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太監分幾個級別?最高級別是什麼?

鳶飛九天2018


明朝的太監最龐大,到後期達到10萬人,由二十四衙門管理,清朝入關後雖然沿用太監,但人數大為減少,順治一朝不足1萬人,設立太監管理機構十三衙門,但清初宮內還是有很多明朝遺留的太監,康熙為防止太監壞事,又廢除十三衙門,改由內務府總管,並從康熙16年開始,在內務府設置敬事房,專門管理太監事務。

敬事房在南書房邊上,匾額由康熙題字。

所以清朝內務府下面的敬事房就是太監管理的最高機構,下面是各宮的宮監和總管了,這個數量比較龐大,乾隆時有100多處,太監不足3000人,到光緒時只有60多處,太監不足2000人。康熙時規定敬事房太監總管最高只能5品,雍正時提升為4品,乾隆時規定太監最高等級不能超過4品。

圖為晚清當差的太監。

所以敬事房大總管級別最高,4品,下面有副總管從4品,隨侍的首領太監是正侍太監、執事太監、侍監太監,級別分別有6,7,8品;各宮的,比如乾清宮、昭仁殿、坤寧宮、交泰殿等首領太監是8品,只是到了晚清,慈禧老媽子隨意封賞,打破制度,比如封李蓮英二品,後來溥儀在小朝廷裡面也封身邊的幾個太監為二品。

圖為晚清瑾妃和太監。

在穿戴上有區別,職位不同的太監帽子衣服各不同,四品為藍頂帽和孔雀服,五品和亮白頂帽和鷺鷥服,六品和鎳白枯帽和黃鸝,七品為金色頂帽和鵪鶉,八品為金壽頂帽和鵪鶉,無品的穿蟠龍花。另外總管太監穿馬褂、長筒靴,下面的太監穿坎肩和角靴。


圖文繪歷史


清朝太監在順治年間是沒有等級劃分的,直到康熙六十一年才逐漸有了品級劃分。一直延續到清朝末期,太監的等級完善到了八級制。


也就是說宮中的太監一共有八個等級,級別大小不同分管的事物也就不一樣。比如說清朝的大內總管太監,敬事房總管太監,乾清宮總管太監等等各大太監總管,一般都是二品銜,例如:李蓮英,安德海,小德張等。二品官銜在當時就是最大級別。依次就是三品,四品,五品,六品,七品,八品銜。

故宮裡的各大房,宮的副總管均為三品 或者四品銜。在下來就是按照太監的職位大小排列等級,一般的普通太監是沒有品級的。



太監的職位品級不同著裝也不一樣,等級最高的二品銜,帽子上面有紅頂戴花翎,身穿黃馬褂。蟒袍上面繡的是仙鶴圖案。三品官銜帽子是藍頂,蟒袍圖案是鳳凰。四品官銜帽子是鎳藍頂,蟒袍圖案是孔雀。五品官銜帽子是亮白頂,蟒袍圖案是鷺鷥。六品官銜帽子是鎳白頂,蟒袍圖案是黃鸝。七品官銜帽子是金頂,蟒袍圖案是鴛鴦。八品官銜帽子是金頂壽字,蟒袍圖案也是鴛鴦。普通的太監是沒有這些的,他們一般都穿藍色布袍和紫色布袍。


宮中還規定除了大總管,大首領可以穿馬褂外,其餘人員一律穿坎肩。另外對太監們腳上穿的靴子也有規定,總管首領級別的都穿長筒靴,其他太監無論品級大小職位高低都穿角靴。


所以我們從清朝的太監服裝鞋帽上面就能分出等級,官位大小。由此我們不難看出像李蓮英這樣的總管大太監,大概就是清朝最大的太監頭子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