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能讓人悲傷的秦腔呢?

小瀋陽245003553


秦腔,流傳於陝、甘、寧、青、新等西 北地區,歷史悠長,影響盛廣。秦腔劇 目所演繹的故事大多是奸臣害忠良,相公 纏姑娘,么婆害先房的。一般來說,一 部秦腔大劇,所講述的故事從開端、發 展到高潮及結局,一波三折,跌宕起伏 ,懸念百生,扣人心絃,令人牽腸掛肚 。為劇中賢良正直的主人公揪著心,捏 著汗,為正義驅逐邪惡而拍手稱快。

大多數秦腔劇目,在偶然事件中開始, 在觀眾的憂心忡忡中發展,以壞人得到 懲治、好人得到褒揚的大團圓結局結束 。這樣的結局,符合老百姓渴望揚善抑 惡的美好願望。只有為數不多的幾部劇 目,自始至終,在悲情中滋生,在悲情 中發展,在悲情中結束。如《玉蟬淚》 、《趙五娘吃糠》、《清風亭》、《賣 妙郎》、《竇娥冤》等。

最悲傷的要算秦腔《竇娥冤》,小小的 端雲女子,自幼離娘,父將其寄養於蔡 婆婆家,不幸丈夫年幼喪命,婆婆引狼 入室,釀成命案,竇娥慷慨替婆婆抵命 。這個不幸的女子,從初入人世,到離 開人間,上天絲毫沒有給她降下一件好事幸 事,在悲傷中成長,在悲傷中掙扎,在 悲傷中離世,令人揪心,令人悽然,令 人哽咽。秦腔《竇娥冤》這部悲情劇, 從內容到表演形式,包括唱詞、白口、 音樂、舞美等方面達到了悲劇秦腔的高 峰。特別是淒厲悠長的後臺悲悵音樂, 貫穿整個劇目始終,悲悲切切,悽悽慘 慘,使人黯然神傷,赧然淚下。

秦腔,特別是悲情秦腔,在秦腔戲迷心中打上了深深的烙印,戲迷觀眾由衷的淚水證明了秦腔強烈的震懾力和強大生命力。






山野逸雲


路過,進來答一下。

秦腔,是我國最古老的一個戲曲,我們的國粹京劇都借鑑了秦腔的很多東西。它主要流行在我國西北地區,特別是在陝西、甘肅兩省。



要說能讓人悲傷的秦腔那就很多了:《竇娥冤》《周仁回府》《賣秒郎》《闖宮抱鬥》《蘇武牧羊》《斬李廣》《八陣圖》《遊西湖》《對銀牌》《卷席筒》

這其中最讓人悲傷的要數《竇娥冤》了。


一起侃籃球


秦腔劇目涉及廣泛,上至上古神話傳說,下到列國故事,素有“唐三千,宋八百,說不完的三列國”之說,據不完全統計現存世劇本就大三千之多。而這些劇本大多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用悲劇的手段來詮釋好人有好報的因果報應的特點,反應了廣大勞動人民傳統的是非觀念和家國情懷。那麼秦腔有哪些讓人悲傷的劇目呢?可以說是數不勝數。被廣大觀眾所孰知的如改編自關漢卿元雜劇的中國悲劇代表《竇娥冤》,反應普通大眾孝悌的《趙五娘吃糠》,表現前仆後繼保家衛國的《金沙灘》等等都是通過悲劇的手段來詮釋劇作家和普羅大眾的觀點。那麼悲劇怎麼樣才算是好悲劇了,個人認為必須具備以下幾點:

一、立意明確,主題鮮明的劇本是一部好悲劇的基礎。我們知道劇本是包括秦腔在內的任何一個劇種的根本,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如果沒有好的劇本,其他的一切都是徒勞。

二、演員優秀的詮釋,任何一個劇本的思想是由演員通過表演詮釋來體現的,這就要求演員不僅要有紮實的基本功,而且要具備豐富的生活閱歷和社會實踐,二者缺一不可,否則很難拿的下戲的,也不可能詮釋真正的內涵,只是空有其表而已。

三、合情、合理、合法的舞臺調度和導演藝術,要充分的利用戲曲寫意為主的虛擬化表現手段,調度一切資源,服務於表演,服務於劇本,才能和觀眾形成良好的互動和心靈的碰撞。

總之,“藝術來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一部好的悲劇,必須同時具備以上三點,以虛擬為主,寫實為輔,虛實結合,才能達到理想的要求,才能和觀眾形成良好的共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