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謀變:一場轉型與突圍的關鍵戰役|馨金融

银行谋变:一场转型与突围的关键战役|馨金融

無論你怎樣定義或者看待傳統銀行,他們都在成為金融科技戰場上的主角,

——馨金融

洪偌馨/文

在剛剛過去的三季度,有券商用“量價齊升”來形容上市銀行的業績表現。行業規模上行、淨息差環比改善、非息收入回暖等因素,持續正向貢獻利潤。

數據顯示,前三季度銀行業營收增速達到8個百分點,行業淨利潤同比增長6.8%。而且據多家券商預計,四季度銀行業淨利潤同比增速將繼續回升 。

此外,在宏觀環境壓力尚未完全解除的情況下,整個銀行業的ROA在三季度明顯回升。25家銀行中,ROA同比回升的銀行達到16家。

銀行業能夠在三季度有如此業績表現,金融科技在其中貢獻不可忽視。

從三季報來看,招行、平安、浙商等幾家金融科技化較為積極的銀行,在多項指標上都優於同業的平均水平。其中,招商銀行三季度利潤增速達到14.6%,浙商銀行和平安銀行也分別達到8.8%和6.8%。尤其,在應用金融科技較為成熟的零售、小微等業務上,數據表現更為突出。

與此同時,金融科技在銀行中的戰略地位也越來越突出。

事實上,最近兩年,越來越多的商業銀行開始了自己的蛻變之路。擁抱金融科技、深化戰略變革、探索創新模式..... AI銀行、輕型銀行、開放銀行等新的發展思路也被越來越的銀行所推崇。

如果說曾經的銀行業因為新金融的衝擊,有很長一段時間處於被動防禦的狀態,那麼如今銀行業的主動出擊姿態已經非常明顯。在金融科技行業下一個階段的角逐中,傳統銀行將成為不可或缺的主角。

1

零售、小微、生態圈

上週,我們寫到了開放銀行的話題,很多銀行業朋友關注,也不少人來找我探討。我想,這對於銀行們來說,不僅是一次戰略的調整、思維的轉換,更是一次轉變姿態、突破自我的積極嘗試。

其實,在這之前的兩年時間,中國的銀行們已經變了不少。從業務重心、到發展思路,從戰略定位到品牌形象都發生了不小了變化,和刻板印象中的商業銀行有了很多不一樣。

落腳到具體業務,我們挑選了幾個頗具代表性的發力點,來看看這兩年商業銀行究竟是是如何謀變的。尤其,隨著對金融科技的應用和與新經濟生態的融合不斷深入,不少傳統業務也演變出了很多新做法,煥發了新的生機。

戰略地位提升最大的無疑是零售業務

伴隨著宏觀經濟引擎轉換、國內消費升級的整體趨勢,零售業務逐漸成為銀行創收的新引擎。自2009年起,國內銀行業零售銀行收入以每年23%的速度遞增,而據麥肯錫預計,到2020年,這一業務規模將擴張至3.2萬億人民幣。

以零售業務最為強勢的招商銀行與平安銀行為例,前者將大數據、機器學習等技術與此前積累的用戶優勢相結合,全面發力APP服務,推出智能投顧等業務,進一步提升用戶體驗。截止到今年8月底,招商銀行兩大APP累計用戶數已淨接近1.3億,月活躍用戶數超過6700萬。

而後者則是將零售銀行業務與集團場景相結合,基於用戶數據,提供更智能化、個性化的服務。平安銀行此前在半年報中特別強調,在零售業務方面,綜合金融的貢獻不斷增強。

其次,就是近期監管高層頻頻表態的小微金融

事實上,作為一直以來政策不斷傾斜的領域,小微金融這些年來從未離開過話題中心,但卻因為傳統的展業方式風險大、成本高,難以取得很好的效果。直到近幾年,隨著新金融巨頭們對金融服務的變革從C端服務延伸至B端領域,給銀行業帶來了新的解題思路。

不久前我們聊起過的興業銀行“銀行管家”服務,就是銀行借鑑了互聯網公司的思路,通過為小微企業提供轉賬、支付以及線上辦公、財稅管理等更廣泛意義的B端服務,基於平臺化的運作模式積累更多維度的數據,從而發現金融需求,實現更精準的風控。

浙商銀行的思路類似,但在路徑上卻有所差異。

一方面,浙商銀行加大了線下投入,通過成熟的線下經驗控制風險成本;另一方面,根據不同客群的經營需求,豐富小微產品體系,範圍涵蓋從抵押類貸款到信用類貸款,從單戶服務到供應鏈金融,從階段性培育到覆蓋全生命週期,形成信貸、投資、結算一體化綜合服務,成為“小微金融超市”。

從數據來看,浙商銀行在小微金融業務方面實行的金融科技戰略也取得了不錯的效果。截至2018年8月末,浙商銀行國標小微貸款不良率1.08%,其資產質量在12家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中表現最優。

儘管銀行已經開始擁抱新技術和互聯網思維,不斷在零售、小微金融服務方面求變,但是隨著互聯網巨頭不斷湧入,民營銀行、直銷銀行等新的持牌機構的發展,市場競爭愈發激烈,而且同質化嚴重。

為了建立自己的壁壘,形成核心優勢,有些銀行決定開始更徹底的轉型——建立生態圈

麥肯錫在一份報告中指出,生態圈戰略對於銀行經營帶來兩大核心價值。一是依託多元場景與海量數據,激活存量客戶、獲取新客戶,“保障客戶的永續經營”;二是價值鏈端到端數據打通,“提升風險的經營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這個生態圈並非是銀行要通吃所有業務,而是真正選擇自己擅長的領域、深耕產業。因為生態圈戰略不是簡單的數字化+對外合作,而是需要真正的行業

