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年前,弟弟接替病逝哥哥為山村孩子上課,200元工資堅持至今


200元錢能做什麼?一件衣服,一頓飯,恐怕還不夠買姑娘們的一支口紅,但卻是一位老師一個月的代課工資,今天這個故事恐怕會讓很多人從新看待一些事。王建林,1987年,他接替病逝哥哥的職責來到甘肅會寧漢岔村常山小學做代課老師,開始教書育人,這樣一做就是31年,靠著200元代課費和20畝薄田生活。一擔煤,一壺水,這是來到這裡經常看到的王老師的畫面。

圖為:革命老區甘肅省會寧縣漢家岔鄉常山小學教學點。

王老師從被聘請來做代課老師,他的工資從最初的45元漲到75元、85元、120元,到現在的200元,31年來他一直堅守著,即便如此,王老師每天都能和孩子們打成一片,從未在他臉上看到過愁容。

一個饅頭一杯水,就是他的午餐,也許他也沒曾想,當年接替病逝哥哥的職責,一做就是30餘載,一日為師,終身為師,教書育人怕是這個世界上最令人值得尊重的職業。

據甘肅省教育部門統計,像王建林這樣的農村代課老師,並非偶然,在甘肅省就有數萬多人,佔據很大比例。圖為中午休息的時候,王老師正在火爐上燒一些開水。

雖然物質和設施貧瘠,但並不妨礙他們,在一年級的數學課上,關於觀察和測量,王老師這樣給大家講解:他用尺子量一個學生的手的長度。

體育課上最簡單也是唯一的三根跳繩,除此之外沒有別的設施,簡單到極致,但孩子們卻很開心,沒有什麼比開心的童年更重要了。

常山教學點海拔有千米高,所以這裡的冬天格外的冷,王老師就想盡各種辦法為孩子們取暖。

曾有記者問王老師:“你母親多病,妻子一人承擔著家裡20畝山地的農活,你還要供養自己的兩個孩子和哥哥的兩個孩子,一個月200元工資當老師值嗎?”“這些錢還不夠蘸鹽,但是人活著總得有個目標,我喜歡這個職業,與其考慮自己的前途不如考慮孩子們的前途”,他說,“只要我在一天,學校門就要開一天。”

也許你會抱怨社會不公,感嘆自己出生非豪門,埋怨父母的能力,但總有人腳踏實地的在為這個社會、這些孩子們還有自己的親人堅持著。關注微言薄語言瞭解更多感人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