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高曉鬆說明朝是“三無朝代”?

笑似花解語ID


館主來了,我是無月,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一直都沒關注過高曉松,不知道他一個音樂人怎麼想到去搞這些,今天看到了這個問題,才好奇的去找了下資料,看完心裡想:什麼鬼。。。

以下是高曉松的原話:

無明君,我猜大家沒什麼爭議,因為確實這些皇帝從開創明朝的朱元璋開始,一直到崇禎,真是說不出幾個。……總而言之,這些皇帝沒一個有雄才大略的,即使在明朝自己的歷史上看來,永樂還算是有點作為的,但基本上比較昏庸,沒幹出什麼大事,既沒在海外揚了國威,也沒把人民搞得很好,是一個很窮的朝代。……無名將,大家都知道啊,明朝到了內憂外患的時候,全是一幫文人在指揮打仗。……無名士,沒有大名士,沒有大文豪,沒有大知識分子。……你看《古文觀止》也好,唐宋八大家也好,各種光輝的名字在那兒,唐朝李白、杜甫、白居易等等。宋朝也有一大片,清朝也有一大堆。明朝沒有,明朝最出名的大文人,留下點詩詞的就是唐伯虎。

這說的是什麼鬼。

無月儘管對明朝歷史瞭解的不甚詳盡,但在此也要為明朝說幾句了。

我一點點來反駁

“無明君”

就說一個,朱元璋。太祖不是明君嗎?作為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南方幹掉北方的朝廷,朱元璋已經創造了一個紀錄。但是無月告訴你們,朱元璋的紀錄還不止這一個,他還是中國帝王中的勞模,勤勞第一。眾所周知,明朝是不設宰相的,在朱元璋當政時期,連內閣都沒有,所有奏章全都是他一個人經手,這麼大一個國家每天多少事啊,今天的事今天必須解決,那得花掉太祖多少時光(所以太祖和馬皇后感情好的不得了,畢竟太祖沒啥時間去寵幸別的花花草草了),這一做法直接把太祖後來的子孫們給累死。開疆拓土方面,太祖趕走了蒙古人還嫌不夠,一而再的追著蒙古人打,幾次深入大漠,真是不斬盡殺絕不罷休。

說太祖不是明君?沒太祖,漢人還在蒙古人鞭子下當咩咩叫的羊呢。

“無名將”

哈哈哈哈哈!笑死了。

明朝無名將?太祖一朝就有多少名將,徐達、常遇春、藍玉。。。這一條不多說。。。沒啥好說的。

“無名士”

我看到曉松同學說明朝沒有大文豪,還說明朝也就唐伯虎留下一點詩詞。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不好意思我又笑了。

明朝是中國長篇小說興起的時代,人家玩的更多的是小說,正所謂唐詩宋詞明小說。

四大名著有三部是誕生在明朝。

蘭陵笑笑生的《金瓶梅》怎麼樣?曉松同學你一定看過吧,哈哈哈。

說到名士,王守仁算一個吧。

雖然歷史的真相世人未必可知,但還是應該尊重歷史,因為這是我們自己祖宗的歷史,一個公眾人物信口胡謅,太不負責了,實在可氣!

原創作品,無月文化,品讀經典,品味文化


無月文化館


答:明朝到底是不是無明君、無名將、無名士的“三無朝代”,這個是無須跟高曉松辯的。如果您要氣急敗壞地跟他辯,那他就贏了。

您想想,只要稍微懂點歷史的人,說起明朝的明君、名將、名士,尤其是名將和名士,都能張口說出一大堆。

人高曉松是一個學富五車的人,難道他會不知?

他之所以要這麼說,就是要故作驚人語,吸睛、引爆話題,贏收視率。

有人也許對我這個說法不以為然——他們覺得,作為一個有學識的人,應該愛惜名聲猶如鳥兒愛惜羽毛。堂堂大才子高曉松斷不會為追逐一時巨利而行此下下之策。

殊不知,高曉松本人曾在電視上洋洋自得地說過一段這樣的話:人都有兩面,一面放在作品裡,一面留給生活,有些人在生活中很文雅,但寫的作品卻很粗鄙,等他化成灰走了,後人只能看到他作品中的粗鄙,誰還知道他的文雅?而我選擇把不堪的一面留在生活裡,把情懷都放在作品裡,幾百年後,高曉松這個人早都沒了,但是我的作品還在,所以我在後人的眼裡是美好的。

