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正鋒應邀走進廣州大學暢談閱讀受大學生追捧

董正鋒應邀走進廣州大學暢談閱讀受大學生追捧

11月23日下午,在廣州大學財富論壇現場,講臺上引經據典風趣幽默,禮堂裡掌聲笑聲此起彼伏,黃埔書院特聘作家,閱讀研究中心主任董正鋒應邀為400餘名大學生作了題為“閱讀點亮人生”專題講座。董正鋒從詩詞歌賦到人生哲學,從個人經歷到名人案例,妙語連珠、精彩紛呈、鞭辟入裡,贏得了全場師生的滿堂喝彩。

大三創作長篇小說《漢江浩濤》

董正鋒回顧了自己大學的閱讀時光。因小時候可閱讀的書籍很少,他一進入大學就好像魚兒歸海一般,如飢似渴地閱讀。在沒上課的大部分時間,董正鋒都紮在圖書館裡博覽群書,經常在萬家燈火之時才最後一個走出圖書館……

提及了自己的文學啟蒙之路,董正鋒介紹了他在大學階段創作、由作家出版社出版的40萬字長篇小說《漢江浩濤》的創作經歷。該書是他在大三的時候,花了一個半月時間便創作完成,大四就出版了。成為他大學階段獻給自己的一份畢業禮。近年來,董正鋒致力於研究推廣青少年閱讀,希望讓更多青少年愛上閱讀。為此,他即將出版新作《閱讀就是起跑線》,這是專門指導青少年閱讀的一本著作。

正是因為有大學那的讀書經歷,讓他在創作、演講、研究等方面有了深厚的積澱,才受到黃埔書院的邀請,成為簽約特聘作家。應邀擔任黃埔書院閱讀研究主任後,之所以能撐起一個需要融匯古今中外文學經典推動全民閱讀的“宏大工程”,也得益於畢業後依然保持著廣泛涉獵和精讀批註的閱讀習慣。

董正鋒建議大學生多泡讀書館,圖書館是“永遠的黃金屋”。他說:“在這個‘屋子’裡,館長只是物業,我們才是業主,才是書海沉浮和指點江山的主宰。”他希望大學生能夠通過閱讀培生獨立的價值觀和人格,在浮躁的社會中沉下心來,踏踏實實學習求職,可以為國家、民族和自己事業發展打好基礎。

董正鋒指出,閱讀是文明傳承之途,是人生成長之梯,政黨鞏固之基,國家興衰之要。唯有閱讀,讓我們永續文明、重拾敬畏、重建信仰、重新美好。

董正鋒應邀走進廣州大學暢談閱讀受大學生追捧

要警惕數字化閱讀

董正鋒分析了當下中國的閱讀現狀。閱讀面臨著越來越大的挑戰,人們靜下心來讀書的時間越來越少。隨著科技的發展,數字閱讀應運而生,人們盯著手機、電腦及電子產品的時間約來越長,它就像360度無死角的玻璃閃光燈,新奇、便捷、奪人眼球。但它浮於表象,將時間的玻璃打得支離破碎,對傳統閱讀形成了巨大挑戰,讓很多人難以享受到紙本閱讀帶來的深度閱讀。

由於技術的不斷髮展,目前為止凡是人們閱讀習慣中物化的東西,例如紙張的新舊、翻頁的動作等,都已經可以在電子書上實現,但是隻有人的思想、精神、天才是不能複製的。“但只要這個社會上還有人,哪怕只有個別人,關注自己的思想,關注文化的傳承,那麼經典閱讀的文化功能就不會消亡。”董正鋒說。

董正鋒承認,數字化給人們的閱讀體驗帶來了更多可能,人們的閱讀習慣正在改變。但現在很少有人願意靜下心來完整地看完一本厚書,而人們可以花更少的時間從網絡上獲得比這本書更多的資訊。但正是這樣的閱讀習慣,恰恰影響了人們進行整本書閱讀、深度閱讀和系統閱讀,反而迷失在了浩如煙海的資訊裡。

