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電子支付了,誰還帶錢包!台州300多家企業找不到生產錢包的

錢包曾經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小包,既適合自己的身份,又體現自己的個性。然而,這些年隨著電子支付興起,錢包的使用頻率越來越少。移動支付不僅讓我們的消費方式發生鉅變,也引發了一個產業的變遷。

近300多家箱包企業,找不到錢包生產的蹤影

路橋峰江街道是全國有名的箱包生產地,上世紀90年代中期就開始生產各種各樣的箱包。經過20多年的發展,多數箱包製造廠家都深諳箱包的流行趨勢和動向,也會預料到哪些產品的淘汰與沒落。

錢包,就是這幾年被箱包企業所淘汰下來的產品。

都電子支付了,誰還帶錢包!台州300多家企業找不到生產錢包的


如今,在熱鬧的箱包流水線上,你幾乎已經找不到它們的蹤影。

對於生產箱包企業來說,曾經錢包的生產是個門檻低、來錢快的一個產品。

“一臺折邊機、一臺燒線機就能生產。”陶錫兵在峰江街道從事箱包生產十多年了,對於箱包製作流程非常熟悉。在他看來,錢包,規格比較固定,五金配件使用較少,生產工序也相對簡單。

但就是這麼個生產不復雜的小包,已經漸漸消失在整個峰江街道的箱包生產流水線上。

“我們工廠已經很久不生產錢包了。周邊似乎也沒有生產錢包的箱包企業。”陶錫兵說,除了他之外,方圓幾十公里的箱包企業也基本上停止生產錢包產品。

旅行包、單肩包、雙肩包、書包……在走訪一個個箱包企業後,記者果然沒有找到錢包生產線的蹤影。

據統計,目前整個峰江街道有288家箱包生產企業。峰江街道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街道剛對箱包行業進行過一次大規模的整治行動。在整治過程中,也未發現專門生產錢包的箱包企業。

銷路大減,製造行業利潤壓至“冰點”


箱包企業不選擇生產錢包,歸根到底還是其銷路大減。

位於路橋的中國日用商城是全國最大的箱包批發市場之一。走進市場,你可以看到各種各樣款式的箱包,也包括錢包。

“十多年前,錢包在箱包中的銷售地位比較重要,往往都放在顯眼的位置,但現在多數商家是撤了這個櫃檯,要不就是放在打折清倉的位置。”陳明衝在市場裡賣了多年箱包。他說,現在做生意都不用現金了,錢包自然沒人用,“很直觀的是,客人們單次的進貨款銳減。現在錢包的銷量實在不行,原來一個月能賣上千個,現在一個月頂多賣出去幾十個。”

都電子支付了,誰還帶錢包!台州300多家企業找不到生產錢包的


丁彩娟從事箱包產業近20年,其開創的迪翔皮具在當地乃至全國都小有名氣。她認為,如今的生產錢包困難重重,“現在一個錢包的價格只在十多元,有的甚至更低,不算上原料,就光按照人工費用來算,一個錢包就要五六元成本了。錢包製造本來就薄利,薄利多銷倒是能賺點錢,但是現在採購的人大減,讓很多人不得不放棄。”

“現在,義烏那邊還有少部分人做錢包,但是這些錢包產品多半是出口產品。”陶錫兵對錢包生產的未來很不樂觀,“外貿單的錢包生產要求比較高,很多是品牌產品,聽說現在的銷量也在逐步減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