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麼看有人說俄烏衝突有三種可能性,一美國指使、二波蘿申科為了選舉、三偶然事件?哪個最靠譜?

我上網來看看


俄烏衝突有可能的三種情況,看似方方面面考慮進去了,但是我覺得不可能是一因一果的關係。

哲學告訴我們,一定原因必然引起一定的結果。絕對的一因一果關係是不存在的。絕大多數都是多因一果。

那麼俄烏衝突的結果到底是什麼原因引起的,我覺得主要由以下兩大因素決定的。與偶然事件一點關係也沒有。


第一,美國因素。這個因素也許是事件發生的基礎原因。

1,製造俄烏緊張局勢,可以化解特朗普“通俄門的”風險。最近中期選舉結束,特朗普失去了眾議院,但是隻有與俄羅斯劃清界限,他才可以避免被民主黨醜話,被民主黨人所詬病。所以取消了本來約定好的阿根廷首都“雙普會”,所以才挑起俄烏衝突,讓俄羅斯迫於奔命!

2,烏克蘭政府是親俄政府,波羅申科總統也是美國支持下上臺的。所以美國授意的波羅申科,必須按照美國主子的要求去辦!

3,俄烏關係緊張,消耗的是俄羅斯和烏克蘭的經濟政治實力,二者對峙,更有利於美國尋找突破口,繼續打壓俄羅斯。

4,美國政府看準,烏克蘭總統波羅申科,選舉上任是因為高舉反俄親美大旗;要想繼續連任必須高舉反俄親美的旗幟。就是不能連任,把烏克蘭消費一把,也是不錯的選擇,必須給死敵俄羅斯製造混亂製造麻煩!

5,既然這樣做對於美國沒有任何傷害,而且可以對俄羅斯製造麻煩,為什麼美國總統不採取這樣的策略呢?難道美國總統特朗普愚笨嗎?

第二,烏克蘭總統波羅申科選舉的需要。這個因素是俄烏衝突的導火索!

1,最近最新的民調顯示,烏克蘭2019年3月大選,但是幾位候選人的民調顯示,波羅申科總統的支持率最低,只有7.9%。

2,波羅申科總統不會治理,只會舉辦政治。領導經濟民生問題沒有具體措施,但是對反俄情有獨鍾,而且也水到渠成。歷史的經驗教訓要求他必須提振民粹,樹立自己形象。

3,俄烏衝突,不僅僅是刻赤海域問題,而且烏克蘭東部的頓涅茨克都用兵了,烏克蘭呼籲土耳其關閉通過達達尼爾和博斯布魯斯海峽的船隻,也是衝突的一部分。

4,目前的烏克蘭人民有點覺醒,不希望那個領導人繼續把烏克蘭當做美國或者俄羅斯的棋子使用。儘管繼續玩弄反俄親美把戲不一定靈驗,但是可以贏得美國政府的支持,也是不錯的選擇。所以波羅申科呼籲美國必須介入戰爭,呼籲北約一定要加大對俄羅斯的制裁圍堵!


錦繡中華一捧土


都不是。根本原因還是俄羅斯欺人太甚。國內目前對這個事件的報道一邊倒地偏向俄羅斯,其實並不是這樣。烏克蘭這次被扣押的Gurza-M是一種內河炮艇,排水量只有54噸,只能負責港口附近的巡邏,根本不具備任何海戰能力炮艇上的兩個炮塔是從BMP-3裝甲車上拆下來的。如果烏克蘭方面真要挑釁,為什麼會派這樣兩艘毫無作戰能力,只有5名船員的“蚊子船”去“闖關”?

我以前也曾認為,這次是烏克蘭方面故意碰瓷。後來從烏克蘭方面得到了一些第一手信息,大大出乎意料。從幾個月前,俄羅斯方面就開始積極調防海軍力量,將一些軍艦從裡海甚至波羅的海調到黑海。到10月為止,黑海聚集了120艘戰艦和小型船隻。

俄羅斯七艘最新建成的22460級巡邏艦配備了直升機,於11月初從北方和波羅的海艦隊重新部署到亞速海。這些調動不是毫無目的的。亞速海危機是俄軍有預謀的行動。

22460級巡邏艦的性能數據:

標準排水量630噸、最大航速30節、巡航速度21節、航程3,500英里、自持力60天;配備1門AK-630 30毫米加特林速射炮,1架直升機,1架無人機。

這次被扣押的兩艘烏克蘭Gurza-M級炮艇和一艘拖輪是從母港敖德薩開往新的基地馬裡烏波爾進行換防任務的。亞速海是烏克蘭的領海,對刻赤海峽享有通過權,卻遭到了俄羅斯方面的無端阻撓。在刻赤海峽外對峙半天之後,烏克蘭艦艇選擇放棄換防任務,轉向敖德薩,因為烏軍Gurza-M級炮艇只有五名船員,只能進行五天的自主航行,耽誤半天就無法到達目的地了

然而,俄軍卻在烏軍要撤退時開火了。先是對烏軍的拖船進行撞擊,其後,俄軍的卡-52武裝直升機飛臨上空,向烏克蘭艦艇發射了穿甲彈、火箭彈等。三艘烏克蘭艦艇被迫投降,二十四名烏克蘭軍人被俘虜,其中6人受傷。


萊茵的黃金


這個問題問的,你要直接說是美國,估計有人罵!要說波羅申科為了國內政治目的,只能說波羅申科“膽兒肥”了!但要說是偶然事件,絕不是!

毛老師已經分析了,英武在這裡補充幾點:

1.俄羅斯已經將一些細節抖落出來。烏克蘭自己的水手已經承認了,是烏克蘭蓄謀已久的。但波羅申科——一個依靠界都革命起來的總統,有這個膽量嗎?

2.從俄羅斯釋放的視頻可以看出:俄羅斯雖然有所準備,但是面對烏克蘭三艘船隻硬闖,俄羅斯海防警衛隊除了出動武力,甚至從初始的罵罵咧咧到最後的勇往直前,都反映了俄羅斯海警邊防軍官從最初的緊張到後來的從容,從而客觀上反應出俄羅斯確實沒有想武力解決的,但是無線呼叫沒有回應,只能如此了。

3.要說波羅申科受到美西方蠱惑,為了自己的未來總統大選而借勢造勢,也是比較合理的,但這方面的概率有一個前提:美西方支持!

據報道:當刻赤海峽發生俄烏衝突後,美國在地中海卻將俄羅斯的商船攔截,要進行各種檢查,還查到了藥品,俄羅斯解釋是為敘運送戰備物資......結果,俄羅斯從敘利亞基地飛過來一架(僅僅是一架)蘇24戰鬥機,美國就放船放人,然後將情況報給俄羅斯,並且迅速溜號!

而就在發生刻赤海峽的同一時刻:阿勒頗發生了化武襲擊。俄羅斯迅速反擊,查到了阿勒頗發射毒氣彈藥的地方並迅速摧毀,還將法國化武專家給活捉了......

綜合以上分析:美西方蠱惑,美國背後出損招,同時波羅申科借勢造勢,應該是比較合理的分析。當然,按照題目來說,就是美國指使的!


英武


首先可以肯定的說,俄羅斯和烏克蘭刻赤海峽衝突不是偶然事件。


至於說有美國背景,那是肯定,美國把俄羅斯列為戰略對手,當然烏克蘭是對付俄羅斯最好的棋子,所以美國脫不掉關係。

但是絕不是美國政府故意而為,畢竟特朗普和普京的雙普會一定要受到影響,這是特朗普不願意看到的。但是沒有美國授權,烏克蘭是不敢鬧出這麼大動靜來,由此可見,特朗普班子裡的內鬼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既讓烏克蘭再次撕裂與俄羅斯的關係,又起到了阻止特朗普與普京會談。



但是也不排除是特朗普故意而為,既給了普京一個誘餌,又製造理由破壞掉,從而吊著普京的胃口,又讓普京得不到,同時又不給美國國內的反對者留下把柄,讓那些準備炒作特朗普和普京會談的媒體空歡喜一場,從特朗普在和普京會談前幾個小時的時間取消會談活動,特朗普確實值得懷疑,特朗普實實在在的玩了一把貓戲老鼠的遊戲。


美國還有一個理由操縱這個事件發生,那就是向歐洲施壓,自特朗普入主白宮以來,歐洲國家和俄羅斯互動頻繁,並且在對待美國上遙相呼應,如果不給歐洲國家踩急剎車,恐怕以後更難控制。

作為事件的烏克蘭,現在沒有民意,只有政客們為了利益爾虞我詐,烏克蘭前美女總理前段時間曾警告說,波羅申科可能製造事端,然後宣佈有利於波羅申科打擊競選對手的政策。事實也確實如此,那邊衝突驟起,這邊波羅申科就準備好了烏克蘭全國進入戰爭狀態60天的政策,幾乎就到了大選日期。而衝突以後,除了烏克蘭基層激進分子抗議俄羅斯外,烏克蘭政客中的執政者和在野者卻討論的是戰爭狀態時間,波羅申科堅持兩個月,其他總統候選人則強烈要求取消戰爭狀態,最後雙方妥協達成戰爭狀態30天的方案,可見烏克蘭的政客們關心的是自己的利益,而不是烏克蘭的利益。



