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聚“最強大腦” 湖州新增省級院士專家工作站全省第一

2018-11-30 07:02 | 湖州日報

近日,南潯區的徐緣漁莊攜手中國科學院院士桂建芳,成立了院士專家工作站。依託工作站專家團隊,探索桑基魚塘資源的保護開發利用,大力發展綠色水產養殖,努力將湖州打造成為全國現代漁業綠色發展的樣板地,助推傳統漁業轉型升級。

集聚“最强大脑” 湖州新增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全省第一

據統計,今年以來,全市已新建市級院士專家工作站17家,創歷史新高;新增省級院士專家工作站8家,居全省第一;入選全國模範院士專家工作站2家,居全省第一。截至目前,共建成市級院士專家工作站92家,省級站23家,省級站建站數量位列全省第3位,全國示範(模範)站6家,共柔性引進院士115名、特聘專家511名。

為了引進“最強大腦”,市科協協同相關部門主動出擊,赴北京、上海、南京等地拜訪院士專家,健全溝通渠道。組織院士專家湖州(企業)行活動20餘次,邀請40餘人次院士來湖考察,並探索開設湖州“院士大講堂”,搭建了院士與企業增進了解、擴大合作的平臺。

同時,強化管理和服務促工作站提質增效。今年繼續對院士專家工作站實施績效評估,引入會計事務所等機構作為評估主體,對75家市級院士專家工作站進行績效考核,完成82家院士專家工作站認證試點工作,促進工作站健康高效運行。“借力‘最強大腦’,創新要素在企業發生了聚變,使企業發展方式發生了質變。”市院士專家服務中心主任丁宏介紹,院士專家帶來的是創新主體意識的增強、創新人才的加快集聚、創新能力的顯著提升,他們不斷幫助企業突破技術瓶頸、掌握行業領先核心技術。

今年以來,全市院士專家工作站共開展項目合作246項,其中國家級項目17項,省部級項目48項,有效轉化項目94項;獲得專利授權766項,其中發明專利223項;獲得省部級以上成果獎勵65項;制定技術標準260項,其中國家標準65項。格爾泰斯和德華兔寶寶兩家建站單位,院士專家領銜的項目榮獲“2017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在長興新能源產業知識產權高峰論壇上,中國工程院楊裕生院士作了關於“補貼退坡下的電動汽車發展”的主題報告,並聯合田昭武、陳清泉等19名院士,向有關部門提交了《關於控制電動汽車補貼總額,明確企業開發責任的建議》,為長興新能源產業轉型升級當好“智囊團”。

院士專家打造的“智慧驅動”,為湖州市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也實現了社會效益豐收。在中國工程院院士李文華和院士團隊的支持下,湖州桑基魚塘系統成功申報“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獲聯合國糧農組織授牌。長興金釘子建站院士沈樹忠與23名院士撰寫了《關於建立國際知名長興地球科學館的建議》,進一步挖掘長興金釘子的科研價值和社會經濟價值。

(原標題《院士專家工作站建設“加速跑” 建站數創歷史新高 新增全國模範站數與省級站居全省首位》,原作者 李華。編輯王藝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