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投資不能重複老路,以5G基建帶動新經濟發展更有意義

加大投資不能重複老路,以5G基建帶動新經濟發展更有意義

為了穩住經濟,目前中央對基建投入近期持續在加強。一方面,加大了地方項目收益債的發行規模,以加強地方對基建項目的投資。另一方面,國家發改委顯著加強了基建投資力度。如最近國家發改委連續批覆了三個投資規模300億元以上的基礎設施項目,合計投資金額達1324.09億元,使得國內固定資產投資自今年三季度以來出現明顯增長態勢。2018年前三季度,國家發改委共審批核準固定資產投資項目147個,其中審批117個、核准30個,總投資6977億元。大量項目的密集上馬,顯示出中國以基建投資帶動整體投資增長,進而促進整體經濟的平穩增長。

但以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的“老套路”來穩住和帶動固定資產投資的穩步增長,目前來看越來越成為權宜之計。安邦諮詢(ANBOUND)認為,基建投資在傳統的“鐵公基”補交通基礎設施短板的同時,也應當考慮在以5G技術為代表的信息科技領域的基建投資,這樣以科技和資本密集型的投入,推動通訊和信息產業的發展,帶動經濟結構的改善和未來經濟增長動力的提升,從而為經濟發展帶來新的空間。

雖然加大基建投資在歷史上對穩增長都有著立竿見影的效果,可這種效果也在逐漸弱化。就最近幾年的情況而言,特別是為應對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而採取的大規模基建投資措施後,以“鐵公基”為代表的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對於整體固定資產投資的帶動效應,以及對於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正在逐步減弱,這在最近幾個月的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總量以及社會融資總量的變化都可以得到驗證。

這不僅是中國存在的問題,在全球也是如此。花旗在最近的報告中就警告財政政策的邊際效益在逐步減弱,也將延緩美國在內的經濟增長。工銀國際的報告也認為,全球經濟週期的錯配與宏觀政策空間的鴻溝相互強化,新興市場整體面臨貨幣和財政政策邊際收縮的壓力,儘管發達經濟體短期仍有財政刺激助力,但其影響將漸次消退。穆迪也認為,經濟增長放緩意味著全球主權政府應對長期挑戰的空間正在縮小,這包括公共和私營部門的高債務水平、人口老齡化及收入不平等長期趨勢。

從長期影響來看,大量投資“鐵公基”等基建,將會持續強化國內經濟的粗放式發展方式和路徑,造成龐大而過剩的基建能力難以出清,會延緩供給側改革和經濟結構的轉型升級,將來還是會面臨經濟結構調整的深層次問題。要注意的是,基建工程的長期性和低收益也會繼續讓政府唱主角,仍然難以吸引社會資金和民營企業的介入,短期內進一步加重財政負擔和地方政府的債務。

投資肯定是拉動經濟的重要手段,但投什麼領域?誰來投?這裡的學問和差別就很大。在安邦諮詢的研究人員看來,加大對於5G為代表的信息通信基建投入,則是比“鐵公基”之類的基建投資更有效果的投資。在信息時代,投入5G發展可以推動信息產業和高科技產業等新興產業的增長,為中國帶來新的市場空間,並增強經濟的內生動力。與“鐵公基”之類的投資不同的是,5G產業由於有著直接和巨大的商業利益,會吸引資本市場和民間投資的進入,也會帶來消費方式的轉變,以有限的資金來帶動投資和消費的增長。

目前來看,全球都面臨一個5G基礎設施投資的節點。一方面國際間的5G標準已經確立,而下一步將面臨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和應用。可以說當前5G商用處於蓄勢待發的階段,北京、上海等地都紛紛推出了相關的規劃,對此,分析人士認為,“從目前國內5G的研發、建設,以及大規模的外場測試等方面來看,2019年試商用、2020年商用的目標肯定可以實現。”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曾在2018世界互聯網大會上透露,我國5G牌照最快將於今年年底發放。

另一方面,投資的週期更長,而投入更大,也需要各國政府和市場的推動。摩根士丹利就在最新的報告中預測在2019-2030這十年間,包括頻譜、基站發信臺(BTS)、傳輸以及信號塔在內,總體的5G資本支出為8720億美元,其中中國為4210億美元,美國為2650億美元,日本為1290億美元,韓國為580億美元。相比4G6-8年的建設週期,5G10-12年的更長,相應的資本支出也更多。摩根士丹利估計,美日韓的5G支出是4G支出的1.3-1.4倍,而中國的5G支出是4G支出的2.2倍,全球則是1.7倍。

而5G技術對於消費和商業模式的改變也將是顛覆性的,將為市場帶來巨大的空間。如同4G時代帶來智能手機、共享經濟、移動互聯等新經濟、新業態的發展一樣,5G時代帶來的市場空間的改變也將是非常巨大的。有業內人士表示,目前來看,中國手機的市場保有量在14億部至15億部,而在5G時代,預計到2025年,智能終端數量將達到100億部。同時,5G應用還將覆蓋到無人駕駛、無人機、北斗系統等領域。鄔賀銓此前也曾表示,5G將比現有的速率提高10倍,具有高可靠、低時延特點,未來可支持500公里時速的高鐵、遠程醫療等應用。有通信企業提出,5G產業的“五個關鍵應用”包括自動駕駛、大健康大醫療、工業互聯網、智慧城市、超高清視頻應用。因此,5G技術的發展對於推動技術創新和新的商業模式都有著巨大的潛力。這為中國經濟的轉型升級具有極其重要的機遇。另外,5G的網絡設施建設,將不僅是對城市網絡的覆蓋,還需要郊區和農村市場進行大量覆蓋,這一方面對於技術設備而言是一個巨大的機會,也對於農村建設具有引領和帶動的作用。

全球5G信息市場剛剛開始形成,預計將在5到10年內逐漸成熟,在現在的金融市場“資產荒”的情況下,5G市場的發展前景和潛力也會吸引社會資本和國際資本的關注。這不僅包括對於電信企業的發展空間,也包括各類應用模式的潛在機會。摩根士丹利認為,5G為電信公司提供了一個難得且潛在的定價能力的迴歸。相比無法將3G/4G貨幣化的時代,更少的監管和競爭壓力、競爭更少的市場結構、定製化的網絡“片段”使得電信行業在5G時代重獲定價能力。此外,摩根士丹利指出,MSCI世界電信公司貿易預期的2019年EV/EBITDA為6.5倍(自2013年以來平均為6.7倍),這沒有考慮潛在的定價能力帶來的上行空間。在這種情況下,對於5G基建的投入,並不需要政府唱獨角戲,只要做好政策規劃和市場規則,可以引導電信企業加大投資的力度,也可以吸引社會資金和民間投資的進入,這對於推動投資增長和資本市場發展而言,會具有更好的效果。

從經濟增長和宏觀政策的效果而言,宏觀政策不僅需要短期的“老套路”來應急,更需要考慮如何來從長期和市場的角度來擴展市場的空間和提升經濟增長的動力,特別是通過“新路徑”以推動科技和資本密集型的5G基建投資帶動科技產業和新經濟的發展,對中國目前的經濟而言更有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