看看,高曉松在乎的名聲並非眼前,而在幾百年後;其潛臺詞就是:只要有利可圖,我不惜把我的不堪展現在生活裡。

想想真是可怕。

不過,話說回來,高曉松本身就是一個很狂傲,很特立獨行,不把世俗言論和目光放在眼裡的人。

這一點,從他的愛情觀和婚姻觀就看得出來。

高曉松的第一段婚姻是非常隨意的。

高曉松自己承認,認識第一任妻子,緣自一次酒足飯飽之後駕車在街上的胡逛。當時,他在對外經貿大學的門口見到了身材樣貌非常出色的前妻,立馬一見鍾情,相識相戀。時間只過了三天,就決定了要結婚。而在1999年11月23日,他們就領取了結婚證;但時間只過了三年,他們又領了離婚證。

補一下,2000年7月,青年歌手筠子在家中上吊自殺,傳聞是因情傷而自殺,且與高曉松有關。

《音樂生活報》隨後刊出一封筠子母親的親筆信,怒斥高曉松,說:“如果你繼續胡說八道傷害筠子,那換來的將是更嚴厲的輿論譴責和懲罰,不要總拿你所謂的‘西方’觀點來說教,別忘了這是在中國北京而不是美國。”

高曉松的第二段婚姻是非常不負責的。

那年,36歲的高曉松作為評委在深圳參加一個選美活動,看上了年僅17歲的參賽選手徐某。

高曉松說:“她的眼睛臉型長髮,符合一切我對美女的標準。”

這樣,立馬一見鍾情,相識相戀,不久,到美國秘密領取了結婚證,生下了個女兒。但七年後,他又領了離婚證。

高曉松與第二任妻子年齡差別將近二十歲,沒離婚前,有人對他們的婚姻提出質疑,認為會有代溝。

高曉松的解釋是:找個年輕的,我可以全面塑造她的世界觀。相比之下,找一個年齡比較大的、被周圍圈子的人塑造出來後你再去改的妻子,後者多累人啊,而且更容易產生分歧。現在,我老婆對這個世界的看法,甚至聽什麼音樂、看什麼電影,都是受我影響的,所以我們大部分的想法都很一致,我覺得這樣很幸福。

然而,最後的結局是:女方青春年華被耽擱了,孩子也生出來了,性格也已經被塑造定型了,男方突然認為不適合了,離婚了。

所以,高曉松的特立獨行是夠可以的,內心是夠強大的,是可以把一切世俗眼光屏蔽掉的!

最後,還是說幾句關於高曉松歷史觀點的話吧。

在他評定明朝是“三無朝代”的節目尾聲,他微笑著說出了一句差點讓我驚掉下巴的話。

他說:我不明白世界上為什麼會有“明粉”這種東西,清承明制,明朝的全部制度清朝都繼承下來了,您愛清朝不就等於愛明朝了嗎?您恨清朝不就等於恨明朝嗎?這兩個朝代不都是一樣的嗎?為什麼會愛明朝而恨清朝呢?太奇怪了!(注:其原話我沒法字字記得,大意如此。)

按照他這種邏輯,西門慶害死武大郎而霸佔潘金蓮就不應該遭受道德的譴責,因為西門慶履行的就是武大郎的職責了嘛。


覃仕勇說史


一個真正懂歷史的人肯定大多數都討厭明朝而民族主義者(漢族沙文主義)社會底層的人大多數喜歡明朝,高曉松說明朝是“三無”朝代還是有一定道理的但也不全對,如無名仕就不對,明朝可是誕生了王陽明這樣的思想家,他的“經世致用”影響了整個東亞。先說說無明君。

1:朱元璋:明太祖開國就對一個藩屬國割地咋說也不能算明君吧?

