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故事」張鼎丞四次辭官傳佳話

「紅色故事」張鼎丞四次辭官傳佳話

張鼎丞四次辭官傳佳話

□ 劉永良

在我們黨的歷史上,有許多把革命事業的“進”放在第一位、把個人職務的“進”放在第二位的共產黨人。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張鼎丞同志數次辭官的故事,至今還傳為美談。 

「紅色故事」張鼎丞四次辭官傳佳話

——1945年,黨中央決定在蘇皖地區建立華中軍區,擬定由當時任新四軍第一師師長兼政委、蘇中軍區司令員兼政委的粟裕任司令員,由張鼎丞任副司令員。但粟裕一再推辭,建議任命張鼎丞為司令員,自己當副司令員。然而,張鼎丞接到電報後反覆考慮,認為粟裕更能指揮打仗,當司令員比較合適,就向中央建議,由粟裕當司令員,他當副司令員。後來,由於粟裕再三要求,中央最後批准張鼎丞為司令員,粟裕為副司令員。

——1954年初,中央明確張鼎丞主持中組部工作。張鼎丞向中央提出:我從地方來,對各地幹部不熟悉,請中央派個部長來,我做具體工作。中央採納了他的意見,派鄧小平兼任中組部部長,張鼎丞同志任副部長。

——1964年,張鼎承已擔任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這時他已66歲,他感到年紀大了,常常有一種心有餘而力不足的感覺,便兩次去找中央組織部部長安子文,請求中央在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不要再提名他為檢察長候選人,讓年富力強的同志擔任這個職務。後來大會還是選舉張鼎承為檢察長,他感到很遺憾。

——1975年在第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張鼎丞被選為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1978年在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張鼎丞再次當選為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1980年8月,為響應黨中央的號召,張鼎丞在第五屆全國人大第三次會議上提出辭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職務,以實際行動支持廢除幹部領導職務終身制的改革。當時,張鼎丞已經病倒在床,他吩咐秘書起草好辭職報告。秘書起草完畢問他:“張老,是念

給您聽?還是您自己看?”張鼎丞示意由自己親自閱讀,他吃力從枕頭上抬起腦袋,每一行每一句每一個字都認真閱讀。閱讀完畢鄭重地簽下自己的名字,拍了拍自己的胸脯,朝秘書點點頭,示意他趕緊送去。

「紅色故事」張鼎丞四次辭官傳佳話

張鼎丞,是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久經考驗的無產階級革命家,閩西革命根據地的主要創建人和卓越領導者之一,也是我國人民檢察事業的開拓者之一。張鼎丞為建立和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檢察事業,鞏固人民民主專政,確立社會主義法律秩序,加強民主法制建設等付出了大量心血,作出了重大貢獻。然而,張鼎丞不為名不圖利,不計較職位高低,努力實踐共產黨人的人生價值,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對於今天的領導幹部來說,確實有學習的現實意義。

「紅色故事」張鼎丞四次辭官傳佳話

1958年秋,張鼎丞在龍巖視察工作時,與群眾一起收割水稻。(資料照片)

幹部的“進、退、留、轉”,往往格外能夠考驗其境界與胸懷,如果僅僅是從自己出發,往往很難正確對待和處理好這一問題。張鼎丞的數次辭官,是古今少有的氣魄和胸襟,充分體現了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崇高境界和為黨為人民的事業無私奉獻的精神風貌。如果說解放前辭去軍區司令員是氣魄,那麼解放後婉拒主持中組部工作和不再擔任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職務是胸襟。張鼎丞生前曾多次說過:“共產黨人從參加黨的那一天起,就把自己的一切,包括生命都獻給了黨。幾十年來,同我一起戰鬥的同志很多都犧牲了,我是革命征途中的倖存者。想到已經犧牲的同志,我們沒有任何理由向黨伸手要名要利。”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在幹部的“進、退、留、轉”的考驗面前,張鼎丞就是一個鏡子,一面旗幟、一個標杆。

「紅色故事」張鼎丞四次辭官傳佳話

“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幹部隊伍的新老交替、領導班子的新陳代謝是一種自然規律,也是黨的事業薪火相傳、不斷髮展的需要。所以,領導幹部對工作要有進取心,對升遷要有平常心,坦然接受黨組織和幹部群眾的選擇。“進”時要朝氣蓬勃,“退”時要心情愉快,“留”時要加倍努力,“轉”時要奮發進取,這才是共產黨人風範。我們應當以張鼎丞等老一輩革命家為榜樣,自覺強化宗旨意識、大局意識、奉獻意識,淡泊名利得失,在對黨性的考驗面前展現共產黨人的寬闊胸襟和高尚情操,以鐵一般信仰、鐵一般信念、鐵一般紀律、鐵一般擔當,投身改革,笑看得失,勇敢地接受改革大潮的洗禮。

「紅色故事」張鼎丞四次辭官傳佳話

「紅色故事」張鼎丞四次辭官傳佳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