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應不應該為了掙錢選擇舍下孩子、遠離家鄉外出打工?

花捲默默


我們整個村子都是“二叔”的傳說,但我從沒見過我二叔。

他在我出生之前就去打工了,聽說賺了不少錢,羨煞我們整個村子的男女老少。
很多年輕人蠢蠢欲動,再也不願意做農活。
我不記得具體的時間,大概我還沒上學的時候,我爸也外出追隨二叔,近水樓臺先得月,我爸就跟著我二叔混,我感覺挺自豪。
模糊記得我媽跟我說,你爸出去了,要很久才回來。就像每一次他去喝喜酒都不帶我,讓我在家和媽媽在一塊,我以為他這次也是。
我媽說不是。
後來我就一天、兩天......很多天沒有見到我父親。我都忘記了他什麼模樣。
大概半年後,我媽把我送到外婆家,她也追隨父親去了。
外婆外公很疼我,但是我很想我媽,很想我爸。
一年級的時候我做了一件讓外公外婆很擔心的事情,那天我沒有去上學,而是一個人獨自走回自己的家去看看,我想我媽是不是在家而不是跟著父親去了。
晚上,我沒見到我媽,也回不來外婆家。我就在家門口的石頭上睡了一夜。
第二天我摘了自己家樹上的果子塞滿書包回到了外婆家。
我看到了舅舅,大舅舅是小學校長,聽外婆說找不到我,於是舅舅也趕來了。我被捱罵,我很害怕舅舅,他很嚴厲,我在學校都躲著他,不敢去他家吃飯。
他問我去幹嘛了,我說我回家摘果子了。我就把書包裡的果子給他看,他還罵我.......
往事不堪回首。好在後來我父母把我接出去了,彌補了心理上的空缺。
其實留守兒童真正的問題在於心理問題,父母把我留在外婆家的那段日子雖然不算是很長,但它在一個小孩子的心理時間上很漫長。
我的弟弟和我經歷相同的處境,他現在還有點自閉傾向,不喜歡與人交流,我想這和小時候的那段經歷不無相關。
我想說,農村家長為了生計而外出打工無可厚非,但是不能忽略了小孩子的教育問題和心理問題,他們會孤獨、需要陪伴,任何人也取代不了父母的作用。
根基穩下來就趕緊把孩子接到身邊去,據我所知,很多家長不把還在接出去是因為害怕麻煩,把還在丟給孃家或者讓爺爺奶奶帶這樣就可以一身輕鬆。
我想這是很不負責任的。

白詩詩


如果我們現在站在孩子的角度出發,那父母不應該為了掙錢而捨下他們,去到城市打拼,每到過年的時候如同外人一樣出現一次,然後又匆匆離開。

孩子在1到10歲的時候,是他們成長的關鍵階段,他們每時每刻都會對這個世界進行發問,他們想更加了解這個世界,他們想知道這個世界的運行法則,如果其父母在他們多次需要的時候,次次缺席,那就會導致他們產生巨大的心理落差,試想一個次次碰壁的孩子,又怎麼會對這個世界報以好奇和期待呢?

很多留守兒童都是和他們的爺爺奶奶度過童年,條件更差的,有可能是和自己的兄弟姐妹,或者乾脆是一個人在戰鬥。

我們都在說,三年就會產生代溝,一個孩子如果長時間和爺爺奶奶住在一起,代溝的距離和深度,當然不言而喻。

所以你說父母該不該外出打工?站在孩子的角度出發,當然不應該!

但中國的城鄉差距已經大到你無法想象的地步,在農村,你一無資本,二無關係,三無知識技能,四不知道如果積累財產,單單靠幫人打工或者種田賺來的收入,根本不可能維繫一家幾口的支出。

而城市有巨大的勞動力缺口,因為這個缺口大,所以它的購買力高,很多農村出來的父母,都是在城市的底層,通過出售廉價的勞動力來獲取工資,他們畢生所願,就是能夠讓自己的子女,不要再走他們的老路。

