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怎麼做才能讓孩子願意和家長交流?

媽心理


每天從幼兒園或學校接回孩子後,很多爸媽都會問“今天過得怎樣啊?”

有些表達能力強,又喜歡聊天的孩子可能會饒有興致地跟你話癆,但這樣的孩子畢竟是少數,大部分孩子就是扔下乾巴巴的兩三個字“還好啊”,然後就沒心沒肺地一邊玩去了。

聊天技能也需打磨操練

說起來,和孩子聊天不應該就是我們父母的專長嗎?

但事實並非如此,生活節奏日益加快,不斷擠壓著親子溝通的時間。而且很多時候,我們的愚蠢問題反而會把天聊死。

順暢自然的溝通能讓孩子和父母之間保持溫暖的連接感。

在孩子年幼時,多和孩子說說話是很寶貴的體驗。因為很多過來人都說,孩子一進入青春期,甚至在10歲前後,就不太愛搭理父母了。

因此孩子越小,保持這種親密的溝通習慣越容易。等他們習慣了這種緊密的溝通模式後,將來他們也不會像斷線的風箏,一下子疏離你。

電影《三塊廣告牌》中,絕望的母親曾反思自己和女兒的關係,“在這個虛空的宇宙,我們都住在彼此的心裡。” 而簡單的聊天就能讓父母和孩子順利地到達彼此的內心,讓彼此的關係更加貼近。

和孩子聊天的技能現在就學起來吧,等到他們青春期再想聊到一起去,就太遲了。

問具體的問題

問一個孩子,今天在幼兒園或在學校過得怎樣,就像問一個成人,你今天在公司過得怎樣?你知道怎麼回答嗎?反正對我來說,這個問題太寬泛了,根本不知道該怎樣回答。

正確的做法是,提出具體的問題,表達我們的關心。

譬如,今天學校的點心有哪幾樣啊?你最喜歡的老師是誰?今天,你最喜歡玩的遊戲是什麼?

這樣的問題才能促使孩子給出更多的答案。一旦話題成功引起了他們的興趣,我們就可以再接再厲,繼續拓展新的話題了。

除了問孩子問題,你也可以分享你的日常感受。

比如對大點的孩子來說,完全可以說說你最近看到或聽到的有趣新聞、電影、小說等。孩子看到父母願意和自己一起分享有趣的東西,會更加感受到父母的重視。

比如,像高鐵霸座、明星逃稅被罰這樣的新聞,父母都可以有意識地和他們討論討論,除了瞭解孩子的想法,還能順帶培養他們獨立思考的能力和人生觀呢。

除了新聞,我們小時候的生活經歷,甚至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的人生故事,都可以和孩子們聊聊。比如在一窮二白的環境下,外公是如何依靠自學逆襲成國企二把手的。

《紐約時報》曾撰文稱,在青春期之前,經常與孩子分享家庭成員的故事,能增強他們的歸屬感和“復原力”,甚至能提高他們的健康狀況和未來的成就。

等你培養了這種好習慣後,說不定會發現,能和孩子交流的東西越來越多,而且他們經常還能給你帶來一些意想不到的想法呢。

做一個積極的傾聽者

好不容易打開了孩子的心扉,千萬要記住,不要一邊刷手機,一邊敷衍了事地嗯嗯哦。因為這比不溝通更能起到反作用。下面幾個技巧可以幫你成為真正的傾聽高手。

孩子說完他們的事,你可以說“哦,是嗎?我還真不知道呢,那你還能說說……”,“原來是這樣啊!”,孩子聽了會覺得他們說的話對我們很重要,這種積極的反饋就像羽毛球訓練中的最佳“喂球”一樣,能刺激他們的球技不斷提升。

