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农村的亲戚,为什么一些老一辈的人觉得亲热,一些年轻人觉得很烦?

聚焦三农热点说


在过去来说,老人们都会觉得农村人比较淳朴,实在,以前的交流方式就是和村里的亲戚走动走动,聊聊天儿,互相说一下自己的心里话,就会感觉心情特别的好,相互之间也没有约束感和距离感,以前的亲戚就像家人一样,如果家里有什么红白喜事啊什么的都会去帮忙。不分彼此,没有远近,

现在社会在发展,年轻人的交流方式现在也有很多,微信呀,QQ啊什么的,现在年轻人的思想也不像以前老人的一些思想,性格也比较独立,有个性,有些农村人可能也不像以前那么朴实了,比如你在城里混的好的话,有一些农村亲戚就会蜂拥而至,如果混得不好,即使你去他们家,也会遭白眼的,这就是残酷的现实。

毕竟老人和现在年轻人的处事和。说话方式都不一样。


敬想好事儿


大家好!关于这个问题就以我本人为案例,来诉说为何现在的年轻人觉得亲戚很烦!我身上发生过得事情,也许你们曾经也遇到过,大家可以对号入座即可。

我是一个94年的农村小伙,未婚,当代“单身犬”一名。

每当过年的时候,我最不喜欢的就是去亲戚家拜年,在那里被他们问东问西,让我很是反感!

情景还原

亲戚:"小周,在哪儿工作啊?"

我道:"没在哪儿,瞎混呗"

亲戚:"咋能瞎混呢,现在多大了,咋还不成家啊?"

我道:"这不是,还没碰到合适的的嘛"

亲戚:"小周啊,这可不行,现在女娃子少,要抓紧,你看看跟你同龄的几个,老臭蛋,狗胜子,二娃子混的都不错,孩子都能上街跑了"

我道:沉默不语......

最后被问烦了,只能借上厕所的机会出去抽根烟,缓解一下自己的心情!其实刚才上面那一段话只是生活中的一段小插曲,它反映了很多当代年轻人的心态。

另外,现在的农村亲戚,有多少是和谐的;在外人眼里看似风轻云淡,其实内部已经暗藏波涛;总之家家都有难念的经,都是各自过各自的。

说实话,像我们农村的这些年轻人,压力真的很大,结婚相当于扒父母一层皮。谁家孩子结婚,不都是欠一身债!最后还是父母一点一点还债。

反正我就是这样,有时候就很讨厌,我周围的邻居和亲戚对我问这问那,心里却很排斥,难道问点别的不行吗?其实我知道是什么原因造成的:1我没钱 2我没车 3 我买不起家属楼 4 我没女朋友 5 我没有一个正式而体面的工作。试问:还有谁!


有声的三农


对于农村的亲戚,为什么有些老一辈人觉得很亲近,一些年轻人觉得很烦?

2017年的十一长假,没有带着家人去旅游,趁此机会回老家祭祖。临出发的头几天,母亲就张罗着买礼物,几天之内就运回一大堆,不外乎一些穿的戴的。扳着指头计算,唯恐少了一位亲戚的礼物,说宁肯落(la)一屯,也不落一邻。那几天母亲嘴里几乎天天念叨着七大姑八大姨、三婶四舅妈…

万事俱备,只等我放长假,看到母亲心急火燎的样子,就知道她出来十几年还没有淡漠乡情亲情,好像对乡情、亲情,越来越浓重。


出发的头一天晚上,母亲兴奋的半宿没睡觉,妻子却提前声明:“我可不去,我受不了,乡下的亲戚过于热情。”其实我也不愿意让她陪着去,因为我答应过母亲十一黄金周就在家乡过。妻子一个土生土长的城里人,在农村蹲上七天,还不当成蹲拘留所才怪呢!这也正遂我母子心意~只要她不去,我们在哪里能多呆几天。

省城到乡下也就是五个小时的路程,刚走不到一个小时,母亲就开始接电话,都是问:走到哪了?下一句就是:先到谁家?



这一路上母亲除了接电话就问我啥时能到,母亲归心似箭,这就是乡情、亲情所致吧!