在賺取工資和陪伴子女這兩個選項中,農村出來的父母,真的不能兩全其美,他們只能選擇一項。

《少有人走的路》這本書上有句話:人生困難重重。

真的是這樣子的。


曾少賢


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最好是父母陪伴孩子的成長。孩子在自己身邊成長要好很多,因為爺爺奶奶帶小孩的方法會跟年輕人有很大的不同,現在每家孩子都少,老人家會過分寵愛孩子,捨不得打捨不得罵,而現在孩子脾氣都大,慣壞了孩子將來大了很難糾正過來,他們對孩子較父母要溺愛得多,易造成孩子獨立性差、嬌氣等不良習慣。孩子不在父母身邊成長容易帶來的問題: 1沒有安全感。感覺沒有什麼人是能一直陪著我的,就算父母過年呆在家,我還是做好他們下一刻就走的準備。因為這十幾年來每次送他們走我都得難受好幾天,我不願意再這樣。 2沉默寡言。因為父母不在家,別人不會記得你還是個孩子。多說多錯,不如不說。 3被害意識強烈。小時候太單純了,別人說啥我都信,以至於被大人朋友鄰居戲弄了很多次,上過很多當,哭了很多場,才學會以牙還牙。 4習慣孤獨,很多時候我都是一個人,一個人畫畫,捉蝴蝶,看螞蟻,做作業,看天,做夢。

一個孩子教育得怎樣跟父母的教養方式、父母的關係,以及父母與孩子的關係都密切相連。

父親和母親的教養方式、人格特點、以及緩解壓力的能力都對孩子有很大的影響。如果這些方面都比較好,孩子也不會出太大的差錯,也會向積極的方向發展。


孫凌


堅決反對家長為了掙錢,舍下孩子遠離家鄉打工。

我生活在農村,附近有一對夫婦由於要出去掙錢,苦於女兒沒有人管,女兒也還小,十歲左右,還在讀小學,於是把自己的女兒寄養在兄弟家裡,託他照管,他的兄弟也是盡心盡力,照顧著侄女的生活。有一次,兄弟發現家裡的錢少了幾百元,到處都沒找到,他急忙去問侄女,問她拿了沒,侄女開始不存認,但回答是閃爍其詞,兄弟很懷疑,在侄女的身上找到了丟失的錢。

於是就問她你為什麼要拿錢?你要買什麼東西嗎?侄女什麼話都不說,突然跑到了房子頂樓,要去跳樓,大家怎麼說都不聽,最後找到了班主任老師,在班主任老師的勸說下,這位女孩才平安的走下來。大家說說,為了掙錢,舍下孩子值得嗎?

今年九月學校報名,幾個老年人帶著一年級的小學生來到報名處,老師問孩子:你爸媽在家嗎?老年人替孩子回答:早就出去打工了,在家沒錢用。孩子在學校養漢漢,長大了就出去打工掙錢,管他成績行不行哦!聽了老年人的回答,老師無言以對。



可以說家長出去打工,舍下孩子,讓孩子成為留守兒童,由於沒有家長管教,孩子在家裡發生的事情太多太多了。值得我們所有人深思。

首先,孩子是我們的未來,祖國的花朵。你最大的事業就是你的孩子,最大的投資也是你的孩子。孩子教育好了,等他畢業了,他一年掙的錢比你一輩子掙的錢都多。如果你沒有教育好孩子,你掙一輩子的錢也不夠孩子花。

其次,孩子需要大人的管教。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起著言傳身教的作用,孩子善於模仿,你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的榜樣。如果父母沒在身邊,孩子的榜樣在哪裡呢?在孩子身邊,充滿著許多誘惑,手機、電腦、電視等影響著孩子的學習成長,需要父母的監督,孩子會怎麼樣?可想而知了。


再次,孩子的成長離不開父母的關愛,激勵。當孩子出現心理問題時,父母是最好的醫生,當孩子情緒消極時,父母是最好的安慰,孩子的健康成長,離不開父母的關愛。當孩子學習有困難時,父母是最好的老師。

最後,外出打工,孩子隔代撫養,親人寄養等對孩子的成長極為不利,他們都是隻管孩子的衣食住行,不敢嚴格的管理孩子,怕孩子出事,怕承擔不起責任。所以管理孩子,父母才是最重要的。

綜上所述,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請你不要為了掙錢,舍下孩子,遠離家鄉。孩子需要你!


零度圖說


我是一名初中班主任,目前全班有54個學生,40個是住校生,兩週回家一次。可以說,我的班裡大部分都是留守兒童,甚至有些孩子,一年才能見到父母一次。我都為他們感到“可憐”!

