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給孩子穿別人送的舊衣服,是好事還是壞事?

糖紙吳柿子


我自己是穿別人的衣服長大的,我媽不管男孩女孩大人小孩的只要我能套上就拿回來給我穿。記得有一次穿男孩子的鞋子被人笑了一天;還有一次我媽拿她嫌小的衣服給我,我趁她不注意穿了另外的一件沒幹的衣服去上學了;有時候能穿的衣服洗了,為了不穿那些可怕的衣服鞋子,我能花一個晚上把洗的那件衣服或者鞋子弄乾了,當然只是看起來幹,本質還是潮的,經常過年都沒有新衣服,然後我就哪都不願意去……我家並沒有窮到那個程度,只是我媽就願意讓人這麼覺得,除了衣服,別的方面也是一樣的,所以從小就特別自卑。所以我從小就很少給女兒穿人家的舊衣服,除非是人家比較新的,款式我也喜歡的,現在她有點懂事了,就沒再穿過別人的了。給孩子買衣服是我的生活樂趣,我希望她從小就是自信開朗的,盡我所能給她最好的。也許我有點虛榮了,但我也沒有打腫臉充胖子,只是在自己能力範圍內,我能做到,為什麼不能給孩子好一點的?


心心念念冷冷清清


我也會給孩子穿別人送的舊衣服,這個不存在是好事還是壞事,關鍵看是否合適就可以了。

我就遇到過這樣一個熱心的婆婆,婆婆的孫子跟我家大寶差不多大,有幾次遇到婆婆,她都會跟我說:我家孫子有好多衣服,都沒怎麼穿,我拿給你家小寶穿吧。每次我都不好意思直接拒絕婆婆,於是只能說:好啊。而且婆婆還非常積極的馬上就回家把衣服拿過來了,有時還會拿一雙孫子穿不了的鞋子,當然婆婆拿的衣服和鞋子都是洗過的,看上去還是挺乾淨的。但我家小寶是女兒家,每次把這次東西拿回家後,我會先看看顏色、樣式等是否適合女兒,如果不適合就會留著找機會送給別的孩子。

所以,如果舊衣服合適自家的孩子,何樂而不為呢?


成長為自己


別人送的舊衣服,可以給孩子穿,但有幾個”雷區“不能踏進去。

給孩子穿別人送的舊衣服,有以下幾個優點:

一是避免浪費。現在大多數家庭不會因為孩子衣服穿得多而不給孩子買衣服,但因為小孩子長得特別快,很多衣服還挺新就已經穿不下了。扔掉很浪費,清洗乾淨之後繼續送給需要的孩子穿也算是物盡其用。

二是有利於孩子健康。舊衣服雖然看起來不如新衣服體面,但對孩子來說,其實舒服又健康。舊衣服經過多次洗滌,大多已經變得比較柔軟,孩子穿在身上會比較舒適。同時,因為經常長時間的洗、曬以及穿著,它們本身帶有的甲醛之類的物質已經大部分揮發掉,不會刺激皮膚,有利於孩子健康。

三是培養孩子艱苦樸素的好品質。我們經常說現在孩子們的攀比心理非常嚴重,甚至非名牌不穿。實際上,孩子的很多習慣都是大人教的。我們總倡導從小就要給穿最好的,吃最好的,用最好的,其實,什麼是最好的呢?不是最貴的,也不是最新的,而是最合適的。因此,只要舊衣服穿著得體,就完全可以給孩子穿。這樣還能讓孩子懂得最美的東西不是穿在外面的衣服,而是深藏著的心靈。

但家長在給孩子穿別人的舊衣服的時候,也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要穿能清楚知道來源的舊衣服。也就是你所熟悉的身邊人提供的舊衣服可以給孩子穿,但不是很熟悉的人的不能穿,防止有皮膚病或傳染病,我們不瞭解。

二是穿之前要經過高溫或是其他方式殺菌或消毒,注意清潔。

三是儘量選擇穿在外面的衣服,而不是貼身的衣物。題主所說到的內衣內褲穿自己的,是正確的,甚至秋衣秋褲之類的貼身衣服也最好穿自己的。

四是要給孩子做好思想工作。雖然家長可能一片好心,但孩子不一定能夠理解父母的苦心,所以,家長要給孩子講明白為什麼要穿舊衣服等道理,讓孩子穿得舒服又舒心。


親子溝通如何說:擁有30餘位教育學、心理學、社會學、傳播學背景的專家學者,致力於推動有品質的親子溝通,“你問我答”功能已經開啟。歡迎關注!


