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提出來“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的專家,現在怎麼樣了?在做什麼?

yx李子龍


提出這個問題的同志,對這個觀點估計有看法。提出該觀點的專家早已去世。

1.著名教育家陳鶴琴主要研究領域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句話是著名教育家陳鶴琴提出,陳老(1892年3月5日~1982年12月30日),中國著名兒童教育家、兒童心理學家、教授。中國現代兒童教育之父。主要從事兒童教育及兒童心理研究。

兒童,可塑性太強,頭腦比較單純。人之初,性本善。猶如一張白紙,好寫最新最美的文字,好畫最新最美的圖畫。

2.教育理念適用範圍

相對來說,教育兒童有理由提出“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的教育理念。我想陳老先生主要針對兒童教育提出這句話的,並推廣到青少年教育當中。該理念反映的是學生觀,任何學生作為教育對象,首先要承認他是可以教育的,是可以通過教育使他成長進步的,不是朽木頑石,是可以加工雕琢的。

3.預設的職業目標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應是教師孜孜以求的職業目標,學無止境。這句話可以推出其它一些難為人的話,如,沒有管不好的教師,只有不會管的校長,再如難為公安部門的,沒有破不了的案,只有不會破案的人,等等。這些都對,但都是噎人的話,因為一般人探索不到那個程度,悟不到那個地步。

學生是有差異的,擅長的方面是不同的,不能只用文化成績這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學生。這也是因材施教的要求。

教好學生,並不是學生成績一樣好,只要有進步就行。文化成績沒有進步,其它好的方面有提高,這也是能教好的表現。各位教師教育教學水平參差不齊,每位教師要正確認識自己和評價自己,千萬不能把自己看成專家,容不得別人意見及期待。

4.嚴以律己,寬以待人

對別人意見要本著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的態度,把別人的合理要求當成自己努力方向。對別人提意見,應首先把該人當成普通人,按普通人標準提意見要求;對自己則要求高一些,如領導就不能用‘’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批評人,可以用‘’沒有管不好的教師,只有不會管的校長‘’要求自己。嚴以律己,寬以待人。

各級領導與家長也不能求全責備教師。你不能要求縣級醫院醫生水平達到省級醫院醫生水平,你不能要求縣級普通教師人人達到專家水平。再說學校開設的學習科目不是能符合每個學生的個性發展,學校考察老師主要是幾門文化成績。老師對學生品德教育如何,學校都很少考慮,還談其它方面?考什麼重視什麼。有些學生擅長方面確實得不到發展。家長、環境也是教師,這些有可能影響學校教育,甚至抵消學校教師教育成效。

教育部門領導,還要知道,學生年齡越大,問題學生教育難度越大,不能一概而論。再說,現在教學質量要求越來越高,比文化成績,也降低了對雙差生的精力投入。

歡迎大家發表不同意見!


強富美高悅


我們讀初中時就過聽政治老師講這句話,距離現在已經四十多年了。回想起當時政治老師說教的情景,還真有充滿自信,口沫橫飛的感覺。他的話裡有話是說明每個學生都能教好、學好,如果學生學不好就是老師的問題了。後來我們班上的一個做壞事屢教不改的學生,在拘留所裡領了回來。開會探討時那犯錯學生誠懇地作了檢討。但是,那個政治老師作總結時又開始眉飛色舞,他說:"蒙小童同學知錯能改,將會從哪裡跌倒就從哪裡爬起來。我們歡迎他回到校園,並盼望他能和我們一起共同進步,將學習成績趕上來,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然而,一個月之後,那個叫蒙小童的又再次犯事進了拘留所,而那個政治老師也幫不了什麼忙,只有委託班主任去交涉。現在,那政治老師死嘍,那個蒙小童也由於喝酒傷了肝早早就離世嘍。

隨口的說話其實幾乎人人都可以說,除了那句"沒有教不好的學生"之外,還有,"只要你肯去發達,就不可能存在不發達的人"。"只要你肯去做老闆,就一定能成為老闆"。這不是廢話嗎?


偉大詩歌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句話是有時代背景的,放在今天並不合適。

這句話是民國教育大家陳鶴琴先生提出來的。那個時代的孩子,本身就有良好的家教和修養,再加上傳統儒學尊師重道的影響,上學之前基本已經有了完善的道德觀念和自我修養,每個人都尊重知識,尊重老師,如飢似渴地學習。這裡的“好”指的不僅是成績,而是因材施教,兼顧思想品德的培養。

但是這句話卻被有些人拿來亂用,以此將推卸責任給教師們。殊不知,子女的人生第一導師是父母,其次才是學校和社會。而現在有些父母,自己玩手機,卻要孩子專心學習;自己虐待老人,卻要孩子孝敬自己;自己滿口粗話,卻要孩子講文明禮貌;自己貪小便宜,卻要孩子誠實;自己說話不算數,卻要孩子說到做到……還有那種溺愛孩子,最後卻把孩子養成白眼狼的……老師一批評孩子就到學校瞎胡鬧的……

另一方面,當今社會,都是以物質衡量一個人的成功與否。物質欲橫流,嚴重影響了很多人。對孩子和教育界也有一定衝擊。

再加上體制問題,各種論文、考核、績效……還有不顧國情的將西方教育照搬照抄的某些磚家,怎麼可能全都教好?