2:朱允炆:明惠帝。上來就削藩沒還削好。失敗者也不能算明君。

3:朱棣:明成祖,好大喜功,下西洋把中國財富往外撒,編個《永樂大典》還裝逼用手抄方式而不用印刷方式,殘酷鎮壓農民起義,也就遷都北京一項還算可以但距稱明君較遠。

4:朱高熾:明仁宗,在位時間僅十個月而且還想著把首都遷回南京,不算明君。

5:朱瞻基:明宣宗,在對蒙古方面還算行但放棄了越南和奴兒干都司也不能算明君。

6:朱祁鎮:明英宗,一個被俘虜的皇帝說他是明君我跟他拼了。

7:朱祁鈺:明代宗,只是任用對的人打敗了蒙古守住了北京而已。

8:朱見深:明憲宗,政績實在一般。

9:朱佑樘:明孝宗,除了發明牙刷外沒有其他功績可言。

10:朱厚照:明武宗,唯一一個離明君近的皇帝,可惜沒做出什麼貢獻就死了。

11:朱厚熜:明世宗,道士皇帝,開啟了不利政務的先例。

12:朱載垕:明穆宗,一個平庸的皇帝,除了開關沒啥說的。

13:朱翊鈞:明神宗,是夠神的,打三場仗被譽為明亡實亡於萬曆!

14:朱常洛:明光宗,不到三十天就掛掉了。

15:朱由校:明熹宗,除了木工活兒做的棒外還間接的把女真人發展成了取代明朝的勢力。

16:朱由檢:明思宗,還算勤奮,可是亡國以無法換回。明朝唯一一個由後朝上廟號的皇帝。

再說說無名將,明朝除了開國有幾個能徵貫戰的將軍外其他能打仗的嚴格的說都是文官,我們在回過頭說開國將領,朱元璋就是一雞賊,遠遠的躲在後方任他的上級和元朝廝殺而偷偷的發展自己勢力,等元朝和紅巾軍拼的差不多了以摧枯拉朽之勢滅了元朝的將領咋說也算不上什麼名將,只有藍玉還行還被朱元璋早早殺了,沒有更多表現機會。如果算有也就只有他了。


樂釋經典


我是阿狗,我又來了,雖然明粉熟悉明史,但這種問題並不擅長,他寫點技術的還勉強行。

高曉松肯定是瞎說,他的神論有“鄭成功是倭寇”、“美國一直對華友好”、“明朝是三無王朝”等。今天來我就係統反駁一發。

三無朝代是什麼,,無明君、無名士、無名將。簡直是胡扯。

1、明朝的明君

朱元璋推翻元朝,建立興王朝,興利除弊,造盛世景象。

清朝的康熙皇帝都題為“治隆唐宋,遠邁漢唐”。

乾隆皇帝更是兩次去明孝陵祭拜,行三跪九叩大禮,史書記載為“禮文隆渥,逾於常祀,是乃千古盛德之舉。”

(明太祖朱元璋)

這不是明君嗎?

2、明朝的名士

陪祀孔廟的有先儒方孝孺、先儒薛瑄、先儒曹端、先儒胡居仁、先儒陳獻章、先儒羅欽順、先儒蔡清、先儒呂柟、先儒王守仁、先儒劉宗周、先儒呂坤、先儒孫奇逢、先儒黃道周、先儒黃宗義。

王陽明

這麼多人配祀聖人,能說沒有名士?也許是因為無知吧。

3、明朝的名將

明朝初年的徐達、常遇春、李文忠、傅友德、藍玉,縱橫南北、橫擊塞外,功勞不亞於衛青霍去病,難道不是名將?

明朝中葉,靖遠伯王驥去國萬里,三徵麓川,出征西北,抵禦強寇,能不是名將?

威寧伯王越出塞作戰,重創草原部落,能不是名將?

王陽明文武兼修,平寇、靖亂,能不算名將?

(戚繼光的大鴛鴦陣)

戚繼光南北征戰,多次重創倭寇,剪滅倭患;在塞上十五年,不使一騎入邊,革新軍事能不是名將?

