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房者“買不起”,賣房者“賣不掉”,樓市僵局該如何打破?

白船


很簡單,取消限購,讓市場決定。

暫時買不起就買遠一點的房子,小一點的房子,租房也可以,不一定現在就買。

關於房價高:

1,城市資源集中,好房子需求大,地較為稀缺,房子本來就應該會貴,社會是個競爭叢林,城市又不欠你一套房。

2,政府需要讓利,房地產稅費太重,地價佔了房價大頭。地價打個2折變房產稅又如何?政府不願意成債主,現在相當於把房產稅一次交了,然後分期還銀行,自然有利息。如果每年交房產稅,就少了利息。

3,通脹太厲害大件商品漲價自然明顯,1.5元的牛奶漲到3.5元你不覺得。150萬的房子漲到350萬你就痛了。

4,上班族基本都算低收入者,兩個月工資買不到一平。這個和整體經濟狀況有關,民企太弱,利潤太低,發不起工資。在一個好的單位,壟斷性國企,國內top500的公司上班10年加上貸款公積金,沒有買不起普通地段剛需房子的(一線除外)。

5,房貸利息還可以繼續降,銀行親兒子不願意割肉,降息屬於釋放消費力,會反哺市場經濟的。

6,幻想信房價會成白菜價,房子很便宜的時候不上車,怪誰呢。

7,資本是逐利的,房子也是炙手可熱的囤積商品,囤積居奇免不了。


alpha虎


買不起跟賣不掉,其實都是有原因的。

買不起有兩種情況,一種是真的買不起,另一種是不願意將就。

賣不掉也是有原因,現在很多地方的房產開發過度,產業經濟發展不夠支撐,外來人口少,房源的需求量低,所以就導致了供大於求有市無價。

另一種情況,賣不掉是因為價格虛高,近幾年最為明顯的是,很多人的財富累積來源於房產,買房賣房掙錢,已經成為一種心理常態,所以很多人對於房產的增值期待較高,總是希望用一套房子來獲取天價利潤。

實際而言,該買的還是要買,該賣的還是🉐賣。

房子能做的事情太多了,還是有需求的,例如學位房,孩子讀書,落戶口,家庭改善居住環境等等。





廣東樓市第一資訊


還有啥僵局可以打破呀,相關部門不知道,知名房企不知道,知名觀察員也不知道。事情遠遠還沒有到危險的時候,還沒有到真正僵局、危局的時候呢,現在就想出招,難呀。

最新消息,國家統計局11月15日公佈的數據,全國70個大中城市,京滬廣深等14座城市二手房下跌,真正的拐點來臨了。在我看來,這僅僅是開始,更嚴酷的考驗在2019年,在2020年。只要是限購政策不變,只要橫盤在那,有些城市房價大跌無法避免。

現在說破局,方法就是別掖著捂著,看下跌的幅度和速度了,不然預估不到底部,如何講破局呀。到底能承受30%,還是50%,是最高價的50%,還是2017年時均價下跌30%,這些都不是哪個人,哪個部門,或者哪個企業所能掌控的,是要看市場真實的走向,是各種綜合因素的結果。

但不管怎麼綜合因素,下跌是必然的,房產還不像白菜,今天跌明天漲,它的週期長。看上漲週期,都20年了。

平盤時間可能都需要2-3年,晃晃悠悠往下的話,還能維持住,等國家更加富強了,它就不跌了。最怕是急跌,急跌會引發恐慌,有些房企或大中介或大炒房客破產的話,會引來恐慌。如果變成心理戰,情緒戰的話,破局就更難做了。

什麼都想做局,總有一天會被自己的局作死的。

警惕之。


財經作家邱恆明


市場的本質就是甲乙兩個人在拔河,在你情我願的條件下,達成一致即可。

宏觀調控的本質就是給場地加個護墊,防止兩邊力氣太大傷到對方。

限購限價的本質就是給比賽價格規則,說甲你只能出多大勁兒,乙出多大勁兒。

最後好玩了,我們還要求中間的紅繩不能動,那還比賽個啥?


歷史一直在重複。買不起與賣不掉的矛盾不止出現在房地產市場。

你聽說過最低工資嗎?

對,曾經我們對工資也有要求,不能以低於XX錢的標準用工。

出現的結果就是老闆“僱不起”工人,員工“賣不掉”勞動力。

後來這事兒不也不了了之了嗎?

