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特朗普發動大範圍的貿易戰,最大的受害者是歐盟還是日本?

杜達特洛夫斯基


歐盟和日本都是輸家,但是如果要算,那可能就是日本。

最近新聞看了沒有?特朗普罵翻天了,為什麼?因為通用公司要關閉美國的工廠


通用這個事情把特朗普噁心壞了,為什麼?因為通用拿了補貼的,而且通用自稱的“消減產能”,實際上中國和墨西哥的產能沒有消減,它消減的是美國和加拿大的產能,關了五個廠子,結果可能導致1.4萬人被裁。


為什麼通用一定要關了美國的工廠?美國不是經濟很好嗎?

怎麼說呢?前段時間特朗普不是提高了鋼鐵關稅嗎?那美國鍊鋼,成本高了去了,汽車基本上就是個鋼鐵疙瘩,鋼鐵佔了相當的成本,美國鋼鐵價格蹭蹭的往上漲,這就帶來一個問題:成本太高了。

中國對美國沒有出口整車,向美國出口汽車最多的國家,第一個是日本,佔了大頭,然後德國和韓國。

所以問題來了,在美國生產的汽車成本變貴的情況下,來自日本和德國的汽車是不是更加有競爭力了?是的,通用算了一筆賬,認為補貼可能還不夠原料漲價的錢,如果繼續在美國生產汽車,打不過日德汽車,乾脆撤了。


後果是什麼?


特朗普罵歸罵,但是問題還是要解決的,如果只提高鋼鐵關稅,但是鋼鐵是基礎產業,跟著鋼鐵有一大把的產業,美國汽車成本變高了,那麼請問一下:美國汽車業咋辦?

按照選票人數來說,是美國汽車業的就業人數多,還是美國鋼鐵業的就業人數多?

顯然是汽車業,那麼不可能為了個鋼鐵業就損害汽車業,得不償失。

所以必須要提高汽車關稅。

那麼提高汽車關稅,最受打擊的是誰?第一,日本,第二德國。


德國有整個歐盟做靠山,討價還價能力很強,第一波壓力肯定在日本身上。


李建秋的世界


歐盟和日本不僅不能說是受害者,沒準還是大贏家,而最大的受害者必然是特朗普的美國。

特朗普看似四處點火,到處挑起貿易戰,但韓國、加拿大和墨西哥等國只做出部分讓步就與美國重新修訂了美韓及北美自貿協定,可見對特朗普而言,重中之重的任務還是重塑中美貿易關係,而在中美關稅戰中美國顯然會傷的更重一些,因為中國從美進口的主要多是農產品,很容易找到其他的來源替代國,例如可以從巴西進口大豆,價格上比美國的大豆貴的也不多。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日本與歐盟都將從中美貿易摩擦中受益,而歐盟將成為最大贏家。中美分別是世界第一、第三大經濟體,兩方爆發關稅戰將不僅意味著大額出口需要另覓去處,同時也留下大量的進口空缺,等待第三國家來填補,這對世界上所有其他國家而言都將是難得的機遇,日歐也不例外。

鑑於歐盟與中美兩方的貿易關係都十分緊密,皆是其最大貿易伙伴之一,且歐美經濟產業趨同,因此歐盟最有可能分到中美關稅戰最大的一塊蛋糕。




希爾維


美國發動的大範圍貿易戰,受害最大的怎麼可能會是日本,或歐盟?短期看,我們受影響巨大,長期看,受害最大的肯定是美國本身!

8月1日開啟,2000億美元加徵關稅事件襲來,兩天交易日,A股重挫,直接奔向前期最低點,上證綜指要破2700點的架勢,可見影響很大。

美國系列行動的殺傷力是巨大的,正如前知名高官說過的重話:與美國互信的40年根基可能蕩然無存!

但我還是偏樂觀的。

我不覺得一個國家的崛起,一個大國的國運寄託於單純的對外交往層面,更重要的是內部自身。它是大歷史、大人才、強鬥志、深厚精神文化等一系列綜合的反應。

說美國會成為最大受害者,意義在於它提前喚醒國人的自知之明和鬥志,美國必然相對衰落。有種說法,這時候不遏制,二十年後就遏制不了了。

現在也晚了,天目已開。

之前,我們以為是全球一體,以為自由貿易,以為西方大自由大民族也是大方向、大友好,現實告訴我們,核心技術美國是嚴格把控的,一直以來都是如此。

現在它要把中端技術也卡住,還自認為美國消費拯救了全世界,這顯然是站不住腳的。

三十多年的發展,國人努力與國際接軌,英語也通行了幾十年,只要高端技術,前沿理論能翻閱得到的,我們都在努力學,我們也在努力做。只要信息還是流動的,我們都能看得會,學得會。