總結:

明朝有明君,有明士,有名將。也不知道高曉松怎麼想的,哎,理解不了。

歡迎關注、點贊、吐槽,我是一枚明粉,給你不一樣的史學評析,期待你的評論,期待你的分享

一枚明粉


高曉松的學識在藝人裡面確實是首屈一指的,因而他所錄製的《曉說》很受歡迎,《曉說》所講的內容也涉及到歷史、人文、藝術、體育等方方面面,但是仔細研究你會發現,高曉松有個很大的問題就是博而不專,對很多問題的解讀並不客觀準確,甚至是自以為是,以偏概全。比如前一段時間他拋出世界足壇“假球論”,就引起段暄、黃健翔等諸多足球領域內的專業人士的公開駁斥。

他把明朝形容為無明君、無名將、無名士的”三無朝代”,環環認為如果不是高老師對《明史》一知半解,那一定是故作驚人之語、譁眾取寵。明朝作為最後一個正朔的漢人王朝,消除了漢朝外戚干政、唐朝藩鎮割據、兩宋歲幣橫行的弊端,經濟發展、文化繁榮、國力強盛。明太祖朱元璋驅除韃虜、恢復中華,輕徭薄賦、與民休息、整頓吏治、興辦教育,清朝康熙皇帝對明太祖評價為“治隆唐宋”這難道還不算明君?明成祖朱棣澄清漠北、四方賓服,社會繁榮、國力強盛、創“永樂盛世”被史書稱之為“遠邁漢唐‘’這難道還不算明君?不要說這二位,即便是締造“仁宣之治”明仁宗、明宣宗以及中期的明孝宗都被後世史書稱之為明君。

至於無名將更是站不住腳,明朝開國之處有徐達、常遇春、李文忠等讓敵人聞風喪膽的“開國六公爵”,中期有戚繼光、俞大猷,李成梁、李如松,哪怕是在明末也有孫承宗、袁崇煥、熊廷弼、盧相升、孫傳庭、曹文昭這些英烈。

而無名士之說更是不值一駁,因為不知道他所謂“名士”的標準是什麼,但是不管以那條標準來判斷,明朝都是名士雲集的,如果要看政治作為有于謙、李東陽、徐介,高拱、張居正,文化藝術方面有解縉、楊慎、徐渭這“三大才子“”,更有以唐寅為首的“吳中四才子”當然還有一位超凡入聖和“孔孟”並稱的王陽明,說明朝“無名士”實在是無稽之談。


環球網


首先表個態吧,我個人認為高老師還是寫歌比較適合他。

說歷史,額,正著說吧,他是北京人胡聊砍大山,反著說吧,說他胡說八道,有點過分啦,但是說他以偏概全啦,吾之論斷啦,大放闕詞啊,秀智商啊,忽悠歷史小白呀,這樣的形容詞那是一點都沒錯。

我感覺他個人其實是對自己的水平也有著清醒的認識,所以他出了一本書叫做《魚羊野史》。

一般標榜為野史的書,我都會當做故事會來看高老師的節目,以故事會的形式來說的話,那是妙趣橫生, 由娛樂大眾的角度來說,這是一個非常好的節目。

可是作為一個擁有著廣泛的社會影響力的公知人物?

我覺得,無論是野史也好,故事會也好,你都應該有自己的底線,那就是在儘量忠實於史實的基礎上去做藝術化加工,而不是胡說八道。

關與明朝這個論斷出自他曾經一期節目,中間一個段子,這個段子怎麼說的呢?我來複述一遍。

明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差的朝代。一無明君,二無名將,三無名士,唯一有的一個名士是唐伯虎,原因是因為周星馳。

聽完這句話之後,我當時的感受就是,高老師,敢情我們倆看的不是一本書,或者說我看的書跟你看的不一樣。最後我的總結就是,高曉松就是故意的,他用譁眾取寵之言,表露出心中真實想法。就像現在頭條中充斥無數,以貶低明朝為樂,以宣揚清朝為興趣的所謂歷史學家。


明清二朝有褒有貶,ok都沒問題,但是明朝沒有那麼差,也不至於讓所有人去隨意編排。

數典忘宗,你們混蛋不混蛋,歌頌跪著的奴才和腦後的辮子,懷念過去康乾盛世,你們羞恥不羞恥?做的太過分,是不是會引發更多的爭議,然後讓別人更加更加更加的反感,本就不堪的大清王朝,這就是所謂的物極必反。


明朝作為最後一個漢族政權,他不可避免則有著不同的,各種各樣的問題。

但是他也不是像那些人口中所說的一無是處,ok。明朝消除了漢朝的外戚干政,唐朝的節度使割據,兩宋歲幣。經濟繁榮,科技發展,國力強盛,我不說是中國歷史第一,前三總有吧

太祖皇帝朱元璋,將兩宋以來就被異族統治的漢民族江山恢復,並且不斷的追元逐北。消滅北元勢力。僅此一項就可以說是明君。

朱元璋同時期名叫藍玉,七次北伐,捕魚兒海一戰,將北元勢力消滅殆盡,揚國威於漠北,有衛霍之其功。霍去病之後第二人,你說他是不是名將?