專業化服務、端到端的用戶體驗以及各業務條線緊密聯動等配套服務的一體化

在今天下午舉行的銀行業例行發佈會上,浙商銀行恰好分享了有關這個話題的內容。作為一家以民營企業為客戶基礎的全國性股份制銀行,浙商銀行選擇以“智能製造”為切入口打造生態圈,為高端裝備製造、工業軟件、系統集成商等製造企業提供“融資、融物、融服務”的綜合金融解決方案。

據浙商銀行副行長吳建偉介紹,隨著國內市場環境的變化以及成本管理的需求,民營企業向智能製造轉型的需求激增;但與此同時,因為前期投入的風險大,以及供需雙方無法解決信任問題等障礙的存在,民營企業遲遲無法滿足升級需求,因此需要一系列專業的服務支持。

基於這樣的市場需求,浙商銀行通過發揮銀行資金融通、信用中介、衍生服務的職能,串聯起供給端的設備方案提供商和需求端的製造企業,以新的方式幫助他們獲取銀行資金、智能設備和金融衍生服務,

截至今年9月末,浙商銀行累計服務高端裝備製造、工業軟件、系統集成商等智能製造企業近1200家,幫助2000多家制造企業完成設備更新、生產線改造和數字化工廠的建設,其中近80%是民營企業。與此同時,始終保持資產質量優良,智能製造融資不良率僅為0.82%。

除了浙商銀行以外,平安銀行也在其半年報中為生態圈進行了更清晰的界定:“本行公司業務針對體量大、弱週期、成長性好的行業,配合平安集團構建車、房、醫療健康、智慧城市、金融同業五大生態圈戰略。”

2

成為“金融科技公司”

當然,無論是發力零售還是小微,或者是打造生態圈,銀行的各種業務佈局和戰略調整背後都緊扣著一個主題——金融科技。

儘管在金融科技發展早期,受到互聯網行業在渠道、產品、運營等方面的衝擊,銀行有一段時間處於被動防禦的姿態。但是在整個行業趨勢既定的情況下,商業銀行絕不可能缺席這場盛宴。

從國外來看,銀行金融科技化有三種方式:

1. 投資金融科技公司

在股權投資佈局方面,最有代表意義的就是富國銀行此前對於Lending Club的投資。在Lending Club上市之前,富國銀行通過旗下控股子公司對其進行了投資,併成為其首次募股的八大承銷商之一。

彼時行業內認為,雙方的業務可能會產生衝突,但富國銀行對於Lending Club接納而不是排斥的態度很具有前瞻性,當科技驅動行業發生變革,銀行應該開始為可能存在的經營轉折做好準備。

2.與金融科技公司合作

相較於股權投資下風險共擔當、利益共享的緊密捆綁,銀行的另外一種相對鬆散的從外部吸納金融科技基因的方式是業務合作,比如此前摩根大通銀行與On Deck合作的中小企業貸款服務。

之所以會選擇與金融科技平臺合作,是因為中小企業貸款是一個相對特殊的領域,摩根大通沒有辦法將此前對傳統大企業貸款的經驗直接遷移,而自己從頭搭建業務還需要很大的啟動成本。因此銀行選擇了合作的模式,由自己提供客戶,引入On Deck優化貸款流程,達到提升產品體驗和用戶粘性的目的。

3.內生的金融科技化轉型

典型的代表如全球著名的投行之一——高盛,近年來它不斷加碼在金融科技上的投入,從組織架構調整,業務創新轉型,再到到對外投資佈局。

以其業務為例,一方面高盛推出了to C的在線消費貸款平臺Marcus,上線不到10個月,放貸規模就超過10億美金。而在to B的技術輸出方面則推出了SaaS服務Marquee(彙集了高盛的風控、數據管理等工具的平臺)和Symphony(數據與通訊平臺)。

結合以上的例子來看國內的情況,我們會發現兩地的機構在金融科技化的過程中有共性,但也有差異。

因為中國的商業銀行無法進行直接投資,所以最近兩年,包括建行、興業、招行、平安等銀行開始嘗試通過成立金融科技子公司來在體外進行創新、試水。

與此同時,和國外的情況一樣,基於風險和成本控制的需求,選擇外部合作這種鬆散模式的銀行則更多。比如此前,工、農、中、建四大行相繼宣佈牽手BATJ系的金融科技巨頭公司。

當然,還有更多的銀行藉由這個契機開始集全行之力進行金融科技化轉型,希望技術升級與內部業務產生更好的協同,或者通過新技術的應用破解傳統銀行業務的痛點。

例如,在下午的發佈會上,浙商銀行提到了他們上線的基於區塊鏈技術開發建設的應收款鏈平臺,其本質就是將區塊鏈信息可追溯、不可篡改的特徵與供應鏈金融相結合,保證供應鏈金融信息的完整與可靠,解決信任和安全問題。

事實上,如果覆盤金融機構的發展歷史,並不缺乏科技創新的基因。作為一個信息密集型行業,信息技術的每一次革新和大規模運用都深刻地改變著它的面貌。可能不久的將來,如CEO Lloyd Blankfein提及今天的高盛一樣,很多銀行都成為了科技公司。

在這個信息氾濫的時代,你我都該珍惜原創的價值,相信優質內容的力量。

聯繫我們請發郵件:[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