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人與湖北人爭來爭去的臥龍之地 不去看看怎知真假


來到河南南陽,我一定要去看看臥龍崗的武侯祠,那可是世代傳頌的劉備三顧茅廬的地方。當年一代智聖諸葛亮曾在此隱居求志,躬耕苦讀,默默耕耘了10年,等待了10年,從而被後人尊稱為臥龍先生。

但我也知道,一直以來,河南南陽、湖北襄陽兩地對諸葛亮的隱居地多有爭議。南陽人說,諸葛亮就是隱居在南陽臥龍崗,而襄陽人說,襄陽隆中才是諸葛亮的隱居地。“兩陽爭龍”從未停歇過。

聽說在1990年的時候,就發生過一件讓人哭笑不得的事。當時國家要發行一枚“隆中對”紀念郵票,首發式前就遇到了麻煩。湖北襄陽和河南南陽兩地民眾都堅持說孔明是在自己家鄉隱居的,首發式應該在自家的地盤舉行;爭得難解難分,結果這枚郵票的首發式索性被爭黃了。

南陽臥龍崗與襄陽臥龍崗之爭自古有之,早在清朝咸豐年間,襄陽人顧嘉衡做了南陽知府,他在任上就遇到了特別為難的“奪龍”戰。不過他並未偏向自己的家鄉,他說“心在朝廷,原無論先主後主;名高天下,何必辯襄陽南陽?”,說的非常有道理。

其實諸葛亮不是湖北人,也不是河南人,他是出生在山東省沂南縣的一個官吏之家。因為他出生在早晨,窗外即將放亮發明,他的父親便給他起名叫“亮”,字孔明。

這裡就是我心心念唸的茅廬,上面懸掛著1973年郭沫若先生手書的“諸葛草廬”匾額。當年諸葛亮在此潛心隱居、躬耕苦讀,劉備三顧茅廬於此,“三分天下”的策略也是在這裡產生的。

“諸葛草廬”是一座八角尖頂茅亭,不高也不大,我不由地想起劉禹錫的《陋室銘》:“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白居易曾在《詠史》稱道“魚到南陽方得水,龍飛天漢便為霖”。南陽臥龍崗這裡原來叫諸葛庵,據說是元延祐四年時仁宗皇帝將其改為 “武侯祠”。到了清康熙年間武侯祠又重新修建了 “臥龍崗十景”。

臥龍十景分別是草廬、古柏亭、梁父巖、抱膝石、半月臺、老龍洞、野雲庵、諸葛井、躬耕亭、小虹橋,而且還修建了臥龍書院。

古柏亭,位於草廬左側。亭前有一棵已歪斜的粗大古柏,傳說是諸葛亮種下的,當年劉備三顧茅廬時,就是把馬拴在這棵古柏上的。

“大文出師表,勝地臥龍崗”。武侯祠的碑刻“出師表”令我久久駐足。據記載這是岳飛遇雨夜宿武侯祠而揮淚手書。“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武侯之胸懷志略與名將之翰墨神工融為一體,實屬難得。

南陽武侯祠於1996年就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整個景區面積很大,佔地約15萬多平方米,松柏蒼翠,樹木茂盛,景色宜人;我在裡面轉了一個下午也沒有轉完。

不知不覺地天色已暗,景區工作人員告訴我說要關門了,但我的步子卻越走越慢。“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作者簡介】三姐姐: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專欄作家、旅行家。新浪微博 @三姐姐視界 ,微信公眾號:三姐影話。【版權聲明】本圖文版權歸三姐姐所有,未經允許,不得轉載、商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