明成祖朱棣五徵漠北,七下西洋,編修《永樂大典》萬國賓服,社會繁榮、國力強盛、創“永樂盛世”你說他是不是明君?

朱棣之後,明朝有仁宣之治,明仁宗,明宣宗,難道不算明君好?就算他不是明君,那也是第二等賢君,與滿清所謂道光,咸豐,同治,光緒,相比,我就不說超過了吧,跟他們同類總行吧。


摸著良心,問一問自己,清朝13帝全部都是明君,以此基調,來貶低明朝的皇帝。站得住腳嗎?

下面說一堆名單,多的我就不說了。

名將:抗倭英雄,戚繼光、俞大猷,遼東大帥李成梁、打敗日本李如松,收復臺灣鄭成功,還有如,孫承宗、熊廷弼、盧相升、孫傳庭、曹文昭這些英烈。

名士:硬氣尚書于謙,首輔:李東陽。徐介。高拱。張居正。明代三大才子:解縉(永樂大典)楊慎(著作等身),徐渭(詩書畫三絕)唐伯虎在他們面前都是小字輩就不說啦。

最後:聖人王陽明,他的事蹟人所共知。

以無知秀底線,以抹黑為任務,以編排為消遣。

你們咋不多關心下如何賺錢。這種譁眾取寵之言,幾十塊而已,比五毛進步很多倍,但是還是很廉價。

這就是現行部分歷史書明太祖畫像,我想問下,要不要如此猖狂,如此喪心病狂。


阿斗不傻


高曉松並不是專業的歷史學家,所以他所謂的”三無明朝”、“三不宋朝”、“三最漢朝”,其實也是站在自己並不客觀的角度,去講出一個“自媒體世界裡的明朝”。


如果大家把《曉說》那部分都看全,其實你會發現他總結“三無”是為了吹捧自己最最熱愛的漢朝,而作的鋪墊。在他的世界裡,明朝的“無明君、無名將、無名士”其實是和漢唐縱向比較的。然後大大感嘆一下“強漢”是如何一步一步變成“文弱”的漢人的。還頗有點“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意思在裡面。

但是之前當年明月的一部《明朝那些事兒》培養出一堆明粉。


說實在的,《明朝那些事兒》讓很多人慷慨激揚啊!當然有過譽之處。但是總體上將明朝大的格局都作了充分展示。裡面有一個詞叫“不世出”、“第一人”,其實可見當年明月對彼時明君、名將、名士的充分認可。當然其實也不盡客觀。

所以當被肯定甚至是讚頌過的角色,突然被高曉松”罵”得體無完膚的時候。自然會引起激烈的反應。

但的確高曉松的某些結論是僅憑一部並不客觀的《明史》。然而我們要客觀評價當時的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應該考證更多的史料,然後得出綜合考量之後的評價,相對公允。

而高曉松很顯然犯了一個錯誤,就是現有結論,然後去找符合自己結論的史料來佐證自己。這充分體現了一個戲子的找“槽點”,利用“靶向原理”來製造熱度吸引關注。


對於每一個明粉而言,明朝從來不缺乏“明君”。
朱元璋“驅除韃辱、恢復中話”更是500年來第一人;朱棣永樂盛世,“治隆唐宋,遠邁唐宋”;“仁宣之治”的仁宗、宣宗,“弘治中興”的孝宗堪稱”三好”皇帝等等。


明朝名將如雲,
徐達、常遇春,李文忠、藍玉。。。戚繼光、俞大猷、李成梁、李如松。。。高曉松甚至忘記了自己曾經吹捧過的鄭成功。


明朝不但有名士,甚至還有創立“心學”影響了近代亞洲的的”聖人”王陽明。
高曉松還忘記了明朝三大才子解縉,楊慎及徐渭。他只是通過周星馳知道一個叫“唐伯虎”的,就評價明朝無名士。


明粉的觀點或許也難免偏頗。但是如果以自己的無知來信口開河,亂價評價。還是希望”矮大緊”慎重!


