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懂這些,也就讀懂了重慶、西部和中國未來


讀懂這些,也就讀懂了重慶、西部和中國未來

近幾日,全國多地出現重度霧霾。讓人想起一個廣為流傳的段子:重度霧霾日,一記者街頭採訪:“大媽,您覺得霧霾給您生活帶來了什麼影響?”大媽:“影響很大,首先你得看清楚,我是你大爺!”

以資源消耗為主要增長方式的中國經濟走入困局,霧霾只是其後果之一。經濟增長方式困局,只能靠科技創新來破局,這已成社會共識。但通過什麼合適的方式來重組生產要素,讓科技創新真正發揮其核心作用呢?

其實,美國硅谷、日本筑波、德國慕尼黑的科學城提供了可資借鑑的範例。北京未來科學城、上海張江科學城、合肥濱湖科學城,還有近日一出臺即引發廣泛關注的重慶科學城規劃,科學城漸走漸近。那麼,科學城對我們的未來意味著什麼?

作 者:端木

圖 片:視覺中國

來 源:正和島

讀懂這些,也就讀懂了重慶、西部和中國未來

從美國硅谷到日本筑波……

美國舊金山以南聖克拉拉縣帕洛阿爾託到聖荷塞市之間,有一個面積70餘平方公里的谷地。過去數十年裡,這裡以生機勃勃的創造力,孕育出微軟、蘋果、谷歌、臉書、亞馬遜、甲骨文等眾多千億美元市值的科技巨無霸,也湧現出特斯拉、推特、Uber、Airbnb等引領行業發展的超級獨角獸,同時集中了近萬家技術公司。

這裡的的人口僅佔全美1.5%,卻創造出GDP總量5%的財富,並吸引了全美40%以上的風投資金,成為地區經濟高速增長的模板,更是創新和新經濟的代名詞。

這就是有著“全球創新搖籃”之稱的硅谷。在為美國帶來巨大財富的同時,硅谷也深刻影響了全人類的社會文明進程與生活方式,其飛速發展和成功引領高新科技的經驗,已經成為經典案例。

硅谷的崛起和成功背後,斯坦福大學功不可沒。除了斯坦福對企業家精神的提倡和保護,更重要的原因在於其秘密武器:斯坦福研究園。作為全球第一個科技園,斯坦福研究園一直致力於從教學、科研到生產一體化的實踐,產研的有力結合,使得科研成果迅速轉化為生產力,形成高技術綜合體,持續不斷為硅谷輸送創新和創業能力,推動硅谷成為美國乃至全球科技創新聖地和高端人才培養基地。人才促進創新,創新使得高科技企業發展,而高科技企業的發展又讓創新人才有施展手腳之地,從而形成非常良性的循環。


讀懂這些,也就讀懂了重慶、西部和中國未來

二戰以前的硅谷一直是美國的水果基地,沒有工業基礎。斯坦福大學於1951年創立的斯坦福研究園奠定了硅谷的雛形。20世紀50年代初,斯坦福大學允諾高科技企業租用這裡閒置的土地作為辦公用地,後者則可以快速地購買實驗室的新技術應用於產業創新。斯坦福大學相當於“智力庫”,高科技企業扮演知識、技術購買者的角色,雙方形成了一種可持續性的互動。這吸引了晶體管發明者、物理學家威廉·肖克利,他到硅谷創立肖克利半導體實驗室,在這片空地上燃起電子產業之火。

從肖克利半導體實驗室衍生出來的仙童公司繼而又分化出眾多半導體企業,其中就包括英特爾、AMD等今日的高科技巨擎。硅谷企業之間廣泛的聯繫及這裡創新、開放的風氣使這裡憑空造出了一個工業生態圈。50年代至今,硅谷主導了數次大的技術變革:半導體產業衍生出微處理器產業,從而產生了個人計算機,計算機又催生了軟件業,軟件業又得益於互聯網。目前硅谷在人工智能技術、生物技術領域也處在世界領先地位。

在硅谷的成長過程中,美國聯邦及州政府通過各種直接或間接的方式為它的創新發展提供包括資金、法律法規、政策等方面的支持,在這裡營造和培育出良好的創新環境。

如今,硅谷集中了近萬家高科技企業。普華永道根據全球企業2017年3月31日的股票市值梳理的“2017全球最有價值的100大企業”排行榜中,硅谷企業佔7家,且在前10名中佔據了4席。連舊金山這座原本平淡乏味的旅遊城市也令人感覺變得既時髦又充滿活力。


讀懂這些,也就讀懂了重慶、西部和中國未來

全球頂級科學城分佈狀況(圖片來源:technologyreview)

這種高水平科技園區還有另外一個名字,那就是科學城。硅谷在科學城的助力下實現高新技術產業化的過程很快引發關注,並形成“硅谷現象”,在全球範圍內產生了廣泛的影響。許多國家紛紛建立以科學城為依託並引領經濟發展的“硅谷”,如日本的筑波科學城、有“英國硅谷”之稱的“硅環島”、加拿大西部“北硅谷”、德國慕尼黑科學城、以色列科學城、新加坡國家高科技區等,以發展本國的先進技術產業。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全球科學城數量超過600個,“硅谷”模式已成為一種發展模式和趨勢。

