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喜歡過的哪些食物令你一直念念不忘?

沁園春001


有食便是福

笑天

我的童年經歷了七八十年代,那是農村大變革的一個時期。今天,藉此機會和朋友們聊一聊那個時期的生活吧。

首先說一說七十年代的生活吧。“紅薯湯,紅薯饃,離了紅薯不能活。”這是那個現代真實的生活寫照。因為當時還是生產隊,吃大鍋飯,生產力低下,幹好幹壞一個樣,靠工分吃飯。人們勞動積極性也不高,生產條件也很差。小麥產量每畝也就六七十斤吧,繳了公糧,留了種子,分到每家也就幾十斤不等吧。你想吃白麵饃,是可想而知了。那是春節招待親朋的極品。而紅薯的產量相對小麥來說,當時就能達到四五百斤吧。由於它產量相對較高,所以就成了我家鄉生產的主糧。每年春紅薯下來了,為了好保存,用特製的推子把大的切成薯幹,撒到野地裡曬乾了存起來。可以經鋼磨打成面做湯,蒸饃,這就是紅薯湯,紅薯饃了。這是青黃不接時的上等食物。那時的窩窩頭和紅薯麵條是我至今難忘的美味。當時我們吃饃時曾興奮地唱著:“窩窩頭,沾辣椒,越吃越上膘。”

當時的食物除了薯湯和紅薯饃之外,便是紅薯了。當時有這樣一個口頭禪:“這院到那院,都是紅薯飯;這門兒到那門兒,都是紅薯娃兒。”那時的蒸紅薯是我童年的美味佳餚,至今讓我回味無窮。

憶苦思甜,感謝黨。是黨的改革開放的好政策,讓數億農民過上了幸福的生活,吃上了白麵饃!


用戶1766509039550


我是80後,記得小時候還沒有那麼多花樣新鮮的食物。

念念不忘的食物我記得的第一種就是小時候每天上學前吃的早飯。那時候家在農村,早晨大人都忙著幹活,我們上學走得早,每天的早飯就是在大鍋裡用漏勺撈出的高粱米飯,趁著剛撈出的熱氣拌上豬油、豆腐、醬油、很香,吃完後再用勺子撈點高梁米飯上邊的那一層帶著米皮的粥,喝一大口,肚子暖暖的去上學。現在再回家想吃是不可能了,家裡好久不煮高粱米飯了,也不怎麼煉豬油了,各種各樣的大豆油,誰家還煉豬油啊。早餐也多種多樣了,沒人願意單一的吃高梁米飯了。

第二種就是一種叫做花生粘的花生,小時候每天都有5毛錢的零用錢,然後放學就跑向小賣店,買5毛錢的花生粘,小賣店的阿姨就給我們數粒兒,我記的好像是1毛錢6個,我總是把5毛錢都花了,用手接一大把,放在衣服兜裡,一邊往家走一邊吃,到家了,也差不多吃沒了,滿口香甜的味道,讓我每天都盼著放學買花生粘。

這兩樣食物現在我也總是張羅著吃點,但是感覺沒有小時候好吃了,小時候真的很容易滿足啊!




馬小京愛美食


在那個食物貧乏的年代,感覺母親做的什麼飯菜都很好吃,只要能填飽肚子就行。至今能讓我念念不忘的是母親做水餃,在我童年的時光中,稱得上最好吃的了。如今,她老人家己離我們而去,再也享受不了她親手包的水餃的味道。還有一種食物,那就是門前長的烏酸棗,每年到了夏天,那棵樹幾乎成了我的天堂,一放學回來,放下書包,就爬上了樹,享受著大地給予的美味,真是令人難忘。現在到處開發,再也見不著曾經的烏酸棗了。還有河中的魚,的確味道鮮美,現如今,空氣,大地,水質到處汙染了,吃什麼都覺得味道不爽。何時能還我們一個美麗自然環境,吃上那可口的食物。





原野之上105


你是不是也經常聽周邊的人,說這樣的一句話:

“現在的黃瓜、西紅柿、綠葉菜,都吃不出小時候的味道了。”

這樣說的人越來越多,就會讓我們不禁陷入沉思,開始琢磨這麼兩個問題:

1. 童年時期物資缺乏,獲得食物後那種滿滿的幸福感,會影響我們對味道的印象嗎?

2. 現代種植的瓜果蔬菜,質量真的不如從前了嗎?

