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釣時窩點泛腥泡卻釣不上魚?看下面這些錯誤打窩方式,有沒有你

有句老話說得好:“要想釣魚多,必須打窩好!”這句話充分說明了打窩的重要性。打窩,在水域廣闊的野釣中能夠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今天我們就來嘮嘮關於打窩的那些事兒......

野釣時窩點泛腥泡卻釣不上魚?看下面這些錯誤打窩方式,有沒有你

什麼是打窩?

打窩通常可以分為兩種形式,一種是預先打窩,另一種是即時打窩。預先打窩一般是在開始垂釣前的1-3天在選好的固定點位,根據水域大小,投放足夠數量的餌料。然後,在這一位置的水面上設置標記,可以使用打窩漂。在垂釣前的這段時間,讓水中的魚有足夠的時間發現並集中到釣點,這樣就形成了魚窩。後者指的是:在垂釣的過程中,向魚鉤的周圍投放一些脫離漁鉤的散餌。這樣可以幫助魚通過散餌的顏色和氣味儘快發現並找到魚鉤。我們普通玩家平時一般打窩都屬於即時打窩。

野釣時窩點泛腥泡卻釣不上魚?看下面這些錯誤打窩方式,有沒有你

要想釣魚時收穫多多,那麼打窩必不可少。專業人士就說了,可能你打窩了不一定有好的收穫,但是不打窩肯定沒啥收穫。所以打窩對於每一個釣魚人的而言是必須掌握的的基本功。現在已經步入冬天,冬季應該怎樣打窩?要掌握住那些技巧?別急,咱們慢慢道來。

1.多

“多”的意思可不是量多要你瘋狂撒窩料聚魚,因為這樣一來,魚進窩後很有可能找不到釣餌或者吃窩料已經吃飽了,適得其反。“多”的真正意思是打窩的點要多,就是一次打好幾處窩,輪流垂釣,不要只堅守一處,且投餵量要根據魚的密度、水深、魚體大小、垂釣時間來定。 特別是在冬季,人要主動去找魚,不要等魚去找你,才能避免空軍,所以多打幾處窩,只有好處,沒有壞處。舉個例子比如:你去河面比較寬廣,水深,魚的個頭比較大的時候,那麼你就“大盆窩料伺候”;如果取的地方是小河小溝,魚也都是小白條小鯽魚之類的,那麼你就不用打窩。

野釣時窩點泛腥泡卻釣不上魚?看下面這些錯誤打窩方式,有沒有你

2.準

A.精“準”找底,水底一般都不會是平整的,如果找底時沒有探查周圍地形,隨便找了個坡狀的水底就開始打窩,那麼就會出現:窩料進水後只有很少的一點點留存在釣點,大部分都隨著坡度滑到水底了,自然不會留魚,所以必須重新找底,找到實底。

B.魚都是按照由外向內的規則吃窩料,在冬天打窩,除了窩要打的準,量還要把握的“準”。

野釣時窩點泛腥泡卻釣不上魚?看下面這些錯誤打窩方式,有沒有你

3.輕

如果你打窩動靜太大,餌團太大,拋到水中動靜也特別大,還是連續投料,那麼可以預料到:你這次白出來了!冬天釣魚一定要記住“輕手輕腳”,而且你可以趁冬季溫度稍高,陽光較好的時候出釣,此時魚兒也會游到淺水區休息,但是淺水區靠近岸邊,一旦有異響就很容易讓魚受驚,所以打窩的時候動作一定要輕,聲音要小,不要把魚兒嚇跑。

4.精

不管什麼季節,打窩一定要記住“少而精”,因為窩料多那純屬在餵魚,魚兒吃飽了怎麼會再咬鉤呢?而又少又精的窩料對於魚兒來說吸引力很大,屬於越吃越想吃,這樣開口也會更好,更有利於我們上魚!窩料精不精主要進行以下幾方面調整:味型、霧化狀態,留底量等等。

這就牽扯到我們接下來的要說的關於窩料的選配。因為你會發現有時候明明你也掌握了上面的打窩技巧去打窩,但是卻不上魚。“明明看到了有魚花魚泡的動靜,在這附近打窩肯定是錯不了?可是打下去了不僅沒有聚魚,反而魚全跑了!魚花魚泡統統都沒有了!”還有“打窩後明明窩底有魚,但是死活沒有口,又是什麼情況呢?”羨慕吧!野釣總是看著別人上魚?來!看看你的窩料配方選沒選對?

野釣時窩點泛腥泡卻釣不上魚?看下面這些錯誤打窩方式,有沒有你

1. 窩料太腥、太濃。自然水域中的魚對於這種窩料都會抱很大的警惕性,會反覆試探後才會開口,所以窩料不易太香太濃。

2. 窩料中的顆粒物太多。沉底霧化後魚群都在吞食窩料,吃飽了,這種情況幾乎是最常見的一種,不少釣友認為顆粒物越多越容易留魚聚魚,結果顆粒物太多,魚群光吃窩料自然就能吃飽,自然不可能開口吃釣餌。

3. 窩料味型不持久,這是一種比較典型的情況。一般多發生在自制窩料的時候,浸泡時間不夠,藥酒數量不足,導致餌料進水後沒多久味道就消散了,導致魚群誘來之後,沒多久吃不到喜歡的味型餌料自然就散開了。

4. 窩料不對魚味。比如打的窩料鯉魚餌,卻無意間把鯽魚群吸引過來了,料不對味自然有魚搖曳而無魚開口。

希望上面的分享能對廣大釣友有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