注意孩子的面部表情和肢體語言。傾聽不僅指聽表面的話,俗語說“說話聽聲,鑼鼓聽音”,有時候敏感的父母還能聽出話語中的弦外之音。

孩子說話時,儘量不要打斷他們,即使他們說了一些聽起來很荒謬或不對勁的話。因為孩子可能只是想讓你傾聽,並且覺得她的感受和觀點對父母很重要。

只要你能控制自己,不給孩子下判斷、貼標籤,就避免了誤讀孩子,能瞭解他們背後真正的想法。

比如大冬天走在路上,孩子突然來一句,“好久沒吃冰淇淋了,現在好想吃冰淇淋了啊!”,先別急著像教導主任一樣,劈頭蓋臉來一頓冰凍食品對胃不好的說教,而是耐心地聽聽他們的想法。

有時候孩子只是表達一下他們的渴望,而非必須實現。如果你總對這樣的想法嚴防死守,很可能,下次孩子就懶得跟你交流他們真實的想法了。

所謂會聊天的父母,內心裡是把孩子放在與自己平等的位置上的,想想看,如果你對同事、朋友說話都會經常換位思考,不會隨意說話,那麼對自己的孩子呢?

技巧永遠是次要的,只要多點耐心,花點時間反思一下我們和孩子的溝通模式,看看是否還有改進的空間,那走進孩子的世界就真的不難。


壹壹早教說


多瞭解孩子內心,多關心,多體貼,多互動,多和孩子溝通;即做孩子的良師益友,又幫孩子排難解憂;即讓孩子很願意接近父母,父母也要和孩子拉近距離。

父母不能貶低孩子,更不能抱怨打擊孩子,對孩子多鼓勵,多誇獎,多打氣,培養孩子的自信。


對孩子的過錯,不能採用暴力手段,採用這樣方法,樹立家長的威嚴,會令孩子敬而遠之,對家長會聞風喪膽。孩子會感覺家裡缺少溫暖,就會接觸外面的不良少年,時間久了,會誤入歧途,更容易沾染上不良習慣。
不能用錢彌補孩子,應該用心去呵護孩子,讓孩子感受到親情的溫暖;不能一味的寵愛嬌慣,講明道理,以理服人,才能讓孩子心服口服。

家長的言傳身教很重要,每時每刻,要教育孩子,從小尊老愛幼,講究文明禮貌,上行下效,父母的一言一行,會直接影響給孩子。
所以提高孩子的素質是很必要的,孩子在成長,模仿能力極強極高,你孝敬父母,孩子就錯不了,對將來他們年邁的父母,也會盡孝道。


聞紅陽


以前陸續看過一些文章,這裡又看了一些回答,感覺一個最大的問題是在中國的家庭裡家長孩子之間沒有平等關係,孩子是父母的附屬品,家長高高在上施教,孩子需要聽話服從,在這樣結構的家庭里長大的孩子,是不大可能願意和家長主動交流的,尤其是那些覺得家長可能不會接受甚至反對的觀點。

幾年前,我曾經寫過一篇《美國小學期末是這樣獎勵學生的》文章,正式發表在《讀者原創版》雜誌上,那篇文章當中有一張我在女兒小學期末典禮現場拍攝的照片,當時身高一米八幾的校長在給一年級的小朋友頒獎,小朋友個子很小,雙方的身高差很萌,於是校長就單漆跪地,讓自己的眼睛和孩子們的視線持平,發一張證書擁抱一下孩子,我就是在這個瞬間抓拍下那張照片的。校長在地上跪了很久,直到發完各種證書,然後才站起來走回麥克風。可惜這張照片有些年了,今天找了半天都沒有找到。

校長姑且如此降下身段尊重小孩子,一般人就更不說了。也是幾年前我拍攝過我們這裡萬聖節討糖的場面,一個老人為了孩子能夠看清楚籃子裡的糖,也是單膝跪地把自己的身段降下來(見下),這是對小孩子尊重的一個非常典型的代表動作。

