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钓时窝点泛腥泡却钓不上鱼?看下面这些错误打窝方式,有没有你

有句老话说得好:“要想钓鱼多,必须打窝好!”这句话充分说明了打窝的重要性。打窝,在水域广阔的野钓中能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今天我们就来唠唠关于打窝的那些事儿......

野钓时窝点泛腥泡却钓不上鱼?看下面这些错误打窝方式,有没有你

什么是打窝?

打窝通常可以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预先打窝,另一种是即时打窝。预先打窝一般是在开始垂钓前的1-3天在选好的固定点位,根据水域大小,投放足够数量的饵料。然后,在这一位置的水面上设置标记,可以使用打窝漂。在垂钓前的这段时间,让水中的鱼有足够的时间发现并集中到钓点,这样就形成了鱼窝。后者指的是:在垂钓的过程中,向鱼钩的周围投放一些脱离渔钩的散饵。这样可以帮助鱼通过散饵的颜色和气味尽快发现并找到鱼钩。我们普通玩家平时一般打窝都属于即时打窝。

野钓时窝点泛腥泡却钓不上鱼?看下面这些错误打窝方式,有没有你

要想钓鱼时收获多多,那么打窝必不可少。专业人士就说了,可能你打窝了不一定有好的收获,但是不打窝肯定没啥收获。所以打窝对于每一个钓鱼人的而言是必须掌握的的基本功。现在已经步入冬天,冬季应该怎样打窝?要掌握住那些技巧?别急,咱们慢慢道来。

1.多

“多”的意思可不是量多要你疯狂撒窝料聚鱼,因为这样一来,鱼进窝后很有可能找不到钓饵或者吃窝料已经吃饱了,适得其反。“多”的真正意思是打窝的点要多,就是一次打好几处窝,轮流垂钓,不要只坚守一处,且投喂量要根据鱼的密度、水深、鱼体大小、垂钓时间来定。 特别是在冬季,人要主动去找鱼,不要等鱼去找你,才能避免空军,所以多打几处窝,只有好处,没有坏处。举个例子比如:你去河面比较宽广,水深,鱼的个头比较大的时候,那么你就“大盆窝料伺候”;如果取的地方是小河小沟,鱼也都是小白条小鲫鱼之类的,那么你就不用打窝。

野钓时窝点泛腥泡却钓不上鱼?看下面这些错误打窝方式,有没有你

2.准

A.精“准”找底,水底一般都不会是平整的,如果找底时没有探查周围地形,随便找了个坡状的水底就开始打窝,那么就会出现:窝料进水后只有很少的一点点留存在钓点,大部分都随着坡度滑到水底了,自然不会留鱼,所以必须重新找底,找到实底。

B.鱼都是按照由外向内的规则吃窝料,在冬天打窝,除了窝要打的准,量还要把握的“准”。

野钓时窝点泛腥泡却钓不上鱼?看下面这些错误打窝方式,有没有你

3.轻

如果你打窝动静太大,饵团太大,抛到水中动静也特别大,还是连续投料,那么可以预料到:你这次白出来了!冬天钓鱼一定要记住“轻手轻脚”,而且你可以趁冬季温度稍高,阳光较好的时候出钓,此时鱼儿也会游到浅水区休息,但是浅水区靠近岸边,一旦有异响就很容易让鱼受惊,所以打窝的时候动作一定要轻,声音要小,不要把鱼儿吓跑。

4.精

不管什么季节,打窝一定要记住“少而精”,因为窝料多那纯属在喂鱼,鱼儿吃饱了怎么会再咬钩呢?而又少又精的窝料对于鱼儿来说吸引力很大,属于越吃越想吃,这样开口也会更好,更有利于我们上鱼!窝料精不精主要进行以下几方面调整:味型、雾化状态,留底量等等。

这就牵扯到我们接下来的要说的关于窝料的选配。因为你会发现有时候明明你也掌握了上面的打窝技巧去打窝,但是却不上鱼。“明明看到了有鱼花鱼泡的动静,在这附近打窝肯定是错不了?可是打下去了不仅没有聚鱼,反而鱼全跑了!鱼花鱼泡统统都没有了!”还有“打窝后明明窝底有鱼,但是死活没有口,又是什么情况呢?”羡慕吧!野钓总是看着别人上鱼?来!看看你的窝料配方选没选对?

野钓时窝点泛腥泡却钓不上鱼?看下面这些错误打窝方式,有没有你

1. 窝料太腥、太浓。自然水域中的鱼对于这种窝料都会抱很大的警惕性,会反复试探后才会开口,所以窝料不易太香太浓。

2. 窝料中的颗粒物太多。沉底雾化后鱼群都在吞食窝料,吃饱了,这种情况几乎是最常见的一种,不少钓友认为颗粒物越多越容易留鱼聚鱼,结果颗粒物太多,鱼群光吃窝料自然就能吃饱,自然不可能开口吃钓饵。

3. 窝料味型不持久,这是一种比较典型的情况。一般多发生在自制窝料的时候,浸泡时间不够,药酒数量不足,导致饵料进水后没多久味道就消散了,导致鱼群诱来之后,没多久吃不到喜欢的味型饵料自然就散开了。

4. 窝料不对鱼味。比如打的窝料鲤鱼饵,却无意间把鲫鱼群吸引过来了,料不对味自然有鱼摇曳而无鱼开口。

希望上面的分享能对广大钓友有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