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玩“蹺蹺板”?商品債券之間有根“繩”

□本報記者 張勤峰

同樣是面對美元貶值,週四,債券市場積極響應,商品市場則表現冷淡,走勢迥異。分析人士指出,10月以來商品與債市之間再次迴歸傳統的反向變動關係,主因在於市場對明年經濟悲觀預期較為一致以及通脹預期的下降,短時間內這種反向表現可能會延續。

不只是股債蹺蹺板

最近“股債蹺蹺板”現象引起不少關注,但其實,商品和債券市場的“蹺蹺板現象”也很明顯。

10月中下旬以來,在油價下跌帶動下,國內商品市場走出一輪明顯的熊市行情,Wind商品指數下跌了將近10%。9月下旬以來,債券市場代表性的10年期國開債收益率則從接近4.3%的位置快速下行至最低3.87%,上演了下半年以來最凌厲的牛市行情。

週四,即便是面對美元貶值這一共同利好,商品和債券仍表現出較強反向特徵。受美聯儲主席鮑威爾鴿派講話影響,週三美元指數大跌0.5%。作為國際大宗商品的結算貨幣,一般來說,美元走軟對商品價格會形成向上刺激。但週三商品反應冷淡,國際油價不改跌勢。週四,我國商品期貨市場也是跌多漲少,大類指數中,能源、農副產品、化工跌幅居前。

債券市場則漲聲一片。週四,10年期國債期貨T1903合約高開高走,收盤上漲0.18%。銀行間市場上,10年期國開債活躍券180210成交利率從3.875%一路下行至3.81%,下行超過6基點,單日下行幅度為近兩週最大。

基本面就是那根“繩”

研究人士指出,商品期貨與債市之間往往具有較高的聯動性,通常情況下,商品價格與債券收益率走勢之間表現為正相關,與債券價格之間表現為負相關,即債券收益率下行(價格走高)時,商品價格走低,而債券收益率上行(價格走低)時,商品價格走高。

從邏輯上看,經濟和通脹預期是導致債市與商品價格走勢相反的主因:債券價格上漲通常反映市場對經濟下行的擔憂及低通脹的預期,商品價格則恰恰相反。當然,在現實生活中,影響債市和商品價格變動的因素有很多,因此二者價格走勢並非始終相反。

最近兩者價格的負相關性明顯增強,因為基本面的這條邏輯強化了——大宗商品價格大幅下跌,反映了市場對全球經濟增長放緩的憂慮增強,而經濟趨弱、商品跌價,削弱了通脹預期,從而提振債券表現。

不少市場人士認為,不管鮑威爾是出於何種考慮,調整了措辭,但美國經濟見頂的跡象在增加,客觀上要求美聯儲適時調整策略。這一背景下,週四,商品繼續下跌而債市明顯上漲就不難理解,因為背後的邏輯都來自對經濟增長和通脹的預期變化。

中金公司固收研究認為,短時間內商品與債券的反向表現可能仍會延續,債牛的趨勢不會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