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能让人悲伤的秦腔呢?

小沈阳245003553


秦腔,流传于陕、甘、宁、青、新等西 北地区,历史悠长,影响盛广。秦腔剧 目所演绎的故事大多是奸臣害忠良,相公 缠姑娘,幺婆害先房的。一般来说,一 部秦腔大剧,所讲述的故事从开端、发 展到高潮及结局,一波三折,跌宕起伏 ,悬念百生,扣人心弦,令人牵肠挂肚 。为剧中贤良正直的主人公揪着心,捏 着汗,为正义驱逐邪恶而拍手称快。

大多数秦腔剧目,在偶然事件中开始, 在观众的忧心忡忡中发展,以坏人得到 惩治、好人得到褒扬的大团圆结局结束 。这样的结局,符合老百姓渴望扬善抑 恶的美好愿望。只有为数不多的几部剧 目,自始至终,在悲情中滋生,在悲情 中发展,在悲情中结束。如《玉蝉泪》 、《赵五娘吃糠》、《清风亭》、《卖 妙郎》、《窦娥冤》等。

最悲伤的要算秦腔《窦娥冤》,小小的 端云女子,自幼离娘,父将其寄养于蔡 婆婆家,不幸丈夫年幼丧命,婆婆引狼 入室,酿成命案,窦娥慷慨替婆婆抵命 。这个不幸的女子,从初入人世,到离 开人间,上天丝毫没有给她降下一件好事幸 事,在悲伤中成长,在悲伤中挣扎,在 悲伤中离世,令人揪心,令人凄然,令 人哽咽。秦腔《窦娥冤》这部悲情剧, 从内容到表演形式,包括唱词、白口、 音乐、舞美等方面达到了悲剧秦腔的高 峰。特别是凄厉悠长的后台悲怅音乐, 贯穿整个剧目始终,悲悲切切,凄凄惨 惨,使人黯然神伤,赧然泪下。

秦腔,特别是悲情秦腔,在秦腔戏迷心中打上了深深的烙印,戏迷观众由衷的泪水证明了秦腔强烈的震慑力和强大生命力。






山野逸云


路过,进来答一下。

秦腔,是我国最古老的一个戏曲,我们的国粹京剧都借鉴了秦腔的很多东西。它主要流行在我国西北地区,特别是在陕西、甘肃两省。



要说能让人悲伤的秦腔那就很多了:《窦娥冤》《周仁回府》《卖秒郎》《闯宫抱斗》《苏武牧羊》《斩李广》《八阵图》《游西湖》《对银牌》《卷席筒》

这其中最让人悲伤的要数《窦娥冤》了。


一起侃篮球


秦腔剧目涉及广泛,上至上古神话传说,下到列国故事,素有“唐三千,宋八百,说不完的三列国”之说,据不完全统计现存世剧本就大三千之多。而这些剧本大多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用悲剧的手段来诠释好人有好报的因果报应的特点,反应了广大劳动人民传统的是非观念和家国情怀。那么秦腔有哪些让人悲伤的剧目呢?可以说是数不胜数。被广大观众所孰知的如改编自关汉卿元杂剧的中国悲剧代表《窦娥冤》,反应普通大众孝悌的《赵五娘吃糠》,表现前仆后继保家卫国的《金沙滩》等等都是通过悲剧的手段来诠释剧作家和普罗大众的观点。那么悲剧怎么样才算是好悲剧了,个人认为必须具备以下几点:

一、立意明确,主题鲜明的剧本是一部好悲剧的基础。我们知道剧本是包括秦腔在内的任何一个剧种的根本,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没有好的剧本,其他的一切都是徒劳。

二、演员优秀的诠释,任何一个剧本的思想是由演员通过表演诠释来体现的,这就要求演员不仅要有扎实的基本功,而且要具备丰富的生活阅历和社会实践,二者缺一不可,否则很难拿的下戏的,也不可能诠释真正的内涵,只是空有其表而已。

三、合情、合理、合法的舞台调度和导演艺术,要充分的利用戏曲写意为主的虚拟化表现手段,调度一切资源,服务于表演,服务于剧本,才能和观众形成良好的互动和心灵的碰撞。

总之,“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一部好的悲剧,必须同时具备以上三点,以虚拟为主,写实为辅,虚实结合,才能达到理想的要求,才能和观众形成良好的共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