親子溝通如何說


我想說說我的親身感受。

我有一個比我大兩個多月的堂姐,比我高一點。我爸媽呢常年不在家,我跟我奶奶。堂姐媽呢說話語氣比較強烈,我們都很怕她,我呢又是那種很聽話的乖寶寶,所以一般她說啥我都聽。小學那幾年,幾乎年年她都給我堂姐的就衣服穿,我也不敢拒絕,而且還不敢不穿,不過確實不喜歡,我奶奶倒是挺開心。所以到後來稍大一點的時候,我就有點自卑了,尤其是穿著堂姐衣服出門的時候。再加上爸媽都不在身邊,所以老被堂姐欺負。幸好那時學習成績一直比堂姐好,慢慢地堂姐媽對我的態度好像比以前好了,我在他們家好像變成了那個“別人家的孩子”。

再後來,我爸媽也回來了,我底氣也足了,她家再送衣服的時候,我媽就首先拒絕了,因為她好像看出來我有點自卑了。之後我就再沒穿過別人送的衣服了。

其實現在看,當時就是一個小孩的自尊心的問題,現在的我反倒是覺得沒什麼不好,只要是我覺得還不錯的衣服都可以啊。

小朋友們其實還都是挺敏感的,我們大人呢還是顧及一下她們的自尊心比較好,就是多問問孩子的看法,看他們願不願意。


Vinga佳


我覺得這個問題不在於是否給孩子穿舊衣服。而在於每個人對待舊物品都觀念。

就我個人而言,覺得給孩子穿別人送的衣服沒什麼不好。我家孩子現在5歲了,一直都穿親戚、朋友、鄰居們留下來的舊衣服。



孩子長得快,其實很多衣服都沒穿的少時間就穿不上了。給我們拿來的時候幾乎和新的差不多。我們穿完以後再把衣服洗的乾乾淨淨,收下來。很可能換季就小得穿不上了,再打包寄給親戚家的孩子。收到舊衣服他們也都很高興,會欣然給孩子們穿上。

其實,穿舊衣服好處還是很多的。

一,穿起來其實更舒適

我朋友都有這樣的經驗,衣服和鞋子剛買來的時候,有時候需要經過一些磨合期。才能比較的合身。

但是舊衣服卻沒有這麼多顧慮。而且,從四面八方拿過來借我衣服,以後,往往可以挑選那些舒適柔軟全棉性的衣服給孩子穿。不會再有洗過縮水或者洗過變形之類的考慮。穿在身上往往會更加舒適。



二,不會擔心弄髒,清洗方便

通常孩子活動量比較大,他們會到處探索,也很容易把衣服弄髒。如果穿了高價買來的新衣服弄髒了會感到很可惜。

舊衣服就方便多了。不用需要像新衣服那樣精心護理。直接扔到洗衣機裡,或者隨手打上肥皂一搓。都洗好了,不會像新衣服那樣有擔心洗過會變形啊之類的。護理起來也方便得多。

三,提高孩子的免疫力

舊衣服的來源都是熟悉的人提供的。因此衛生方面,沒有任何問題。而且如果孩子始終呆在一塵不染的乾淨環境裡,反而,接觸不到外部的細菌,免疫力,往往會比較低下。所以要經常帶孩子去接觸外面的世界。



四,省錢,而且有更多衣服穿

孩子買衣服需要花費許多錢,而且他們長得很快,衣服每年都必須換新的。如果穿舊衣服能省下一大筆開銷。省下多錢可以用在孩子的教育方面。

如果收到舊衣服多,就可以挑著穿。通常情況下,這些舊衣服質量都不錯,也是經過精心挑選買來的。新買來的時候也不見得便宜。孩子的衣服就是這樣,穿穿就換了。

小結:

有些人會覺得,收到舊衣服是因為看輕了自己,其實這都是心理在作祟。同樣一件事情,普通人會有不同的看法。關鍵看在於你怎麼想?

