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內溼氣大,喝水都長胖,更是深藏體內,不為人知,危害極大!

溼邪為病有三種情況:

一種較輕,會出現舌苔厚膩、有時舌苔泛黃,感覺口膩、口黏、口臭,臉上易起痤瘡。

第二種為中型,常常為胃腸道症狀表現,如噁心、食慾差、胸悶腹脹、便溏、腹瀉;頭暈昏沉(如有布包裹住頭部)、四肢沉困、周身乏力、易疲倦、關節疼痛等。

第三種情況較重,此時期皮膚易出溼疹、臉上長“青春痘”;咽喉腫痛、聲音嘶啞;血脂、血糖增高、形體肥胖;體溫升高(約37℃~38.5℃),發熱輕但很怕冷,一般發熱會在下午3~7時左右,持續週期很長,有時會長達數月之久。

體內溼氣大,喝水都長胖,更是深藏體內,不為人知,危害極大!


感受溼邪之症的患者多為有內溼的人群,人體內的溼易和外溼相結合,容易交織發病。《黃帝內經》中說“溼氣通於脾”,感受溼氣的人,通常脾也會有些問題,所以溼氣重者必健脾益氣。

體內溼氣大,喝水都長胖,更是深藏體內,不為人知,危害極大!


溼熱的治療,一般要分溼重還是熱重。溼重的治療以化溼為主,可選用六一散,或三仁湯、平胃散;熱重則以清熱為主,可選用連樸飲、葛根芩連湯,並根據具體情況使用消炎解毒藥物。

1.脾胃溼熱證:治則清熱化溼,常用藿樸夏苓湯。

2.肝膽溼熱證:治則宜清熱利溼,常用龍膽瀉肝湯。

3.大腸溼熱證:治則宜清熱利溼、行氣導滯,常用白頭翁湯。

4.膀胱溼熱證:治則清宜熱利溼,常用八正散。

5.溼熱痺證:治則宜清熱宣痺,常用白虎加術湯。

體內溼氣大,喝水都長胖,更是深藏體內,不為人知,危害極大!


溼氣重與溼熱毒有著很大的差別,從虛實判斷溼氣重屬於虛症,溼熱屬於實症。溼氣重體質氣血不足,氣血循環偏緩,大多數溼氣重的群體偏胖,肌肉有一定的松馳度,溼氣重體質多屬於偏寒涼體質,不適宜吃冰凍寒涼食物!溼氣重人群脾胃,腎氣相對正常來說偏虛一些。

溼熱體質雖然有溼,但是是熱與溼相混合很難分難解的狀態!而且有血熱現象,血液中也可以說存在熱毒,整個身體呈實熱狀況偏多,特別是肝臟與大便受到的影響比較明顯!嚴重的溼熱體質肝臟會出現脹滿的感覺,大便粘稠,粘廁盆難沖走,陰部常處於潮熱狀態下!臉部呈油性皮膚,容易長痘痘。

體內溼氣大,喝水都長胖,更是深藏體內,不為人知,危害極大!


溼為長夏之主氣,為陰邪,易阻滯氣機,損傷陽氣。溼性屬水,水屬於陰,故溼為陰邪。陰勝則陽病,故溼邪入侵可損傷人體的陽氣。

溼氣的一般分類:寒溼是溼與寒結合,溼熱是溼與熱結合,風溼是溼與風結合,暑溼是溼與暑結合。

溼熱的主要症狀表現為:舌苔黃膩厚,肢體沉重,口中粘膩,怕熱易出汗,大便糖稀或便秘。

體內溼氣大,喝水都長胖,更是深藏體內,不為人知,危害極大!


中醫把致病的外因分為六種,稱作六淫,分別是風、寒、暑、溼、溫、熱;熱毒只是其中之一。

如果皮膚、嗓子發乾,渴而能飲就是熱毒;

如果感覺粘膩,渴而不能飲,則為溼毒。

另外熱毒脈洪大數是熱毒,脈濡數是溼熱。蛇發乾發紅為熱毒,舌苔黃膩則為溼熱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