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6萬億!廣州首次亮出國資“家底”,信息量巨大

3.66万亿!广州首次亮出国资“家底”,信息量巨大

11月27日,廣州市第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九次會議審議市人民政府關於《2017年度廣州市國有資產管理情況的綜合報告》、《2017年度廣州市金融類企業國有資產的專項報告》,這是市政府首次全面向市人大常委會報告國有資產“家底”。

國有資產總額36637.6億元

根據報告,截至2017年末,全市國有資產總額36637.6元,負債總額2.41萬億元,淨資產(所有者權益)總額1.25萬億元。

其中,企業(不含金融類企業)15484.4億元,佔全市國有資產總額的42.3%;金融類企業15725.6億元,佔42.9%;行政事業單位5427.6億元,佔14.8%。

國有土地:24.8萬公頃

國有自然資源方面,全市國有土地面積248330公頃,林木資源存量17109公頃,水資源總量773205萬立方米

,發現礦產47種、礦產地820處,有效採礦權24個。

3.66万亿!广州首次亮出国资“家底”,信息量巨大

廣州參考·廣州日報記者蘇俊傑 攝

國企營收:6734.4億元

經營方面,2017年度,廣州市國企實現營業收入6734.4億元,同比增長12.9%;實現利潤總額495.5億元,增長21.2%;上繳稅費606.9億元,增長23.1%。

全市國有金融類企業實現營業收入381.2億元,同比增長35.7%;實現利潤總額163.7億元,增長10.7%;上繳稅費69.6億元,增長14.2%。

全市事業單位國資收益8.8億元

報告介紹了廣州國有資本經營收支情況。市本級2017年國有資本經營收入決算40.1億元,支出決算35.4億元。另外,全市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收益88748.4萬元(市本級佔56.8%)。

金融國資境外投資形成資產1403.3億元

廣州金融類企業資本佈局主要在銀行、證券、保險領域。其中,銀行業資產總額、所有者權益分別佔83.5%和55.1%,證券、保險業的佔4.6%和14.8%,金融控股公司和其他金融類企業資產總額、所有者權益分別佔11.9%和30.1%。

截至2017年末,廣州市國有金融類企業境外投資形成資產1403.3億元。主要貢獻在於2014年越秀集團以116億港元收購香港創興銀行,是國內首宗由地方國企完成的境外銀行併購。

4家國企實現IPO上市

2017年,廣州港股份等4家國企實現IPO上市;廣電計量已申報IPO上市材料;廣州銀行優化股權結構工作穩步推進,正籌備申報IPO上市材料。廣州指導企業利用“新三板”等多層次資本市場推進核心產業加快發展。2017年新增廣州期貨等5家“新三板”掛牌企業,全市“新三板”掛牌國企總數達16戶。

3.66万亿!广州首次亮出国资“家底”,信息量巨大

廣州參考·廣州日報記者蘇俊傑 攝

市屬國企領導平均年薪披露

報告還介紹了市屬國有企業負責人薪酬情況。2016年度市國資委直接監管企業負責人平均核定薪酬57萬元(不含任期激勵收入),其中主要負責人60萬元。其中,4戶金融類企業負責人平均核定薪酬65.3萬元,其中主要負責人66.7萬元

報告表示,薪酬水平與央企和省屬國企基本保持一致,初步形成薪酬水平適當、結構合理、管理規範、監督有效的收入分配格局。

累計處理企業各級幹部207人

全市紀檢監察機關查處國有資產管理中的違紀違法行為共63件63人。其中,查處因受賄、濫用職權、失職瀆職等違紀違法行為導致國有資產損失的7件7人,私分國有資產的5件5人,設立或者使用“小金庫”的51件51人。

市國資系統在推進企業基層正風反腐專項治理行動中,累計處理企業各級幹部207人,其中紀律處分67人、移送司法機關16人。

去年末金融國資資產總額較2013年末翻番

在一系列的改革管理措施下,2017年,全市國有金融類企業營業收入、利潤總額、上繳稅費同比分別增長35.7%、10.7%和14.2%,較2013年增長50%以上;年末全市國有金融類企業資產總額、所有者權益同比分別增長10.3%和16%,較2013年末實現翻番。

此外,培育形成廣州農商銀行、創興銀行、越秀金控3家上市公司,實現廣州市國有金融類企業上市公司零突破。其中,廣州農商銀行連續9年入選“全球1000家大銀行”;越秀金控成為地方國資第一家上市金控平臺。

而服務實體經濟發展能力亦明顯提升。據透露,廣州銀行和廣州農商銀行累計向近3500家中小微企業投放貸款2000億;典當、小貸、保理等對中小微企業提供融資45.9億。廣州銀行為地鐵、港口、機場等重點項目提供資金超25億,落實協議資金180億;融資租賃投放項目43億;廣州金控參與上市公司定向增發38億。

但同時,廣州農商銀行、廣州銀行、創興銀行資本充足率分別達12%、12.3%和17.6%,高於10.5%的法定值要求。廣州農商銀行、廣州銀行不良貸款率和撥備覆蓋率,均優於監管要求和行業平均水平。

文:廣州參考·廣州日報記者 何瑞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