就我個人而言,我也會把孩子穿過的舊衣服,再送給需要它的人。親戚朋友把舊衣服留下來,其實也是花了一番心血。畢竟舊衣服放在家裡,其實是蠻佔地方的。他們把衣服屯下來,留給需要的人,其實包含著滿滿的情意。請珍惜那些留給你舊衣服的人。


閱芯悅翼


經常給孩子穿別人送的舊衣服,家長的心態是什麼呢?

別人如果當著孩子面說“哎呀,你家寶貝淨穿別人舊衣服。”做媽媽的聽到後,心態是什麼?怎麼回應?

經常給孩子穿別人送的舊衣服,這件事本身並不重要,家長怎麼看待這件事才重要。


有的家長覺得讓孩子穿別人舊衣服這件事,雖然是人情,但是總覺得矮人三分。所以,聽到有人說到“醜處”,所以會臉紅羞愧,無地自容,或者內心憤恨,或者拿孩子撒氣。別人無心說一句,或者說過就忘記了,自己卻一直糾結,藍瘦香菇好幾天,卻忍不住去想。

有的家人覺得這事,只是在節約不浪費。如果舊衣服乾淨整潔利索,那也很好。這樣的家長,即使聽到別人說這等話,也不會太在意。會覺得,“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道不同不相為謀”。不跟他一般見識和計較。


所以這件事本身不重要,關鍵是家長心態如何?夠不夠自信堅強?如何看待這件事,覺得是別人攻擊自己?還是隻是隨口一說,他不在意,自己也不在意?家長如何看待社會輿論呢?


我記得,我小時候,我媽媽常會對說:

“你啊,從小就沒拾漏兒過(我們家土話,意思就是撿別家舊衣服穿),你穿的都是新衣服,你穿得毛衣,毛褲,都我給你織的。”

我媽頗對此自豪。還不忘補一句“不像鄰居你萍萍姐,你看,她媽從來都是給她穿別人舊衣服。”

我媽媽的心態,用心理學術語來講,就是“我好,你不好”的心理地位。如果她把這話直接對著鄰居講,鄰居認同了,鄰居就處在“我不好,你好”的心理地位。一個有心理優越感,一個容易羨慕嫉妒恨。

假想一下,羨慕嫉妒恨的鄰居,有可能言語攻擊我媽媽,讓我媽媽也整個人感覺不好了,一來二去,兩個人反目成仇,鄰居關係沒搞好,都處在“我不好,你也不好”的心理地位上了。


如何解決這個困境呢?

還有第四種心理地位“我好,你也好”。

自己有新衣服穿很好,別家小孩穿舊衣,只要乾淨整潔也很好。

別人家孩子穿新衣,自己家孩子穿舊衣,只要乾淨整潔,也很好。

別人說一句風涼話,自己藍瘦香菇好幾天,是因為認同了別人-認為自己“不好”。

別人一句話,有這麼大威力,關鍵是家長內心自卑感作祟。別人一說自己不好,馬上接受了。所以,內心的自信和強大很重要!


關鍵還要提升自己“我很好”的部分。

如何做到內心自信強大呢?給你幾個簡單實用小技巧。

  1. 自我催眠:每天對著鏡子,對自己微笑,對自己說“你很棒,你是好媽媽。”

  2. 接受孩子的愛和反饋:就像存零錢一樣,刻意把孩子對自己的愛的點點滴滴的鏡頭存在腦子裡,記憶力。例如孩子說“你是我見過最好的媽媽。”“媽媽最美!”等等。

  3. 克服全能感。愛孩子,就要滿足孩子一切--很多家長有這樣的想法,但這種想法害人害己。家長不可能給孩子買他所有想要的玩具,也不可能讓他一天吃10個冰淇淋。

  4. 不要心存愧疚,因為告訴孩子真相,更容易促進他社會化。讓他適當受挫,也是培養他抗挫折能力的好方法。只要付出愛就好了,付出愛,並不等於要完全滿足孩子慾望。


在路上的Nancy


其實,能穿到別人家孩子穿小的衣服,是一件很幸福的事。說明你家的孩子很有福氣。

現在,孩子長得都快,衣服買回來穿不了幾次,就小了,穿不了。扔了還挺浪費的。如果有哪個同事或親屬家的小孩子正好可以穿上,那無論是送人衣服的還是接受饋贈的人都會很高興。

像你這種情況,說明你很有福,孩子也很有福。沒什麼不好的。如果可以,你也可以撿孩子沒怎麼穿的,八成以上新度的衣服繼續送給那些需要這些衣服的家庭。就當是一項愛心的接力賽吧。繼續傳下去,讓更多的家庭、更多的小朋友從中獲得這份福氣。你說好嗎?