我想奉勸家長的是:

錢永遠掙不完,但孩子的成長卻是關鍵的這幾年。

老師的陪伴和教育無論如何也代替不了父母的陪伴與關愛。一旦在高中之前離開父母,尤其是長期不能見面,這對孩子來說真的很殘忍,或者說是相當殘忍。孩子的價值觀會發生扭曲,心裡陰暗面太大,甚至出現一系列的心理問題。到那時候,再後悔,恐怕也無力迴天了。陪伴,是最好的教育。

父母不是孩子的錢包,也不要讓孩子把自己當錢包。

父母絕對不要在潛移默化中,言談舉止中讓孩子認為父母就是孩子的錢包。沒錢了就給父母要,肆意花錢,毫無收斂、節儉之意,更不懂得“錢來之不易,需要倍加珍惜”,當然,孩子也就缺乏了對父母的感恩。另外,父母如果認為只要從錢上滿足孩子,就是對孩子最大的愛,那就大錯特錯了。父母不是孩子的錢包,什麼是父母?“父母是生你,養你的人”。既要生下來,同時還要養起來,怎麼養起來?像小動物一樣養嗎?肯定不行。人,不是吃飽就行了,還需要接受思想、精神方面的內容。“父愛如山,母愛如水”,父母與孩子天各一方,相見甚難,那孩子如何能感受到山和水呢?

現在父母在外掙的錢,也許還不夠子女一年折騰的錢。

孩子在接受教育時,父母是最好的陪伴著,也是最好的監督者。有父母,孩子會有安全感,更會獲得一種天倫之樂式的幸福感。

我的班裡有學生家長長期在外,一年才能與孩子見面;有父母雙方都是跑車的,即使走讀生每天都回去,見到的也是爺爺奶奶,而非爸爸媽媽;也有是做生意的,白天不著家,只有晚上才能回來……但這些孩子中,學習成績差者,有之;調皮搗蛋,有之;行為習慣,經常違紀者有之。

所以,為了孩子的未來,為了家族的未來,在孩子需要陪伴的時候還是多陪陪孩子吧!!


我是中學道法教師,兼班主任,每天為大家帶來專業、可信的教育評述,我會盡量都回復您的留言,期待你的關注交流。以上內容僅代表個人觀點,圖片均來自網絡。

點擊關注,以後第一時間查看最新文章,享受教育給大家帶來的啟迪與智慧。


教育苦行僧


一年前,我辭去家鄉工作,辭別四歲的女兒,去了某大城市找工。

第一天,我找到了工作,以為這是我幸運的開始,可並非如此。

很多事情,開始越好,結果越壞。

慢慢做下去,發覺工作不適合我,更發覺我是如此思念我的女兒。

每天晚上一個人住在出租屋,想著女兒,不敢給她打電話。

她不會說想媽媽。

她只是接到電話,說兩三句話,就要掛掉。

她從來不會說媽媽你回來吧。你什麼時候回來呀。

有一次,她說她不想說了。我問為什麼。

她說她難受。不想聽到媽媽聲音了。

我在12平米的小單間裡泣不成聲。

我不是因為在家鄉生存不下去。

我有一份體面的工作,有平淡安逸的生活。

我只是希望自己活得更有價值,希望給孩子一個更好的教育環境。

我只是希望自己能奮鬥兩年,把孩子接過來一起生活。

但是,現實粉碎了我。

高額的房價、擇校的艱難、從頭開始的工作……

更重要的是,我發現,即使最後我在大城市立足賺了很多錢,可是我的女兒沒有我的陪伴,沒有教育得好,沒有穩定的環境,那是多麼得不償失。

過年了,我回到家鄉, 我看到了女兒,我再也沒有勇氣離開她。

年後,我沒有出去打工賺錢,我呆在家裡,打定主意在家工作,陪伴女兒。

後來,我還學了正面管教,經過了一年多的練習,基本上做到溫和而堅定對待女兒。

當然也有不如意。

首先是金錢的損失。

因為在家工作,收入尚不能自立, 家裡收入幾乎都是老公一個人。

我不能再為自己添置新衣服、化妝品等(當然不是老公不樂意,是我自己剋扣自己)。

其次是旁人的目光。

這點開始我十分在意,每天能不出門儘量不出門,生怕別人問起你在哪工作。

後來慢慢地,我也不那麼在意了,過自己喜歡的生活,才是真正的生活。

還有家庭的困擾、工作的困境等。

但我可以百分之一百確定,回家陪伴女兒,是我人生做過的最正確決定之一。

現在,我和我的女兒一起成長。

因為她,我喜歡寫些育兒文章,九月獲得了今日頭條第一期禮遇計劃幸運原創作者。

女兒也成長得越來越好。

這是我們幾個媽媽為自己孩子創辦的萬聖節活動,女兒穿著狗狗衣

女兒很喜歡看書,家裡到處都有她看書的身影。

關注微信公眾號好奇號飛船,回覆育兒,裡面全是我多年積累的育兒資源。

歡迎與我私信,探討各種育兒話題。


育兒滋味多



那麼作為一個從留守兒童過來的成年人,我來說說我的看法吧!我今年21歲,在我的記憶裡,家裡人很少團聚在一起,哪怕過年,也或多或少有一些事情,說實話,我怨過,恨過,甚至有一段時間我都不願意理我的爸媽,因為我覺得她們自私,生了我們又不養,只想著掙錢,既然這樣還要我們幹嘛?