其實還有一點提問者沒有問,這個裡面應該還有俄羅斯的目的,烏克蘭一再引進外國力量,尤其是黑海里西方國家的軍艦、軍機成了長客,俄羅斯急需理由在刻赤海峽和克里米亞部署反艦導彈等等,只有逮到烏克蘭的挑釁,就有理由趁機完成在刻赤海峽和克里米亞的佈防。事實上,俄羅斯確實是衝突之後第一時間就大規模的佈防了。


可見刻赤海峽衝突,都是有備而來,只不過烏克蘭贏得了美國和西方國家支持的口號,俄羅斯完成了對刻赤海峽的佈防,烏克蘭總統波羅申科最實惠,在大選前期,成功的圈禁了競選對手,至於烏克蘭國家和人民的利益,那就打個水漂吧。


詩人的眼睛83314


先聊聊美國攛掇說,具體到這次俄烏衝突,這個鍋美國真的背不上,特朗普本身是想和俄羅斯搞關係的,只是囿於美俄固有矛盾,個人意志只好屈就於美國國家利益,依舊在俄羅斯對烏克蘭動刀子這事兒上不能讓步。但是也就是不讓步,不會主動發起或挑唆攻擊。

再聊聊偶然事件說,這簡直是萬金油了,這個世界上到處都是偶然事件,說這事兒是偶然,毫無用處,無非是沒有意義的廢話。說偶然就能讓雙方罷兵還是能讓雙方握手言和,說聲誤會誤會?顯然都不能。雙方早就是互相恨透對方,不出這事兒又會出那事兒,不這麼偶然侵犯俄境就會那麼偶然侵犯烏東部,總之,非說是偶然,那就是俄烏衝突必然趨勢下的偶然事件。

現在申科這個大菠蘿選情堪憂,這個時候挑起事端,會轉移烏國內對選舉的關注,將不滿的炮口對準俄羅斯,菠蘿申科在一示強,在外敵面前激揚慷慨,那支持率恐怕就有提高的可能。所以這次,更多地可能是菠蘿或菠蘿粉兒們製造的事件。而且,即使是偶然,也會讓他們大肆宣傳,大打悲情牌,爭取國內和西方的支持。政客就是政客,不會真的為烏克蘭著想,只有自己的總統寶座。


北玄武


當前發生的俄烏衝突三種可能:美國指使、波申科為了選舉、偶然事件,那種最靠譜。

首先否定偶然事件。絕非偶然。

G20峰會即將在阿根廷舉行,美俄首腦已約定在此期間舉行會談。烏克蘭總統波羅申科導演出烏克蘭軍艦“闖刻峽"事件,是有意試探美國對烏克蘭是否真心支持,是有意綁架美國總統特朗普,破壞美俄親近的紛圍。刻赤海峽失去已四年,為什麼早不宣示主權遲不宣示主權,而在此時宣示主權,其中原因值得深思!

其次,排除美國指使。

美國的確在使壞俄羅斯方面,指使烏克蘭幹了很多醜事,這一次的軍艦“闖刻峽"事件,應該不是美國指使。第一,美國不願將事情鬧大,對波羅申科的“戰時30天械嚴"也不感興趣,不熱炒。第二,特朗普在接受採訪評論該事件時,也只是表示了六個字:“不開心,不喜歡‘。到底是不喜歡誰?個人理解是不喜歡波羅申科的不合時宜闖禍行為。第三,G20峰會在即,美俄有很多頭等大事需要對方的讓步,不願在此關鍵時刻鬧出么蛾子。

第三,波羅申科為了選舉,佔據最大可能。

波羅申科是烏克蘭投靠美國投靠北約的領導者,推行者,又是掌權的烏克蘭金融寡頭,希望連任下一屆總統,完成自己任上加入北約的宏願。目前的民意測驗,支持率只佔7.5%,在候選人中墊底。為了提振人氣,獲得更多的支持者,以“愛國"使命為題,轉移國內的諸多矛盾和問題,製造出領土領海主權紛爭事件,目的,為了增加總統連任選舉中的支持率。

