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有什麼意義?

我沒有急支糖漿


作為一個歷史學博士,同時未來也估計是要靠歷史學混飯吃的人,我還是回答一下吧,下文沒有嚴謹思考,就是一個感想。

前幾天,有個朋友說,你們學歷史都好像是跳到坑裡去了,做的東西沒什麼價值,還都在自嗨。雖然他的話有些偏激,但是某種程度上是沒問題的。

這實際上是說明了一個困境,歷史學的價值是什麼?小圈子玩的歷史學和大眾離得太遠,陽春白雪,曲高和寡。對於通俗的歷史傳播科普事業,一些歷史學者又不屑於去做,覺得自降身價,還批評這是下里巴人。乃至於有些高校的學者或博士,如果公開搞科普,會被同行鄙視,只能偷偷的自娛自樂。因此,有人就說歷史是一個“屎尿坑”,暗含著史料坑的意思。我每次聽到這個聲音,都有一些無奈,但也表示理解。目前的學術風氣,大部分人都是研究一些空話大話,沒有實際的現實價值,還往往敝帚自珍,感慨世風日下,學術不受重視。

如何解決這種困境呢?我想,第一是要改變學術取向,做更加經世的研究課題。第二是轉變觀念,科普沒什麼不好,也需要有人做。第三是調整評價體系,僅僅是發表幾篇不痛不癢的論文,我想這不是歷史學博士的主業。況且,論文不見得有什麼大的價值。

歷史本來是很有趣也有意義的。我不排斥專業化,也不奢求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了,至少得博雅一些吧?

很多人做的學問,非常狹隘,愛好死讀書,類似於皓首窮經,是難以讓人信服的。

秦右史,原創通俗歷史,專注民間文化。


秦右史


歷史確實除了搞這個的人能有飯吃外,大部分人不能把它當飯吃。但與歷史類似的有很多,例如娛樂。整個社會科學都面臨這個拷問,社會科學都不能當飯吃,而且評價標準也不統一,沒有自然科學那麼簡單明瞭。1就是1,2就是2。

但歷史的價值卻可以幫助個人、集體、國家、民族提供一個解決問題的途徑或思考方式;可以告訴你目前正在做的是對還是錯。

(1)歷史的價值是什麼

歷史的意義就在於可以幫助自己、群體乃至國家、民族如何更好地發展。不是說歷史可以立馬解決現實問題,而是說:人類因為性格、本性幾千年來都沒有怎麼變化,在面對某一問題的時候,所採用的應對方式是類似的。科技只是一種展現人類本性、性格的手段,但它不能改變人。

對於歷史的意義,我覺得李世民的“三鏡觀”可以變通一下,改為:以史為鏡,可以正心態(個人立世為人的核心);以史為鏡,可以明得失(立世為人的過程);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立世為人的結果)。

(2)李世民的“三鏡觀”

李世民原文如此:嘗臨朝謂侍臣曰: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鏡,以防己過。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鏡矣!

由此可見,李世民的“三鏡觀”是說為人處世的三種關鍵因素:銅鏡給人以好的形象;歷史可以明確事務的興衰起落;用周邊的榜樣力量可以查找自己做得不好的地方。對於這“三鏡”能做的就應該是時不時將它們作為評價自我的標準。

如果僅以歷史的作為看,同樣可以將其作為一種成功的原則。

(3)“歷史的三鏡觀”應該如何解讀

以史為鏡,可以正心態:有些人讀歷史往往失去了“歷史的評價”,讀完歷史你至少能明白什麼樣的人是好人、什麼樣的人值得提倡去做、做什麼事兒是對的。當然,你讀了半天反而糊塗了,只能說你被某些人帶進溝裡了。

以史為鏡,可以明得失: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其實,明得失就是做事的過程。能達到曾子的要求的人鳳毛麟角。只要我們能每個階段例如每週做到“三省吾身”就已經非常不錯了。

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歷史最大的價值,就是通過對一個人、團體、國家、民族較長時間的觀察,從而判斷出未來發展狀態。或根據某個人做的事兒,判斷出他的目的性,進而得出結論。

總之,歷史是一種“經驗”,用過去的人的經驗,為當今的人提供一種解決問題的視角。


坐古談今


唐太宗說過,“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歷史這門學科是讓人認識過去與預感未來的學問,他也是科學,像數理化屬於自然科學,而歷史亦為社會人文科學,只不過我們國家很長一段時間,各行各業覺得文史類人才用處不大而已,並且中國歷史上有打壓史學的傳統。在這種環境下,我奉勸家庭條件不是太好的人家,不要讓孩子鑽研歷史,我就是從小喜歡歷史,看歷史太多,後來鄙視高考的體制,我把高考和唐太宗的:“天下英雄盡入吾彀”聯繫了在一起,所以一直鄙視高考,奚落高考,然後自己就沒有上過大學,也算是人生中的一大遺憾吧。

但是隨著人工智能的發展,把知識當專業的教育會越顯得單薄,人文學科的抬頭之日是指日可待的。


李敖接班人野獸


歷史是一種軌跡,表示著曾經發生過的事情。它的存在最大的意義就是幫助我們總結過去,借鑑前人失敗或者成功的經驗。

我們常說以史為鑑可知興替讀史使人明智。其中“明智”的含義十分廣泛。

首先,你可以通過歷史,瞭解過去曾經發生過的事情,增長見聞。

其次,歷史是不會重複的,就像我們無法回到昨天一樣。但是在某些程度上來講,歷史又是相似的。如果你可以瞭解歷史,那麼就可以聯繫古今,看清事物的本質和發展的趨勢。

第三,任何事情都有前因和後果,現在的事情都和過去有著緊密的關聯。就像現在你的性格、學識都跟你過去的成長經歷有關。你瞭解了事物的過去,就能理解現今發生的事情。


歡迎搜索和關注“歷史的小辮兒”,每天更新歷史趣聞,嬉笑怒罵間感受五千年的歷史軌跡。


歷史的小辮兒


作為中華民族的一員,應該對我們的歷史有一種溫情與敬意,它和我們息息相關。歷史的車輪不斷向前,不斷重演,歷史的規律總是驚人的相似,中華上下五千年有過輝煌也有過沒落,有過光明也過有黑暗,有過榮耀也有過屈辱……但從未停止,中華民族也從未消亡。中華民族就像神鳥鳳凰一般,不斷的浴火重生……

讀史可讓我們看黑白、明是非、辨忠奸、知善惡。只有瞭解歷史,我們才能真正的瞭解自己,瞭解這個存活了幾千年的國度,瞭解人類社會的規律!


胖哥讀書


就一句話:

當信任何一國之國民,尤其是自稱知識水平線以上之國民,對其本國以往歷史,應該略有所知。 ——錢穆


丟了耐的克


歷史是現實的前身,同時又是現實的延伸。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歷史的意義,一方面,可以讓後人借鑑,參考,同時還有指導作用,從而使人們少走彎路,使我們的人生過得更有意義。另一方面,可以促進我們的國家的發展,我國取得當今的成就,定離不開古人創下的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