陳老在那時代說這句話是為了鞭策那個時代的同行盡心盡力。但今天胡亂引用這句話的人,卻是別有用心。


心理社工師約納


不該出生的雜種,不知坑了多少教師,

如果教育萬能,哪還要軍隊、警察等國家機器幹啥?

該把全世界的的軍隊、警察都撤了,都去辦教育!?


快樂就好67322


這是一句屁話,是混帳話,這世上確實存在不會教的老師,當然也存在教不好的學生。一個班級幾十個學生,出了一個小偷或者出了個殺人犯,其他學生都比較優秀,你能說這個老師不會教學生吧,


陸爸爸和柳媽媽


這句話是這樣說的:“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出自著名教育家陳鶴琴老先生,這應該是他的重要教育理念之一。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反映的是學生個體的可塑性,學生都是可以“教好”的。

“只有不會教的老師”,是對教師教育方法,教育藝術的激勵,要求教師不斷提高教育教學水平。

有點類似於古代孔子的教育理念:因材施教,學生的個體千差萬別,教師的教育理念應該體現因人而異,因材施教的個性化教學。

陳鶴琴先生本意是學生具有多方面可塑性的,要善於激發學生的潛能,把學生培養成他自己本來的樣子。

陳先生說的教好不是整齊劃一的分數,而是各種特長。比如有體育潛能的就培養他體育特長,有寫作潛能的就培養他寫作特長。發揮了自己的潛能每個人都成了有特長、有優點的好學生。

這句話是被行政領導斷章取義,拿著來教育老師的,從此以後行政領導手中就有了大棒。從此以後每次培訓都是這句話,責怪學校老師沒把學生教出一樣的成績。

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中,教師很難做到因材施教,因為現在的教育是班級教育,就像工廠的流水線一樣,每個教師都有自己的教學任務,每個班都有幾十個學生,不可能根據學生特點的不同而採用不同的教學方法,這是不現實的。

陳鶴琴老先生出生在19世紀末,是20世紀著名的兒童教育家,那個時代,他認識到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希望以這句話為動力,促進教育的發展進步,也是具有時代的前瞻性。


寶雞賈建勇


說這話本就是沒有腦子,這句話本身就是個偽命題!幾千年前大教育家孔聖人他老人家就曾經說過:朽木不可雕也!而且我們普通人都知道:人的智力是分成三六九等的!有聰明絕頂的更有近乎痴呆的(當然也有就是痴呆的),把那些近乎痴呆的給他教教看!普通人都知道的道理作為專家不可能不知道,大概是在某種情景下的特殊言論!但是就是這樣,作為有大影響力的越不能隨便說話,更加不能說滿話甚至過頭話!因為你一說,就有很多沒腦子的拿來用,來教訓他人!以至以訛傳訛,錯誤越來越嚴重!

現在大家都知道這句話是錯的,但是他已經毒害了多少代老師了!是老師捱罵的逐多理論中殺傷力最大的一句,因為它是教育專家說的!


315維權行動


這句話本身就是錯誤的,從邏輯上也根本說不通,

在現實中,學生和老師之間不是一對一匹配的,老師在教學中第一要照顧全班的平均水平,第二,要保證對學生的公平,對某位學生搞特殊化,無論這個學生學習好壞,對其他學生都是不公平的,

所以個別學生學習的好壞跟老師的教學並沒有直接的關係。所以看一個老師教學的好壞,更主要看他學生的平均水平如何,

而一個學生,如果沒遇到合適的老師,或者說這個學生的學習,跟大多數同學,學習方式並不一致,那麼要想改變這個學生的學習問題,對他來講就需要付出更多的學習成本,尋找一個適合自己的老師,或者,找一個老師為他定製一種教學方法,這在現在的班級教學顯然是無法實現,

所以只有在一對一教學的情況下,學生的學習成績才語,老師是直接相關的,但這是一個相互匹配的問題,並不是一道是非題,一對一授課中,如果一個老師教不好一個學生,只能說這個老師和這個學生不匹配,並不能說明這老師水平不好,就好比一個足球教練有自己熟悉的戰術和方法,並不適用每支球隊和每個隊員,所以這是一個雙向選擇的過程,並沒有,好壞之分,

老師和學生之間相互匹配了,就會比較多比較好的學習效果,

但是如果學習效果不好,那肯定是沒有匹配好,但是,這並不能說明老師或者學生有問題,


胡楊書屋


這句話嚴重違背了教育規律和教育現實。


阿楊161


如果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那是不是也可以說沒有治不好的病,只有不會治病的醫生。沒有破不了的案,只有不會破案的警察......這不一派胡言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