即便信息也封鎖住,我們元創新,也能逐步突破。

美國真正喚醒了東方雄獅也好,東方巨龍也好,可以說,沒有它的大棒政策,就沒有我們的危機感,沒有危機感,我們可能還在溫水裡觀測天空。

當然,我們一定要看清現實的嚴峻,5-10年甚至更長時間,我們的處境更微妙更復雜。

同時我們也要清楚地看到新技術的應用會在中國落地開花,不管是人工智能、區塊鏈、生物醫藥,還是無人駕駛,中國能在移動互聯網領域追上美國,甚至引領全球,我們一定會開拓一兩個由中國公司及人才引領的全新產業和行業。

待新技術的爆發力,整個新產業湧現,經濟的活力就不是過去理論所能涵蓋的,國際政治也好,貿易也好,也不是過去理論所能推演的。

人,關鍵還是人的作用力,人的精神力、信力。

如果整天想著完蛋了,想著趕緊投降吧,那就是真的完蛋了。至於,美國與日本的聯盟,想從歐盟中找些制衡的力量,那些都是舊世界了。

不要太懼怕它們。


財經作家邱恆明


首席投資官評論員門寧:

美國總統特朗普發動大範圍的貿易戰,最大的受害者不會是歐盟,也不會是日本,更不會是加、澳、韓等國家,而是美國自己!因為SW部都說了,美國自作自受。

上面時調侃,對於理解和分析這個問題實際的幫助不大,我感覺更多像一種情緒的宣洩。如果說貿易糾紛損失最大的,恐怕會是某國,分析如下:

1、某國的崛起,除了全國人民的努力和勤奮之外,很重要的一點是融入了世界產業鏈,雖然做的是最低端的加工製造,但由於是全球的加工製造,體量很大,足以讓某國的經濟快速增長。

2、美國三番五次加徵關稅,其實影響並不大,對某國2500億美元的商品徵收25%的關稅,大概是625億美元,僅佔某國GDP總量的0.5%。但核心的問題是美國與其他國家都達成了協議,唯獨不好好和某國談,明顯是想排除他們重新建立一個新秩序;

3、另外先進製造,產業升級,聽起來很好,但實際的進展並不明顯。

4、現在內部增長的新動能也找不到,外部又不穩定,因此真正是內憂外患。

所以高博士在演講時才說,如果這次處理不好,年輕人就可以洗洗睡了。

長者曾經說過“悶聲發大財”,有時候面子上我們看起來輸了,卻能得到真正的實惠,有時候面子贏了,卻吃了大虧。切不能因為看了一些專家不負責任拍馬屁的分析,就熱血澎湃要拼命。

“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是多麼的重要。


首席投資官


開啥玩笑了?美國發動貿易戰最大的受害者是歐盟還是日本?

美國這次貿易戰或者全球剪羊毛行動最大的戰場在哪裡?自己心裡沒點兒數嗎?和法國嘲笑波蘭投降的太快一樣。


美國就是借這個關稅制裁,逼迫歐盟,英國,日本,加拿大,墨西哥站在和美國同一條戰線上,然後對某個長耳朵進行貿易制裁,

如果可以的話,殺了羊吃肉如果不行的話,拔羊毛,要是連羊毛都拔不動的話。美國才會對他這些盟友下手。

特朗普多少也是特朗普集團的領導者,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愚蠢和自私,蠻橫的行為,也就是一種假象吧,當你真以為他很蠢的時候,他就贏了。

如果我們真的覺得美國的政治體系下,能出了這麼愚蠢的總統的話,那麼愚蠢的究竟是誰?

目前國際局勢發展只有兩個可能,第一種減一波世界最大的工業國的羊毛

第二種世界老大和世界老二拔其他國家羊毛去。


尋找丟失的方向盤


1丶特朗普開打貿易戰的目的是什麼?就是美國必須在經貿上佔到大便宜。美國第一,美國優先。對待歐盟丶日本這樣的盟友跟班國家也一樣,不佔到大便宜特朗普決不會放手(弄個平手或小便宜就作罷,不符合特朗普性格)。

2丶只要美國與歐盟(或日本)達成妥協協議,就證明美國佔到大便宜,並被綁到美國經貿戰的戰車,成為美國馬前卒(或叫棋子)。

(1)歐盟等是在美國槍口的威嚇下籤的協議。

(2)以特朗普的精明及數十年商戰的經歷,歐盟主席容克這類傳統政客根本不是同一個檔次的談判對手。

(3)歐盟是個由29個國家組成的鬆散聯盟,內部矛盾重重,東歐國家在安全上尤為依賴美國。美國會用分化瓦解辦法各個擊破。(日本作為跟班國家跟美國談判更無勝算)。

(4)美國與歐盟多數國家同為發達國家,許多產業趨同。美國在多數高科技產業中佔領先地位(汽車及零件除外),在O關稅博弈中,歐盟會贏嗎(主動權完全在美國一方)?