第一站定到老姨家,越到家门口,母亲的电话响得越频繁,我都觉得心烦意乱。

车还没等停到老姨家门口,屋里就跑出几十个人,我的妈呀,都在这里迎接呢!其中还有我不认识的。

有几个上来搀母亲的,其余的亲戚都抢着拿东西。

出于礼节我也去帮着拿东西,可是七大姑八大姨们齐声喊:“别伸手,开一道车了,怪累的。”亲戚们的热情,我有点心慌。

一进到屋里,映入眼帘的是地下炕上摆满了几大桌子丰盛的好吃吃。

天啦噜,真够热情的,进屋就开饭。母亲开始和亲戚们转着圈的轮流嘘寒问暖,而我却盯上了桌子上的那些丰盛的下酒菜。然后只是敷衍几声,坐到一边抽烟喝茶,闷不作声。

母亲和亲戚们叽叽喳喳的说个没完,这噪音都容易把房盖抬起来。忽然,老姨喊了一嗓子:“光顾唠了,忘吃饭啦!

这时母亲的目光,贪婪的盯到了饭桌上美味。其实我们城里什么好吃的没有,母亲望着的只不过是满满的一桌子的乡情和亲情。

在老姨家的第一个夜晚,老姨和母亲几乎一宿没合眼,唠到天亮。

接下来就是各家排号会餐,那几天家乡的土特产,快把我吃吐了,一天三顿不外乎鸡鸭鹅猪牛羊肉,还有山珍,一点青菜都不给我吃。于是我张罗着要回家,这是第五天,我是咬着牙坚持的。

母亲看我归心似箭,无奈的上车回家。为这个老姨当场骂了我:死孩子就不陪你妈多呆几天,她都没呆够。

亲戚们听到我们要回家,于是有挎筐的,跨栏的,有端盆儿的,还有拎着鸡鸭鹅的……一转眼我的后备箱装得满满的。我心里想我们城里什么没有,至于带这些东西吗?而母亲只是热泪盈眶的来者不拒。

亲戚们站在大路上,望着我们走远…

母亲在这一路上无话,除了接亲戚电话的问候。此时我突然想到,亲戚们的礼物不仅仅是鸡鸭鹅蛋…那是一颗颗饱含着乡情和亲情的心!

我默默的下决心,明年十一长假,还带母亲回家乡,我脱口而出:“妈,明年咱带上全家一起回来…”母亲欣慰的笑了!

可是哪有明年?母亲回到家半年以后,心脏病突发永远的离开了我们!

今年的十一长假,我不知怎样熬过来的,我只是责备自己,去年为什么不陪妈妈多呆几天。

自从母亲去世,家乡的亲戚们,好像都疏远了我。我不怪他们,其实是我原来疏远了他们,是我不珍惜乡情、亲情!


手机用户明月当我头


古话说的好,老人心在儿女上,儿女心在石头上,世道变了,人心坏了,手机普遍了,,亲戚朋友,都变了,人情淡了,

手机成了年轻人的恋爱了,老人亲戚都不认了,

老人说话,不管用了,年轻人都变了,

当今社会,手机就是男人的惹事生非武器,也不是女人半夜三更,凉肉,勾引男人消费的武器了,


曹元娃


老一辈的是互相帮扶过来的,年轻人遇到事情都是朋友帮忙。

老一辈做事基本都没有太大差别,都能聊上两句,年轻人做事隔行如隔山,能简单说知道做什么的,但是继续聊就不可能了。

老一辈的年代明星少,大家都知道,年轻人的时代明星多大家不都一定能认全,有喜欢动漫的,喜欢小说的,喜欢摇滚的,喜欢明星的等等,找个能敞开了聊的真不多。


小桥古铜


主要还是因为我们年经人的价值观和老一辈的有点差异


IGYMHPDACM


这是社会问题,年轻人都在城市里生活结触亲戚机会少,生活压力大,社会发展快和年纪大的有代沟,改革开放使人变的自私自利一切往钱看。只有利益关系……


凡夫俗子194055342


久常不来往,有些还不认识呢,人常说:远亲不如近邻就是这个道理。


李增喜3


对于老一辈的农村亲戚老人为什么觉地亲,因为老一辈的根在那里,所以觉地亲。而年轻人不知自己的根在那里,所以不觉地亲。在外几代都不应忘记自己的根。


温侯23


老年人常年门开着一个村子的人都亲热认识,青年人整天门关着住对门都不认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