作為父母,要想與孩子有一個良好的交流關係的話,最重要的就是從生下來開始就能把孩子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來尊重,而和孩子對話時保持與孩子視線齊平只不過是其中一個典型的舉動而已。父母和孩子談話時,要蹲下來,和孩子視線持平,耐心傾聽,不隨意打斷,讓他知道你和他是平等的,同時你在乎他的任何感受。其次,對孩子獨立人格的尊重還表現在不直接給孩子命令而是讓他做出選擇,試設想整天被命令做這個做那個長大的孩子,對父母不逆反才怪了,給孩子選擇的同時,也是尊重他們決定的表現。另外,中國父母很忙,缺少和孩子一對一的親子時光,尤其是父親,前段時間有篇文章講述中國家庭教育是“缺席的父親、焦慮的母親和反叛的孩子”,說得特別有道理,孩子需要溝通,如果孩子從小就能和父母分享內心的壓力、把情緒發洩出來的話,長大後就更有可能願意和家長交流,如果從小沒有養成這樣的習慣,逆反的青春期中就更不會。

我是典型的和女兒一起長大的母親,注意我並沒有用陪她成長的語句,而是和她一起成長,這意味著在她長大的過程中,我們互相學習,互相接受,一起找到最適合我們的交流方式。進入青春期的女兒也有過反叛的瞬間,但是因為我們常年建立起來的溝通方式,都有驚無險最後順利度過,如今女兒已經是一個很成熟、很努力的高中生了。


心路獨舞


孩子願意和家長交流,一可以以孩子為中心,孩子要求什麼,就滿足什麼也就是及時滿足孩子所有的要求。二可以孩子為主體,父母代替主導作用,延時滿足孩子的要求。


孩子成長,其實就是孩子社會化的過程。如果形成惟我獨尊自以為是的個性,孩子短時間內高興,但是從長遠看,等於把孩子推入深淵。所以首先不能為了滿足孩子願望,及時滿足孩子的一切願望。實踐證明,及時滿足孩子的一切願望,只能葬送孩子的前程。

其次,既然不能滿足孩子的一切不合理願望,即便是合理合法的願望也不能及時滿足,那麼如何讓孩子心甘情願呢?

第一,尊重孩子,傾聽孩子心聲,讓孩子充分表達!

第二,遇事多於孩子商量,讓孩子有當家做主的感覺!

第三,不代替孩子體驗,不代替孩子自主勞動!讓孩子不做家庭的廢物。讓孩子在家裡有成就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一定要讓孩子習慣於獨立自主自力更生!

第四,特別是孩子回答問題,家長不可代替。

第五,家庭教育目的不是“不讓孩子吃苦!”而是“不怕孩子吃苦!”

第六,孩子上學後,一定不要多詢問成績,而要詢問孩子在班級裡的情況,如,今年那個同學被老師表揚了,那個同學被老師批評了,為什麼?班級出現了什麼好笑的事情?

第七,孩子青春期,繼續保持溝通,千萬不可干預過多。

第八,不論在怎麼樣的狀態,父母雙方不能各行其是,而要意見統一。同時,身體力行,做孩子的表率!


錦繡中華一捧土


做一個讓孩子感到溫暖與有安全感的父母!人在放鬆愉悅的心情下,是願意與人交流的,孩子有想象力,有創造力,有很多好奇的想法,只要父母鼓勵孩子多講,不要打斷孩子說話,父母做好傾聽!



用眼神表達喜愛,用目光表示欣賞,用語言肯定孩子,用支持鼓勵孩子

當你用欣賞的目光看孩子時,你的微笑便是一種語言傳達給孩子溫暖和陽光,孩子喜歡與你在一起,分享自己的快樂與悲傷,父母可以慢慢接受孩子的情緒,引導孩子學會思考與簡單的分析問題!孩子每取得一點進步,記得適當鼓勵,並且支持孩子的探求欲!

夫妻和睦,創造溫馨的家庭氛圍

好的家庭氛圍會給孩子內心帶來很大的安全感,孩子不會因為做錯了事而害怕父母責罰,如果孩子不是故意的,而且孩子有悔錯態度,父母要及時察覺並以寬容和正確引導為主,允許孩子犯錯,在改正錯誤的時候,孩子自己會成長的!如果孩子故意調皮搗蛋,也不要輕易用打罵的方式,有的孩子屢教不改,但是嚴厲斥責並非好的教育方式,反而會影響孩子今後性格的形成,可以使用一定的獎懲措施,與孩子保持溝通,也讓孩子明白為什麼為懲罰!



