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收藏的那些事兒

中國自古就有收藏的傳統,許多像“傳家寶”、“聚寶盆”、“老物件”等都隱含著“收藏”的意思。


說說收藏的那些事兒

早在漢代就有藝術品收藏這一說,漢武帝劉徹“創置秘閣,以聚圖書”以來,皇室和宮廷便成為中國藝術品收藏的重要中心,後發展到唐朝,藝術品成為商品,“傭書”市場出現,真正的純書法市場開始建立。

唐代的書法家、書學理論家張懷瓘在《書估》中反映出唐代書法市場的繁榮:“如大王草書子直一百,五字乃敵一行行書,三行行書敵一行真正”;

王羲之也留存有竹扇題字的佳話:據說有一次,王羲之路過山陰城的一座橋,有個老婆婆拎了一籃子六角形的竹扇在集上叫賣,那種竹扇很簡陋,沒有什麼裝飾,引不起過路人的興趣,看樣子賣不出去了,老婆婆十分著急。王羲之看到這情形,很同情那老婆婆,就上前跟她說:“你這竹扇上沒畫沒字,當然賣不出去,我給你題上字,怎麼樣?”老婆婆不認識王羲之,見他這樣熱心,也就把竹扇交給他寫了,王羲之提起筆來,在每把扇面上龍飛鳳舞地寫了五個字,就還給老婆婆,老婆婆不識字,覺得他寫得很潦草,很不高興。王羲之安慰她說:“別急,你告訴買扇的人,說上面是王右軍寫的字”。王羲之一離開,老婆婆就照他的話做了,集上的人一看真是王右軍的書法,都搶著買,一籮竹扇馬上就賣完了。


說說收藏的那些事兒

每個時代都留下了藝術品收藏的印記,明清時期更有我們的“大豬蹄子”乾隆愛書畫如命,每每收到一幅名作,他都要蓋上各種印章。時代在發展,也越來越多的人走上了收藏之路。

來到融藝以前,收藏對於我而言好像沒有一個很好的定義,這樣說吧,我的生活中可能已經接觸收藏,甚至已經開始收藏,而我卻沒有意識原來我是一名收藏者。可能大家也和我有相同的感受,總是潛意識的認為我不懂收藏,殊不知你已經是個收藏者。

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問大家幾個問題,你小時候有過一段時間喜歡收集筆芯嗎?你有集郵的習慣嗎?你有老物件卻不捨得丟的時候嗎?你有已經不再出版的書籍嗎?你有看到錢幣上連號的數字便把它單獨放在一處嗎?你有老一輩的錢幣嗎?你有一毛的硬幣想存著嗎?……

說說收藏的那些事兒

難道這些就不可以被稱之為是收藏嗎?其實收藏就在我們身邊,它已經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們的生活,所以請不要再說我不懂收藏,而是要去試著讀懂它。

說到藝術品收藏,那是我們中國人骨子裡的東西,中華文化上下五千年,是它讓我們見證了中國的成長和輝煌。

我為我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播者,我是畫家的經紀人,我是藝術品投資與收藏的普及者而自豪!

說說收藏的那些事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