這世上哪有什麼僵局,無非是揣著明白裝糊塗吧。


看房有方


以目前的情況,房價不往上漲也不大跌,正符合維穩的要求,但出現賣不掉,交易清淡又影響消費,沒有消費就會影響經濟運行,有些地方的銀行準備下調房貸利率刺激交易,但僅僅是這樣無法打破僵局的。

估計一段時間內也無法打破僵局。賣不掉又不想降價,又不許降價,又害怕降價,那就讓房子堆著。堆多了怎麼辦?有些不許降價的手就託不住了,不鬆手就會被壓斷,不想降價、害怕降價的,比降價更危險的事來了,房子是借別人的錢蓋的,借來的錢每天都要付息的,房子積壓多了,積壓時間長了,誰承受得起每天的巨大損失?況且,房產商蓋房子的目的是賺錢,不是要房子,所以,最後還得走降價這條路,讓房子變成銀子。

再來說買房的買不起,這種現象短期也無法改變,買不起就是沒錢,買房要錢,錢從何來?國家不會分錢,就算分也不會分那麼多,也不會大幅漲薪,因為大幅漲薪不是專門對買不起房這些人的,薪酬漲了,有錢的人更有錢,這些鈔票又會推高房價,買不起房子的漲薪也還是買不起。

這樣說來,賣不掉與買不起都與價格有關。所以,打破僵局的辦法只有一個,房子降價,降到沒房的人買得起,只有買得起才能賣得掉。但如果大降快降又不被允許,那麼只有慢降小降這條路,這就是我開始說的短期無法打破這個賣不掉與買不起的僵局,只有以時間來破局,房價一路向下,多降一點,收入慢慢漲一點,房價降到買不起房的人終於買得起了,賣不掉的也終於賣得掉了,市場交易也活躍了,經濟也穩住了,皆大歡喜!但這是時間換來的,損失還是有的,買房的要多熬,賣房的要多承受損失,市場交易清淡經濟也會受點影響。這些損失沒辦法用數字計算。

對賣不掉的人來說,如果將來房價不崩塌就燒高香了,因為房子越積越多實際是風險越聚越大。對想買房又買不起的人來說,就沒必要七姑八姨的湊了,房子到處都是,你現在沒必要拿著高息房貸湊熱鬧,房價緩慢向下,你弄個房子天天賠錢,你覺得房子能讓你開心嗎?


無語石1


房子這個事吧,你把他當寶他就是個寶貝,你把他當草那他就是棵爛草。現在的房子房齡超過20年你再看看會什麼樣。記得2005年時我所在的某小區在本市絕對是高檔小區,前些時候再去時已經沒有了當年的風采,道路,綠化,外牆,還有進進出出的老年人,根本就像個老小區,雖然小區房齡才20年左右。但是這樣的老小區也有他的好,本人所在市的房子大概是以2007年為界限,07年之前的房屋公攤面積才10%多一點,而07年之後的基本都在23%以上,基本屬於買了更多的莫名其妙的面積。閒聊說這麼多,也就是讓你別把房子太當回事,當房子去除了其金融屬性,那房子也會像過去的大件一樣不是那樣的高不可攀,畢竟你睡覺只睡一張床,您說呢。


夜思影


好!不成交。很好嘛!炒房炒不起來了。不漲也不跌。堅持3-5年,炒房者必然消滅。



yzhuo1


讓時間慢慢消化吧,現在的房價是“漲不上去,也降不下來”


房產這個東西,所蘊含的因素越來越多,因此價值也越來越高,以前的房產只不過是一個居住的地方,可是現在房產包含了你的工作機會,你的教育成本,你的信息渠道等等,房產早已脫離了單一居住的屬性。城市的房產歷來都是貴的,如新德里24592元人民幣,可是新德里的房價是2.7~3.3萬人民幣/平方米。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中國的人口眾多,進一步增加了競爭壓力,城市土地資源稀缺,造成了房產價格的上漲,說到底,還是因為人們在這個城市能夠賺到錢,否則早就回去了。


城市的快速發展也是重要原因,比方說拆遷,一大批的拆遷戶佔據了城市資產,而很多拆遷戶拿到補償款以後又進一步買入房產,以收租度日。快速城鎮化以及需求的快速增長與市場供給不平衡,自然就出現了供不應求的局面,高房價也促使更多的開發商來開發現有土地。


現在想要降房價,可能性不大,即使下降,也不能太多,因為房價已經金融化、資本化,房價的下跌會引發很多風險和恐慌情緒。直接市場化會導致房價波動,而房產的聯動性是很強的,是有關民生的事情,政府不敢輕易嘗試,只能夠一步步嘗試。


現在的局面只能夠等了,一方面是等城市相對穩定,供給慢慢釋放,另一方面人口的老齡化將會進一步增加市場供給的釋放,過去這些年的一波上漲,最起碼要十年以上來消化,指望再繼續上漲是不可能的了。


以股易金


賣不掉是相對的,現在的房價已經是十元一個雞蛋的行情,能賣掉嗎?買不起才是現今收入的真實寫照。一線動不動就一平四五萬,與民眾每年才四五收入能買得起嗎?辛苦一年不吃不喝才買一平房,一套房就得幹百把年,可能嗎?傻蛋才說買不起與賣不掉的話。離譜的天價房,現在看來炸掉才是最好出路,因為無人再買得起了!


一言難靜74551193


權威統計數字:

中國13億人口,而現在卻建了可供40多億人居住的房子,

這樣的情況,很值得大家深思??

所以,馬雲和李嘉誠先生己預言,到2021年,全國各地房價將全面降到與當地人均工資收入的可具有的價位區間。

而按廈門人均工資分析,2021年那時的房價,將降價至每坪米在2000元≈9000元人民幣區間。奉勸大家千萬不要在2021年之前聽信遙言而去看房、更不可去買房。

否則,將上當吃虧後悔終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