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畜”的悲慘生活與日本職場文化

前段時間,一起關於職場霸凌的事件在日本引起關注。事件具體是這樣的:2015年12月20日,在一家位於東京都澀谷區的娛樂公司的年末聯歡會中,老闆要求一名男性職員“做點什麼有意思的事”,職員以“我不會”拒絕了老闆,老闆就抓住該職員的脖子,兩次將他的臉按入沸騰的火鍋中,造成該男子面部大面積燙傷。該男子到了三年後的現在才有勇氣公佈這件事情,男子稱:“當時已經被老闆洗腦,在精神上受到嚴重壓迫。與臉被按入沸騰的火鍋中相比,自己更害怕老闆會生氣。”除了那次的“火鍋事件”,男子稱平時他也經常受到職場霸凌。2014年冬天,他曾因在公司的年終聯歡會中飲酒導致次日上班遲到。公司老闆要求他剃光頭表示誠意並上交10萬日元(約人民幣6000元)罰款,男子遂向朋友借來10萬日元上交公司。

“社畜”的悲慘生活與日本職場文化

在日本,職場霸凌和校園霸凌已經成為一個比較嚴重的社會問題。日本產經新聞的調查結果顯示,在所有從業人員中,遭遇過職場霸凌的人佔將近六成,如此高發的職場霸凌現狀與日本獨特的職場文化有很大關係。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日本的職場文化,看看日本的職場有些什麼特殊的現象,又是如何形成的。當然,本文探討的是整個社會中比較顯著的部分情況,並不全面,也不代表每個公司都是這樣。

“社畜”的生活

日本“國民老婆”新垣結衣10月上線的新劇《無法成為野獸的我們》在剛上映時曾被大家評價為“容易引起不適”,原因是該劇“過於真實”,該劇第一集就非常生動地展示了女主角作為一名“社畜”,如何被工作蹂躪得焦頭爛額。新垣結衣飾演的深海晶,每天一睜眼就要面對不停刷屏的工作信息和老闆連環奪命call,作為營業助理的她不但身兼保潔、秘書,還要為已經辭職的營業部長收拾爛攤子。她每天第一個到公司,端茶倒水打掃衛生,不但要完成自己的工作,還要隨時給能力差的同事擦屁股,忍受不講道理的老闆的批評。由於其他同事不靠譜,領導大小事情都要讓她負責,只用一句“能者多勞”進行安慰。她要激勵不想上班的新人,要為同事背鍋,甚至為了同事的錯誤給合作客戶下跪請罪,還要忍受客戶的性騷擾。這種喪氣又忙碌的看不到頭的工作壓得她喘不過氣來,以至於她常常看到地鐵鐵軌都會有跳下去的衝動。深海晶的職場生活形象地展示了日本“社畜”的工作生活狀態,被很多“社畜”認為演的就是自己生活的真實寫照。(溫馨提示:該劇後面劇情略奇葩和無聊,除了Gakki的顏,個人認為該劇不值得追)

“社畜”的悲慘生活與日本職場文化

“社畜”(しゃちく)這個詞是結合日語的“會社”(即公司)與“牲畜”而來的,造詞方法類似於我國常用的“加班狗”,用來自我揶揄或嘲笑他人,指那些為了公司捨棄自尊、逆來順受,被公司當做牲畜一樣壓榨的底層上班族。“社畜”文化讓每一個上班族感同身受,因此在日本派生出了很多以“社畜”生活為題材的文藝作品,以動漫和遊戲為主,他們把“社畜”當作了一種萌屬性以及調侃題材。目前,對“社畜”文化的吐槽在日本已經幾乎成了一個老少皆知的梗,但吐槽歸吐槽,日本的職場文化並沒有因此而發生改變,“社畜”的工作環境也沒有因此得到明顯改善。

“社畜”的悲慘生活與日本職場文化

日本職場文化的特點

眾所周知,日本人特別是日本年輕人的工作壓力在全球來說都是非常巨大的,這種壓力不單單是因為工作多工作時間長,還與嚴謹壓抑的職場文化有很大關係。

上下級關係森嚴

儒家文化中本來就有等級觀念,日本社會更是將這種尊卑有序的等級制度發揚到了極致。在日本職場,強調上級對下級、前輩對後輩的絕對權威。上級地位高、先進公司的人地位高、長者地位高、男性地位高,對比自己地位高的人絕對要用敬語,時時刻刻都要顧慮到他們的感受和立場,絕對不能有冒犯的行為。在地位高的人眼裡,下屬和新人不允許有個人色彩,不允許反駁自己的要求和建議,新人就是要懂得忍耐,吃苦是為了讓他們體驗自己當年的苦。因此,公司的新人、女性特別容易遭受“職場霸凌”,很多日本年輕人都表示在對領導和前輩“絕對服從”方面吃不消。