我們家從來沒有拍過一張全家福,因為爸媽沒時間。而過年是我最期待又最不願意過的時候,期待因為我可以見到我爸媽了,不願意過是因為短暫的見面我們又要分開了。



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那些埋怨,不解,好像在一夕之間全部不在了,我突然間理解了我的父母,甚至我開始心疼她們,因為我知道沒人願意離鄉背井出去吃苦受累,那個人不是生活所迫不得已而為之,就像我們想念她們一樣,她們也會想念我們甚至更甚,只不過我們可以哭,可以鬧,但是她們不可以,她們只能忍著,忍受工作,忍受孩子的不理解,我突然覺得她們很可憐,因為沒人理解她們。



社會上有很多人批評她們,說她們為了錢捨棄了孩子,但是回頭想想,如果不是生活所迫,誰願意離開家外出受苦呢?所以,我今天在這裡就是想說,今天你在這裡問這個問題,我卻無法明確回答,因為我的心裡當然不希望爸媽離家外出,但是如果都在家裡種地,我們又該如果生活呢?別說讀書了,我們恐怕連基本生活都過不下去吧!



大家都呼籲關愛留守兒童,其實不如關愛農村,現在物價都在上漲,唯獨農產品價格低的可憐,既然不想再有留守兒童不如從根本解決。而關於本題答案,我想說,我們情願做留守兒童,我們也不願意讀不起書,上不起學。因為這是時代所迫,我們別無選擇。所以請不要再批評我們的父母了,因為她們才是真正的辛苦。



我就要他們在一起


家長應不應該為掙錢舍下孩子外出打工?

我覺得不應該。

記得有人說過這樣的話:在孩子小的時候,你陪在孩子身邊教育他,等他長大了,孩子可以用一年的時間掙回你一輩子掙的辛苦錢!我深深感覺到這句話是很有道理的!


孩子在小時候的教育是很重要的,即使作為家長的你目不識丁,不能教孩子讀書寫字,但只要你陪在孩子身邊,效果真的是大不一樣的。大家經常會聽到看到有的家長出外打工掙錢,把孩子留給年邁爺爺奶奶看管,可老人根本管不住孩子,這樣的孩子任性、孤僻、自私,甚至有的孩子走上犯罪道路。

所以我認為,在孩子小的時候,有父母陪伴是很重要的,為了掙錢也沒必要非得遠離家鄉和孩子,在家的附近打工也是可以的,錢是掙不完的。假如你在孩子小的時選擇出外打工,雖然掙了很多錢,成了有錢人,可孩子卻由於缺乏正確的教育而成了不學無術甚至成了罪人,到那時有錢有啥用?你後悔晚亦!

所以為了孩子,請不要在孩子小需要你的時候選擇出外打工!


李哥阿峰


我從小是生長在農村的,但我算很幸運的一個,我的童年是有父母陪伴的完整童年,從未讓爺爺奶奶輩帶過我。我小時候讀書身邊一大半的孩子都是留守兒童,長期的留守兒童會出現兩種極端狀態:一種就是學習特別刻苦,很獨立,懂事,小小年紀就能當家立事的本領,但是性格相對內斂或者自尊性極強;另一種就是特別調皮,學習極差,打架鬧事,並且早熟,比同齡人提前有早戀傾向。

其實這兩種都不是孩子該有的健全性格,第一種雖然努力學習,但是總是帶著憂鬱,過早操心大人該操心的事,失去了孩子的童真與快樂時光。第二種就更不用說了,很多問題少年就是這樣來的。

這是為什麼?都說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課堂,父母是人生的第一任教師,然而一個沒有啟蒙老師的課堂終究是不完整的。孩子的心靈永遠是迷茫空洞加缺失安全感的,在農村很多孩子從一記事就是沒有父母陪伴的,不要怪他們不好好學習,不要怪他們調皮搗蛋不理解父母的辛苦,在沒有成年之前,大部分的孩子根本就沒有自律能力和成熟的判斷力、價值觀。遇到問題,跟自己年邁甚至大字都不識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能怎麼交流?

