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爐夜話》凡遇事物突來,必熟思審處,恐貽後悔

大家好!萬分有幸能和諸位一起學習國學經典!今天要為大家解讀的是:著名語錄體典籍《圍爐夜話》中的四條處世原則,一旦悟透,可以事業順達,福報連綿!


《圍爐夜話》凡遇事物突來,必熟思審處,恐貽後悔


古語云:天道無親,常與善人。就是說,天道的規律並沒有偏向誰,但是經常眷顧那些善良的人。每個人都想事業有成、福祉深厚,但卻鮮少有人知道,這些向外求是得不來的,古人說:“命自我立,福自己求”,唯有向內反躬自思,常行善舉,不為惡事,這樣才能修來福報,心想事成。

所以來說,若要事業一直的順達、人生有好福氣,就須有很好的德行和善良的本心,所謂厚德載物,就是此理。不僅如此,在清代著名文學家王永彬所著的《圍爐夜話》中,同樣是極為強調:做人要有好福氣,就要靠行善積德所得來。《圍爐夜話》作為一部語錄體典籍,其在處世、立業、做人、忠孝仁義等,都是有所涉及,堪稱指導我輩修身的金科玉律。在此書中,就有這四條處世原則,一旦悟透了,並付諸於行動,可以讓我們事業順達,福報連綿!


《圍爐夜話》凡遇事物突來,必熟思審處,恐貽後悔


01、凡遇事物突來,必熟思審處,恐貽後悔。

譯文:凡是遇到突如其來的變故,一定要深思熟慮,考慮周全,以免因處理不當而事後後悔。

“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人生不可能一直很順遂,總會有一些挫折和磨難,這是我們難以預料的。而面對突如其來的變故,也是最能考驗我們心性的時候,若是過於慌張,甚至是不假思索的魯莽行事,則非但不能解決問題,還會使狀況變得愈發糟糕。

蘇洵曰:“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麋鹿興於左而目不瞬”,在應對突發事件,我們應該保持臨危不亂,才不至於無所適從,以鎮定自若的心態思考,往往才能做出最周全的決策,無論是做何事,都可有事半功倍的績效。


《圍爐夜話》凡遇事物突來,必熟思審處,恐貽後悔


02、不幸家庭釁起,須忍讓曲全,勿失舊歡。

譯文:家庭中如果不幸發生糾紛,一定要有忍讓之心,委曲求全,不要因此而讓往日美好的感情遭到破壞。

《曾國藩家書》中說:“家運之興旺,在於和睦、孝道、勤儉。”曾氏家族能於清朝興旺至今,便是與遵循這條古訓關係甚深。若要讓家族長盛不衰,須要格外注重家庭成員之間的和睦之道。

在家庭中,每個人的想法各異,難免會因意見不合,而產生一些嫌隙,對於家庭中出現的糾紛,我們要有寬闊的胸懷,懂得忍讓,《弟子規》中說:“親有過,諫使更;怡吾色,柔吾聲”,親人若有過失,我們要在合適的時機進行規勸,但是要和顏悅色、聲音輕柔,若是以暴躁的姿態處理矛盾,則會引發更大的糾紛,甚至讓家庭出現很難彌補的裂痕。


《圍爐夜話》凡遇事物突來,必熟思審處,恐貽後悔


03、事當難處之時,只讓退一步,便容易處矣。

譯文:事情到了難以處理的時候,只要能退一步思考,就變得容易解決了。

古語云:處世讓一步為高,退步即進步的根本。在處理事情時,若是沒有良師益友的點撥,許多人都容易出現“燈下黑”的狀態,就是一味地堅持己見,而卻難以找到問題的所在。在這時,不妨讓內心安住下來,退一步思考,或許能以退為進,出現柳暗花明的轉機。有些人總是會“認死理”,這就如同把自己關進了死衚衕,自然是難有寸進。有時候,放低姿態,學會退一步,往往能夠因此少走許多彎路。


《圍爐夜話》凡遇事物突來,必熟思審處,恐貽後悔


04、功到將成之候,若放鬆一著,便不能成矣。

譯文:事業到了馬上就要成功的時候,如果稍有放鬆,就可能不成功了。

人生在世,想要成就一番事業,難免要遭受各種起起伏伏,能夠挺到最後,可謂實為不易,所以,在事業要成就的最後關頭,一定要有堅定的心志,做到一舉成功。曾國藩說:“凡做一事,便須首尾不懈,不可見異思遷”,做事要能善始善終,尤其是在即將成功的時候,若是稍有放鬆,很可能就前功盡棄。

項羽就是個很好的事例,有人說,項羽最大的失誤:就是在鴻門宴上未聽從范增之言,放走了劉邦。那時的項羽,認為自己勢力滔天,必然能奪得天下,因為放鬆對自我的警惕,從而導致功敗垂成。可見,我們做事應當嚴於律己、首尾不懈,一直到成功方才是圓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