很多人的腦海裡或許總會出現這樣一幅畫面——

在一個特別熱的夏天,穿著一件“二股筋”,腳踩一雙透明塑料涼鞋,走在正午滾燙的水泥地上去串門,小夥伴的媽媽順手從水池裡摸出一顆西紅柿,一切兩半,遞給我們。迫不及待地放入嘴裡大嚼起來,一瞬間口腔裡滿滿的酸甜汁水。

回想起來,覺得那時候的西紅柿的香氣很像下過雨後草地散發出來的草香,記憶非常深刻。

不可否認的是,小時候吃東西的感官的確會受到情感的影響,導致印象和記憶更加深刻,在現在物質豐盈的時代裡,我們更懷念的可能是童年。

我們再來看看第二個問題:現代農業生產中大量使用的化肥、農藥和催熟劑,這些都是導致果蔬味道大打折扣的原因。

可能有的小夥伴會問,現在農業技術這麼先進,難道會出這種問題嗎?

其實,在現代化農業市場機制的推動下,主要解決的問題並不是提高質量,而是培育出單產量高、抗病能力強、耐存儲的農作物。通用手法是在上一代農作物的基礎上進行嫁接,但是經過嫁接的品種在延續幾代之後優良基因越來越差,慢慢就沒有了食物原本的味道。

比如之前小7就吃到過一根顏色綠油油,但是嚼著像冰塊般口感卻毫無味道的黃瓜,只能選擇默默接受。

我們不斷懷念過去,其實也是對現狀的不滿吧。

尋根溯源,有沒有辦法讓我們還能吃到“小時候的味道”呢?

當然是有的!(不然我來回答這個問題幹嘛!)

7FRESH北菜園系列蔬菜

小時候的味道系列一定要了解一下:

北菜園杜絕了化肥、農藥、激素和添加劑的使用,讓蔬菜自然生長成熟。還原蔬菜本真味道,保障了有機蔬菜從源頭到餐桌的新鮮、健康和品質安全。

源頭有機,在良好的空氣、水、土壤環境的自然生態環境中選擇具有獨特地理環境和氣候優勢的地方作為有機種植基地,通過緯度、氣候、海拔等自然環境來調節產品種植,實現有機食品的品質優化和持續供應。

採用有機飼養的奶牛或蛋雞的糞便與有機種植的作物秸稈經過發酵形成的有機肥,杜絕了病蟲害傳染源,同時避免了重金屬等有害物質的汙染,還能形成自然可循環的生態系統。

讓蔬菜自然生長,還原蔬菜本真味道。

◆ ◆ ◆ ◆ ◆

我還專門整理了一份

“兒時味道回憶”單品推薦

建議大家直接生吃,細品慢嚼

北菜園有機西紅柿

北菜園有機水果蘿蔔

北菜園胡蘿蔔

京東7FRESH有售~~~~


7FRESH官方


在我們那裡每到八月十五各家都會烙幹餅,所謂幹餅就是用白麵和麵,裡面放鹽,芝麻,和硬點分成如雞蛋大小的份,然後用擀杖把麵糰壓薄放熱鍋裡幹烙,不用放油,兩面烙微焦拿出再烙下一張,最後把烙好的餅放涼裝袋存放,此時的烙餅還不好吃,想吃的時候,等做飯的時拿一張放在灶臺裡面,用灶臺裡的餘熱去烤烙餅,餅烤熱後拿出放冷,那種口感,脆,酥,香,百吃不厭。今年回去有幸在縣城看到,就買了幾張,可吃到嘴裡的感覺卻超出了我的想象,不是那種味道,感覺好難吃。



老四話吧


偷人家的地瓜,在樹林裡烤著吃,都烤糊啦,也覺得好吃。偷附近的西瓜,人家在後面追,自己抱著西瓜在前面跑,跑不動,要看見被捉住啦,只好丟掉西瓜,繼續跑。瓜都沒熟,就是覺得好吃。發小一起吃的是氛圍。。



背菜刀的混混


小時侯,吃過的花生,糖糕,魚肉每一樣都能甜甜的回憶,那時的天,湛藍,那時水清澈。



hhh140212101


小時候感覺什麼食物都好吃,特別是媽媽親手包的餃子,永遠都是最好的!現在長大了,一直漂泊在外,媽媽年紀大了也做不動了,自己偶爾也學著做些吃,卻沒有了家鄉的味道,所以很懷念家鄉的一切!



嚮往幸福的人


小時候吃的零食現在難忘的其中之一必須是辣條啊!現在的辣條吃不出小時候的味道,我在超市買的辣條都又甜又鹹又辣的,味道太雜又太怪。

還有一個零食是日本豆,小時候吃著可好吃了。還有一個零食名字叫唐僧肉呢!哈哈哈大白兔奶糖也是小時候喜歡吃的。

還有田裡面的野菜野果也都很好吃


玉美人廣場舞


外婆不怎麼會做飯,但很會熬粥,很懷念那種味道,現在只能在記憶裡回味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