波羅申科的表現目前令烏克蘭國民失望,提振國民經濟,提高國民待遇才是正事,其它恐怕難予引起國民興趣,只會消耗國力。


老狼48440790


這次俄烏在刻赤海峽的衝突,前兩種原因最大。

先說美國,美國為了維護自己在世界上的霸權,對於在世界上軍事能力處於第二的俄羅斯處處打壓,步步設防。

烏克蘭本是原蘇聯的加盟國,蘇聯解體後成了一個獨立的國家,自獨立後在親西方還是親俄羅斯上國內分成兩派,現在來看親西方的政治勢力在烏克蘭佔了上風。

烏克蘭為了能夠對抗俄羅斯,多次申請加入北約,由於種種原因烏克蘭的願望尚沒有實現。雖然烏克蘭現時沒有加入北約,但不耽誤和美國以及北約勾勾搭搭,尋求美國以及北約在提供武器、道義上的支持,前些日子美國就向烏克蘭提供了致命性的武器,從提供給烏克蘭致命性武器上,烏克蘭和美國以及北約結成了對抗俄羅斯的統一戰線。美國出槍出炮給烏克蘭,並和西方國家在刻赤海峽的衝突中站在烏克蘭一邊就不奇怪了。

2019年是烏克蘭總統大選年,前烏克蘭總理、祖國黨主席季莫申科的民意支持率遙遙領先於現任總統波羅申科,這次刻赤海峽事件的發生,極有可能是波羅申科為了轉移國內話題、提振自己在國內支持度的政治需要故意向俄羅斯發起挑釁。依據烏克蘭的國力,軍事能力,烏克蘭和俄羅斯比差了不是一點點,俄羅斯對於烏克蘭是完全碾壓的存在。

這次烏克蘭發起對俄羅斯的挑釁,有可能烏克蘭總統波羅申科偷雞不成蝕把米,招來俄羅斯更強硬的對抗,最後,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刻赤海峽事件尚沒有解決,以後如何發展,讓我們拭目以待。


王春來342



如果說俄烏衝突只有這三種可能性,那麼,其百分比,個人認為是:美國指使60%,波羅申科為了選舉40%,不可能是偶然事件。


為啥說美國指使可能性最大,主要有三個原因:


第一,烏克蘭尤其是波羅申科擔任總統後的烏克蘭,一直有親美、親西方的傾向,這是美國求之不得、夢寐以求的事情。既然烏克蘭要親美,美國當然要指使烏克蘭幹一些事情,既是考驗烏克蘭是否真心,也是渲染“俄羅斯威脅論”。


第二,法國、德國呼籲建立“歐洲軍”,挑戰了美國的權威,影響了北約的地位。美國為了鞏固北約的地位,在烏克蘭有意加入歐盟、北約的情況下,美國當然要拉攏烏克蘭。烏克蘭要加入歐盟、北約,也要為美國乾點事情,幹什麼事情,與俄羅斯作對就是討好美國的最好辦法。


第三,烏克蘭明年要大選,美國當然希望波羅申科繼續當選、繼續親美。如果選出一個反美、親俄的烏克蘭總統,顯然不符合美國利益。


為啥說波羅申科為了選舉可能性很大,因為波羅申科很想連任,但目前支持率很低,在幾名候選人中支持率墊底,企圖通過對俄羅斯表示強硬以提升支持率,爭取達到連任的目的。


為啥說偶然事件不可能,俄羅斯方面已經說明原因,這次衝突就是烏克蘭有計劃、有預謀、有組織的一次行動,是對俄羅斯的挑釁。而且在G20峰會“雙普”決定會談之前,既是對普京的抗議,也是對特朗普的考驗。特朗普已經宣佈取消G20峰會“雙普會”,波羅申科的目的已經達到。


毛開雲


俄烏在刻赤海峽發生衝突事件不像是偶然性,應該是有預謀的。是美國指使或為了明年的大選,這兩種因素都有,但更多的可能性是美國指使。德國、法國在高調呼籲組建歐盟軍隊,如果有了一支強大的歐盟軍隊,歐盟國家就更不願意支付北約的軍費,那麼以美國為主的北約將面臨解散,美國肯定是不高興。所以美國需要有人出來製造些摩擦,提高俄羅斯威脅論。



追夢人2042582


第二個的可能性大,波羅申科為提升支持度,要多搞一些與俄對抗的事,這顯然更合理。烏西部的人普遍反俄,波羅申科不斷斬斷與俄的聯繫,或將與俄的各種關係搞砸,都能贏得喝彩,有利於吸引民眾支持自己。而美沒必要挑動烏與俄鬥,美若要鬥俄,在敘利亞就可鬥了,除了為牽制俄在敘利亞的行動,才有必要讓烏與俄發生對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