(5)如果有某個條款事後被證明對美國不利。特朗普會在某個時刻毫不猶豫地推倒重來。這是特氏的一慣作法。

(6)事實上,歐盟已向特朗普作出妥協。如同意進口美國大豆和液巖油氣。在聯合聲明中,接受了美國提出貿易原則等。

(7)美國將會通過經貿協議,進一步控制歐洲。這些協議將成為套在歐盟脖子上的枷索(美國認可的新經貿規則)。有了這種枷索,歐盟更玩不過美國了。

3丶歐盟與日本一旦與美國簽了“發達國家大經貿協議”。他們就不得不服從美國,在美國統指揮棒下,繼續對發展中國家開打貿易戰(按美國意願修改WTO規則或拋開WTO另起爐灶)。假定美國在與發展中國家的經貿戰中也大獲全勝。那麼,美國會反過手來,繼續整治歐盟和日本。歐盟與日本再無還手之力,將被徹底治服,長久地淪為跟從美國後面的小小跟班,讓美國玩的很慘。這就是美國獲勝的經貿戰後,歐洲和日本會最受傷的原因。

4丶還有另一種可能,美國與發展中國家開打貿易戰中沒有獲勝。美國或許會以老大的身份,拿歐盟或日本利益作談判交換籌碼,開展越頂外交,與發展中國家達到某種協議。美國曆史上沒少幹這樣的事。

5丶只要歐盟與日本對特朗普抱著不切實際的幻想,在全球經貿戰開打初期就背叛WTO規則與美國達成妥協,歐洲與日本今後必定不會有好果子吃。日本在上世紀80年代中期與日本達成的“廣場協議”,就是前車之鑑。




趙凡丁201


這問題有點奇怪,什麼歐盟日本受傷害最深,我有點糊塗了。這貿易戰不是有超級明確的目標了嗎?美國又沒把日本歐盟列為敵人和危害世界秩序的修正主義國家。

現在美日歐三方都朝著自由貿易區方向進行談判,中間肯定會有不少波折,因為日歐都已經揩油美國幾十年了,哪那麼容易把肥肉吐出來。美國自有美國的立場,就是對等貿易,零關稅零補助。自從美歐宣佈和談成功後,美國股市就沒好過,因為這不符合世界越亂美國越好的投資人期望。

貿易戰最受傷的是它,美國歐盟日本結盟打擊就是要斷了它的財路。現在全球轉向緊縮的時候,它開始寬鬆,可見壓力之大,只能寄望樓市不爆,拖延時間。





用戶52609452587


特朗普在全球範圍內開打貿易戰也是貿易領域“極限施壓”策略的一部分。美國現在和歐盟已經達成了停火協議,和日本貿易戰的規模更小,因此歐盟和日本都不是貿易戰的最大受害者。貿易戰進行到現在說明了一點:特朗普這個商人總統喜歡漫天要價,但隨時可以還價。


從特朗普發動貿易戰的規模和範圍來看,歐盟和日本都不是主戰場

到目前為止,日本對美國的貿易戰措施只能說是“會叫的狗不咬人”,一方面,日本態度強硬地表示不會和美國就關稅問題進行談判;另一方面,對美國的貿易戰反制措施也不過是對450億日元(約26億人民幣,4億多美元)的美國商品加徵關稅而已

歐盟則是對28億美元的美國商品開徵報復性關稅,只有美國的一半左右,但還留了後手:在世界貿易組織的申訴成功後可能才會加徵200億美元商品的關稅。特朗普對歐盟貿易戰本想拿歐洲的汽車產業來要挾,但在歐盟的強硬威脅下(加徵2940億美元商品的關稅)而退縮了。同美國與其他國家和地區數百億元乃至後來可能上千億美元的貿易戰規模相比,歐盟和日本都不是主戰場。


