物,宋以前古籍文獻一直未載,至宋陳摶始將失佚兩千多年的河圖、洛書及先天圖、太極圖傳於後世。對此歷代均有爭議。圍繞其來源,後世還有以下觀點:①來源於道家煉丹養生術。②來源於對天河即銀河星象的觀測。③來源於對古氣候、方位的觀測。④來源於北斗斗柄指向及由此而產生的古代曆法。⑤洛書起源慧星的氣體尾巴軌跡。⑥河圖數導源於《周易·繫辭》“天地之數”,洛書亦導源於《周易》,以上諸說尚屬一家之言,均未得到公認。

河圖洛書:河洛之數為宇宙萬物物理的根源

河圖洛書:河洛之數為宇宙萬物物理的根源

四、河出圖、洛出書

古代對河圖、洛書起源的傳說。認為伏羲時黃河中有龍馬揹負“河圖”;夏禹時水中有神龜揹負“洛書”。《周易·繫辭上》:“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西漢揚雄:“河序龍馬,洛負龜書。”《漢書·五行志》、《尚書·顧命》孔安國傳皆主此說,漢代緯書亦持此說。後人大多持否定觀點。

五、古河圖

河圖洛書:河洛之數為宇宙萬物物理的根源

伏羲時代河出之龍馬所揹負的圖式。元吳澄《易纂言》認為:“河圖者,羲皇時,河出龍馬,背之後毛,後一六,前二七,左三八,右四九,中五十,以象旋毛星點而謂之圖。羲皇則其陽奇陰偶之數,以畫卦生蓍。”今人多不取。

六、古洛書

河圖洛書:河洛之數為宇宙萬物物理的根源

 大禹時代洛出之神龜所揹負的圖式。元吳澄《易纂言》認為:“洛書者,禹治水時,洛出神龜,背之拆文,前九,後一,左三,右七,中五,前之右二,前之左四,後之右六,後之左八。以其拆文如字畫,畫謂之書。禹則自其一至九之數,以敘洪洪九疇”。今人多不取。

七、龍圖

 即“龍馬負圖”。指河洛一類圖式,宋人一般認為是陳摶所作。《宋文鑑》有陳摶《龍圖序》一文,《宋史·藝文志》著錄陳摶《龍圖易》一卷。王偁和朱震皆認為河洛之學為源於陳摶,王偁《東部事略·儒學傳》稱陳摶“以象學授种放”,其“象學”包括河洛之學,明初宋濂亦執此說。然朱熹以《龍圖易》為“假書”,其後,亦有人認為河洛非出於陳摶。今人一般認為其思想與陳摶有關。《龍圖易》吸收漢唐“九宮”說、“五行生成”說而制龍圖,以解釋《周易·繫辭》中的天地之數五十有五。其後劉牧將龍圖發展為河圖和洛書兩種圖式,解釋《繫辭》天地之數、大衍之數,用以說明八卦象數。

 八、龍圖三變

河圖洛書:河洛之數為宇宙萬物物理的根源

 《龍圖序》關於龍圖形成的觀點。用於說明八卦卦象的起源,又是對《繫辭》“天地之數”章的解釋。本於《周易·繫辭》三陳九卦之義。《龍圖序》認為一變為天地未合之數,二變為天地已合之位,三變為龍馬負圖之形。“且夫龍馬始負圖,出於羲皇之代,在太古之先也······於夫子三陳九卦之義,控其旨,所以知之矣。”“且若龍圖便合,則聖人不得見其象,所以天意先未合而形其象,聖人觀象而明其用。是龍釁者,天散而示之,伏羲合而用之,仲尼默而形之”。(《龍圖序》)第一變:“始龍圖之未合也,惟五十五數。上二十五,天數也。中貫三五九,外包之十五,盡天三天五天九並十五之位,後形一六無位,又顯二十四之為用也。茲所謂天垂矣。下三十,地數也,亦分五位,皆明五之用也。十分而為六,形地之象焉”。第二變:“六分而成四象,地六不配。在上則一不配,形二十四,在下則六不用,亦形二十四”。第三變:“後既合也,天一居上為道之宗,地六居下為地之本,三乾地二地四為之用,三若在陽則避孤陰,在陰則避寡陽”。元張理《易象圖說》載龍圖三變圖。以白圈為天數,以黑點為地數。第一變天數在上,地數在下,象天地之象,天數總合為二十五,地數總合為三十,天地之數各自分開。天數排列五個數為一組,共分五級,即“天五”;每組縱橫線之數為三,即“天三”;其縱橫線之數相加分別為九,即“天九”;橫縱點數分別為十五。天數一與地數六皆不配位,故天數起作用者為二十四。地數每六個數為一組,共分五組。天數以五為單位,為單位。第二變上圖為天數所變圖,天數上五組,其上一之數不動,去四個數;其左五組,去一為四;右五組去二為三;下五組,去三為二;中五組不動。其上、中、右為一、五、三,共三個奇數;下、左為二、四,共兩個偶數,乃參天兩地之象。所去掉的十個數,則隱藏在下圖中十之中。下圖為地數所變圖。地數中六組,去一加於上六組為七;去二加於左六組為八;去三加於右六組為九;下六組不加任何數。其偶數組為六、八,奇數組為七、九,各居四方;中十亦為偶數組,來於天數去掉十。上圖中的五個組,即一二三四五之數,表示五行之生數;下圖中的五個組,即六七八九十之數,表示五行之成數。一說上圖天象中的五個數,各加以五數,則成下圖地象之數。兩圖之數之點合為五十有五,即天地之數。天象和地象中各有奇偶之組,為天地已合之序位。第三變為龍馬負圖,即河圖、洛書。由第二變上下兩圖相合而得,張理說,相合有二法:一是兩圖相重,即天一與地六相重,地二與天七相重,天三與地八相重,地四與天九相重,天五與地十相重。漢易所謂五行生成數相合,為五行生成圖,即後通稱之河圖。一是兩圖相交,上圖中五不變動,下圖中十隱藏起來,奇數分別居四正位,偶數分別居四隅之位,成為九宮圖,即後人通稱之洛書。此二圖式除去中宮五或十五,餘為一二三四,六七八九,居於八位,皆可分別生成八卦之象。然後世有人認為《龍圖易》未言及“洛書”及九宮數的配合,張理解釋與陳摶不符。對此爭議甚多。