孩子願意與父母交流並主動分享自己的想法和心得,也是孩子們對父母的愛的體現!也許愛孩子更重要的是學會如何陪伴,如何交流,如何平等,如何更好的去引導....


夢之覺



鳳146983974


其實,回想一下自己小時候就可以找到答案。

為什麼小時候的自己不願意和父母交流呢?我的答案是他們不理解我就算了,反而要給我貼各種不好的標籤。

對於不理解自己的人,解釋上一次兩次漸漸地也就失去信心了,隨便你們怎麼認為吧,反正我說了你們也不會站到我這一邊。於是就零溝通了。


發現沒?最根本的原因在於父母不信任我們。總是站在一個高位教訓我們。而如今,我們又在重複他們的行為,孩子也像當年的我們。

要想讓孩子願意和我們交流。首先我們需要理解他們。

比如,孩子暑假要參加一個特訓,可他因為還有別的課沒時間參加,當他有時間時,特訓已經結束了。他哭的特別傷心。我理解他的感受可是他一直哭,我就覺得也太無理取鬧了。明擺著去不了,也不是我不讓去,幹嘛要哭呢?

我很想訓他讓他閉嘴,但想想他計劃好的事情突然泡湯了,擱我身上我也難過,計劃了這麼久的事情,結果因為特訓課學生少,課提前結束,導致他沒能參加。我安慰他說,媽媽也知道你難過,可是事情已經這樣了,我也很沒辦法幫你,我們明年再參加。當我們理解孩子的感受時,分擔孩子情緒時,孩子漸漸地也平復心情了。

很多時候,孩子不願意和我們溝通,真的不怪孩子,反省下我們的所作所為有讓孩子感覺到愛嗎?感覺到被關注嗎?


子謙媽媽育兒經


做父母的如果真的和孩子有感情的話?那一定是這一輩子的福氣!很多時候做父母的只知生而不知養,因此會造成了孩子長大了以後和父母生分,而且也不願意在閒下時間裡去看望父母,甚至父母病了也是睜隻眼閉隻眼的,尤其是父母需要兒女伺候時那真是悲傷無奈不已!在這時候父母與子女關係除了表面上是,暗地裡早已名存實亡,恩將斷,義欲絕了!

縱觀我們左鄰右舍及社會上子女與老人因矛盾而產生的種種悲劇,讓我們看到了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這種民諺的現實!為什麼?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父母與子女在小時候的溝通障礙而月積日累形成的結果。我們大都有親身體會吧,當孩子在一兩歲時喜歡好動與刨根問底的時候,我們大人很多時候都是胡亂應付了事,或者不耐煩地喝斥,或者沒節制地縱容任其所為,從而讓孩子幼小的心理會產生孤獨感,厭煩感,疑惑感甚至是破壞感等。

小孩子的心理由於沒有大人的正確疏導和告誡,因此,很多孩子長大了之後遇到事情不知如何處理?因而會發生了令人哭笑不得和不該發生的悲劇!教育一定要從小抓起。我們常常嚇唬孩子說,這不能碰,那不能吃,孩子不聽話了就說,一會大老虎來了,一會妖怪來了,一會警察叔叔來了專抓不聽話小孩等等。這樣很不好!很不好的,所以,家長要和孩子溝通交流,一定要有一顆愛心,關愛孩子多一些,因為小孩子也聰明啊,敏感啊,往往嘴上不說心裡卻在記著哩。

一定要有耐心,小孩子小脾氣反覆無常不定性,剛剛還在笑呢一轉眼就會哭個稀里譁拉,你說東,他偏往西,可能小孩子覺得這樣讓大人著急而有趣,沒有耐心一切白搭。一定要學會孩子的《嬰兒語》,孩子們的語言是十分可愛的,純真的,用小朋友們之間的說話交流語言,語氣(語氣很重要)!和孩子交流,溫和地,尊重的,同等的,這樣孩子會欣然接受,否則你用大人的語言,語氣,命令式的,不耐煩式的等,只有讓孩子更加反感了。

