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城市最新大盤點(二線城市)——珠海


珠海市,廣東省下轄地級市, 珠江三角洲中心城市之一,東南沿海重要的風景旅遊城市。

位於廣東省 珠江口的西南部,東與香港隔海相望,南與澳門相連,西鄰江門市新會區、台山市,北與中山市接壤。

漢初為南越國轄地。漢元鼎六年,屬番禺縣轄地,直至東漢。建國後,隸屬珠江專區,1952年,隸屬粵中行政區。1959年,撤併入中山縣。1961年4月,恢復珠海縣建制,縣政府駐香洲。1979年3月,改為珠海市;11月定為省轄市。

珠海市大部分地區自南宋起至民國時期屬中山縣轄地。據考古發現的磨光石和彩陶說明,早在新石器時代距今四五千年前便有原始部落人群在這裡生活。在鳳凰山脈周圍和珠江口一些海島的沙丘、山崗、臺地上,都留下了先民們的遺蹟。

漢初為南越國轄地。漢元鼎六年,屬番禺縣轄地,直至東漢。 三國時期,屬吳國轄地。東晉咸和六年,分南海郡之東為東官郡,屬東官郡轄地。直至南北朝,於劉宋元熙二年又改東官郡為東莞郡,屬東莞郡轄地。

隋開皇十年,屬寶安縣轄地。 唐至德二年,寶安縣更名東莞縣,屬東莞縣轄地,並開始設置香山鎮。香山鎮的名稱,是由於境內諸山之祖五桂山奇花異草繁茂,神仙茶叢生,色香俱絕而得名。 唐代之後,經五代和宋代,香山鎮仍屬東莞縣。

北宋元豐五年,設立香山寨,仍屬東莞縣。至南宋紹興二十二年,將原屬東莞縣的香山寨劃出,並把南海、新會、番禺、東莞4縣的部分海濱之地,置香山縣,隸屬廣州府。

1953年4月7日漁民縣正式定名為珠海縣,將中山縣屬的中山港鄉、東莞縣屬的萬頃沙及珠江口外附近的三灶、大橫琴、小橫琴、南水、北水、高欄、荷包、淇澳、龍穴、內伶仃、外伶仃、三門列島、萬山群島、擔杆列島、佳蓬列島等全部100多個海島劃歸珠海縣,縣政府設於唐家,隸屬粵中行政區管轄。

1953年5月1日,珠海縣正式成立。是年5月25日,經省人民政府批准,確定珠海縣的區、鄉名稱,數量及範圍,共有4個區、44個鄉。一區即唐家區,下轄唐家、雞山、淇澳、桂山、內外伶仃、萬山、東澳、擔杆、廟灣;二區即前山區,下轄前山、山場、小將軍、香洲、白石、蘭埔、北嶺、吉大、南屏、北山、灣仔、橫琴、洪灣、廣昌;三區即三灶區,下轄魚月、中心、海澄、魚林、大林、小林、南水、北水、高欄等,四區即萬頃沙區。


2014年,珠海市1711.24平方公里,設有香洲區、金灣區、斗門區3個行政區,下轄15個鎮、9個街道,並設立珠海市橫琴新區、珠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珠海保稅區、珠海高欄港經濟區、珠海萬山海洋開發試驗區5個經濟功能區。 關注“黃小花盤點”,每天一篇盤點,擴充你的學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