在職場中處於弱勢地位的日本女性也大多會選擇在結婚後退出職場。

嚴苛的職場環境

日本人對工作認真嚴謹,連打招呼、倒茶、換名片、應酬等,都有非常嚴格的規定,比如接電話,必須要在三聲響鈴內接起,不能讓來電者等,接聽電話時要面帶笑容,很多人還會對著空氣鞠躬,就像通話的人就在眼前一般。上班的時間完全不允許同事之間交流,除了偶爾上一次洗手間之外,不可以抽菸,不可以帶手機,就是要埋頭苦幹,因此,大部分辦公室都非常安靜,大家也都會盡量避免製造聲響影響他人,有人調侃“連放個屁都害怕屁聲迴盪”。員工們嚴守自己崗位專心工作,極少表達自我觀點,都是依照公司一階一階、一層一層的嚴謹模式來工作。每一個人都以團體為重,都做出自己最大的貢獻,做得好的話功勞是大家的或領導的,但做得不好的話鍋就是自己的。這種日復一日的嚴謹高壓下的工作狀態是日本人覺得工作壓力大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社畜”的悲慘生活與日本職場文化

病態的加班文化

在東亞的儒家文化圈裡,勞動是一種不可動搖的正面價值觀,是一種不可質疑的美德。日本更是出名的“加班大國”,在日文中有“超勤文化”的表述,也被說成“過勞文化”。日本人以加班為榮,對他們來說加班才是常態,晚上寫字樓裡的燈光被稱為“勞工之光”。日本一度認為,戰後經濟快速發展有賴於日本民眾“自覺自願的工作精神”,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日本員工每週工作時間一度接近60個小時,甚至產生了“有條件要加班,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加班”的奇怪環境。這種“加班文化”在日本經濟泡沫崩潰後,非但沒有偃旗息鼓,反而愈演愈烈。最近十年,質疑“加班文化”的聲音越來越多,由於過勞造成的事故也越來越多,為此,政府不得不以立法的形式強制限制員工加班。法律規定,員工加班時間上限為每月45小時,每年360小時;繁忙期等特殊情況全年720小時、單月100小時、2到6個月平均在80小時。然而,雖然現在提倡按時下班,但是到了下班的時間根本就沒有人走,都“自願”的加到晚上才會下班。

下班後的聚餐應酬

一般來說,在日本,員工下班之後還不能回家,因為還有聚餐應酬,下班出了辦公室,跟上司、同事一起去居酒屋“借酒交流”,邊喝邊聊工作,大家交流感情培養關係,直到大半夜,這才是常態。日本人重視群體勝於個人,他們不喜歡不合群、不和團隊合作的人,聚餐應酬名義上是工作外的活動,事實上還是與職場密切相關,不參加應酬會被人看成不合群,基本等同於被周圍人“打入冷宮”。通常來說,出於重視和前輩的人際交往和情理,後輩們都不得不去一起喝酒。對不少日本男性來說,“朝6晚11”的工作模式相當普遍,清早從家乘地鐵到公司,上班加“例行”加班後,再和同事酌酒交際到深夜,便是正常一天的工作行程。日本妻子也大多習慣了丈夫早出晚歸,甚至在很多日本女人的觀念裡,丈夫如果每天正常下班回家是一種在職場上無能的表現。

“社畜”的悲慘生活與日本職場文化

日本職場文化的形成原因

日本職場文化的特性,一方面與日本的民族文化息息相關,另一方面也跟這個國家的發展歷史和經濟變遷有著密切聯繫。

受儒家文化影響的日本本就是一個等級觀念和集體意識很強的國家,他們特別強調不帶條件的服從和忠誠,以集體主義為最高目標,個人在集體中只有義務,個人的需求會被輕視,另外,日本人內向拘謹,不願給別人添麻煩,因此,他們工作勤奮、守規則、敬業心強、對企業忠誠。這是職場文化形成的文化基礎,但比文化更重要的是經濟變遷帶來的心態變化。

日本戰敗後,這個國家滿目瘡痍、百廢待興,日本的勞動者通過超長時間的工作,支撐了日本戰後經濟的復興。“終身僱傭制”(員工一旦進入企業,如無特殊情況會一直工作到退休)和“年功序列制”(年齡愈大,在企業內的工齡愈長,工資就越高)也是在這一時期成為主流,曾被認為是日本經營的“三大法寶”之二(另一個是“企業內組合制度”)。這一時期同時出現了一種職場現象,就是面對上司說的話唯命是從,沒人敢做任何違抗。因此,

後輩服從前輩、個人服從集體就成為了日本職場明規則,一旦讓領導討厭或集體反感,意味著可能一輩子得不到升遷或跳槽的機會。

“社畜”的悲慘生活與日本職場文化

上個世紀90年代“泡沫經濟”崩潰後,日本經濟低迷,連年的經濟不景氣使得日本企業經營越來越困難,終身僱傭與年功序列被逐漸取締。很多企業一再縮減用工規模,剩下的員工不得不處理大量的工作任務,加班不可避免;並且在工作不好找的現狀下,為了保住飯碗,員工更是要拼命努力,加班加點就更多了;同時,經濟不景氣使得工資過低,很多人也會故意延長工作時間以賺取加班費,因此,加班文化愈演愈烈。

