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後中年人之殤:繼續在公司隱忍還是辭職創業?

古人將十二歲以下的年紀稱為童年,十二歲到十八九歲的年紀稱為少年,二十歲弱冠,就是青年了。三十而立,便進入了中年。四十不惑,稱為壯年。五十而知天命,算老年了。還有六十花甲,七十古稀,八十、九十歲耄耋之年,一百歲頤之年。

80後中年人之殤:繼續在公司隱忍還是辭職創業?

按照這個算法來看的話,“80後”一代最大年齡的已經38歲,最小的年齡也快30歲了,已經是名副其實的“人到中年”。

前不久跟一90後創業者聊天,他表示:移動互聯網、新媒體、電商等新鮮企業還是不要招80後老員工了,這些老傢伙要的薪酬高,不務實事,日暮西山,也沒啥好的想法,成天就是拿自己的經驗和履歷擺事兒。拼戰鬥力,這幫人不一定趕得上大學剛剛畢業的95後。更何況95後這幫年輕人是貨真價實的互聯網原住民,他們有天生的數字基因。

面對他還長著幾顆青春痘的的臉龐,我這張89年的老臉不知道該往哪裡擱。很多企業喜歡用年輕人是事實,俞敏洪在“新東方25週年之際”的最新文章裡也寫道:就我個人而言,我覺得隨著年齡的增加,自己對於新思想、新事物的接受程度,其實是下降的。現在看90後、00後那種衝勁闖勁,無所顧忌往前衝的感覺,真的是好讓人羨慕。儘管他們身上也會有不成熟,但我們成熟的代價是,面對很多事情會變得瞻前顧後不敢闖蕩了。

並且俞敏洪堅定地說,有一點自己是清楚的,面向未來的新東方,一定要讓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參與進來。因為年輕的思想,才是一個企業真正的財富,才是一個企業發展的推動力量。

80後中年人之殤:繼續在公司隱忍還是辭職創業?

90後、00後年輕人越來越受到青睞的同時,是80後愈來愈遭到嫌棄。網絡上有一個很火的職場段子,也印證了80後的尷尬。這個段子相信很多人看到過,它是這樣寫的:不要大聲責罵年輕人,他們會立刻辭職的,但是你可以往死裡罵那些中年人,尤其是有房有車有娃的那些。

我有一個80初的老哥,在廣告公司加班十幾載,任勞任怨,期間甚至沒有跳過槽,可以毫不誇張的說他在這裡燃燒了整個青春和熱血。皇天不負有心人,幾年前他倒是也坐上了創意總監的職位,月薪小几萬,領著一幫90後小兄弟、小姑娘依然沒日沒夜加班比稿、做案子。

最近我聽說這家老牌廣告公司轉型失敗,撐不下去了,近兩個月他只領到幾千元薪資,HR也找他談了幾次話,縮減部門人員,減少團隊工資成本。他說他現在很尷尬,不知道未來何去何從?是跳槽到另外一家乙方公司繼續埋頭苦幹還是在這裡堅守到春暖花開?我說你都在這個行業沉澱這麼多年了,為什麼不自己去創業呢?他的回答和網絡上的段子大概差不多,有房貸,有車貸,還要養娃。失去穩定的收入來源之後擔心活不下去。

80後中年人之殤:繼續在公司隱忍還是辭職創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