孟可的思想空間


在我的記憶中,是從小學六年級開始一直都是穿我姨姨的衣服,媽媽姊妹五個她是排行老大,下面還有四個妹妹也就是我的四個姨姨,那個時候她們都在廣東深圳那邊打工,那邊天氣也暖和買的都是春秋和夏天的衣服,我那時候也就十一二歲,個頭也不小,她們的衣服我都能穿了,直到上了初中的幾年我都沒怎麼買過衣服,就是過年了買一身新的,其實姨姨們的衣服也挺新的當時也很流行,我在班裡的穿著也算數一數二的,有很多同學也很羨慕我,因為我那時候學習也很好,再加上穿著和身材都還差不多,一直畢了業,出來打工自己能養活自己了,就拿出每個月工資的一部分,買幾件新衣服,慢慢的以前那些姨姨們的衣服也退下來了,後來搬了遷又給了那些家庭條件不太好小孩兒多的親戚了。


冬陽137193433



當然是好事。

對於送衣服的家長,她能做斷舍離,把自己家寶寶不再穿著的衣物,整理出來、清潔乾淨贈給自己關心的,而且有實際需要的人,她是智慧、環保,且有愛的人。

眾所周知新衣服尤其色彩鮮豔的衣服有甲醛,買回來必須處理一下(清水漂洗、風吹晾曬幾日),才能給孩子穿著。對於被贈予的家庭,可以讓孩子穿著舒適的無甲醛的衣服(我管它叫有故事的衣服),這樣又經濟,又對大家都好的事情,為什麼要糾結呢?

再來說說環保問題,即使不考慮著色劑等個人必須考慮的因素,從大環境來說,本可以清潔後重複利用物資被丟棄,而大量製造新衣服對環境造成的負荷,媽媽們有木有考慮過?工廠開工,會有廢水等排放,對水土的汙染、霧霾等,剁手黨是有責任的!


沐雨老師


對於嬰幼兒來講,舊衣服無甲醛,更加柔軟,舒適性更高。孩子長得快,衣服也穿不破,很多舊衣服其實也就只穿過幾次,關係好的親戚朋友相互贈送,既環保又能增進感情,還能節省一筆開支。



隨著孩子慢慢長大,自我意識的增強。穿別人穿過的衣服是否會造成自卑心理呢?我覺得這關鍵在於家長對孩子的引導。

很多小孩不願意穿別人穿過的衣服,無非有兩個原因。一是覺得別人用過的是不好的,二是存在自卑心理,將穿別人的衣服等同於家裡條件不好。

針對第一點,家長開導一下就好了,很容易解決。第二點,孩子的自卑才是大問題,小孩為什麼會自卑呢?有可能是家長過度教育孩子要節儉,要樸素,又總給孩子穿舊衣,小孩子心裡就會覺得自己家條件不好,很羨慕那些能穿新衣的孩子,所以節儉教育要適度,過猶不及。

周圍的環境也很重要,如果孩子穿了另一個小孩的衣服,倆小孩一起玩的時候,另一個小孩嘲笑他,或者說了什麼不好的話,也很容易在孩子心中留下陰影。這時候,家長的作用就非常重要了,需要讓孩子明白,穿別人的衣服並不丟人,是非常環保的,也是愛惜物品的表現。可以教育孩子勇敢的對贈衣服的小孩說,“感謝你送給我衣服,衣服很好,你一定很愛惜它,我也會愛惜這叫衣服。等我穿不了了,我也會把這件衣服送給需要的小朋友。”

將小孩衣服送別人的家長,也可以教育自己的孩子,送別人東西是一件美德。看著別的小朋友穿了自己的衣服應該開心,該讚美小朋友穿著很合適。穿過同一件衣服,就應該成為好朋友。




還有一點小小的問題,無論是給孩子穿新衣還是舊衣,都要合體和美觀。小孩子也是有審美的,漂亮的衣服,無論新舊都更容易讓孩子接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