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成語叫“沐猴而冠”,“沐猴”是個什麼東西?

“沐猴而冠”是一個比較常見的成語,雖然這個成語口頭上用得不多,但在書面語裡能經常看到。這個成語就是形容那些徒有其表的人,表面上打扮得有模有樣、實際上非常low,意思有點接近“衣冠禽獸”或者“道貌岸然”。

在這個成語裡,“冠”是指帽子,而“沐猴”是個什麼東西就比較奇怪了。我們聽說過猿猴,狐猴、白臉猴、長尾猴、金絲猴,這個沐猴是種什麼猴?

第五版《現代漢語詞典》對“沐猴”的解釋就是獼猴,意思就是說獼猴戴帽子,打扮得像個人,其實不是人。《現代漢語詞典》把沐猴解釋為獼猴,沒有說任何理由,直接就說沐猴即獼猴。

《現代漢語詞典》的這個解釋,其實問題很大,因為在古籍裡找不到任何其他的文字能佐證沐猴就是獼猴,甚至古書裡都找不到有“沐猴”這種猴。並且,古人無意中造出來的成語都是單字為詞,極少出現雙字詞,所以“沐猴”並不是一種猴的名字,它們是分開的,沐就是沐浴、洗澡,猴就是猴子。

“沐猴而冠”就是說,一隻猴子洗完澡,也學人一樣戴上帽子,裝得很像人,其實不是人。

有個成語叫“沐猴而冠”,“沐猴”是個什麼東西?

先秦時代的人有一個生活禮節,叫做“沐者彈冠,浴者振衣”,就是剛洗完澡的人一定要戴上帽子,還要彈去帽子上的灰塵,表明自己的生活態度,修身養性,所以古代都是“沐人而冠”。現在有隻猴子也學人做這個動作,就叫“沐猴而冠”。

這個成語出自《史記》最著名的一篇之一——《項羽本紀》,是一個人罵項羽時不小心造出來的成語。項羽在中國歷史上人氣很高,雖然項羽是失敗者,但相比劉邦,項羽獲得了後世更多的崇敬和好感。一般人對項羽都是讚美的,像司馬遷、李清照、杜牧,喜歡罵項羽的人確實不多。而這個敢罵項羽的人,是項羽的一個部下,名叫韓生。

有個成語叫“沐猴而冠”,“沐猴”是個什麼東西?

秦朝末年,項羽帶兵打進咸陽,虜獲無數財寶和美女,殺了子嬰,燒了宮殿,滅亡了秦朝。這個時候,韓生跟項羽建議說:“關中這塊地方,地理位置極好,地勢險要,有天然的山河作為屏障,易守難攻,而且土地肥沃,物產豐足,我建議大王可以在這裡定都,建立霸業。”

這確實是個非常好的建議,如果項羽採納了,或許歷史會不一樣。但項羽卻回答了一句著名的話:“富貴不歸故鄉,如衣錦夜行,誰知之者!”

項羽說,人富貴了不回故鄉顯擺一下,就像在大晚上穿個漂亮衣服,誰看得見啊!

有個成語叫“沐猴而冠”,“沐猴”是個什麼東西?

作為項羽的部下,韓生本來很看好項羽,結果項羽的這句話讓韓生很失望,覺得項羽鼠目寸光,難成大事。於是韓生就感嘆了一句:“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

這句話對項羽的嘲諷可以說是登峰造極了。項羽聽到這句話,立刻下令把韓生烹了,就是放沸水裡煮死。

項羽志向高遠,英勇無畏,這是後人佩服他的地方,但他目光短淺、不懂政治戰略也是最被後人詬病的地方。最慘的還是韓生,隨口吐槽了一句就被丟鍋裡煮了,不過他也不小心造出了一個成語,也算為中國文化做出了一點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