我們在家裡常常會遇到這種現象,假如孩子從外面回來了,孩子一進屋準保去找在他心裡最喜歡的那個人,即使孩子在家裡玩,他也是多半往他最喜歡的人身邊靠,孩子的對誰親熱是絕對不加掩飾的,最真實的。那麼就順勢引導和孩子交好朋友,說悄悄話,幫助隱藏孩子的一個小秘密,說話算數等等!多和孩子說話,瞭解孩子心裡想啥?怎麼想的,對孩子一定要關心而又要樹威嚴!說穿了就是讓孩子多懂點小道理吧……。其實還有很多,就到這裡吧。


北國有清雪


很慶幸我的孩子目前在進入小學四五年級階段依然喜歡和家長聊天,學校的小秘密,自己的小秘密,我們大概是比老師知道的還要多,為什麼能做到這樣,幾點個人的經驗:

1.當孩子主動的說一些學校的故事時,不管是積極的正能量,還是家長感覺不爽的地方,都聽的特別認真。

2.當孩子在家裡申討、表揚、否定某個同學時,家長都表示支持,但是事後會根據孩子表達的內容而提出意見和建議。

3.經常和孩子說自己小學階段的故事,當自己的故事和孩子的一些故事重疊時,孩子就會特別願意嘰嘰喳喳的分享自己在學校的故事,感覺找到了共同語言。

4.經常和孩子擁抱,肯定他們的進步,表揚我們看到的很小很小的細節,孩子感受到的是父母的關注,而不是一直糾結在學習上的焦慮。

5.關注學習成績,但學習成績不是全部,名正言順的告訴孩子,學習是排在第二位的事情,身體好,心情好,自己努力了就行。

在沒有壓力,得到尊重,有愛的環境中長大,孩子自然願意說。!


九鬥學生心理


這是一個整個社會所關心的,硏究孩子內心世界,和發現幫助孩子成長的重要的問題。

對於才疏學淺的我來說實在是撓頭。但是不說還有點兒心裡癢,憋不住就胡亂說兩句吧!

要想給孩子打造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讓孩子能主動和家長來交流,首先做到細心的,無微不致的關懷是最重要的。這個一般的家長都能做到,但有人要說了:“你這不是廢話嗎!哪個家長不關心自己的孩子?”可我說不一定。我來問:當您的孩子狗屁不懂做錯事的時候,你有沒有訓斥他?你有沒有小心細緻的問過他?我拿自身的例子講:一次我兒子住院,我兒媳婦去照看他,把我的小孫子兒扔給我,那是一個數九的冬天。我們家養了前後院兩棚豬,我餵豬,小孫兒就跟在後面。在他拉屎的時候,我聽到了他的哭聲,我一看他的小手裡握著一塊冰。我搶下冰,趕緊用手搓他的小手兒,我問:孩子,你為什麼拿冰玩兒?他說:“我看到有人吃冰,我也想吃!”“孩子!那是髒水凍成的冰,不能吃!你想吃,爺爺給你盛碗水,一會兒就能吃到了。”“爺爺,真的嗎?”“真的!”當時孩子樂得手舞足蹈,小手兒插入肚兜裡跟在我的後面,嘴裡不時嘰裡咕嚕的說出不知鷹語還是鳥語。一會兒問這,一會兒問那兒,給我的心中抹去很多憂傷。

常打交道,是和孩子交心的絕著。孩子愛滑冰,我給他作冰車。孩子愛跑步比賽,我和他比過賽。孩子愛下棋,我和他下過棋。大一點兒了,我教他學習,比過語文造句。電視裡詩詞大賽,我和他比過“飛花令”,總之,還有很多,我都記不清了!

真正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你會發現孩子是那麼的天真、美麗、善良。他會把“熊大,熊二”看成是無比的英雄。是維護正義,戰不死的神。被砸扁了,能鼓起來了還能戰鬥。你也可以時不時的和他們共看一個點視節目,和他們談論一下里面的是非,讓他把你看成和他一樣,你要和他成為朋友,他才願意和你交心。

如果你能和他成為真正的朋友,他就會把你當作最貼心的人。將無話不說,無事不談。

我的見解對不對讀者自己看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