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錦衣衛,歷朝歷代還有這些你未曾聽過的“特務”情報機構

間諜這個詞在我們的生活中總是出現。一般來說,從事秘密偵探工作,運用各種方式為己方獲得機密情報的人被稱之為間諜,或者說情報工作人員。在漫長的中國古代史中,歷朝歷代都極其重視情報工作。關於“間諜”、“特務”等情報人員的活動記載更是不絕於史書。為什麼古代中國的歷代王朝都如此重視情報工作呢?

要想探究這背後的因果,我們要先簡單的梳理一下歷代關於情報工作的基本情況。

  • 先秦

“間諜”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先秦時期的古兵書《六韜》之中,這本書據傳為姜太公所作。在其第三卷《龍韜》中曾這樣描述“間諜”:“遊士八人,主伺奸候變,開闔人情,觀敵之意,以為間諜。”簡單的一句話,把“間諜”背後所蘊含的詞意完美的表達了出來。

春秋戰國時期的多部兵書都有對間諜的描述和記載。但真正對間諜活動及其理論進行完整論述的,莫過於大名鼎鼎的《孫子兵法》。《孫子兵法》中的《用間篇》是我國乃至全世界最早和最完整的一部論述間諜理論的書。

除了錦衣衛,歷朝歷代還有這些你未曾聽過的“特務”情報機構


  • 諜報第一人

說完《孫子兵法》,我們不得不提一下公認的我國曆史上的間諜第一人—女艾。眾所周知,在夏朝的歷史上,曾發生了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件—太康失國。有窮后羿與寒促相繼奪得了大權,並對夏王室進行了追殺。少康作為遺腹子被母親帶到了其母族有仍氏,長大後的少康積極組織夏人準備復國,但此時中原已經有了近四十年無王的狀態,復國的難度非同一般。

就在少康為完成復國大業而絞盡腦汁的時候,女艾登上了歷史舞臺。在《左傳·哀公元年》中有“少康使女艾諜澆”的記載。女艾本是夏朝的一位女性將領(夏商時女性可為將領,如商之婦好),她潛入寒浞的統治區,刺探各種消息,並將之源源不斷的提供給少康,使得少康抓住了寶貴的時機,一舉成功,完成了夏朝的復國大業,實現了歷史上有名的“少康中興”。

除了錦衣衛,歷朝歷代還有這些你未曾聽過的“特務”情報機構


通過對上述先秦時期間諜情報活動的描述,我們可以看出,這時期的間諜情報活動主要體現在軍事方面,對於社會文化和經濟活動方面的情報較少,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是當時生產力和社會形態所決定的。上古三代處於奴隸制社會,生產力不夠發達。社會和民間的經濟活動較少,或者說其作用與軍事情報相比對於一個王朝命運的影響沒有那麼突出和直接。正如孫子所說: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至於社會文化方面,此時社會文化的形態為神權所表示,而神權則與其他的一些權力被少量的統治階級集於一身,統治者們在整個社會上佔據著巨大的文化優勢,他們往往是一個部落、一個王朝文化的引領者。因此,與被統治者們所直接掌握的代表社會文化的神權相比,軍事方面的情報工作更難以測定,其重要性顯而易見。

除了錦衣衛,歷朝歷代還有這些你未曾聽過的“特務”情報機構


  • 漢代

漢代出現了專門管理偵查活動人員的官吏“候吏”,“候吏”也可以簡單的說是那些情報工作者的頭頭。武帝天漢二年(前99年),漢武帝派範昆、張德等人,衣繡衣,持節及虎符,用軍興之法(即戰時制度),領兵兵鎮壓農民起義,由此產生了在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漢朝“繡衣御史”,也稱“繡衣直指” 。《漢書·百官公卿表》對其有這樣的表述:“指事而行,無阿私也。”。繡衣直指往往深受皇帝的信任與寵愛,他們直接效忠於漢皇,執行皇帝的命令。