父母是對孩子影響最先、最深的人,是孩子模仿最早、最多的形象。

還記得曾經一位很火的明星在被問到為什麼突然近幾年淡出公眾視野,他回答說在家陪孩子,因為作為一個父親,缺失了孩子這一段時光,你就再也體會不到換尿布,接送孩子上學,看著孩子一點點的變化,長高……孩子的每個階段每一次僅有一次,錯不過了就再也沒有機會體會到了。

多少農村外出務工的父母過年回到家,孩子都不叫爸爸媽媽,也不願意跟著父母睡覺,甚至喊不出口“爸爸、媽媽” 。這種畫面無論是在影視劇裡還是現實中都見過,自然是痛心的,對於貧困鄉村的父母來說飽含太多無奈,孩子飽含無辜。對父母而言,不出去打工賺錢就養不活這一大家子人,改善不了家庭條件。對孩子而言,既然不能陪伴,給不了我完整的童年,為何要生下我?

在我第一段中描述的那種留守兒童情況是十年前我家鄉的狀況,現在其實也是有好轉了。

其實十多年前的農村很多家長外出打工我也是稍有些理解的,因為農村條件普遍差,除了種地就是種地,一些傳統的農產作物、養一兩頭豬就是家庭的主要收入來源,那時候帶著孩子去外地也是很不切合實際,因為對於父母來說對大城市都是陌生的,怎麼能帶著孩子?

但是十多年後的今天,農村已經不再是以前的農村了,這些年國家大力扶持農村發展,撫平攻堅,精準扶貧,十九大更是提出鄉村振興戰略,鄉村發展正需要年輕人的支持,那些外出務工的父母,奔波這麼多年呢還是不能與家人團聚,那為何不選擇回家呢?在現在的政策形勢下,回家可能有很多賺錢的機會等著你,夠養活老人孩子,給孩子一個完整的家庭成長環境,比什麼都重要不是嗎?

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我想說現在網絡時代的到來,孩子可以在網路上接觸到各種各樣的信息,這時候爺爺奶奶輩是沒辦法把控的,特別需要父母的引導,避免孩子將網絡作為生活的導師,沉迷網絡,行成不正確的價值觀。今年上半年就有一新聞報道幾例初高中生接觸某俄羅斯死亡遊戲,出現幾起自殺事件。

近幾年來眾多留守兒童悲劇事件陣痛人心,“安徽望江9歲留守兒童自縊事件”“河南光山縣小學生被砍傷事件”“小學教師強姦學生 多為留守兒童”……真的讓我發自內心的呼喊:如果你有能力養孩子讓他待在你的身邊,那就生!如果現在做不到,那就再等等!


清蒸關耳朵


很多城裡人是站著說話不腰疼,天天談什麼學習、自我提升、思維躍遷,號召可能連字都不認識的農民兄弟利用互聯網賺錢,這就是說話不負責。

誰不想和孩子在一起,誰不想多賺錢讓家人過上更好的生活,但即使今天累死了,也不一定能如常所願啊,在外面打工的人都是吃得起苦的,賺錢討生活不容易,思念之苦,離鄉之孤獨,哪一樣容易?

各人有各人的命,人生困難重重,說穿了,都是無奈啊。

我採訪了一些身邊的打工的人,有的話,聽得我直掉眼淚。

1、誰不想把自己的孩子帶身邊,可外面學費比家裡貴幾倍,哪裡讀得起?公辦學校去得去嗎?私校學費交得起嗎?人生總是有遺憾的,量力而行吧。

2、之前孩子小,我一人出門掙錢養家,有一回我姐帶著外甥來家,兩小孩玩得不亦樂乎,中間我姐夫來了,外甥拉著姐夫的手對我女兒說:桐妹,你看這是我爸爸。女兒瞬間安靜了,一個人躲著不說話,後來老婆問她怎麼了?她說要爸爸。

3、剛回家幾天又出來了,兩個上幼兒園的寶寶放學回到家找不到爸爸媽媽,哭了,好心疼。

4、誰都想不打工,誰不想把孩子了,父母照顧好呢,問題是條件,誰願意提供給我們這些打工一族,現在的義務教育比以前收費更貴,誰管?外面的公辦學校,想進就能能進嗎?還是條件,社保,有的地方要求有房產,幾個打工的能在,北上廣深能買得起房。

5、我今天剛離開孩子,凌晨五點半起來,小孩也醒來了,看到我走就哇哇的哭了,孩子媽前天先離開的,哭的更慘,沒辦法啊,明年還是想盡量自己帶吧。

看到最後一條,我真的哭了。

我是職場達人傅一聲,順風說故事,反手講道理,不定時扎一刀,歡迎您的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