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發病率為什麼越來越高,那些“防癌食物”有用嗎

我們的生活水平、醫療水平都得到了空前的提到,但統計數字和身邊的例子都在不停地顯示:許多疾病的發生率持續升高,比如癌症就是其中的典型。

癌症發病率為什麼越來越高,那些“防癌食物”有用嗎

創意配圖:2017中國城市癌症報告出爐 每個人都有3成患癌風險

這個“悖論”讓我們困惑。

有人給出了一個調侃的解釋:醫療水平的提高讓許多疾病都能夠得到很好的防治,生活水平好的提高讓人們的壽命大大延長,因而能夠活到得各種癌症的年紀。

雖然是調侃,不過背後也不乏嚴肅的科學道理:隨著年齡的增加,癌症發生的可能性就越來越高;當人們不再因為其他原因去世,就能等到得癌症了。

這雖然能夠解釋“悖論”,但對於我們沒有什麼意義。大家關心的是:

如何才能避免癌症的光顧,比如吃那些“抗癌食品”,有用嗎?

癌症的根源是體內的細胞發生“癌變”,失去了正常細胞分裂一定次數就會“程序性死亡”的能力,從而無休止地分裂下去,形成“擴散”。癌變的產生是多種因素作用的結果。每一種具體的癌症,癌變與擴散的情況又各不相同。在現代醫學中,科學家們根據統計數據和一些實驗研究,可以總結出一系列“風險因素”。這些風險因素可以分為三類:

  • 首先是遺傳。有一些特定的基因使得某類癌症更容易發生,被稱為那種癌症的“易感基因”。比如好萊塢明星安吉麗娜·朱莉從母親那裡遺傳了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1,中招幾率高達87%——她不願意去搏那13%的幾率,選擇了切除雙側乳腺,從而把患乳腺癌的幾率降到了5%。
  • 其次是環境,比如空氣、輻射、化學汙染物等等。
  • 第三是生活方式。其中最厲害的是抽菸,會把肺癌的風險增加十幾倍。此外喝酒、飲食、運動和心態等等,對於癌症的發生也會有好的或者壞的影響。
癌症發病率為什麼越來越高,那些“防癌食物”有用嗎

癌症細胞淋巴細胞

這些因素的“致癌”也都不是“必然導致癌症”,而是“增加得癌症的可能性”。體內細胞不發生癌變,需要在每一次的“致癌暴露”中都能安然度過;而發生癌變,只需要致癌因素導致“癌變”一次。當然,當我們暴露於“致癌因素”的時候,身體也能夠應付一定強度內的“致癌能力”。但這種抵抗力隨著年齡的增加而逐漸下降,所以年紀越大,抵抗致癌因數的能力也會越弱。

在這些致癌因素中,“生活水平”只是一方面。尤其是飲食,對於癌症的發生和預防能有一定作用,但比較有限。根據美國癌症協會的總結,這個“有限”可以到三分之一的癌症——三分之一不少,但也還有三分之二的癌症無論吃得如何“抗癌”也都無能為力。

在產品廣告和自媒體營銷號中,我們經常看到對“防癌食品““抗癌保健品”的鼓吹。許多營銷文案還能列出一篇篇的科學文獻,動不動就說“某著名大學發現”“某權威醫學期刊證實”等,顯得“很有科學依據”的樣子。

其實,科學領域說的“致癌”和“防癌”,跟廣大公眾心中所想的“致癌”“防癌”相去甚遠。

先來說“致癌”,許多人理解是“吃了這種食物就會得癌症”,而它的真正含義是“長期吃會增加得癌症的可能性”。這個“增加的可能性”的大小,又跟食用量密切相關。

比如“加工紅肉製品”,被列入了“1級致癌物”,表示其致癌性”證據確鑿。但這並不是說“吃了加工紅肉就會得癌症”,而是指:每天都吃50克以上的加工紅肉(比如火腿、培根、香腸、臘肉等等),得大腸癌的風險會增加18%——這個18%並不是得大腸癌的可能性,而是“因為吃加工紅肉增加而增加的風險”。對於一個完全不吃加工紅肉的人,一輩子得大腸癌的幾率約為2%,增加18%的風險意味著幾率變為2.36%。在科學概念上,這就是“致癌”。

“防癌”的概念與此類似。並不是說吃了抗癌的食物就不得癌症,而是說得癌症的風險降低了,比如“某種癌症的風險降低20%”,具體含義可能是“得癌症的可能性”從1.5%降低到1.2%。

跟“證據確鑿”的致癌因素不同,市場上炒作的“防癌食物”通常並沒有充分的證據。多數情況下,只是提取食物中的某些成分,在細胞實驗或者動物實驗中展示了“抗癌潛力”,完全談不上“降低人的癌症風險”,就被商家們炒作成了“防癌食品”。比如,用蒲公英根的提取物去處理試管中的癌細胞,癌細胞能夠被殺死,然後動物實驗顯示了這些提取物“可能有助於抗癌”。這跟“蒲公英根提取物能夠降低癌症風險”都還有遙遠的距離,就被一些商家和媒體炒作成了“蒲公英根泡水喝更夠防癌”。

這類的研究還有很多,也有一些研究得到了更好的實驗證據。美國癌症協會一直關注這類研究,並彙總各種“抗癌食物”的研究結果。迄今為止,他們的總體結論是:沒有任何一種特定食物能夠“抗癌”,不過健康合理的飲食結構,比如多吃蔬菜、水果、粗糧,少吃紅肉尤其是加工紅肉,能夠避免三分之一的癌症發生。

癌症發病率為什麼越來越高,那些“防癌食物”有用嗎

肺癌

在我們面臨的各種致癌因素中,有一些是我們無能為力的,比如遺傳;有一些是需要全社會努力改善的,比如環境汙染、空氣質量;只有一部分是我們自己可以掌控的,比如生活方式。對於前兩者,我們能夠做的不多,只能接受“魔鬼的抽籤”。只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我們可以去改變——對於癌症,秒殺其他因素的是抽菸,其次是喝酒。其他的“致癌食物”“防癌食物”,跟它們相比,都“弱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