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農村的親戚,為什麼一些老一輩的人覺得親熱,一些年輕人覺得很煩?

聚焦三農熱點說


在過去來說,老人們都會覺得農村人比較淳樸,實在,以前的交流方式就是和村裡的親戚走動走動,聊聊天兒,互相說一下自己的心裡話,就會感覺心情特別的好,相互之間也沒有約束感和距離感,以前的親戚就像家人一樣,如果家裡有什麼紅白喜事啊什麼的都會去幫忙。不分彼此,沒有遠近,

現在社會在發展,年輕人的交流方式現在也有很多,微信呀,QQ啊什麼的,現在年輕人的思想也不像以前老人的一些思想,性格也比較獨立,有個性,有些農村人可能也不像以前那麼樸實了,比如你在城裡混的好的話,有一些農村親戚就會蜂擁而至,如果混得不好,即使你去他們家,也會遭白眼的,這就是殘酷的現實。

畢竟老人和現在年輕人的處事和。說話方式都不一樣。


敬想好事兒


大家好!關於這個問題就以我本人為案例,來訴說為何現在的年輕人覺得親戚很煩!我身上發生過得事情,也許你們曾經也遇到過,大家可以對號入座即可。

我是一個94年的農村小夥,未婚,當代“單身犬”一名。

每當過年的時候,我最不喜歡的就是去親戚家拜年,在那裡被他們問東問西,讓我很是反感!

情景還原

親戚:"小周,在哪兒工作啊?"

我道:"沒在哪兒,瞎混唄"

親戚:"咋能瞎混呢,現在多大了,咋還不成家啊?"

我道:"這不是,還沒碰到合適的的嘛"

親戚:"小周啊,這可不行,現在女娃子少,要抓緊,你看看跟你同齡的幾個,老臭蛋,狗勝子,二娃子混的都不錯,孩子都能上街跑了"

我道:沉默不語......

最後被問煩了,只能借上廁所的機會出去抽根菸,緩解一下自己的心情!其實剛才上面那一段話只是生活中的一段小插曲,它反映了很多當代年輕人的心態。

另外,現在的農村親戚,有多少是和諧的;在外人眼裡看似風輕雲淡,其實內部已經暗藏波濤;總之家家都有難唸的經,都是各自過各自的。

說實話,像我們農村的這些年輕人,壓力真的很大,結婚相當於扒父母一層皮。誰家孩子結婚,不都是欠一身債!最後還是父母一點一點還債。

反正我就是這樣,有時候就很討厭,我周圍的鄰居和親戚對我問這問那,心裡卻很排斥,難道問點別的不行嗎?其實我知道是什麼原因造成的:1我沒錢 2我沒車 3 我買不起家屬樓 4 我沒女朋友 5 我沒有一個正式而體面的工作。試問:還有誰!


有聲的三農


對於農村的親戚,為什麼有些老一輩人覺得很親近,一些年輕人覺得很煩?

2017年的十一長假,沒有帶著家人去旅遊,趁此機會回老家祭祖。臨出發的頭幾天,母親就張羅著買禮物,幾天之內就運回一大堆,不外乎一些穿的戴的。扳著指頭計算,唯恐少了一位親戚的禮物,說寧肯落(la)一屯,也不落一鄰。那幾天母親嘴裡幾乎天天唸叨著七大姑八大姨、三嬸四舅媽…

萬事俱備,只等我放長假,看到母親心急火燎的樣子,就知道她出來十幾年還沒有淡漠鄉情親情,好像對鄉情、親情,越來越濃重。


出發的頭一天晚上,母親興奮的半宿沒睡覺,妻子卻提前聲明:“我可不去,我受不了,鄉下的親戚過於熱情。”其實我也不願意讓她陪著去,因為我答應過母親十一黃金週就在家鄉過。妻子一個土生土長的城裡人,在農村蹲上七天,還不當成蹲拘留所才怪呢!這也正遂我母子心意~只要她不去,我們在哪裡能多呆幾天。

省城到鄉下也就是五個小時的路程,剛走不到一個小時,母親就開始接電話,都是問:走到哪了?下一句就是:先到誰家?



這一路上母親除了接電話就問我啥時能到,母親歸心似箭,這就是鄉情、親情所致吧!