儘管現代職場終身僱傭與年功序列不再是慣例,但經濟並沒有明顯好轉,整體文化也並沒有煥然一新。目前,日本就業市場還是缺乏活力,很多大企業也仍然以年限來決定工資。因此,員工很難跳槽尋找更好的工作,並且一旦跳槽,累積的工作年限在新單位歸零,不但工資跌成和新人同級,而且還可能遭受到職場歧視。所以,與其說日本人是基於一種責任感在工作,不如說是基於一種危機在而工作。

日本職場文化的弊端

日本的職場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拯救了戰後的日本經濟,卻也在現在被很多人認為是阻礙日本經濟發展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弊端主要有以下幾點:

首先,森嚴的等級制度使得下級員工不敢也不能發聲,一旦高管和領導決策失誤則可能帶來滿盤皆輸的後果。

其次,終身僱傭與年功序列的遺留影響使得年輕人沒有出頭機會,工作積極性不高,現在甚至有很多年輕人懼怕職場,選擇逃離職場,在家當“蟄居族”。

再次,認真嚴謹的工作氛圍雖然從某個程度上保證了產出的質量,但也在無形中影響了工作效率,比如公司內部的文書審核過程往往就是一場持久戰,浪費了大量的人力和時間。

另外,不少日本人習慣於執行繁瑣的、延長化的工作日程,並學會在領導面前“裝得很忙”,也是對人力資源的浪費。

還有,每個人將自己手頭事情做好的“職業精神”深入人心,使得越俎代庖、大膽創新成為風險極大的職場禁忌,阻礙了創新的步伐。

最後,殘酷的加班文化導致過勞死現象突出;壓抑的職場氛圍加劇了工薪族抑鬱和自殺傾向。

最後這一點是日本職場文化最大的弊端,大量年輕人由於工作壓力過大而出現精神異常甚至自殺,這在日本已經引起了十多年的廣泛關注。

2015年12月,日本電通廣告公司一名24歲女職員因過勞自殺,引起了社會的高度重視。年僅24歲的高橋松理是東京大學文學院畢業的美女,加入電通工作才不到九個月。她死前每天只睡2小時,10月份加班時間超過130小時,11月加班超過90小時,甚至有一天工作20小時的經歷。如此玩命工作,非但沒有得到公司領導應有的關心和慰問,反而得到了苛刻的訓斥:“就你加班那20個小時,對公司一點用都沒有。”

“社畜”的悲慘生活與日本職場文化

日本是發達國家中自殺率最高的國家,日本政府公佈的自殺對策白皮書顯示,日本2017年的自殺人數為2萬1231人,總體上連續8年呈減少趨勢,過去最高記錄是2003年的3萬4427人。雖然整體自殺人數有所降低,但15-39歲的年輕死亡者中死亡原因最多的仍然是自殺死亡。日本專家分析,年輕人自殺與經濟蕭條導致的經營不佳和失業、勞動條件惡化、工作過於繁重、以及工作單位中複雜的人際關係等有很大關係。

2017年8月,日本一家研究公司指出,令日本青年生活疲憊的原因是壓抑的職場文化和嚴格的等級制度。2018年3月一項數據顯示,85%的日本年輕人表示生活疲憊不堪。

中國職場的情況

中國職場的氛圍一直比日本要健康不少,曾經我們以為日本的職場陋習離我們很遠,但隨著我國的發展駛入快車道,又從快車道漸漸換到慢車道,那些令人頭疼的職場文化現在似乎也悄悄潛入中國,成為中國員工厭惡上班的主要原因。其中以加班文化尤為突出。

2015年英國媒體做過一次調查,發現中國人的年均工作時間在2000到2200小時之間,超過了美國的1790小時、英國的1600小時,甚至日本的1719小時。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中國90%的行業周工時超過40小時,50%的行業周加班4小時以上;80%以上職場人“被迫加班”,70%的“加班族”無償加班,中國已逆襲日本成為加班過勞死第一大國。2016年,《小康》雜誌社聯合清華大學媒介調查室對“2016中國休閒小康指數”做過一次調查,調查發現影響中國人休閒滿意度的最主要因素是“忙,沒心思休閒”,而忙的原因除了工作還是工作。

很多都說,“日本是中國的一面鏡子”,日本的發展歷程對中國來說有很強的借鑑意義,從日本這面鏡子裡,中國可以映照出自己的進退得失。現今,我們可以看到,日本的職場文化並未給日本社會帶來持續動力,反而帶來了諸多負面影響,希望未來的中國職場不要變成日本的樣子,而是以日本為鞭子,督促自己往更健康的方向發展。

最後,不管是為養家餬口還是為追求夢想,希望每個人職場人都能平衡好工作和生活,畢竟工作只是為了更好的生活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