科技是改變世界的終極動力。在帶動創新和經濟飛速發展的同時,“硅谷”型科學城也以極具吸引力的就業機會和發展前景帶動該地區的全面發展,包括消費需求、子女教育需求和居住需求等都會升級。

以硅谷的居住需求為例,據美國房貸公司Veros數據顯示,受科技熱潮等因素影響,僅2018年上半年,該地區房價同比漲幅達到20%,遠超2017年9.8%的水平,預計2019年將保持7.8%的持續增長,顯示出高新產業聚集區內房價隨科技一同崛起的特點。

讀懂這些,也就讀懂了重慶、西部和中國未來

新一輪科技創新浪潮下的西部“智能谷”

科技創新,決定了一個城市、地區乃至國家的最終競爭力。

從硅谷到眾多頂級科學城,無不以領先全球的卓越表現印證著這一硬道理。

隨著數字化和新經濟時代的到來,大數據、雲計算、移動互聯網、3D打印、分佈式製造等技術為代表的技術革命在全世界掀起了新一輪科技創新浪潮。時代大勢之下,如何打造具有促進科、產、城深度融合,提升城市能級和創新能力等多重功能於一身的新型科學城,作為城市和大國崛起的重要力量,也成為擺在中國面前一道迫切的現實考題。

科學城可能意味著這個城市或地區未來的發展潛力和活力,但科學城需要做好做實。中國很多城市正為此積極行動。目前,在北京、上海、合肥等重點城市,科學城建設已陸續開展實踐,科技創新呈全面鋪開之勢。

本月中旬,中西部唯一的直轄市重慶,正式出臺《重慶市城市提升行動計劃》,在總體規劃中,“重慶科學城”作為關鍵詞被重點提及,並確定選址於沙壩坪區,依託大學城的科研和教育資源來建設科學城。未來,重慶將以科學城為智核,以發展智能產業為主導,打造西部“智能谷“和創新資源集聚地。

硅谷之所以成為全球最著名的科技、產業創新中心,有研究者總結的條件包括:世界一流大學、地中海式氣候、政府扶持、風險投資、自主創新、發展初期有大片空地、對員工跳槽的寬容、知識產權保護等。

與硅谷相比,沙坪壩區有著類似的內生動力和文化氣息。沙坪壩區是中國西南地區著名的研發產業集聚中心,其中,偏於東南角的重慶大學主校區是該區研發企業最為集中的區域(這個區域還匯聚了重慶師大、四川外國語大學和西南政法大學等多所優秀大學)。而重慶大學科技園是重慶兩個國家級大學科技園之一,扮演著大學科學研究與成果市場化的重要媒介和孵化器的角色。

並且,沙坪壩區有著宜居的亞熱帶季風性溼潤氣候及城區邊緣可以開拓的土地空間。

而從時間點和政策角度來看,重慶科學城的橫空出世在意義上也不言而喻。

首先,重慶科學城是為貫徹落實十九大提出的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以及

國家對重慶提出的“兩點”定位、“兩地”“兩高”目標、“四個紮實”要求,充分利用科教文化優勢,整合現有科教、創新、產業等資源,打造“創新智核”的結果,成為重慶二次向西發展的重要載體。

以重慶科學城所選址的沙壩坪區大學城為例,這裡彙集了15所知名高等學府,擁有“兩院院士”12人,“千人計劃”專家40人,“萬人計劃”專家31人,有國家級、市級研發平臺133個人才,科研人員10萬人,資源總量達到46.51萬人。把這些人才用好,讓其真正成為科技創新與經濟發展的動力來源,這是對科學城建設提出的核心問題。


讀懂這些,也就讀懂了重慶、西部和中國未來

重慶大學城

其次,在中美貿易戰的背景下,類似重慶這樣建科學城無疑是大勢所趨。中美貿易戰對中國衝擊最大的是高科技領域,但在給中國科技產業提出挑戰的同時,本次爭端也是推動技術創新的加速事件。科技的發展、技術自主權的增長,都對中國大力發展科技產業提出要求。作為西部新極點的重慶科學城,在新規劃九大板塊37項任務的護航下,聚焦了西部重要資源的重慶科學城將作為經濟抓手,在振興科技產業,發展國家創新力量,獲得更高的國際地位方面都將發揮重要作用。也只有這樣,中國在下一次科技革命當中才有可能佔據有利位置。

重慶科學城的另一個重要價值在於優化營商環境,給當地民營企業帶來巨大的發展機遇。重慶科學城將大力發展電子信息、生物醫藥、高端裝備等先進製造產業及現代商貿物流業,一旦開始推進,將有諸多包括科技創新,人才培養與儲備在內的支持要素向科學城傾斜,財稅金融,土地,產業等全方位政策體系也將更趨完善,極大利益科學城輻射範圍內的眾多民營企業,帶來新一波的發展機遇。