第一站定到老姨家,越到家門口,母親的電話響得越頻繁,我都覺得心煩意亂。

車還沒等停到老姨家門口,屋裡就跑出幾十個人,我的媽呀,都在這裡迎接呢!其中還有我不認識的。

有幾個上來攙母親的,其餘的親戚都搶著拿東西。

出於禮節我也去幫著拿東西,可是七大姑八大姨們齊聲喊:“別伸手,開一道車了,怪累的。”親戚們的熱情,我有點心慌。

一進到屋裡,映入眼簾的是地下炕上擺滿了幾大桌子豐盛的好吃吃。

天啦嚕,真夠熱情的,進屋就開飯。母親開始和親戚們轉著圈的輪流噓寒問暖,而我卻盯上了桌子上的那些豐盛的下酒菜。然後只是敷衍幾聲,坐到一邊抽菸喝茶,悶不作聲。

母親和親戚們嘰嘰喳喳的說個沒完,這噪音都容易把房蓋抬起來。忽然,老姨喊了一嗓子:“光顧嘮了,忘吃飯啦!

這時母親的目光,貪婪的盯到了飯桌上美味。其實我們城裡什麼好吃的沒有,母親望著的只不過是滿滿的一桌子的鄉情和親情。

在老姨家的第一個夜晚,老姨和母親幾乎一宿沒閤眼,嘮到天亮。

接下來就是各家排號會餐,那幾天家鄉的土特產,快把我吃吐了,一天三頓不外乎雞鴨鵝豬牛羊肉,還有山珍,一點青菜都不給我吃。於是我張羅著要回家,這是第五天,我是咬著牙堅持的。

母親看我歸心似箭,無奈的上車回家。為這個老姨當場罵了我:死孩子就不陪你媽多呆幾天,她都沒呆夠。

親戚們聽到我們要回家,於是有挎筐的,跨欄的,有端盆兒的,還有拎著雞鴨鵝的……一轉眼我的後備箱裝得滿滿的。我心裡想我們城裡什麼沒有,至於帶這些東西嗎?而母親只是熱淚盈眶的來者不拒。

親戚們站在大路上,望著我們走遠…

母親在這一路上無話,除了接親戚電話的問候。此時我突然想到,親戚們的禮物不僅僅是雞鴨鵝蛋…那是一顆顆飽含著鄉情和親情的心!

我默默的下決心,明年十一長假,還帶母親回家鄉,我脫口而出:“媽,明年咱帶上全家一起回來…”母親欣慰的笑了!

可是哪有明年?母親回到家半年以後,心臟病突發永遠的離開了我們!

今年的十一長假,我不知怎樣熬過來的,我只是責備自己,去年為什麼不陪媽媽多呆幾天。

自從母親去世,家鄉的親戚們,好像都疏遠了我。我不怪他們,其實是我原來疏遠了他們,是我不珍惜鄉情、親情!


手機用戶明月當我頭


古話說的好,老人心在兒女上,兒女心在石頭上,世道變了,人心壞了,手機普遍了,,親戚朋友,都變了,人情淡了,

手機成了年輕人的戀愛了,老人親戚都不認了,

老人說話,不管用了,年輕人都變了,

當今社會,手機就是男人的惹事生非武器,也不是女人半夜三更,涼肉,勾引男人消費的武器了,


曹元娃


老一輩的是互相幫扶過來的,年輕人遇到事情都是朋友幫忙。

老一輩做事基本都沒有太大差別,都能聊上兩句,年輕人做事隔行如隔山,能簡單說知道做什麼的,但是繼續聊就不可能了。

老一輩的年代明星少,大家都知道,年輕人的時代明星多大家不都一定能認全,有喜歡動漫的,喜歡小說的,喜歡搖滾的,喜歡明星的等等,找個能敞開了聊的真不多。


小橋古銅


主要還是因為我們年經人的價值觀和老一輩的有點差異


IGYMHPDACM


這是社會問題,年輕人都在城市裡生活結觸親戚機會少,生活壓力大,社會發展快和年紀大的有代溝,改革開放使人變的自私自利一切往錢看。只有利益關係……


凡夫俗子194055342


久常不來往,有些還不認識呢,人常說:遠親不如近鄰就是這個道理。


李增喜3


對於老一輩的農村親戚老人為什麼覺地親,因為老一輩的根在那裡,所以覺地親。而年輕人不知自己的根在那裡,所以不覺地親。在外幾代都不應忘記自己的根。


溫侯23


老年人常年門開著一個村子的人都親熱認識,青年人整天門關著住對門都不認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