  • 三國

三國時期主要承襲漢制。曹操一人大權獨攬,但面臨著很多朝中與外部的反曹勢力。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偵查朝中大臣的言行,設立了專門的特務機構—“校事”。“校事”負責監察百官與吏民,刺探情報。到了曹丕稱帝的時候,已形成了“上察百官,下攝眾司,官無局業,職無分限,隨愈任情,唯心所造。法造於筆瑞,不依科詔,獄成於門下,不服復訊,”的猖獗局面。

除了錦衣衛,歷朝歷代還有這些你未曾聽過的“特務”情報機構


  • 唐代

在此值得一提的是唐朝。有唐一代,並沒有產生真正意義上成制度的情報特務機構。在唐代負責偵緝逮捕的官叫做“不良”或“不良人”,他們的統管者被稱“不良帥”。不過從他們的職責來看,其性質更接近於後世的捕快與現代的刑警,也許這與唐朝時期高度的繁華與對外開放有關。

  • 宋代

宋代是一個戰爭頻繁的的時代,國與國之間的激烈競爭,使得用“間”或者說各國對於情報獲取的藝術達到了登峰造極的水平。

宋太宗太平興國六年(981),改武德司為皇城司,負責宮禁護衛,刺探情報。需要注意的是,皇城司直屬於皇帝,它的性質更類似與後世的錦衣衛,頗受當時士大夫階層的忌憚。

兩宋戰火紛飛不停,使得這段時期的間諜活動極其活躍。間諜的身份也變得非常複雜,遍佈各行各業。小商小販、僧道,甚至敵國的將領、妻妾,乃至於出使外國的使臣,都有可能是間諜。

除了錦衣衛,歷朝歷代還有這些你未曾聽過的“特務”情報機構


  • 明代

明朝錦衣衛和東廠的大名可謂人盡皆知。但值得一提的是,其實明朝所產生的專職特務機構並非只有錦衣衛和東廠。在很多影視劇中錦衣衛與東廠可謂是聲名狼藉,但在當時,名聲更臭的是西廠與內行廠,這兩個“廠”在其存在的時間裡,權勢遠超錦衣衛與“老牌子”東廠,甚至錦衣衛與東廠也都在內行廠的監視控制之下,只是因為其存在時間短於這兩個老牌組織,被後人所往往忽視。

  • 清代

清朝統治者吸取明朝的經驗教訓,沒有設立公開的間謀特務機構。但眾所周知,清初南方地區是反清復明勢力最為龐大的地區,為了鞏固統治,康照時在江南設立了“三織造署”,其職能除了給宮中供應絲織品外,最重要的便是給皇帝提供秘密情報。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便在任江寧織造時給康熙提供了許多重要情報。康熙甚至曾多次叮囑曹寅:“以後有聞地方細小之事,必具密摺來奏。”

除了錦衣衛,歷朝歷代還有這些你未曾聽過的“特務”情報機構


  • 皇權加強與情報工作

細細分析,便會發現,自漢以後,歷代情報機構的工作範圍都開始了擴大,其工作範圍囊括了社會經濟和文化等各個方面。歷代對於情報機構都越來越重視,產生這種現象的根源實際上是因為隨著時代的發展皇權在不斷地加強。皇權的加強使得最高統治者在統治時面臨著一些新的問題。如官僚系統的欺上瞞下;正常官方體制在應對謀反等直接威脅統治的動亂時反應速度太慢等。

這些問題有三個共同點,一是有效信息無法傳達;二是某些重要信息傳遞速度太慢;三是關鍵信息容易在官僚體制下被隱瞞。為鞏固自己的統治,皇帝需要對國家各個方面的情報都要有所瞭解,於是,作為皇帝耳目的情報機構在全國範圍內刺探情報,被歷代統治者所重視也就可以很好地理解了。

文:李光彩

參考文獻:《六韜》《漢書》《明史》等

文字由歷史大學堂團隊創作,配圖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