正是歐盟和日本抱團取暖和升級貿易戰的威脅,特朗普才作出了妥協

歐盟和日本在特朗普貿易戰大棒的威脅下報團取暖,用2個月的時間就迅速地達成了談了5年的自由貿易區協議,以此作為和美國對抗的資本,而且起了作用:特朗普和到訪的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達成了“停火協議”,雙方也要以零關稅為目標,促進自由貿易。只是特朗普和歐盟的意向性協議如何具體落實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比如美國照顧了德國的汽車工業,法國的馬克龍就對農產品的利益沒有得到體現而不滿。而美國想借著和歐盟的“停火協議”想和日本談談自由貿易的時候也被拒絕了,估計是上個世紀“廣場協議”給日本留下了心理陰影,再加上特朗普這樣一個不靠譜的美國總統,日本現在還不敢談。雖然美國與歐盟和日本貿易戰目前的規模不大,但正是有可能升級貿易戰的後果,才迫使特朗普作出了妥協。


特朗普是個商人,美國的對外政策現在更明顯地精於算計眼前利益,所以他開出的漫天要價的賬單本來就預留了“砍價”的空間。只要展現出了堅定的國家意志,才有可能擠出他賬單中的“水分”,從而“以打促談”維護自己的國家利益,這就是歐盟和日本與美國貿易戰的啟示。


雲霄飛翼


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與特朗普達成免稅框架意向協議,日本也加入了這個互免關稅的行列,這種局面一旦形成,我們就要考慮下一個面臨危機的對象是誰了?

歐洲和日本都是資本高度發達的國家,投資利益滲透到全球,美國與其互補性和融合性極強,我們只是西方眼中的理財客戶,而不是股東和合作夥伴,這裡面除了意識形態的東西外,重要考量是現階段我們資本發展水平和法律國際化水準。

特朗


普一直強調美國優先政策,堅持把各國從美國掠奪的就業機會和貿易順差奪回來,發動貿易戰的目的也在於此,這種赤裸裸的單方面定義國際貿易規則的做法讓各國政客無法對自己的國會交待,於是日本和歐洲想到變通方式就是TPIP(誇大西洋自由貿易和投資協定)和TPP(跨太平洋戰略協定),兩個協議都對美國的訴求做了回應,說白了就是錢是從生意裡賺回來的,特朗普對歐洲和日本說美國人賺錢都是從別人口袋直接搶過來的,為了讓這種搶劫顯得文明一些,藉助了關稅壁壘的形式。



當然,兩個協定暫時都遇到了難題,特朗普施展了欲擒故縱的策略妄圖對日本和歐洲敲骨吸髓,於是日本和歐洲聯合起來簽署關稅互免協定,日本人為了穩定亞洲市場與中國合作簽署自貿協定,並且批准了2000億人民幣互換協議。歐洲與日本和中國經濟體量合在一起將影響世界三分之二以上國際貿易和資本市場,美國人開始考慮如何金蟬脫殼,畢竟G7還在發揮重要作用。


唐俊龍55398571


特朗普到處發動貿易戰,歸根到底還是美國的利益問題。誰擋住美國利益,或威脅到美國,誰就有可能受到禍及。換言之,美國的貿易戰,其目的就是要讓美國自身受益,而其他國家都必定是受害者。即便是與美國關係非常好的歐盟與日本,也難以從美國口中分得一杯羹。

在美國的貿易戰面前,難得有受益的國家。通過貿易戰,要麼是美國得益,要麼就是兩敗俱傷。覆巢之下,安得完卵,甚至周遭國家也難以獨善其身。搞不好,還會是泱及全世界的金融危機。

歐美和日本,以其龐大的體量,其實也一直在美國的監視之中。歷史上自歐盟成立以來,短短數十年時間,美國與歐盟發動的貿易戰並不在少數。而更甚者日本,更是在美國的貿易戰打擊之下停滯幾十年。

此次美國對一些國家發動的貿易戰,更主要的是劍指新興國家。歐盟與日本儘管在些許領域受到美國的打擊,但是程度並不深,反而與美國一起,協同發動對其他國家的貿易戰,對新興國家形成了圍堵之勢。

因此,單單就此次特朗普發動的貿易戰而言,歐盟和日本因為原本就與美國成為一丘之貉,還不至於成為貿易戰的直接受害者,甚至有可能從中獲益也未可知。然而,如前文所言,歐盟與日本,儘管如此,其獲益也不會太多的。因為如果美國在貿易戰之中失敗,則同為美國陣營的歐日也難以獨善其身。而如果美國取勝,則歐日等國從中獲取的好處,也必然為美國所忌。長遠來講,也不見得好到哪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