河圖洛書:河洛之數為宇宙萬物物理的根源

九、太乙九宮佔盤

河圖洛書:河洛之數為宇宙萬物物理的根源

十、九宮八風

洛書九宮與八風、八卦、節氣、方位等相配合的學說。《黃帝內經》載其圖式。認為“太一常以冬至之日,居葉蟄之宮四十六日,明日居天留四十六日,明日居倉門四十六日,明日居陰洛四十五日,明日居天宮四十六日,明日居玄委四十六日,明日居倉果四十六日,明日居新洛四十五日,明日復居葉蟄之宮,曰冬至矣”。(《靈樞·九宮八風》)古人觀測天象認為太乙(北極星)之位恆居北方,並以此作為定位的標準,以北極星圍繞其旋轉的位置為指針,按季節依次移行。從冬至日開始指向正北方葉蟄宮,主冬至、小寒、大寒三個節氣,計四十六天;期滿之後下一天交立春,移居東北方天留宮,主立春、雨水、驚蟄三個節氣,計四十六天,餘類推。太一遊九宮共計三六十六日,為一年三百六十五日有奇的概數。古時據太一徒於中宮,朝八風,以佔吉凶。“太乙移日,天必應之以風雨。以其日風雨則吉,歲美民安少病矣;先之則多雨,後之則多旱”。“視風所從來而佔之,風從其所居之鄉為實風,主生長養萬物;從其衝後來為虛風,傷人者也,主殺主害者”。(《靈樞·九宮八風》)風從南方來名大弱風,從西南方來名謀風,從西方來名剛風,從西北方來名折風,從北方來名大剛風,從東北方來

河圖洛書:河洛之數為宇宙萬物物理的根源

名兇風,從東方來名土居中央,反映了一年之中陰陽五行之氣相為終始的過程。以卦氣說解釋五行生成圖,企圖從此圖中直接引出八卦之象,進而說明卦象來源於天地之數、河洛之數。認為河圖與洛書具體與用、全與變的關係。“河圖以五生數統五成數,而同處其方,蓋揭其全以示人而道其常,數之體也。洛書以五奇數統四偶數,而各居其所,蓋主於陽以統陰而肇其變,數之用也”。“河圖主全,故極於十,而奇偶之位均,論其積實,然後見其偶贏而奇乏也。洛書主變,故極於九,而其位與實皆奇贏而奇偶乏也。必皆虛其中也,然後陰陽之數均於二十而偏耳”。(引自《易學啟蒙》)蔡氏所定五行生成圖(十數圖)為河圖,成為後世流行之說法。

十九、蔡氏洛書

南宋蔡元定稱九數圖為洛書,與劉牧說相反。其與朱熹合著之《易學啟蒙》認為:“古今傳記,自孔安國、劉向父子、班固皆以河圖授犧、洛書錫(通‘賜’)禹。洪範又明言天乃錫禹洪範九疇。而九宮之數,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為肩,六八為足,正龜背之象也”。認為洛書之數以奇數為主,居四正之位;而偶數則居四維之位,受制於奇數。正者為君,偶者為臣,體現了陽主陰輔之理及五行相勝的順序。“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右旋一週,而土復克水也”。北面一六為水,西面二七為火,南面四九為金,東面三八為木,中央五為土,從北始右旋為相剋關係。洛書與河圖為用為體、變與常的關係。以天地數、河洛數解釋八卦之象的來源。蔡氏所定九宮圖(九數圖)為洛書,成為後世流行說法。

河圖洛書:河洛之數為宇宙萬物物理的根源

二十、萬氏河圖

清萬年淳所定外方內圓之河圖圖式。其《易拇》說:“蓋河圖外方而內圓,一、三、七、九為一方,其數二十也;二、四、六、八為一方,其數亦二十也;中十五,共五十五數,中十點作十方圓布,包五數在內,此外方內圓,而五數方布在中者。中一圈即太極圓形,外四圈分佈四方,為方形,十包五在內,仍在圓中藏方、方中藏圓、陰中有陽、陽中有陰之妙也。而十五居中,即洛書縱橫皆十五之數,是又河圖包裹洛書之象。河圖點皆平鋪,無兩折,洛書亦然。舊洛書二、四、六、八皆兩折,不知河洛本二四六八平。亦宜平鋪”。“河圖已具洛書之體。洛書實有運用河圖之妙”。此圖六合一為七,二合七為九,三合八為十一,四合九為十三,五合十為十五,總數為五十五,皆為陽數。與洛書對位相合,皆陰數相對,御之以中五,則皆為陽數,說明陰陽相抱、陽生於陰、陰統於陽之理,是對《周易》扶陽抑陰思想的發揮。近人杭辛齋認為“萬氏之圖,較僅改形式而無意義者,自高一籌。然兩數之體用分合,固極明晰,不必改作,意自可見”。並論述萬氏河洛的關係:“其實河圖為體,洛書為用,河圖即先天。洛書為後天,河圖為體而體中有用,洛書為用而用中有體,此即萬氏圖中分圓分方、方含圓、而圓又含方之意也”。(《易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