讀懂這些,也就讀懂了重慶、西部和中國未來

“西部硅谷”與“築巢引鳳”

硅谷式的發展將給重慶科學城所在區域帶來直接的紅利爆發,首當其衝的就是居住價值的提升。

從全球眾多“硅谷式”經驗中可以發現,科學城要搞活,除了著力吸引技術和項目進入,人才同樣是不可或缺的要素。而人才引進政策一般都是圍繞著寬鬆落戶、購房優惠、住房補貼、子女優先就讀以及保障型住房等方面展開。

來看這樣一組數據。

海南本月初出臺指導意見,對於引進的人才實施租房和住房補貼,其中全職工作滿8年者將無償贈與100%產權;

同樣是本月初,廣西出臺新政重金引人才,購房最高補貼500萬;

今年8月,南昌市出臺辦法,對首次在南昌購房的頂尖人才按300平方米的標準給予全額購房補貼;

今年7月,北京發佈人才保障發展意見,將保障措施劃分為公租房、共有產權房、租房補貼及購房支持三類,且人才不限戶籍;

南京、杭州、長沙等城市也都出臺了關政策,通過住房補貼等方式吸引人才,以提升城市科技創新水平……

那麼,作為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西部載體,重慶科學城肯定將對樓市產生怎樣的影響?據銳理數據統計,2017年重慶主城區土地成交1200.25億元,相較於2016年的708.98億元,上漲69.29%;平均溢價率27.39%,同比上漲13.43%。而另一方面,重慶,土地供應近年來卻呈下降趨勢。2014年-2018年,重慶市計劃供應住宅用地從45675畝逐年遞減到29000畝。

可以預見的是,作為中國的“西部硅谷”,在“築巢引鳳”的優厚政策扶持以及逐漸增加的住房剛需下,重慶科學城將吸引和聚集大批優質企業落戶,以及高精尖人才和常住人口進入,包括沙坪壩等核心區域的優質房產的價值必然會凸顯,並隨著周邊發展和入住者財富增長的水平被重新定價。在這一趨勢下,融創在重慶大學城腹地提前佈局的融創重慶文旅城,有望成為高知人群首選之地。

讀懂這些,也就讀懂了重慶、西部和中國未來

科學城暗藏的“彩蛋”

如果你以為創業和創新是重慶科學城唯一的氛圍,那你顯然還沒發現它暗藏的重要“彩蛋”,那就是為重慶科學城添上濃重筆墨的——融創重慶文旅城。

在科學城帶領重慶進入新紀元的同時,無疑更有利於發展作為第三產業和新興重點產業的文化旅遊產業(下稱“文旅產業”)。隨著中國旅遊“515戰略”、“旅遊+”戰略、全域旅遊戰略使旅遊政策紅利不斷釋放,加上旅遊產業升級的推進,文旅產業正逐漸成為戰略性支柱產業以及產業轉型升級的主要抓手。

業內人士預計,滿足不同遊客對美好旅行體驗的個性化文旅項目,將成為引領旅遊產業的新風向。這與倡導“房地產的下半場就是美好生活”理念,致力打造“好房+文化+娛樂+旅遊”的融創不謀而合。


讀懂這些,也就讀懂了重慶、西部和中國未來

融創重慶文旅城

融創重慶文旅城位於重慶科學城腹地,位置優越。作為備受客戶認可的中國家庭美好生活整合服務商,15年來,融創在重慶佈局了20餘盤,從住宅到多業態,涉足文旅地產、養老地產、綜合產業小鎮、數據IT化等新領域研究,以卓越的產品力與歸心服務,不斷貢獻高端精品,與城市共生長。正因如此,對於文旅產業相對薄弱的重慶而言,融創重慶文旅城無疑補齊了這一短板,為科學城賦以“溫度”。

此次融創在重慶科學城腹地所打造的文旅城項目,將規劃建設大型商業綜合體、室外主題樂園、風情酒吧街、星級酒店群等,打造濱河別墅群等舒適型品質產品,配置完善教育體系,並將結合都市旅遊、文化藝術、體驗商業、教育成長、高端居所、社群生活六大體系,將項目打造成為文旅大城、教育大城、宜居大城、藝術大城。未來,以中外遊客為代表的大量“短住”人口的到訪,必將帶動西南地區的財富流通。

作為一個文旅大盤,融創重慶文旅城帶給重慶的,是全新的生活方式與一站式的便捷生活體驗,提升重慶旅遊層級,拉動市場消費,促進重慶科學城產業升級。在給重慶的居住格局帶來前所未有的衝擊之外,融創重慶文旅城也將讓重慶擁有一個獨具魅力和影響力的文化旅遊景觀,使重慶成為世界旅遊目的地。

“重慶西進”的大幕已經拉開,隨著重慶科學城落址沙坪壩,融創重慶文旅城將推動科學城乃至整個西部新城新一輪經濟騰飛。

讀懂這些,也就讀懂了重慶、西部和中國的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