炒米視角


不知道高曉松和明朝有什麼仇?高曉松似乎也特別喜歡粉飾清朝的皇帝。明朝是中國古代小說的高峰,四大名著的前身是四大奇書,後明末清初紅樓夢才取代了金瓶梅,但嚴格說,紅樓夢和聊齋志異也均為明末清初作品,承接了明朝的遺風。自後清朝後,又有什麼名著?又有什麼大家了?要說明朝的名仕又是多如牛毛。政治上,張居正海瑞誰不是名仕了?想必高曉松沒有讀過書,明宣宗時期的三楊,朱棣的鄭和,還有戚繼光胡宗憲,誰不是歷史上有名的名仕武將了?明朝江南還有四大才子的趣事一直流傳。明朝不是中國歷史上最好的時期,但絕對不是所謂的三無,更比之清朝,元朝之流要好太多。


彧沢爸


我不認為明朝是“三無”朝代,明太祖和永樂大帝乃明君,日月重開大宋天。收復河山,南征北戰,在戰爭中不斷學習,誰說他不是明君,如果不是明君,怎能使一班文臣武將為他開疆拓土!其四子朱棣,雖然“靖難之役”血親相殘,但一上臺,鄭和下西洋,組織編篡永樂大典,

維護國家威嚴,沒給他老子丟臉!

無名將?徐達、常遇春為太祖立下赫赫戰功,

戚繼光、俞大猷,痛擊倭寇,殺得其哭爹喊娘,保護了多少老百姓的生命財產安全。李成梁父子威震遼東,盧象升、秦良玉、孫傳庭於國家風雨飄搖之際挺身而出,為國效力。孫承宗老人以七十歲以身殉國,何不壯哉!

無名士?于謙先生,力主抗戰,避免大明提前亡國,王陽明先生更不用說,開心學,平叛寧王之亂。唐順之先生,能文亦武,人送外號“金頭玉臂”,他們展現了中國士大夫真正的風骨和愛國之心。

雖然大明的奇葩皇帝也挺多,但是不能因此否定先人們的優秀功績。

望高曉松老師以後能謹言慎行,做節目要誠懇務實。


龍性難馴去偽存真


高曉松曾在一檔《曉松說》電視欄目裡以一個現代藝人的角度總結了明朝是三無朝代:無名君,無名將,無名士。藝人嘛,填詞譜曲的,牢騷兩句歷史總沒錯,但總不能把近300歷史一竿子打倒吧,節目最後貶低明朝,只為抬高他心目中的漢朝,著實不妥。

曉松說某一期節目。

無名君?明朝建國之初,朱元璋、朱棣的勵精圖治,百姓安居樂業,軍衛屯田,國家豐衣足食,國土面積997萬平方公里,國力強盛,穩定番邦問題,呈現萬國來朝盛世局面,難道不能稱為明君嗎?如果你非要說朱元璋大肆殺戮,那漢武帝不殺了?一個蠱毒殺了幾萬人,自己老婆、兒子都殺,丞相殺了好幾個,漢武帝能下罪已昭,朱元璋就不能立罪己碑嗎?

現在很多資料都是《明史》來的,但這套書是清朝編的,編了特麼90多年才定稿,能信麼?

無名將?沒有忠臣良將能推翻蒙古統治嗎?大將軍徐達戎馬一生不能堪稱名將?剿滅倭寇的民族英雄戚繼光、俞大猷,長驅蒙古、鎮守遼東的李成梁不能堪稱名將嗎?這些人都是打出來的,你非要說漢朝出名將,我就不信外戚那些人都是什麼好鳥,23歲的毛小子能有多大成就?但飛將軍李廣除外,此人乃真將才。

毛爺爺都說,洪武、永樂兩皇帝雖不識字,但搞得比較好。

無名士?陽明學集大成者王守仁,推動傳統思想變革,開創泰州學派的李贄難道不是名士?太史公宋濂,捨生取義的方孝孺,東林書院顧憲成,這些都是思想集大成者,不是名士?不要老拿司馬遷的《史記》說事,明朝也有《西遊記》、《水滸傳》、《三國演義》,西漢有晁錯削藩,明朝也有張居正改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