閱讀經典讓人變得儒雅

董正鋒建議大學生多讀經典,認為經典閱讀有五大好處。一是文化傳承,閱讀經典是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二是價值的選擇,閱讀經典的過程也是構建價值觀的過程,經典是征途的“白月光”,引著你我,披荊斬棘,乘風破浪,走出黑暗。三是提升寫作水平與氣質,青少年多多閱讀經典,並且常常熟讀成誦,既能提高寫作水平,也能提高氣質和氣度,所謂“腹有詩書氣自華”,即是如此。四是對傳統文化的尊重,在美國“習讀傳統經典”同樣是受人關注的話題。哥倫比亞大學就創設了“文學人文”和“當代文明”兩門本科生的必修課,前者致力於提供一個歐洲文學名著的標準選目,後者致力於提供一個哲學和社會理論名著選目,選目中包含了大量的西方傳統經典。學校認為,學習這兩門課程是對西方傳統文化的極大尊崇。五是提升教養,學校通過老師講授這些名著,意在引起學生閱讀名著的興趣,從而遠離消費主義和平庸趣味的汙染,讓名著的知識與思想能成為每個人的教養的一部分。

董正鋒應邀走進廣州大學暢談閱讀受大學生追捧

閱讀才可以讓大學引領社會

董正鋒引用英國著名數學家、哲學家懷德海的一句名言:“大學就是一群充滿智慧的有經驗的老人和一群充滿求知慾的年輕人共同交流探討問題的地方。”這群老人與年輕人坐在一起坐而論道時,肯定離不開閱讀。如果老人代表閱讀的證悟者和擺渡者,而閱讀則是搭載年輕人抵達智慧之岸的船筏。

梅貽琦先說,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大師是怎麼來的,閱讀是最基本的路徑。許多大師都博覽群書、涉獵廣泛,通過大量的閱讀培養了學習能力、研究能力和探索創新的精神。

董正鋒說,大學應該引領社會,而非被社會所引領。“立德樹人”是大學的根本任務,“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但大學要彰顯什麼樣的“德”,要培育什麼樣的“人”?大學教育的首要任務,是培養具有獨立人格,具有批判精神,勇於探求真理,富有知識理性,熱愛閱讀具備終身學習能力的公民。

閱讀會“潤物細無聲”地融入一個人的談吐和氣質,在一個人的人生旅程中發揮有益的作用。所以,我們要讀“一流的書”,做“一流的人”,最後共建“一流的社會”,未來的社會才能更加美好。

董正鋒應邀走進廣州大學暢談閱讀受大學生追捧

觀眾感言

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求知若飢,虛心若愚,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這次董老師的演講則給我們帶來了一場拓寬認知邊界重塑思想的文化饕餮盛宴。讓我們在膜拜的同時,也種下了熱愛閱讀的種子。

——瀟雨

本次財富論壇,聆聽了董正鋒老師關於閱讀的講座收益匪淺。從中我學習到了該如何讀書,並且對於讀書的意義有了進一步的瞭解。董老師以自己獨特的見解,讓我們明白了我們該成為怎樣的人,且讀書是走向成功的必經之路。正如董老師所提到的“與善人遊,同行霧中,雖不能溼,潛自有潤”,大學生活就應交三五書友,使自己的大學豐富且有意義。董老師說,“中華傳統文化博大精深,一花一世界,一樹一菩提。”讀書,讓我們於微末中得以窺見大智慧。

——靖靖

董正鋒兩個小時的閱讀講座轉瞬即逝,那是屬於我們大學生思想成長和閱讀交流的黃金空間。在董老師的講座裡,我一會兒與竹林七賢相會,一會兒又仿若窺見文明古國繁盛之初的歷史端倪,也一窺大地上重重爭端背後的險惡根源,正是董老師這一席席精神的盛宴在我迷茫又不羈的年輕腦海中埋下了文化與心靈的種子,讓我記得要閱讀,要思辨、要自省……

——楚宣

黃埔書院閱讀推廣計劃

黃埔書院啟動“喜閱廣州——青少年閱讀推廣計劃”,計劃期間將推選100位專家學者、作家、教師、記者、主持人、家長代表、有關機構負責人等作為青少年閱讀推廣人,擔任公益講座分享嘉賓,在全市中小學、圖書館、大型社區等,面向少兒及其家長開展100場閱讀教育主題公益分享活動,傳播先進的閱讀教育理念,交流科學的閱讀教育方法,推動學校、社會和家庭閱讀教育的互動。

目前黃埔書院公益閱讀推廣活動已經走進了廣州大學,珠江新城愛建信託,越秀中星小學,黃埔下沙小學,廣州購書中心,廣州289文藝市民空間,進下來還將受邀走進廣大附小,育才中學,瑤臺小學,走進大學城,走進圖書館,走進電視臺,開展一系列公益閱讀活動,助推全民閱讀,為廣大市民尤其是青少年過上美好的書香生活提供豐富的精神食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